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正常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⑤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A。②③ B.②④⑥ C.①②③⑦ D.③⑤⑦【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有: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如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脂肪酸、血浆蛋白等);细胞分泌物(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如CO2、水、尿素等)。【详解】①血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部分,①错误;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属于内环境,②正确;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属于内环境,③正确;④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④错误;⑤胃液是外分泌液,其中的牛奶不属于内环境,⑤错误;⑥口服的抗菌药物存在于消化液中,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⑦肌肉注射青霉素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⑦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分类记忆属于内环境的各类物质,还要明确几类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如外分泌液中的各种消化酶;细胞内液中的血红蛋白、载体蛋白、呼吸酶等)。2。如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选项不会使②中液体增加的是()A.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 B.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下肢淋巴管内导致淋巴管阻塞C。慢性肾炎病人长期出现蛋白尿 D。摄入较多蛋白质的健康成年男子【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①②④构成内环境。②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淋巴,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A、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B、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淋巴,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B正确;C、慢性肾炎病人长期出现蛋白尿,会导致血浆蛋白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而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D、健康成年男子摄入较多蛋白质,经消化道消化后吸收,不会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可引起组织水肿的几种情况,需要分类记忆,并掌握其原理才能灵活运用。3.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肝脏中.当某种原因使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因细胞坏死破裂后,造成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内环境成分的变化不影响细胞的代谢D。细胞的代谢活动不影响内环境稳态【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当细胞病变时才会进入血浆,所以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可作为判断肝脏病变的依据.【详解】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即内环境稳态,A错误;B、由分析可知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即可作为判断肝脏病变的依据,B正确;C、内环境成分中葡萄糖、氧气含量的变化会影响有氧呼吸,所以内环境成分的变化会影响细胞的代谢,C错误;D、细胞代谢活动的产物会进入内环境,从而影响内环境稳态,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内环境稳态的各种变化情况。4。如下图曲线中,能表示人体大量喝水时,胃液pH变化的图像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正常胃液中由于盐酸的存在而呈强酸性。人体大量喝水会将胃液进行稀释,使得胃液的pH逐渐增大并且越来越接近于7,但不可能等于7或大于7。综上分析,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故选A。5。如图表示人体中内环境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三种液体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甲表示血液,乙表示组织液C.与乙、丙相比,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有丙和乙【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丙为淋巴.血浆、组织液、淋巴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详解】A、三种液体共同构成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B、甲表示血浆,乙表示组织液,B错误;C、血浆的成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近,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解题关键是由图中的单向箭头判断丙为淋巴。6.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②③中温度、滲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B.③中的水都来自②C。④中的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既可能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参与体液调节D。②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含量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为淋巴,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体液调节是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详解】A、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B、组织液中的水还可以来自消化道,B错误;C、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进入内环境可以影响内环境的pH值,同时过多的CO2还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作用加快,属于体液调节,C正确;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中的成分及内环境稳态的调节.7。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c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变化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答案】B【解析】【详解】AC.当饮用1LNaCl溶液后(0.9%的生理盐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则b代表静脉输入1LNaCl溶液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A和C错误;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正确;D。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的,D错误。故选B。【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8.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不自主颤抖、面色苍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自主颤抖是受大脑皮层调控的结果B。面色苍白与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有关C。该过程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增加D。该过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A.不自主颤抖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部位,A错误;B.面色苍白是为了减少散热,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导致的,B正确;C.遇到寒冷刺激,为促进产热,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增加,从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代谢加快,C正确;D.该过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增加,从而促使血糖浓度升高,D正确。故选A.9.下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依次为A.①③②B.①③③C。③①②D.①①②【答案】D【解析】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同时汗液分泌减少,机体多余水分主要通过尿液排出,所以尿量增加;小鼠为恒温动物,因此小鼠体内酶活性基本不变。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10.已知一个鲜活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S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可能会呈乙、丙、丁图所示。与小鼠的组织液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图、S液Na+、K+浓度都更高 B.乙图、S液K+浓度更低C。丙图、S液Na+浓度更低 D.丁图、S液K+浓度更高【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形成是因为胞内K+外流,动作电位形成是因为胞外Na+内流,这两个过程都是协助扩散,受膜两侧相应离子浓度的影响。【详解】A、与甲图相比乙图的动作电位峰值更高,是由于S液中Na+浓度更高而引起,A错误;B、与甲图相比乙图的动作电位峰值更高,是由于S液中Na+浓度更高而引起,B错误;C、与甲图相比丙图的动作电位峰值更低,是由于S液中Na+浓度更低而引起,C正确;D、与甲图相比丁图的静息电位值更低,是由于S液中K+浓度更低而引起,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机制,需要明确的是膜外Na+浓度会影响动作电位,膜外K+浓度会影响静息电位。1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负责调控的生理功能不同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D。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只受高级中枢的调控【答案】A【解析】【分析】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各级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有关脑干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等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详解】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负责调控不同的生理功能,A正确;下丘脑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B错误;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C错误;排尿中枢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D错误。故选A。【点睛】熟记各级神经中枢的生理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答案】A【解析】【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任何一部分受损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里有许多可以调节人体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排尿、排便中枢等,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具有传导功能,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详解】A、由题干可知病人腰椎部位受损,但有感觉说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均正常,右侧下肢运动障碍,可能是神经中枢中的灰质受损,或者是传出神经受损,A正确;B、由题干可知病人腰椎部位受损,但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正常,B错误;C、由题干可知病人腰椎部位受损,但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正常,C错误;D、由题干可知病人腰椎部位受损,但有感觉说明感受器正常,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需根据具体实例判断。13.如图表示在神经纤维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K+均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B.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C。运输K+的载体蛋白甲和通道蛋白乙也都能运输Na+D。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经乙外流的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A、K+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但出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A错误;B、据图分析,静息状态下,K+外流,其方式是协助扩散,由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错误;C、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通道蛋白乙不能运输Na+,因此运输K+的载体蛋白不都能运输Na+,C错误;D、静息状态下,K+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D正确.故选D.1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池塘的范围和边界大小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B。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一定是不同的C.某种杂草的随机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若群落中某种生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则意味着该群落的丰富度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包括:丰富度、优势种群,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详解】A、由分析可知,池塘的范围和边界大小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A正确;B、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物种的数目有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错误;C、某种杂草的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C错误;D、群落的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的数目,并非某种生物的数量,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及丰富度的概念.15.下列有关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能通过导管输送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B.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C。CO2也可以成为调节因子D.激素既不能组成细胞的结构,又不能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的内分泌腺主要有甲状腺、肾上腺、垂体、胰岛等。外分泌腺主要有唾液腺、汗腺、皮脂腺、胰腺等,胰腺既是内分泌腺体,也是外分泌腺体.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有无腺导管,内分泌腺没有腺导管,分泌的物质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由血管和淋巴输送到组织、器官起作用。外分泌腺具有腺导管,分泌的物质通过腺导管输送到相应的组织和器官发挥作用。二、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称为激素,外分泌腺分泌的物质则与具体的部位、功能有关,比如胰液、汗液等。【详解】A、内分泌腺又称无管腺,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体液没有导管输送,A错误;B、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B正确;C、体液调节是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C正确;D、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液调节的概念和分泌腺,易错点是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区别。16.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李明不小心被针扎到,迅速缩手,对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3是神经中枢,能产生感觉 B.若4处受到损伤就不能发生反射C.该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细胞组成 D.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5→4→3→2→1【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中的神经节或3神经中枢内的突触结构判断出2为传入神经,因此1为感受器、4为传出神经、5为效应器。【详解】A、3是神经中枢脊髓,能产生感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A错误;B、4为传出神经,反射弧任意环节受损都不能完成反射,B正确;C、由图可以看出,该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细胞组成,C错误;D、由图上的神经节可以判断2为传入神经,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为1→2→3→4→5,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根据神经节判断反射弧的各部分结构,从而判断反射活动的传导方向。17。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表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是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B。血糖低时可促进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最终使血糖升高C.胰岛素合成与分泌过程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内环境D。血糖升高后,胰岛素分泌增加,可促进细胞将血糖转化成各种氨基酸【答案】D【解析】【分析】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可以迅速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它一方面能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变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总的结果是既增加了血糖的去路,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就使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它能够强烈地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细胞除了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发挥调节作用外,还可以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交感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髓质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又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以达到调节血糖平衡的目的。【详解】A、降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A正确;B、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交感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髓质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B正确;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外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内环境,C正确;D、血糖升高后,胰岛素分泌增加,可促进细胞将血糖转化成非必需氨基酸,D错误。故选D.【点睛】该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过程,重点是要明确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18.下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答案】D【解析】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确。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流表,兴奋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两次,B正确。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流表,兴奋无法传到电流表左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点睛】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19。下列对免疫调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破坏动物胸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B.破坏动物骨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不会全部丧失C。进入机体的抗原能被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识别D.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淋巴器官、淋巴细胞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骨髓是T细胞和B细胞的产生场所,及B细胞的成熟场所,T细胞在胸腺内成熟。进入机体的抗原能被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识别。【详解】A、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破坏动物胸腺,动物因为缺少T细胞而丧失大部分体液免疫和全部的细胞免疫,A错误;B、骨髓是T细胞和B细胞的产生场所,破坏动物骨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会全部丧失,B错误;C、由分析可知进入机体的抗原不能被浆细胞识别,C错误;D、特异性免疫主要是T细胞和B细胞参与,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成熟和分布的场所,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要注意区分T细胞和B细胞的不同.20.下列有关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说明其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大幅减弱B。侵染宿主细胞时,HIV中的蛋白质也会进入宿主细胞C.HIV可刺激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D.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属于人类遗传病【答案】B【解析】【分析】HIV是具有包膜的病毒,包膜的主要结构就是磷脂双分子层,它把HIV的蛋白质外壳包裹起来。HIV进入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人体基本丧失特异性免疫能力.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功能:一是防御功能,即阻止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及其毒素;二是免疫清除,即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清除正常代谢过程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三是免疫监控,即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详解】A、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功能,A错误;B、HIV侵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将自身的包膜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融合,于是蛋白质外壳连同其中的遗传物质和反转录酶等一并进入宿主细胞,B正确;C、HIV可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C错误;D、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艾滋病不属于遗传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遗传病的概念及判断,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分类。21。如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I~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有Ⅳ、ⅥC。图中的a~g中免疫活性物质有d、e、f、gD。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分析,该图为病毒侵入机体后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该过程既有细胞免疫又有体液免疫.其中I为吞噬细胞、Ⅱ为T细胞、Ⅲ为效应T细胞、Ⅳ为记忆T细胞、Ⅴ为B细胞、Ⅵ为记忆B细胞、Ⅶ为浆细胞。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其中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详解】A、由分析可知Ⅶ为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B、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相应效应细胞,B正确;C、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由图可知d、e、f为Th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淋巴因子,g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C正确;D、由分析可知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A。【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解题关键是结合图示信息,判断细胞类型。22.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种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8个肽键B.孤独症患者可以通过直接口服催产素以缓解症状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干分析可知,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激素,其化学本质为多肽。【详解】A、由题干可知催产素为九肽荷尔蒙,是由九个氨基酸组成肽链,共有8个肽键,氨基酸的元素组成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A正确;B、催产素为九肽荷尔蒙,口服后会在胃内被酶水解而失去药效,B错误;C、下丘脑作为神经中枢不仅能够传导兴奋,其中某些细胞还能够合成催产素等激素,C正确;D、激素调节的作用特点是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及体液调节的特点.23.生长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发现叙述错误的是A.达尔文发现了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B.詹森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透过琼脂块C.温特实验证实了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D.拜尔从人的尿液中分离出生长素,经过鉴定,确定为IAA【答案】D【解析】【详解】A、达尔文发现了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A正确;B、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C、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C正确;D、从人的尿液中分离出生长素,经过鉴定,确定为IAA是别的科学家,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发现历程的科学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4。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由特定的内分泌器官产生,并运输到作用部位B.太空中植物的生长也能表现出顶端优势C.生长素的抑制作用是指在该生长素浓度下生长量为零D.倒伏后的绿色植物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详解】A、植物没有内分泌器官,植物激素是由特定的部位产生,并运输到作用部位,A错误;B、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被抑制而引起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太空中植物的生长也能表现出顶端优势,B正确;C、生长素的抑制作用是指在该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量,小于不使用生长素时的生长量,并不是不生长,C错误;D、倒伏后的茎秆近地侧生长浓度高与远地侧,而且茎对生长素不敏感,所以对茎的促进作用近地侧大与远地侧,近地侧生长快,两侧都体现的促进作用,无两重性,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易错点为生长素的两重性,例如顶端优势、水平放置的植物根的背地生长都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25。某研究小组研究了Zn对玉米幼苗中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对照组和实验组(无Zn组)分别在完全培养液和只缺乏Zn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据实验结果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合成B.培养幼苗的培养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C。实验组在加Zn的前后也形成了对照D。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1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缺Zn状态下随着时间的延长,色氨酸的含量逐渐下降,当加入Zn后色氨酸的量逐渐增加,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的合成.图2缺Zn对吲哚乙酸的影响与图1类似,综合分析Zn能促进色氨酸和吲哚乙酸的合成。【详解】A、由分析可知Zn能促进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合成,A正确;B、Zn在生物体内以离子形式存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有氧呼吸提供能量,B正确;C、实验组在加Zn前后进行对照,更能说明Zn能促进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合成,C正确;D、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所以转变场所不在核糖体上,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为对照实验,解题关键是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照,找出因为自变量的不同而造成的结果差异。26.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C。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D.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答案】C【解析】【分析】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详解】A、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强,B正确;C、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强,但是也有例外,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弱,C错误;D、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故选C.27。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如图所示,P点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该图可表示A。去掉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的变化B.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C.水平放置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D。水平放置后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和题干可知,虚线表示对植物牛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曲线上方是抑制植物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虚线下方是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详解】A、没去掉顶芽之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发育,在虚线之上,去掉顶芽后,生长素浓度逐渐降低,抑制作用解除,进而促进生长,曲线在虚线之下,A正确;
B,在单侧光照下,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但是开始时生长素是促进植物生长,因此曲线应全部在虚线之下,B错误;
C、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不是下降,C错误;
D、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茎的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会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但在促进植物生长的范围内,曲线应全部在虚线之下,D错误。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两重性,分析题图明确曲线的含义是解题的突破口,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8。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记录数据。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③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下列对该实验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同学实验操作中只有2处错误B.对于压在小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应按照“左上原则”计数C.用计数板计数时若视野中酵母菌过多,应先进行稀释D。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应多次计数,取平均值【答案】A【解析】【分析】①在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吸取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混合均匀,保证估值的准确性,减小实验误差。②将酵母菌培养液放在恒温箱中20℃左右培养7天。③每天同一时间取样计数,并记录.连续观察7天,统计分析绘制曲线。【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同学至少有3处操作错误,A错误;B、对于压在小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B正确;C、用计数板计数时若视野中酵母菌过多,应摇匀试管取1mL酵母菌培养液稀释一定倍数后,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C正确;D、分组重复实验,多次计数,取平均值减少误差,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对实验误差的控制。2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村庄里所有的骡子是一个种群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蓝藻是一个种群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群落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是一个种群【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发菜等.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详解】A、骡子是不育的,不属于一个物种,也就不能称为一个种群,A错误;B、蓝藻不是一个物种,即不能称为一个种群,B错误;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C错误;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符合分析中种群的概念,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的概念,易错点为D选项,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为同种生物,可形成一个种群。30。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作为对照试验,A正确;B、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校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B错误;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C正确;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D正确.故选B.31。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答案】D【解析】【详解】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属于种群数量特征中的性别比例,A正确;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属于种群数量特征中的迁入率,B正确;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正确;D、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属于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特征,D错误。故选D。32。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曲线上的点N(K-N)/KSl200.90S2500.75S31000.50S41500.25S51800.10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K—N)/K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表格:种群的最大值K=200,则种群数量在S1~S3时,种群数量增长加快;种群数量在S3点时,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S3~S5时,种群数量增长减慢.【详解】在种群数量变化的“S”曲线中,环境阻力始终存在,A错误;由图表知,种群增长量最大时为N=100时,此时对应种群数量为K/2,曲线上的点是S3,该点时种群的再生能力最强,故防治蝗虫应在S3点之前进行,B正确;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以使种群数量快速增加,C正确;由于种群的K值为200,因此K/2为100,当种群数量为K/2(N=10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据表格数据可知,此时(K-N)/K值为0.50,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S型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33。以下有关K值(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B.过度放牧可以增加草场上奶牛的环境容纳量C.若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种群的数量不可能超过K值D。到达K值后种群的出生率不可能高于死亡率【答案】A【解析】【分析】K值(环境容纳量):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环境所能允许的最大承载量。K值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变好K值会随之变大,反之变小。【详解】A、由分析可知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A正确;B、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场环境,环境容纳量降低,B错误;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的数量会围绕K值上下波动,C错误;D、种群数量到达K值后会上下波动,当数量增加时出生率可高于死亡率,D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解题关键是理解K值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明确K值是可变的。34.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①②⑥⑦为形式,③④⑤为含碳有机物形式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④⑤⑥⑦表示呼吸作用,③表示捕食.【详解】A、图中A为非生物成分,C为分解者,它们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A错误;B、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因此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B正确;C、③④⑤⑥⑦之和小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C错误;D、经③流向B的碳只有部分用于B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及生理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5.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而进行的B.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甲的遗体、残骸中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乙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能量减去因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之后的剩余的能量,该部分的能量最终将有两个去向:一是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二是被次级消费者摄入而流向第三营养级。【详解】A、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而进行的,A正确;B、因为该图表示的是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所以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含有的能量,B正确;C、该图不够完善,没有标出甲中因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正确;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了很多的能量,D错误。故选D。36。下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项目摄取量粪便量呼吸作用散失量能量[J/(hm2a)]1.05×10103.50×1094.55×109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田鼠粪便量不属于其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C.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109J/(hm2·a)D。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7.0×1010J/(hm2·a)【答案】D【解析】【分析】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与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再乘以100%.一个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之间。【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同化量为7。0×109J/(hm2·a),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为2.45×109J/(hm2·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A正确;B、田鼠粪便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不属于田鼠的同化量,B正确;C、由分析可知田鼠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田鼠同化量的20%即为1.4×109J/(hm2·a),C正确;D、由分析可知田鼠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至少为7.0×109÷20%即为3。5×1010J/(hm2·a),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能量的传递效率的计算.易错点为D选项,已知某一营养级同化量,求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至少时,用该营养级同化量除20%,求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最多时,用该营养级同化量除10%。37.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P为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为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P/R逐渐减小,达到顶极群落时P/R<1B.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多C.退耕还林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其优势物种会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设想一块抛荒土地的生态演替),其结构不断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物种增多,食物链网状化),所以物质循环量逐渐增大,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逐步增多,碳循环由相对封闭趋向于更加开放。2、由于生物量增加,生物的总呼吸量增多,而生产者同化总能量变化基本不大,故P(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值逐渐减小。3、由于物种增多,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详解】A。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的过程中,P/R逐渐减小,到顶级群落时,P/R=1,此时生态系统比较稳定,A错误;B。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多,B正确;C。退耕还林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正确;D.群落演替过程中其优势种逐渐发生改变,如草本植物阶段优势种即为草本植物,森林阶段的优势种即为乔木,D正确。故选A。38。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A.互利共生,物理信息 B.竞争,行为信息C.互利共生,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化学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种内关系分为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种间关系分为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种类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一只蚜虫放出的化学物质,可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体现种内互助,由化学物质可得信息传递类型是化学信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获取题干信息,先明确是种内关系还是种间关系,再进一步判断。39.如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所处的营养级最低的一定是d种群B.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则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C。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则生态系统a~d四个种群间一定有食物链d→c→b→aD.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a~d表示四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Y表示的值关系为a〈b〈c〈d。【详解】A、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所处的种群密度最大的是d,但不一定营养级最低,如食物链树→虫→鸟,虫的种群密度远远大于树,A错误;B、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复杂,则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顺序a→b→c→d,B正确;C、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能量最少,可能位于最高营养级,则可能有食物链d→c→b→a,但四个种群不一定构成食物链,C错误;D、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题关键是记忆一些特例,如A选项中树和虫的数量关系;C选项中食物链一定由生产者作为第一营养级。40。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使部分个体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B.“竭泽而渔"使鱼虾数量大幅度低于K/2,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对于自然资源,我们应反对掠夺式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D。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答案】A【解析】【分析】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详解】A、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环境会遭到破坏,环境容纳量降低,A错误;B、“竭泽而渔”是指捕捞量过多,可能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B正确;C、对于自然资源,我们不是禁止开发利用,而是应合理利用,使其可持续发展,C正确;D、我们应正确处理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正确。故选A.【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才能维持可持续发展。二、非选择题41。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___(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免疫导致的。【答案】(1).甲状腺(2)。抗利尿(3)。肾小管和集合管(4)。神经-体液(5).细胞膜上(6).遗传(基因)(7)。自身免疫(8)。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解析】【分析】本题是考查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调节过程、自身免疫病、特异性免疫等知识点的综合性习题。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详解】(1)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体会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经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分泌,肾上腺素经由下丘脑—肾上腺分泌,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甲状腺,没有肾上腺。(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水分大量流失,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因此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属于神经调节,“使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分泌胰岛素,属于体液调节,因此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共同调节;胰岛素的受体是位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糖蛋白具有信息识别的作用。(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Ⅰ型糖尿病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说明Ⅰ型糖尿病是由基因差异性不同导致发病率不同,是由基因决定的;“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说明机体敌我不分将胰岛B细胞看作抗原,该病为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是体液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是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所以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免疫导致的.【点睛】注意肾上腺素的分泌不经过垂体,由下丘脑经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熟练掌握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以及各种激素的功能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2.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免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只能在点______(填“a、c、d")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__________内流减少,导致__________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鳃(2)。负电位→正电位(3).d(4).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5).Ca2+(6).神经递质(7)。降低【解析】【分析】由图1可知,此反射弧包含了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三种神经元,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即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由图2可知,习惯化后Ca2+进入神经细胞减少,导致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详解】(1)由图和分析可知,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Na+内流,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到正电位。(2)若给予b处有效刺激,刺激可从中间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所以d点可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递质只能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合同样本家具
- 招标价格比较分析报告
- 私人装修服务承诺
- 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文本解析
- 电脑技术支持服务
- 补充协议之延期合同编写
- 会议室音响设备采购合同供应商比较
- 凹型方管采购合同制度
- 保障升学教育服务合同
- 定制化保安服务合同样本
- 挖机承包土地开挖合同2024年
- 2024个税内部培训
- 办公楼外立面玻璃更换施工方案
- 出生医学证明警示教育培训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道法八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01
- DB11-T 2324-2024脚手架钢板立网防护应用技术规程
- 期末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期末复习知识点-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
- 工程咨询质量管理制度
- 2024年矿山(提升机操作作业员)安全及技能资格证考试题库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