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脑瘫、智力低下)(西安中医脑病医院)_第1页
小儿推拿(脑瘫、智力低下)(西安中医脑病医院)_第2页
小儿推拿(脑瘫、智力低下)(西安中医脑病医院)_第3页
小儿推拿(脑瘫、智力低下)(西安中医脑病医院)_第4页
小儿推拿(脑瘫、智力低下)(西安中医脑病医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推拿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邵)一.概述;二.小儿推拿手法;三.常用穴位;四.脑瘫及智力低下的推治;一.小儿推拿概述小儿推拿简史。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小儿推拿的生理病理特点。123小儿推拿简史推拿,古称“按摩”“按跷”“乔摩”“乔引”、“案杌”等;是人类最古老而又年轻的一门医术;推拿的防治手段主要是手法治疗与功法训练。

小儿推拿,又称“推惊”、“摩惊”、“掐惊”等;

是以各种推拿方法为主要治疗手段,达到防治疾病目的一种方法的总称,属于祖国医学外治法范畴。小儿推拿定义1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一、小儿推拿的优点

不用针,不用药,见效快!

1.经济简便2.易于掌握3.安全可靠4.疗效显著2二、小儿推拿的作用根据中医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针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患儿体表进行点、面、线操作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畅通气血,祛邪扶正,调整脏腑1.适应

小儿泄泻、便秘、脱肛、呕吐、腹痛、感冒、咳嗽、遗尿、惊风、疳积等以及防病保健。2.禁忌

溃疡性皮炎、脓肿、骨伤疾患、传染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三、适应证与禁忌证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小儿从初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不断的变化,其生理功能也都未达到成熟完善,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也越快。反映了小儿生机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地更加迫切的特点。小儿推拿的生理病理特点3一、小儿生理特点小儿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疾病中外感时邪和肺、脾二脏的病证比较多见。临床上常见伤风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小儿由於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反应敏捷,病因比较单纯,没有七情的影响,所以在患病后,只要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病情就会很快好转趋于康复。二、小儿病理特点二.小儿推拿手法123常例手法基本手法复式操作法1.常用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拿肩井无论治疗哪一种病症,每次推拿均使用这些方法,所以总称常例手法,即常规的例行成套手法。推拿开始阶段······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总筋、分阴阳推拿结束阶段······应用拿肩井(在推拿时,可蘸用少许清水、葱姜汁或麻油)《保赤推拿法》:“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谓之开天门。”开天门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推坎宫一般分推24次,分推阴阳,使阴归阴位,阳归阳位。运太阳

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操作: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一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总筋】[别名]内一窝风。[位置]在掌后腕横纹之中点。

[操作]以指按揉称揉总筋;用拇指甲掐称掐总筋。

[功用]镇惊,醒神。

[主治]惊风,夜啼,潮热,呕泻等。掐总筋分阴阳拿肩井肩井穴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部位。操作:①用手指按其穴位,称按肩井;②用拇指与食、中二指对称用力作拿法,称拿肩井。次数:按30~50次;拿3~5次。主治: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等。

1.直推法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

2.分推法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2.基本手法【推法】(直推;分推;旋推)

3.旋推法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运法】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泻等说法。【揉法】(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

1.指揉法: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2.掌揉法: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3.鱼际揉法: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

【按法】

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称按揉。掌按法指按法垂直方向↓逐渐用力↓按而留之↓逐渐放松【摩法】

1.指摩法

: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2.掌摩法: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3.旋摩法: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掐法】

用手指指甲重刺穴位,称之为掐法。以不掐破皮肤为宜。人中老龙内关合谷【拿法】

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

【捏法】

1.捏脊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2.

挤捏法

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移为抹法。【捻法】

用拇指、食指面,捏住一定部位,作对称的用力捻动,称为捻法。3.复式操作法。a.【黄蜂入洞】

【位置】两鼻孔即是此穴。【操作方法】用食指、中指两指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揉按10-20次。【作用】宣肺气,通鼻窍【主治】鼻塞不通,发热无汗。b.【按弦走搓摩】

【位置】两腋下胁肋处。【操作方法】医者在小儿身后,用双手掌在小儿腋下胁肋处自上而下搓摩50-100次,又称搓摩胁肋。【作用】理气化痰【主治】胸闷,气促,咳嗽,积滞等。c.【运水入土】

【位置】用手掌面,小指根至拇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操作方法】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小指根推运起,经过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大拇指根止,推运50-100次。【作用】健脾助运,润燥通便【主治】泻痢,疳积,消化不良,便秘等。d.【运土入水】

【位置】用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操作方法】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掌心向上,右手拇指端由小儿拇指根推运起,经过小天心,掌小横纹至小指根止,推运50-100次。【作用】利尿,清湿热,补肾水。【主治】小便赤涩,尿频数,少腹胀满。e.【水底捞明月】

【位置】内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