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十二章-醛和酮分析课件_第1页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醛和酮分析课件_第2页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醛和酮分析课件_第3页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醛和酮分析课件_第4页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醛和酮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醛和酮

主要内容1、掌握醛酮的分类和命名2、理解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3、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第十二章醛和酮

醛、酮和醌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羰基,总称为羰基化合物。羰基至少和一个氢原子结合的化合物叫醛(-CHO又叫醛基,),羰基和两个烃基结合的化合物叫酮。醌是一类不饱和环二酮,在分子中含有两个双键和两个羰基。羰基是醛、酮的官能团。羰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它们既是参与生物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质,如甘油醛(HOCH2CHOHCHO)和丙酮酸(HOOCCOCH3)是细胞代谢作用的基本成分,又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醛、酮和醌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羰基,总称为羰基化合物。第一节醛和酮的分类和命名一、分类

♪根据与羰基相连的烃基不同:分为脂肪醛、酮和芳香醛、酮

♪根据烃基的饱和或不饱和:分为饱和醛、酮和不饱和醛、酮

♪根据分子中羰基的数目:分为一元、二元或多元醛、酮

♪脂环酮:脂环的一个或多个CH2被C=O所置换,如环己酮第一节醛和酮的分类和命名一、分类二、命名

1、习惯命名法

醛类按分子中碳原子数称某醛(与醇相似)。包含支链的醛,支链的位次用希腊字母α,β,γ……表明。紧接着醛基的碳原子为α碳原子,其次的为β碳原子……,依此类推。

乙醛

丙烯醛

α-氯丙醛二、命名

1、习惯命名法乙醛

酮类按羰基所连的两个烃基来命名(与醚相似)。

甲基乙基酮

甲基乙烯基酮

甲基-α-氯乙基酮二苯酮(二苯甲酮)

酮类按羰基所连的两个烃基来命名(与醚相似)。甲基乙基酮

2、IUPAC命名法

选含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靠近羰基一端给主链编号。醛基因处在链端,因此编号总为1。酮羰基的位置要标出(个别例外)。2-甲基-3-戊酮2-甲基丙醛

2—丁酮

2、IUPAC命名法选含羰基的最长碳不饱和醛酮的命名是从靠近羰基一端给主链编号:羰基在环内的脂环酮,称为环某酮;若羰基在环外,则将环作为取代基。3-甲基-4-己烯-2-酮2-甲基环己基甲醛4-甲基环己酮

不饱和醛酮的命名是从靠近羰基一端给主链编号:羰基在环内的脂环多元醛、酮命名时选择含羰基尽可能多的碳链作为主链,并注明羰基的位置和羰基的数目。3,5-庚二酮丙二醛多元醛、酮命名时选择含羰基尽可能多的碳链作为主链,并注明羰基命名含有芳基的醛、酮,总是把芳基看成取代基:

1-苯基-1-丙酮苯甲醛

3、一些天然产物的俗名茴香醛

肉桂醛

命名含有芳基的醛、酮,总是把芳基看成取代基:

1-苯基-4,4-二甲基己醛4-甲基-2-戊酮

命名练习2-苯基丙醛5-甲基-2-异丙基环己酮4,4-二甲基己醛4-甲基-2-戊酮命名练习2-苯基第二节醛和酮的结构和物理性质一、结构羰基中的碳原子是sp2杂化的,它的三个sp2杂化轨道形成的三个σ键在同一平面上,键角120°,碳原子还余下一个p轨道和氧的一个p轨道与σ键所在的平面垂直,相互交盖形成π键。因此C=O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组成的。(a)sp2杂化的碳(b)羰基的结构第二节醛和酮的结构和物理性质一、结构(a)sp2杂C=O双键中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大,所以π电子云的分布偏向氧原子,故羰基是极化的,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C=O双键中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大,所以π电子云的溶解性:

较低级的醛和酮可溶于水,这一方面是由于醛、酮是极性化合物,但主要是因为醛和酮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随着分子中烃基部分增大,在水中溶解度迅速减小。但醛、酮都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醚、四氯化碳等中。状态:

常温下,甲醛是气体,12个碳以下的低级脂肪醛、酮是液体;高级脂肪醛、酮和芳香酮多为固体。许多低级醛具有刺鼻臭味。某些天然醛、酮具有芳香气味,可用于化妆品及食品工业。二、物理性质溶解性:较低级的醛和酮可溶于水,这一方面是由于醛、酮是极性

因为羰基的极性,醛和酮是极性化合物,因此分子间产生偶极--偶极吸引力。

沸点:(1)比相应分子量的非极性烷烃要高。

(2)比相应分子量的醇要低。这是由于偶极--偶极的静电吸引力没有氢键强。例如:

CH3CH2CH2CH3CH3CH2CHOCH3COCH3CH3CH2CH2OH分子量58585860沸点-0.548.856.197.2因为羰基的极性,醛和酮是极性化合物,因此分子间第三节醛酮的化学性质

醛酮中的羰基由于π键的极化,使得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氧原子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氧负离子,它较带正电荷的碳原子要稳定得多,因此反应中心是羰基中带正电荷的碳。所以羰基易与亲核试剂进行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此外,受羰基的影响,与羰基直接相连的α-碳原子上的氢原子(α-H)较活泼,能发生一系列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和α-H的反应是醛、酮的两类主要化学性质。第三节醛酮的化学性质醛酮中的羰基由一、亲核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是羰基的特征反应,亲核试剂NuA与羰基C=O反应。常见的亲核试剂:HCN、R-OH、H2O、NH3及其衍生物。

醛、酮的亲核加成的难易除了与亲核试剂的性质有关外,主要取决于醛、酮的结构。即取决于羰基C上连接的原子或基团的①电子效应②空间效应。一、亲核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是羰基的特征反应,亲核试剂Nu醛常比酮活泼:烷基有斥电子诱导效应,使羰基C正电性减少。2烷基体积增大,空间位阻也增大。醛常比酮活泼:2烷基体积增大,空间位阻也增大。1.与HCN的加成反应范围:醛、脂肪族甲基酮、C8以下的环酮。ArCOR和ArCOAr难反应。芳香酮难与HCN反应的原因:

1羰基与芳香环共轭,芳香环上的电子向电负性强的羰基转移,使羰基C上正电性减弱。

2羰基两侧的芳香环和烷基共同形成的空间位阻影响亲核试剂进攻羰基。HCN是弱酸不易电离,可以提高溶液的的PH值1.与HCN的加成反应范围:醛、脂肪族甲基酮、C8以下的环酮HCN有剧毒,反应在通风柜中进行。为避免直接接触HCN,可用下面方法:α-羟基腈是很有用的中间体,它可转变为多种化合物.HCN有剧毒,反应在通风柜中进行。为避免直接接触HCN,可用2.与NaHSO3的加成反应范围:醛、脂肪族甲基酮、C8以下的环酮。ArCOR和ArCOAr难反应。应用:由于α-羟基磺酸钠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以白色沉淀析出,所以此反应可用来鉴别醛、酮。另外,α-羟基磺酸钠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与稀酸或稀碱共热可分解析出原来的羰基化合物,所以此反应也可用于分离提纯某些醛、酮。

2.与NaHSO3的加成反应范围:醛、脂肪族甲基酮、C8以下3.与醇的加成

醛在干燥HCl气或无水强酸催化下,与等摩尔的醇反应形成一种加成产物,叫半缩醛;半缩醛可进一步与醇在HCl气或无水强酸催化下,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缩醛。3.与醇的加成醛在干燥HCl气或无水半缩醛可看成是α-羟基醚,开链半缩醛一般不稳定,但环状半缩醛可被分离出来。因此,γ-或δ-羟基醛容易发生分子内的亲核加成,主要以稳定的5或6元环状半缩醛形式存在。11%89%6%94%半缩醛可看成是α-羟基醚,开链半缩醛一般不稳定,但环状半缩醛

酮也可以在干HCl气或无水强酸催化下与醇反应形成半缩酮,但反应速度要慢得多。酮和某些二元醇(乙二醇)可以顺利地形成环状缩酮。

缩醛和缩酮性质相似,对碱及氧化剂都比较稳定,遇到稀酸则分解成原来的羰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为了保护容易发生化学变化的醛基,常将醛转化成缩醛,待氧化反应或其他反应完成后,再用酸分解缩醛,把醛基释放出来。用乙二醇保护分子中的酮基,或用丙酮保护邻二醇的结构。应用:酮也可以在干HCl气或无水强酸催化下

硫醇比相应的醇活泼,加成能力也强。乙二硫醇可和酮在室温下就可以反应,生成缩硫酮。但是缩硫酮很难分解生成原来的酮,因此不用于保护羰基。但缩硫酮可以被催化还原生成亚甲基,这是将羰基还原成亚甲基的简便方法。硫醇比相应的醇活泼,加成能力也强。乙二硫醇可4.与格式试剂加成RMgX与甲醛反应,水解后得到1°醇;RMgX与其他醛反应,水解后得到2°醇;RMgX与酮反应,水解后得到3°醇。

用途:制1°、2°、3°醇。例:4.与格式试剂加成RMgX与甲醛反应,水解后得到1°醇;5.与氨衍生物的加成

氨的衍生物(NH2Y)(如羟氨(NH2OH)、肼(NH2NH2)、苯肼、2,4-二硝基苯肼、氨基脲(NH2NHC(O)NH2))等由于氮上有孤对电子,都能作为亲核试剂和醛、酮的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反应是可逆的。所得产物分别叫:肟(wò)腙苯腙缩氨基脲5.与氨衍生物的加成氨的衍生物(NH

反应中使用弱酸催化剂,一般pH=5-6。若使用酸性太强的酸,会把亲核的氨基变为不活泼的铵离子,而不利于反应的进行。从总的结果看,相当于在醛、酮和氨的衍生物之间脱掉一分子水,所以也称为缩合反应。机理:反应中使用弱酸催化剂,一般pH=5-6。若使用酸性反应产物用稀酸水解,可生成原来的醛、酮。用与分离和提纯醛或酮。+-H2O黄色结晶氨的衍生物能与醛、酮起加成反应,用于鉴别羰基的存在,称为羰基试剂。

常用试剂:2,4-二硝基苯肼反应产物用稀酸水解,可生成原来的醛、酮。用与分离和提纯醛或酮醛、酮和一级胺(NH2R)的加成物叫亚胺,又叫西佛碱(Schiffsbase)。一般芳香族亚胺比较稳定,而脂肪族亚胺不稳定。西佛碱:(1)易被稀酸水解,重新生成醛、酮及一级胺,所以可用来保护羰基。

(2)一个有用的中间体,将西佛碱还原,则可得二级胺。因此,是制备二级胺的好方法。醛、酮和氨(NH3)本身反应,很难得到稳定的产物。醛、酮和一级胺(NH2R)的加成物叫亚胺,又叫西佛碱(Sch二、α-碳及其氢的反应

羰基旁边相邻的碳原子叫α-碳原子,连结在α-碳上的氢原子叫α-氢。普通的C-H键的断裂是困难的,可是醛、酮的α-氢容易被强碱除去,即它们具有一定酸性。从下面的pKa值可以判断醛、酮的α-氢的相对酸性强度:

化合物CH2CH=CH2乙炔丙酮

pKa~382520

由于这样的负离子的α-碳上具有一定的负电荷,因此,它是一个良好的亲核试剂。二、α-碳及其氢的反应羰基旁边相邻的(1)醇醛缩合反应(也叫羟醛缩合反应)

醛在稀碱的催化下,形成的碳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进攻另一分子醛的羰基,加成产物是β-羟基醛。是有机合成中增长碳链的重要方法。

形成的β-羟基醛在加热时(或用稀酸处理),很容易脱水变成α,β-不饱和醛。脱水一步是不可逆的,从而使反应进行到底。例如:注:

7个C以上的醛进行醇醛反应,只能得到失水产物—α,β-不饱和醛。(1)醇醛缩合反应(也叫羟醛缩合反应)醛在稀碱乙醛在稀碱催化下的反应历程:乙醛在稀碱催化下的反应历程:2、酮式和烯醇式的互变异构理论上凡具有以下基本结构的化合物都有可能存在以上两互变异构。2,4-戊二酮不但具有甲基酮的典型反应(如氨衍生物的反应;与HCN反应;卤仿发应),还具有烯醇的性质(如与FeCl3呈颜色反应;溴水褪色)2、酮式和烯醇式的互变异构理论上凡具有以下基本结构的化合物都2,4-戊二酮烯醇式稳定原因:(1)共轭体系增大,分子内能明显降低。

(2)烯醇式通过分子内氢键形成六元螯环使其稳定性增加。影响互变异构比例的因素:(1)不同化合物结构的差异。(2)同种化合物在不同的溶剂、不同的浓度、不同的温度等。互变异构现象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异构体能相互转变,并共存于一体的动态平衡中。2,4-戊二酮烯醇式稳定原因:(1)共轭体系增大,分子2、卤代及卤仿反应醛、酮在碱催化下,其α-碳上的氢可以被卤素取代,生成卤代醛(酮)。反应机理:2、卤代及卤仿反应反应机理:

由于氯原子的吸电子性,氯代醛(酮)上的α-氢原子比未取代的醛(酮)的α-氢更加偏酸性,因此第二个氢更容易被OH夺取并进行氯代。同理,第三个氢比第二个氢更易被OH夺取而被氯代。所得的α-三氯代醛(酮)羰基容易被OH进攻从而导致使C-C键断裂,生成三卤甲烷(又称卤仿)和羧酸盐。Br2

和I2的反应方式相同。由于反应生成卤仿,所以又称为卤仿反应。由于氯原子的吸电子性,氯代醛(酮)上的α-氢原子碘仿反应:

试剂:I2+NaOH;现象:黄色CHI3沉淀。碘仿反应用于鉴别以下结构:[O]

原因是NaXO(X2在NaOH溶液中形成NaXO)能够把该醇氧化为甲基酮。碘仿反应:[O]原因是NaXO(X2在NaOH溶注意:1、只要有α-氢就能发生α-卤代,且在碱性条件下会把所有α-氢全部取代。但若不是甲基酮,反应就停留在卤代一步。2.反应温度要低,一般在0°C左右。较高的温度会使NaXO分解,从而不能正常反应。3.卤仿反应也常用来由甲基酮合成少一个碳原子的羧酸。4.不对称的酮与卤素在碱性条件下反应,酸性较强的α-氢优先反应:注意:2.反应温度要低,一般在0°C左右。较高的温度会使N

问题:能发生碘仿反应的化合物是?

(1)CH3CH2OH(2)CH3CHO(3)CH3CH2CH0(4)CH3CH2CH2OH问题:能发生碘仿反应的化

三、醛酮的氧化和还原1.氧化反应KMnO4,K2Cr2O7,H2CrO4,RCOOOH,Ag2O,H2O2,Br2(水)RCHOO2RCOOOHRCHO2RCOOH(i)醛极易氧化,许多氧化剂都能将醛氧化成酸。(ii)许多醛能发生自动氧化。(iii)用Tollen试剂[Ag(NH3)2+]氧化发生银镜反应(只氧化醛,不氧化酮,可以来鉴别醛酮)。三、醛酮的氧化和还原1(iv)用Fehling试剂(由硫酸铜与酒石酸稼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