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湖西生态工程简介_第1页
西湖湖西生态工程简介_第2页
西湖湖西生态工程简介_第3页
西湖湖西生态工程简介_第4页
西湖湖西生态工程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湖湖西地块生态工程简介:“西湖西进”工程一、综述(一) 湖西范围:东起西山路,恢复曲院风荷和丁家山之间的杨公堤,北以灵隐路为界,南至虎跑路,西面界线沿青龙山、五老峰、鸡笼山、吉庆山山脚,经黄泥岭与灵隐路相连,总面积约477公顷。(二) 历史背景:人工湖,按照自然的演变规律,注入湖泊水流所夹带的泥沙和营养物质沉淀,必然引发湖底不断变浅的现象。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第一次提西湖的古称“明圣湖”以来的1600多年中,西湖几经湮没、兴治。,西湖在汉唐时面积约10.8平方公里,比现在大一倍。虽然西湖疏浚治理工程达23次之多,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西湖湖面仍一次比一次缩小,现在的西湖面积仅5.6平方公里,形成了“两堤三岛”的布局。水体是西湖的精华所在。综观西湖历史,不少胜景都是历朝前代对水体资源开拓后的遗留。据悉,此次开挖水域可能达到70公顷,大约有千亩面积。工程重点是通过对杨公堤的恢复,将“西进”用地内几处分散的水面相沟通,并通过里六桥使西湖西进水面与西里湖水面贯通,从而使西湖与西部群山有机地联系起来,游湖与游山完全融合在一起,使人们真正领略到山水相依、山抱水回的美景。据说西湖西进的最初出发点是恢复湖西地区部分被淤积的西湖湖面,弥补游客只能在湖上欣赏湖光山色,却无缘荡舟山涧水湾寻幽觅胜之憾。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西湖西进”的概念已经全面深化。西湖西进工程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景观空间的塑造,而成为一项传承西湖的发展历史、保持整个西湖地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该地区社会环境和地域资源全面整治和整合的综合工程,是关系到西湖风景名胜区及整个杭州市经济社会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来到茅家埠民居点,笔者看见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民居,一改原来风格不统一、杂乱无章的旧貌。其中的一些生活排污管道也已经全部纳入杭州的整体排污系统。西湖西进出的猛招就是在源头上彻底改变水体污染,净化水质。在大范围上对流域范围内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改变,实现全流域的截污纳管和管网配水,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所施加的负荷;在小范围即湖西地区则缓解该地密度过大的建筑和人口,重塑湿地生态群落,并由此形成特色景观资源。同时,西湖西进也改变以往的引水方式,以往通过闸口引钱塘江水,一年只能换2次,透明度约50-60厘米。现在西湖水域的水源设想利用赤山埠水厂引自钱塘江的富余输水量入赤山溪、龙泓涧上游,并从钱塘江引水至灵隐景区上游溪涧中,促使西湖水系形成良性循环,一年可以换12次水。有关部门还新建了2个沉淀池,将钱塘江水进行沉淀,使西湖水的透明度达到1米左右。西湖是浅水湖,每年都有大量的流域泥沙流入西湖;同时西湖又是暖水湖,由于温度偏高,湖内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西湖水质面临富营养化问题。恢复和重建良性的水生态,是改变这一问题的良方。此次,在西进水体部分水湾种植水湿生植物,湖边、溪流岸边尽量不用硬驳坎,部分绿地改造成人工湿地和多功能绿地生态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就是想让西部西湖呈现一个充满野趣、风景美好、空气新鲜、禽鸟栖息的生态环境。由于西湖景观的重心在水体环境,在西进区块内种植了50多个品种、9万余枝水生植物,地被植物2万平方米,这样大规模应用水湿生植物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精彩的部分。通过西湖西进工程,将形成山体一一草地一一水这样与景观相谐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对原有的古树名木和灌木充分保留的同时,配置地被植物和水湿生植物,使生长在不同深度的植物可以形成一系列不同梯度的丰富的植物类群落,共同过滤杂质,吸收富营养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根据西湖西进工程,建设三台泽韵、茅乡水情、双峰插云、金沙醇农、花山霞鹃、法巷探春六大景区。三台山景区,东邻西山路,南为虎跑路,北为花港饭店。规划设想以观杜鹃花为公园主题。于谦景区,位于五老峰下。设想恢复梅林景观,突出谷地中静逸的环境特点,挖掘于谦祠、于谦墓、俞曲园墓等人文景观。乌龟潭景区,东临西湖,南靠岷牛山,北接解放军杭州疗养院。规划设想梳理水面,恢复原杨公堤上六桥之一的浚源桥,利用现状用地的特点加以布局,形成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茅家埠景区,区内有上茅家埠村、下茅家埠村、饮马桥村、双峰村,其东面隔西山路与西里湖相临,北面为128医院,南面为丁家山、空军疗养院、五老峰。设想大面积开挖水面,通过古上香水道与西里湖相通,湖中布置若干堤岛,划分水面空间,临西湖为较开阔的水面,进山谷则水面曲折有度,堤桥相间;规划建西湖疏浚博物馆;搬迁下茅家埠居民、农民,保留和恢复部分较有浙江民居特色的建筑,调整功能,临水筑茶楼,采用传统浙江民居形式,赏湖光山色,闻茶园馨香,品龙井名茶,体味杭州龙井茶乡之韵。浴鹄湾景区位于三台山路和虎跑路的交叉口附近,从杨公堤方向坐车到“浴鹄湾站”下车即可。浴鹄湾古时即有,为赤山水曲。旧时,湾内春水晴云,风光殊佳,经常可以听到渔樵唱答,一派悠闲景象。古人有诗赞曰:“浴鹄湾头春水,呼猿洞口晴云。渔歌款款互答,樵唱悠悠独闻。”黄公望、张雨等文人画家均在此留下了踪迹。历经岁月沧桑,浴鹄湾后来成为了陆地。湖西综合保护工程实施后,恢复了这一水面,并重建了黄蔑楼水轩、子久草堂、武状元坊、霁虹桥、三台梦迹、玉岑诗社等故迹,充实了湖西的文化内涵。浴鹄湾在杨公堤、三台山路和虎跑路的交界处,虽是旅游的黄金地段,却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在丛林中,你可以一边听到虎跑路上车辆的喧闹声,一边享受丛林深处的那份安祥。双峰插云,北临灵隐路,东隔龙井路与杭州花圃相望,西南与立马回头山岭相接。设想将现状几处池塘连通并扩大,形成较大水面;选择几处最为适宜观南、北高峰的观景点构筑亭、台,以利观景和休息;建议远期恢复南高峰塔,使南、北高峰都有标志物,突出双峰插云景观。

金沙港景区,东隔西山路与曲院风荷公园相对。在洪春桥旁老曲院附近建酒作坊,局部恢复历史上的“赵公堤”,搬迁金沙港居民,改建农居建筑,保持与景观环境相协调,修复区域内盖叫天故居为盖叫天纪念馆;金沙涧水经花圃西门引入花圃,扩展花圃水面,通过水系将花圃、双峰插云和茅乡水情联系在一起。来源:浙江日报二、西湖西进生态手法:1.水系组织西湖湖西综合保护工程,使原来被城市化的湖西地区所阻隔的山水完全相融,同时还产生出山水之间的过渡带,河湾港汊、曲水湖洲,丰富多变的水系形式为多种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憩息空间,而湖西地区也因此成为锦鳞可数、水草丰盈的江南生态湿地。水域大致分四部分,即金沙港、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这四处水域相互贯通,各具特色。金沙港:位处湖西景区的北端,与曲院风荷公园相对,水域以金沙涧为依托分别向北向南拓展,突出“水港”的景观特色,多条水港穿行于民居群落间,形成“家家垂柳,户户板桥”的景观风貌。茅家埠:位处湖西景区中部,为湖西景区中最大的一处水面,水域面积27公顷,在湖底等深线设计中,特意于水下设计了几处“暗礁”,在其上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形成一系列生态小岛,大小形态各异的小岛将湖面划分为多个空间层次,避免了一览无余的空旷之感,而水中的芦苇丛则成了水鸟的乐园。

乌龟潭位于眠牛山脚下的自然山谷中,源头为常年不竭的自然山溪,水域面积约4.7公顷,山抱水回,婉约秀逸,潭中浮游生物品种丰富,为典型的西湖沼生湿地。浴鹄湾位于湖西景区的南端,水域面积约6.9公顷,以山涧、溪流、水湾、港汊等动态水景为特色,源自周边群山的赤山溪、筲箕泉为该处水体注入了动感与灵气。

除上述四处较大外,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杨公堤东侧水杉林中的蜿蜒水网,清浅的“水网”与俊俏的水杉林相得益彰,形成奇特的“水中杉林”景观。2.驳岸处理湖西景区拥有众多的水体形式,与之相对应的驳岸形式也丰富多变。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等大水面的驳岸采用缓坡入水的形式,即湖岸依照水面周边舒缓的地形向水中延伸,形成自然岸线,并栽植高低不同的植物完成水面与陆地的过渡。这种缓坡入水的驳岸不仅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并可吸引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位于主航道边的生态小岛,由于受空间限制没有足够的放坡余地,其边缘采用块石或松木桩护坡,大小不一的自然块石使驳岸自然生动,较大的块石可以伸入水中,较小的则可以塞到较大块石之间,植物可以在它们的缝隙间生根发芽,喝水的小鸟能够更容易接近水面。由于松木桩的“软性”质感更能与水体、植物融为一体,因而显得分外自然亲切。湖西景区中分布有多条溪流,其驳岸处理也各具特色。位处金沙港南缘的金沙涧,以大卵石置于涧水中,水底的卵石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受,而卵石浅滩可以为两栖动物提供出入场所,也可以引来鸟类和到水边喝水的小哺乳动物;金溪山庄前的溪流以及水杉林中的清浅水网,则借植被来塑造驳岸,用低矮的草本植物舒缓地体现驳岸,同时在草本植被中点缀几簇灌丛,使溪流、草被、灌丛自然过渡,达到空间环境的协调统一;位处浴鹄湾的赤山溪将小径与溪流间的块石陡坡作为溪岸,块石的间隙中可栽植植物,十分别致。

3.植物栽种在湖岸周围或水中栽种大量的陆生植物或水生植物,不仅可以使水面更加迷人,而且可以柔化人工砌筑的驳岸。湖西景区原有陆生乔木林生长良好,我们于其下适当添加了一些花卉地被,如六月雪、白花油茶、杜鹃、蝴蝶花、菲白竹等,使其成为蜻蜓、蜜蜂和蝴蝶的乐园,一个野生生物聚集的地方。水生植物对维持湖西湿地的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使水质保持清洁,为鱼类提供食物和产卵的场所,也是各种昆虫、青蛙和许多别的习惯于水生环境的生物的乐园。另外,它们能吸收矿物和水中的二氧化碳,为鱼类供氧。为保持水质清洁,我们在设计中大量运用漂浮植物与浮叶根生植物,如:浮萍、紫萍、莼菜、中华萍蓬草、白睡莲、泽泻等。不同的水深条件适合不同的水生植物,在岸边,我们选择大花萱草、千屈菜;在浅水中,我们选择鸢尾;沉水植物选用金鱼藻、亚洲苦草、菹草;挺水植物则选用莲、水芹、慈姑、吕浦寺。另外在水生植物设计中强调四处水域的不同特色。为营造金沙港自然野趣的溪流景观,以常绿的石菖蒲、金线蒲成丛地排压在鹅卵石下,植株按水势有直立,有伏置,形似浑然天成;茅家埠为突出“茅”的意境,于桥头、堤岸、水边草坡、卵石滩、栈道侧大量种植斑茅,成为十月芦荻扬花的主角;乌龟潭水面与游步道间的高差超过两米,于湖岸边种植了芦苇、芦竹、小垂柳、香蒲等高杆挺水植物混栽,使水面与湖岸完美过渡;浴鹄湾以“花'布意,突出展现”花“的景观特色,水生植物选择了淡紫色花絮的再力花、兰色花絮的海寿花、白色花絮的小鬼蕉、粉色花絮的红蓼以及多花色的花菖蒲等,并且还特意营造了黄菖蒲群落、千屈菜群落和萍蓬草群落,突出群体的花色效果。4.净水系统湖西景区的水系经杨公堤六桥与西里湖沟通,而西湖的水质问题目前主要是总氮、总磷超标,为超湖泊水质V类标准,远远达不到湖泊水质III类标准的要求,这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其中有效治理措施之一是引水。目前西湖引水工程从钱塘江取水,由泵站经输水渠道引入小南湖,另外于2001年九月竣工的西湖引水完善工程,从抗咸渠道进水,转接入西湖引水泵站后管道,该工程是为保证在钱塘江水质超标的情况下,取用珊瑚沙水库的水引入西湖。为进一步优化引水水质,在白塔岭泵房附近南山公墓外设沉淀池,使水体在进入西

湖前先行净化,以增加西湖引水的天数,优化引水水质,提高引水效率。为保证湖西景区的溪流在枯水季节仍有一定的流水量,引水工程在维持小南湖引水工程的前提下增加溪流上游引水口子,溪流引水的水质同西湖引水水质,要求浊度W20度,氯度<100毫克/升,透明度N120厘米。分析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