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高频考点必刷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_第1页
2022年高考生物高频考点必刷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_第2页
2022年高考生物高频考点必刷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_第3页
2022年高考生物高频考点必刷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_第4页
2022年高考生物高频考点必刷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高频考点

遗传的基本规律

1.某种植物(2n=24)花色分为黄色和白色,现有3个纯合品种,甲(AAbb),

乙(aaBB)两个均为黄色品系,丙(aabb)为白色品系,科研人员分别做了甲与

丙,乙与丙的杂交实验,其结果是B均表现为黄色,F2均表现为黄色:白色=3:

lo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黄色性状相对于白色性状为,并由此

可知,性状可能是由__________对基因控制的。

(2)在甲与丙的实验中,若甲个体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时不分离,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为,这种情况下,其杂交后代的

花色性状表现型可能是o

(3)现有上述甲,乙,丙三种植株,如何通过杂交实验确定品系中A(a)与B

(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显性211或13黄色或白色将甲和乙作为亲本杂交得到

F1,让E自交,统计F?中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若得到的Fz中黄色:白色

=15:1,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F?中全为黄色,则两对基因位于

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甲(AAbb)和乙(aaBB)分别和丙(aabb)杂交,产生的E基因

型分别为Aabb和aaBb,都表现为黄色,分别自交,在F?中分别出现A_bb:

aabb=3:1,aaB_:aabb=3:1,表现型及比例也出现了黄色:白色=3:1,由此猜测

花色可能受两对基因控制,当基因型为aabb时表现为白色,其余基因型表现为

黄色。

【详解】

(1)由于E均表现为黄色,所以黄色性状相对于白色性状为显性,甲和乙分别

为AAbb和aaBB,杂交后代己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仍然表现为黄色,

但子二代都出现了黄色:白色为3:1,因此性状可能由两对基因控制。

(2)甲个体的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一时期未分开,则甲会产生AAb和b

两种配子,由于植株中2n=24,正常配子应该含有12条染色体,所以此时染色体

数目分别为13和11,在这种情况下,甲的异常配子AAb和b与丙的正常配子ab

结合会形成AAabb和abb基因型的后代,因此其杂交后代的花色性状表现型可能

是黄色或白色。

(3)将甲和乙作为亲本杂交得到E即AaBb,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上,则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中黄色15/16,白色占1/16,若两对基因位于同

一对染色体上,则E可以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自交后代全为黄色。

2.在自然鼠群中,已知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控制黄色,ai控制灰色,

a2控制黑色,显隐性关系为A>ai>a2,且AA纯合胚胎致死。请分析回答相

关问题。

(1)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是,它们再

生一只灰色雄鼠的概率是o

(2)现进行多对Aaixa,a2的杂交,统计结果平均每窝出生8只小鼠。在同样

条件下进行许多Aa2xAa2的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出的黑色小鼠占比为。

(3)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

鼠的基因型?实验思路及预测结果:

实验思路:。

预测结果: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该黄色雄鼠基因型为Aaio若子

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该黄色雄鼠基因型为Aa2o

【答案】AazXa®1/41/3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杂交,统

计后代毛色及比例黄色:灰色=1:1黄色:黑色=1:1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三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如下

表现型黄色灰色黑色

基因型Aa1Aa2a2a2

【详解】

(1)由后代有黑色a2a2可推知亲代均有a2,又因后代有3种表现型,故亲本的

基因型为Aa?和a冏;它们再生一只灰色(a向、a,a?)雄鼠的概率为1/2X1/2=1/4;

(2)Aa?和a冏所生的后代全部存活,而Aa?和Aa?的后代有1/4AA胚胎致死,即

2只死亡,则每窝生出的黑色小鼠为1/3;;

(3)要通过杂交方法检测出黄色雄鼠的基因型(Aa,或Aa?),可用测交的方法,

即将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a2a1雌鼠杂交并观察后代毛色;如果后代出现黄

色:灰色=1:1,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如果后代出现黄色:黑色=1:1,

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O

3.如图表示某种果蝇细胞中的染色体及部分基因组成,请回答:

(1)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写出两条理由:

;②o

(2)基因A、a和B、b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理由

是。

(3)该果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在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形成的

配子的基因型可能为o

(4)已知该种果蝇红眼(D)对白眼(d)为显性,两果蝇杂交,若后代中雌性

全部为红眼,雄性全部为白眼,则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答案】繁殖速度快易于饲养不遵循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

体上AbX\AbY、aBX\aBYXdXd、XDY

【分析】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一对同

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连锁定律。看图可知A、b在一条染色体上(连

锁),a、B在一条染色体上(连锁)。

【详解】

(1)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具有繁殖速度快、易于饲养等优点。

(2)基因A、a和B、b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为这两对基因位于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看图可知A、b在一条染色体上(连锁),a、B在一条染色体上(连锁),该

果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在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形成的配子的基

因型可能为AbXD、AbY、aBXD、aBY。

(4)已知该种果蝇红眼(D)对白眼(d)为显性,两果蝇杂交,因为后代中雄

性全部为白眼X,,则这亲本中雌性的基因型为XdXd、由于后代中雌性全部为显性

红眼XDX\所以亲本雄性基因型为X°Y。

4.人的耳垢呈油性和呈干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基因(A、a)控制。有人对某

地区家庭的现有人群进行了调查(该地区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结果如下表:

组合双亲性状

家庭数目油耳男孩油耳女孩干耳男孩干耳女孩

序号父母

—•油耳X油耳19590801015

二油耳X干耳10535352015

三干耳X油耳10031341916

四干耳X干耳2000095105

合600156149144151

(1)根据数据可判断耳垢呈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在所调查的群体中,干耳的基因型频率为

(3)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o

(4)从组合二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测交分离比(1:1),而是2:1,

其原因是o(不考虑样本大小)

(5)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经检查该男

孩染色体正常,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o若将来该男性与

一个干耳女性婚配,则子代表现为干耳的概率是o

A.1/2B.1C.1/4D.无法计算

【答案】油性50%常油耳为显性性状,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油

耳父亲的女儿不表现为千耳性状,与第一、二组的调查结果不符,所以控制该相

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调查人群中男女的发病率未呈现性别差异)

组合二中油耳父方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Aa:AA=2:1胚胎发育

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D

【分析】

分析表格:组合一中,油耳双亲后代出现了干耳个体,说明油耳为显性,干耳为

隐性;同时,组合二中油耳(显性)父亲生有干耳(隐性)女儿,由此可以推断

出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根据组合一可判断耳垢呈油性是显性性状。

(2)干耳为隐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所调查人群中,干耳个体数为

144+151+100+105+200X2=900,所调查的总人数为

600X2+156+149+144+151=1800人,所以在所调查的群体中,干耳的基因型频率

为9004-1800=50%o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油耳为显性性状,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油耳父亲

的女儿不表现为干耳性状,与第一、二组的调查结果不符,所以控制该相对性状

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4)从组合二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1:1),其原因

是只有Aa和aa的组合,后代才可能有1:1的性状分离比,而第二组家庭为多

个家庭,油耳父亲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子代中干耳出现的概率为1/3,设组

合二中父亲为Aa的概率为x,则1/2x=1/3,解得x=2/3,所以亲本父亲中基因型

AA:Aa=1:2O

(5)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经检查该男

孩染色体正常,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体细胞发生了基因

突变。可能是显性突变,也可能是隐性突变,由于不能确定该男孩的基因型,故

不能确定男孩产生生殖细胞中所含基因的情况,无法计算该男性与一个干耳女性

婚配,子代表现为千耳的概率,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o

5.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

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

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时为白色羽。各种羽色表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芦花羽金色羽白色羽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型。

(2)杂交组合TtZbZbxttZB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

,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

所占比例为o

(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

=1:L则该雄鸡基因型为o

(4)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2只芦花羽、3只全

色羽和3只白色羽鸡,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其子代中芦

花羽雌鸡所占比例理论上为0

(5)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

上有黄色头斑)。如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亲

本杂交组合有(写出基因型)。

【答案】ZW1/41/8TTZBZbTtZBZbXTtZbW3/16

TTZbZbXTTZBW:TTZbZbXttZBW;ttZbZbXTTZ8W

【分析】

根据提干信息分析,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

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

tt时为白色羽,则芦花羽鸡的基因型为T_ZZ、T_Z8W,全色羽鸡基因型为T—ZH、

T_Z配白色羽鸡的基因型为tt_

【详解】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鸡的性染色体组

成为ZZo

(2)根据题意分析,TtZH与ttZW杂交,后代芦花羽雄鸡(TtZH)所占比例

为1/2X1/2=1/4;用该芦花羽雄鸡(TtZ-Z11)与ttZ'W杂交,子代中芦花羽雌鸡

(TtZ中)所占比例为1/2义1/4=1/8。

(3)芦花羽雄鸡的基因型为T_Z'Z,与ttZ'W杂交,子代中芦花羽(T_ZB_):全

色羽(T_Zb_)=1:1,说明该雄鸡基因型为TTZ2。

(4)一只芦花羽雄鸡(T_ZBZ)与一只全色羽雌鸡(T_ZbW)交配,子代中出现了

白色羽鸡,说明两个亲本都含有t,后代出现了3只全色羽,说明父本含有b基

因,因此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TtZ2b、TtZbW,则子代中芦花羽雌鸡(T_ZbW)所

占比例为3/4X1/4=3/16。

(5)利用纯合亲本杂交,TTZbZbXTTZBW,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

花羽;TTZbZbXttZBW,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花羽;ttZbZbXTTZBW,

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花羽。

6.某一年生植物开两性花,其花非常小,杂交育种时去雄困难。其花粉可育与

不育由细胞核基因A/a(A、a基因仅在花粉中表达)和线粒体基因(N、S,每

一植株只具其中一种基因)共同控制,花粉不育的机理如下图所示(P蛋白的存

在是S基因表达的必要条件);

a基因----蛋白

S基因一8-*、蛋白-----►花粉不育(不具受精能力)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基因中,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是O

(2)基因型可用“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型)”的形式表示,如植株N(aa)、花粉

N(a)o现有植株N(aa)、S(aa)、S(AA)、N(AA),要培育出植株S(Aa)。

①选用的父本是,母本是。

②植株S(Aa)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是,该植株

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o

【答案】A/a基因S(AA)或N(AA)S(aa)S(A)1/2S(AA):

S(Aa)1:1

【分析】

a基因表达出P蛋白,可促进线粒体基因S表达出S蛋白,存在S蛋白使花粉不

育。如果存在A基因,花粉最终可育。

【详解】

(1)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核基因,不适合细胞质基因,故由此判断上述基因

中,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是A/a基因。

(2)①由于去雄困难,故应该选择S(aa)做母本,要培育S(Aa),可以选择N

(AA)或S(AA)做父本。

②植株S(Aa)产生S(A)和S(a)两种花粉,其中可育花粉S(A)占1/2,该

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S(AA):S(Aa)=1:1。

7.某科研团队研究发现某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豁眼性状(即左右双侧上眼

睑残缺)与基因(H/h,M/m)有关,正常眼睑(H)对豁眼(h)为显性,且M

的存在是h表现的前提。为研究某豁眼雌性的基因型,将其与一群纯合正常眼睑

雄性杂交,结果如下表:

组别杂交组合杂交后代及比例

实验一豁眼雌性X纯合正常眼雄性雄性全为豁眼,雌性中正常:豁眼=1:1

取实验一子代豁眼个体自

实验二无论雌雄正常:豁眼=1:3

由交配

(1)控制豁眼形成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控制眼睑形成的两对基因遵

循定律。

(2)该豁眼雌性基因型为,实验二子代中与该豁眼雌性基因型相同的概

率为。

(3)若让实验一子代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4)取实验二子代中正常眼睑雌性与实验一中的豁眼雄性个体杂交,请用遗传

图解表示该过程o

【答案】X自由组合定律MMXhXh1/8豁眼雌性:正常眼雌性:豁

正常眼险雌性蔚眼雄性

Pmm'NXMinX^Y

I

配子mXbMXhm\hMYmV

眼雄性:正常眼雄性=9:7:9:7I

HMmXhXbmmXhXbinm\\

部眼雄性正常眼罐性部眼雄性正常眼雄性

1:1:1:1

【分析】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杂交后代雌雄出

现性状差异,而豁眼性状雌雄个体中都有出现,说明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

体上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杂交后代雌雄出现性状差异,而豁眼性状雌雄个体中都有

出现,说明控制豁眼形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实验二的结果,杂交后代

无论雌雄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控

制眼睑形成的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假设H/h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亲本表现型,我们能确定亲本雌性基

因型为M—XT,亲本纯合雄性基因型有多种可能(MMXHY>mmXHY,mm*X),实验

一子一代雄性全为豁眼(M_XW),雌性中出现正常眼(可能为M_XHXh、mmXHX\

mmXhXh):眼(M_XhXh)=1:1,实验二取实验一豁眼个体(雌性为M—XX,雄性为

M_XhY),子代无论雌雄都出现正常:豁眼1:3,说明实验二的豁眼个体应该为雌

hhh

性MmXx,雄性为MmXYo根据实验一子一代雄性全为MniX、,确定亲本雌性基因

型为MMXhXh,亲本雄性基因型排除MMXHY(只可能是moiX,或mmXhY)。又根据实

验一子一代雌性有正常眼睑和豁眼(MmXhXh),则亲本雄性为mmX"Y、mmX"Y且比

例为1:1。因推断出实验二的豁眼个体为雌性MmXhx,雄性为MmXhY,所以实验二

子代中与该豁眼雌性基因型(MMXT)相同的概率为1/4X1/2(雌雄)=1/8。

(3)实验一子代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雄性全为MmXhY且占1/2,雌性为(l/dMoiX%11、

1/4MmXHxh),根据配子棋盘法可以得出豁眼雌性(M_XhXh)9/16,正常眼雌性(M_XHXh,

mmXHX.mmXhXh)7/16,豁眼雄性(M_XHY)9/16,正常眼雄性(MMX'Y和mmX,)7/16,

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豁眼雌性:正常眼雌性:豁眼雄性:正常眼雄性=9:7:9:7。

(4)如图所示,注意标注亲本的基因型与表现型,以及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性别

比例。

正常眼险雌性腑眼雄性

PmmXhXbXMmXhY

配子mI'hMXhmXhMYmY

I

bfcfch

FMmXkXmmXXMmXYmmX^

林眼雄性正常眼健性部眼雄性正常眼雄性

8.人类的MBTPS2基因突变后会引起骨质疏松症,研究人员在调查该遗传病后

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遗传系谱图(黑色表示患病个体)。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有人据此图得出骨质疏松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8,你(填“同

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o

(2)骨质疏松症是由MBTPS2基因(填“隐性”或“显性”)突变后

所引起的遗传病,仅据图1分析,能否确定MBTPS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并

说明原因。o

(3)为确定MBTPS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人员对该家庭的男性成员相

关基因进行了带谱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则H2和H3婚配后,预计他们生下患

病男孩的概率是,若他们第一胎生下一个患病男孩,则第二胎生的女孩是

携带者的概率为0

(4)进一步调查发现,MBTPS2基因突变后还能引起人体患某种皮肤病,可见

MBTPS2基因与性状数量关系表现为0

【答案】不同意骨质疏松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随机调查统计,

且调查的样本要足够大,而不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统计隐性否,无论

MBTPS2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该家庭都可能出现上述患病情况

1/81/2一个基因可以决定两种性状(一因多效)

【分析】

分析图1:由于I।和I2均表现正常,他们的儿子1屋患病,可推知该病为隐性遗

传病。

分析图2:该家庭的男性成员中,I4和III为患者,结合图2中的带谱分析可知,

I2不携带致病基因,即III的隐性致病基因只来源于其母亲II,由此可推出该病

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详解】

(1)图1家系中该病患者占3/8,不能说明骨质疏松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

3/8,因为骨质疏松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随机调查统计,且调查的

样本要足够大,而不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统计。

(2)分析图1可知,由于I,和I2均表现正常,他们的儿子II,患病,可推知该

病为隐性遗传病,但仅据图1分析,不能确定MBTPS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因为因为该基因无论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都会出现图1中结果。

(3)由图2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设由A/a基因控制,则%

的基因型为1/2XX、1/2X9,1底的基因型为X,,预计他们生下患病男孩X*的

概率是1/4X1/2=1/8;若他们第一胎生下一个患病男孩,则的基因型一定为

XAXa,第二胎生的女孩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o

(4)MBTPS2基因突变后除了会引起骨质疏松,还能引起人体患某种皮肤病,可

见MBTPS2基因能控制两种性状,即一因多效。

9.考察某闭花受粉植物茎的高度和花的颜色,发现它们与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

基因有关。现以纯合矮茎紫花植株为母本、纯合高茎白花植株为父本进行杂交,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发现B中有一株矮茎紫花(记作植株A),其余均为高茎紫

花。Fi中高茎紫花植株自交产生的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矮茎

白花=27:21:9:7o请回答:

(1)以纯合矮茎紫花植株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粉前,对其花所做的操作是

(2)由F2可推测茎的高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o

(3)在F2中高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一种。

(4)为了研究植株A出现的原因,现让植株A自交,发现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为矮茎紫花:矮茎白花=9:7。据此,某同学认为植株A出现是由于母本发生了

自交,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o

【答案】(未成熟前)去雄并套袋F2中高茎:矮茎=3:110不认同,

如果母本自交得来的植株A,则植株A自交,子代应全为(矮茎)紫花

【分析】

根据题意“纯合矮茎紫花为母本、纯合高茎白花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的E都是

高茎紫花(除A植株外),而E自交,F2出现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

矮茎白花=27:21:9:7”,说明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而高茎含矮茎只

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D和d,而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A、a

和B、bo根据F2中紫花:白花=(27+9):(21+7)=9:7可知,F?紫花的基因型

内A_B_,共4种基因型,白花的基因型(A_bb、aaB_、aabb)则有5种;F?中高

茎为显性(D_),有2种基因型,矮茎为隐性(dd)只有1种基因型。

【详解】

(1)为了防止自花传粉或者随意的异花传粉,以纯合矮茎紫花为母本进行人工

授粉前,应对母本的花粉未成熟前去雄并套袋。

(2)根据Fz中,高茎:矮茎=3:1,可知株高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因为F2中紫花:白花(27+9):(21+7)=9:7,假设紫花和白花受A、a和B、

b两对基因控制,高茎和矮茎基因D、d控制,根据题干可知,紫花基因型为A_B_;

白花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共5种基因型,而中高茎为显性,有两种基

因型D_,所以F?高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X2=10种。

(4)根据题意,植株A自交,子代表现为矮茎紫花:矮茎白花=9:7,不可能是

植物A的出现是由于母本发生了自交。因为E为DdAaBb,如果是母本自交,则

植株A的基因型为ddAABB,其自交后代全为矮茎紫花;但是如果是父本有一个基

因发生突变,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ddAaBb,其自交后代矮茎紫花:矮茎白花=9:7。

10.果蝇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位

于染色体上。

(1)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至少答2点)。

(2)摩尔根利用偶然发现的一只白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提出白眼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的假说,支撑他提出这种假说的最关键实验证据是O

(3)已知果蝇的红、白眼分别由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R、r控制,现通过染色体

拼接技术使Y染色体同源区段也含有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该技术引起的变异类

型是。

现有纯合的雌雄果蝇若干,请设计实验证明雄果蝇的染色体拼接成功。写出杂交

组合和预期实验结果。杂交组合:;预期实验结果:o

(4)果蝇的棒眼/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

XsEXe(如图所示)。隐性致死基因s在纯合(XsEXsEsXsEY)时会使胚胎致死。

该棒眼雌果蝇与正常眼雄果蝇杂交得B,B自由交配,F2中e基因频率为

【答案】繁殖速度快、易饲养、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染色体数目少。

F2

白眼果蝇全为雄性染色体结构变异杂交组合:纯合白眼雌果蝇X纯合红

眼雄果蝇预期结果:子代全为红眼(子代雄果蝇全为红眼)10/11

【分析】

摩尔根将白眼雄果蝇和野生型红眼雌果蝇进行杂交,F,雌雄果蝇均为红眼,说明

红眼为显性性状,设由R基因控制,E雌雄杂交后F2中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白眼雄果蝇=2:1:1,子代表现型与性别有关,说明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详解】

(1)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易饲养、有多对易于区分

的相对性状、染色体数目少。

(2)摩尔根让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一代都是红眼,说明红

眼为显性性状,让子一代自由交配,得到的F?白眼果蝇全为雄性,说明该性状的

遗传与性别有关,于是提出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说。

(3)由于白眼基因所在的区段为非同源区段,将此区段移接到Y染色体上,属

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若上述移接成功,则纯合红眼雄果蝇的后代无论雌雄均为红

眼,所以可让纯合白眼雌果蝇与纯合红眼雄果蝇杂交,若子代全为红眼(子代雄

果蝇全为红眼),说明移接成功。

(4)由于s在纯合(XsEXs\XSEY)时能使胚胎致死,所以棒眼雌果蝇(XsEXe)与

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Y)杂交,E果蝇的表现型为正常眼雌果蝇(XT):正常

眼雄果蝇(XeY):棒眼雌果蝇(X"X')=1:1:1,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

为XsE:Xe=1:3,而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X,:Y=1:1,F,自由交配,

产生的子代中存活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sEXe:XeXe:X,Y=1:3:3,e基因频率

为(1+3X2+3)4-(2+3X2+3)=10/11。

11.玉米是二倍体植物,自然界中的普通玉米(AABBDD)粒中蔗糖含量低,无

甜味。现有2个超甜玉米和1个普甜玉米品种,它们都是普通玉米单基因突变的

纯合体,其控制基因及其生化途径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B基因D

II

皿丫可

加,曲

蔗糖二二二,二二二淀粉

学幽

t

基因a

玉米品种(纯种)隐性突变基因染色体(号)甜度

普甜玉米a4微甜

b3甜

超甜玉米

d?甜

(1)普甜玉米和超甜玉米提高细胞内蔗糖含量的原理分别是:

(2)表中普甜玉米品种的基因型为;表中超甜玉米品种的基因型为

(3)两株不同品种的超甜玉米杂交,子一代为非甜玉米。请利用子一代玉米为

材料,设计实验方案,鉴定d基因是否位于第3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方案并预

期实验结果(不考虑突变及交叉互换)

实验方案:o

结果预期与结论:;o

【答案】普甜玉米的a基因控制合成的酶1能将淀粉转化成蔗糖,蔗糖含量较高

超甜玉米的B基因或D基因突变不能合成酶2,蔗糖不转化成淀粉,蔗糖含量高

aaBBDDAAbbDD,AABBdd让子一代自交,统计后代的性状及比例若后

代非甜玉米:超甜玉米=9:7,则d基因没位于第3染色体上若后代非甜玉

米:超甜玉米=1:1,则d基因位于第3染色体上

【分析】

根据题干中普通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DD,以及“现有2个超甜玉米和1个普甜玉

米品种,它们都是普通玉米单基因突变的纯合体”,结合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

可知突变型普甜玉米应为aaBBDD,超甜玉米应为AAbbDD、AABBddo可用逆推法

思考本题,即先假设d基因不位于第3染色体上或位于第3染色体上,由此得出

结果和结论,再“反向作答”即可。实验方法:将子一代玉米自交,统计子二代

的性状及分离比。

【详解】

(1)通过分析示意图可知,普甜玉米和超甜玉米中蔗糖含量高、有甜味的原理

是:普甜玉米通过控制酶1的合成促进淀粉水解为蔗糖;超甜玉米通过控制酶2

的合成抑制蔗糖合成淀粉。

(2)由题意可知,普通玉米是AABBDD,2个超甜玉米和1个普甜玉米品种,都

是普通玉米单基因突变的纯合体,故其突变型普甜玉米应为aaBBDD,超甜玉米应

为AAbbDD、AABBddo

(3)由题意知:两个超甜玉米杂交AAbbDDXAABBdd,产生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Dd。

若d基因不位于第3染色体上,则B和b、D和d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

由组合定律,故AABbDd自交后代中非甜玉米:超甜玉米=9(AAB_D_表现为非甜

玉米):70若d基因位于第3染色体上,则B和b、D和d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

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根据亲本基因型可知b和D连锁,B和d连锁,故AABbDd

自交后代中非甜玉米:超甜玉米比例是1:1。所以方案为:将子一代玉米自交,

统计子二代的性状及分离比。若子二代中非甜玉米:超甜玉米=9:7,则d基因

不位于第3染色体上;若子二代中非甜玉米:超甜玉米=1:1,则d基因位于第3

染色体上。

12.甜椒果实颜色受三对等位基因G/g、Y"yi、丫2勺2控制。现有一批纯合甜椒品

系:甲(绿色GGY1Y1Y2Y2)、乙(淡黄色ggYiYiYzY?)、丙(白色ggyiyiy2y2),

杂交组合及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I:甲X乙全为绿色心>F2:?

组合II:乙X丙—Fl全为淡黄色。/2:淡黄色:白色=15:1

(1)从甜椒果实颜色的遗传可看出,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可能是O

(2)组合I中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组合II的F2淡黄色个体中纯

合子所占比例为一O

(3)根据以上杂交结果能否判断Y/yi、丫282的位置关系?若能请写出位置关系,

并说明判断依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若已确定G/g与Y/yi、丫282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请利用己知的纯合甜椒

品系,写出支持该结论的实验思路及实验结果o

【答案】一对性状受多对基因控制绿色:淡黄色=3:11/5能,Y,/q、

Y/y?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组合II的F?表现型

符合9:3:3:1的变式实验思路:将甲与丙杂交得E,再让E自交得Fz,

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结果:F?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淡黄色:

白色=48:15:1

【分析】

组合I:甲(绿色GGYiYMY?)X乙(淡黄色ggYMYzY?),E全为绿色(GgYMYM),

对FKGgYMYM)进行自交,F?绿色:淡黄色=3:1。组合II:乙(淡黄色ggYMYM)

X丙(白色ggyiwy2y2),E全为淡黄色(ggYiy,Y2y2),对E(ggY.Y2y2)进行自交,

Fz淡黄色:白色=15:1,表现型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Y1/y1、Y2/y2基

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

(1)基因与性状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几种关系,由题干甜椒果实颜色的

遗传可看出,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可能是一对性状受多对基因控制。

(2)由分析可知,组合I的基因型为GgYYYM,E自交后代只需要考虑一对等

位基因,由于E全为绿色,故G为显性基因,F?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GG+Gg):

淡黄色(gg)=3:1o组合II的F,(ggY,yiY2y2)进行自交,匕淡黄色:白色=15:1,

F?淡黄色个体纯合子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ggY,Y,Y2YFl/4X1/4=1/16,

ggYMy2y2=1/4X1/4=1/16、ggy,y1Y2Y2=1/4X1/4=1/16,因此F?淡黄色个体中纯合

子所占比例为3/15=1/5。

(3)根据以上杂交结果能判断匕/必、丫2/丫2的位置关系,由于组合II的F?淡黄色:

白色=15:1,符合9:3:3:1的变式,而不是其他比例,说明匕/山、Yz/y?基因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实验思路:将甲(绿色GGY,Y,Y2Y2)与丙(白色ggy,y,y2y2)杂交得F,(GgYiy,Y2y2),

再让E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结果:F,(GgY^Y2yD自

交,F2的基因型中G基因存在则表现型为绿色,只有基因型ggy.y2y2为白色,其

余基因型的表现型皆为淡黄色,因此F?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淡黄色:白色

=3/4:(1-3/4-1/64):1/64=48:15:1»

13.(2021.山东高三)研究者在一个果蝇纯系(全为纯合子)中发现了几只紫眼果

蝇0(雌蝇、雄蝇都有),而它们的兄弟姐妹都是红眼。

(1)若紫眼为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突变性状,如何判断它是显性性状还是隐形

性状?请写出判断思路及预期结果和结论:O

(2)果蝇共有3对常染色体,编号为n、III、IV。红眼果蝇丫的4种突变性状

分别由一种显性突变基因控制,并且突变基因纯合的胚胎死亡,在同一条染色体

上的两个突变基因位点之间不发生交叉互换,其基因分布如图。(假设紫眼是常染

色体上的单基因隐性突变性状)

短刚毛SIs正常刚毛

正常IIT钝圆

平衡棒订「平衡棒

in号染色体

果蝇Y

①若只考虑n号和in号染色体,果蝇Y减数分裂时产生__________种配子,雌

雄个体间相互交配,请写出子代成体的所有基因型__________,结果表明果蝇丫

以形式连续遗传。

②进行杂交‘4吃6丫,,,子代果蝇中紫眼个体和红眼个体的比例为1:1,表明丫

携带红眼基因,同时也携带紫眼基因或携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

因。统计发现,子代果蝇中所有正常刚毛、钝圆平衡棒的个体都是紫眼,所有短

刚毛、正常平衡棒的个体都是红眼,并且正常翅脉、卷曲翅、紫眼:正常翅脉、

卷曲翅、红眼:多翅脉、正常翅型、紫眼:多翅脉、正常翅型、红眼为

,所以判断紫眼基因定位于号染色体上。

(3)若果蝇Y中的n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不变,减数分裂时有10%的精原细

胞发生了A、a与C、c之间的交叉互换,则精子中Ac:aC:AC: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让紫眼果蝇0与红眼果蝇(纯系)杂交,统计F,的性状分离比若冗全部

为红眼,则紫眼为隐性突变;若E红眼:紫眼=1:1或全部为紫眼,则紫眼为显

性突变4AaCcSsTt杂合子对紫眼基因隐性的红眼基因的突变

1:1:1:1III19:19:1:1

【分析】

1、由于一个果蝇纯系中发现了几只紫眼果蝇B,则该突变可能是显性突变,也

可能是隐性突变,此处可以通过与红眼纯合子杂交获得突变类型。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

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

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

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

(1)若紫眼为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突变性状,让紫眼果蝇0与红眼果蝇(纯系)

杂交,统计E的性状分离比,若冗全部为红眼,则紫眼为隐性突变;若E红眼:

紫眼=1:1或全部为紫眼,则紫眼为显性突变。

(2)①若只考虑II号和III号染色体,果蝇Y减数分裂时产生4种配子(AcSt、

AcsT、aCSt、aCsT),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由于突变基因纯合的胚胎死亡,子

代成体的所有的基因型为AaCcSsTt,表明果蝇丫以杂合子形式连续稳定遗传。

②进行杂交“早BX金丫”,子代果蝇中紫眼个体和红眼个体的比例为1:1,表

明丫携带红眼基因,同时携带紫眼基因或携带对紫眼基因隐性的红眼基因的突

变(或“发生失活突变的红眼”)基因。同时发现,子代果蝇中所有正常刚毛、

钝圆平衡棒的个体都是紫眼,所有短刚毛、正常平衡棒的个体都是红眼,并且正

常翅脉、卷曲翅、紫眼:正常翅脉、卷曲翅、红眼:多翅脉、正常翅型、紫眼:

多翅脉、正常翅型、红眼为1:1:1:1,所以判断紫眼基因定位于川号染色体上。

(3)若果蝇丫中的II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不变,减数分裂时有10%的精原

细胞发生了A、a与C、c之间的交叉互换,产生的Ac:aC:AC:ac为2.5%:2.5%:

2.5%:2.5%,90%的精原细胞未发生交叉互换,未发生交叉互换产生Ac的比例

为45%,aC的比例为45%,则精子中Ac:aC:AC:ac=(45%+2.5%):(45%+2.5%):

2.5%:2.5%=19:19:1:1o

14.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研究种子发育的机理对培育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

种具有重要作用。

(1)玉米果穗上的每一个籽粒都是受精后发育而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甲品系

玉米,其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现严重干瘪且无发芽能力的籽粒,这种异常籽粒约占

1/4。籽粒正常和干瘪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定律。上述果

穗上的正常籽粒均发育为植株,自交后,有些植株果穗上有约1/4干瘪籽粒,这

些植株所占比例约为O

(2)为阐明籽粒干瘪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者克隆出候选基因A/a。将A基因

导入到甲品系中,获得了转入单个A基因的转基因玉米。假定转入的A基因已

插入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请从下表中选择一种实验方案及对应

的预期结果以证实“A基因突变是导致籽粒干瘪的原因"o

实验方案预期结果

I.转基因玉米X野生型玉米①正常籽粒:干瘪籽粒句:1

II.转基因玉米X甲品系②正常籽粒:干瘪籽粒々3:1

III.转基因玉米自交③正常籽粒:干瘪籽粒々7:1

IV.野生型玉米x甲品系④正常籽粒:干瘪籽粒=15:1

(3)现已确认A基因突变是导致籽粒干瘪的原因,序列分析发现a基因是A基

因中插入了一段DNA(见图1),使A基因功能丧失。甲品系果穗上的正常籽粒

发芽后,取其植株叶片,用图1中的引物1、2进行PCR扩增,若出现目标扩增

条带则可知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O

引物1

引物2

图1

(4)为确定A基因在玉米染色体上的位置,借助位置已知的M/m基因进行分析。

用基因型为mm且籽粒正常的纯合子P与基因型为MM的甲品系杂交得H,F,

自交得F2。用M、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B植株果穗上干瘪籽粒(F?)胚组

织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结果有1、2、3三种类型,如图2所示。

甲123P

图2

统计干瘪籽粒(F2)的数量,发现类型1最多、类型2较少、类型3极少。请解

释类型3数量极少的原因________。

【答案】

(1)分离2/3

(2)III@/\I③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