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性详细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修建性详细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修建性详细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修建性详细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修建性详细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u5126目录 123182第一章总论 311801.1项目概况 349131.1.1村寨概况 328708XX村委会大湾 329284XX村委会桃花庵 318127XX村委会磨石箐 312111.2苗族概述 3295331.2.1概述 324692第二章项目意义与建设的必要性 460592.1政策依据 414910政府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扶持 4283652.2.3基础设施缺乏 7239322.2.4村寨规模过小 722512.2.5自然环境不佳 729392.3项目建设的规模 8300782..4项目建设的条件与现状概括。 88559第三章选址及场地建设条件 8243523.1场地现状 890083.1.1项目建设的地点与地理位置 8231773.1.2场地土地权属类别及其占地面积 8309923.2场地选址 887573.2.1用地情况 8249033.2.2用地现状说明 823166第四章工程建设规划方案 9229764.1苗族建筑 9124714.1.1村落布局 9115981、总体布局 9297022、公共空间 9265164.1.2建筑特征 10323084.2、规划设计原则 10197514.3、总平面规划布局 10132554.4道路系统布局 1086194.5、景观规划 10240994.6、绿化规划 1051214.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0306004.5、污水处理 1010431第五章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11375.1、道路竖向规划 11321355.2、建筑设计说明 11277985.2.1编制依据 11214975.2.2单体设计说明 11394第六章消防及安全卫生 1223906.1、设计依据 12198146.2、消防措施 1220586.3、安全卫生 1314359第七章环境评价影响 1327317根7.1、环境、排放质量标准 1388277.1.1水环境 1311437.1.2环境空气 1366627.1.3声环境 13247047.1.4土壤 1326987.1.5污废水 1369647.2、环境影响分析 13264477.2.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4187907.2.3水环境影响分析 16199337.2.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716537.2.5噪声影响分析 17307587.2.6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17185177.2.7其他影响 18166297.2.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9206737.3、结论与建议 21217017.3.1结论 2133777.3.2措施 22149637.3.3建议 24840第八章建筑节能 25313398.1、节能 2555808.1.1建筑设计措施 2582498.2、节电措施 2537028.3、节水措施 25290938.4中水回用 2531507第九章投资估算 26204289.1、估算范围 2683929.1.1建安工程费 2666049.1.2其他基本建设费 2678139.1.3预备费 26261089.2、投资估算的依据 26245439.3、主要建材价格 26199199.4、总投资 2719434第十章项目实施、管理、风险控制方案 301069610.1、招投标 301429110.2、项目管理 301797010.3、资金管理 30902510.4、建设工期 307804第十一章社会效益分析及其对城市的影响 311351311.1、有益的方面 312363911.2、有影响的方面 312431411.3、对策及其解决方案 3128411.4、结论及其建议 316856第十二章结论及建议 32486112.1、结论 321904512.2、建议 32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村寨概况XX村委会大湾XX村委会大湾小组位于XX县城西南面,距县城10公里,苗族,全村共有农户36户,人口97人,设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人,总人口中男性49人,女性48人,劳动力总数65人,外出务工人数21人。辖区总面积1141亩,其中:耕地118亩,林地525亩,退耕还林98亩,村庄占地约50亩,年人均有粮292公斤,经济收入主要靠种养殖,年人均纯收入2218元。XX村委会桃花庵XX村委会桃花庵村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嵩阳街道街道办12公里。海拔2185米,年平均气温16.4℃,年降水量548.8毫米。全村有有农户28户88人,国土面积2.4平方公里,有耕地51亩,林地2657亩,人均耕地0.58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14元,人均有粮250公斤。是一个苗族聚居村,属XX县民族边远山区贫困村。XX村委会磨石箐XX村委会磨石箐距离村委会5公里,距离嵩阳街道街道办15公里。海拔2215米,年平均气温16.4℃,年降水量548.8毫米。全村有有农户16户49人,国土面积0.92平方公里,有耕地33亩,林地795亩,人均耕地0.68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14元,人均有粮250公斤。是一个苗族聚居村,属XX县民族边远山区贫困村。1.2苗族概述1.2.1概述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XX苗族有89.57万人,苗是XX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1998年有94.26万人,占XX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11%。苗族居住较为分散,全省各地几乎都有分布。第二章项目意义与建设的必要性2.1政策依据政府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扶持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和XX省制定的土地增减挂钩相关政策。政策内容简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目标。通过科学实施“挂钩”试点项目,不仅缓解了用地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有力支持了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依法管地、科学用地、和谐发展的新路子。作用:从整个宏观效果来看,土地增减挂钩有这样的作用:有大量集体建设用地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城乡统筹的方略下,可以做到既通过保护耕地直接保护农业,又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发展工业和城市、最后间接刺激农业的发展。

2、扶贫政策扶持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基本原则——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实行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中央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持力度。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实行有差异的扶持措施。——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贫困地区倾斜,形成扶贫开发合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强引导,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社会帮扶,共同致富。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完善机制,拓展领域,注重实效,提高水平。强化政策措施,鼓励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创新,扩大开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共享减贫经验和资源。继续办好扶贫改革试验区,积极探索开放式扶贫新途径。据《XX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整村推进: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要求,实施5万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以贫困村为单元,结合村镇建设规划,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村级规划。有条件的地方要适当集中村落,对规模较小的村进行有计划的撤并。要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集中投入,实现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夯实群众增收基础。加强整村推进后续管理,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巩固提高整村推进成果。易地搬迁:对基本丧失生存条件、资源负载过重、发展空间狭小等就地难以可持续解决温饱的群众,在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和保障搬迁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前提下,就近就便,采取小规模集中和插花安置的方式,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改善移民的发展环境和条件,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有条件的地方,按照“移民就路、移民就市、移民就富”的原则,结合山地城镇建设,引导搬迁农户向中小城镇、工业园区移民,并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移民就业能力,使其在城镇安居乐业。扶贫试点:创新扶贫开发机制,针对特殊情况和问题,积极开展统筹城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扶贫开发试点,推进地方病防治与扶贫开发结合、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其他特困区域和群体扶贫试点,扩大连片开发、科技扶贫等试点。土地政策:按照国家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管理规定,对涉及扶贫开发项目的建设用地给予倾斜,新增用地指标优先满足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等建设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小城镇和产业聚集区建设用地。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在项目安排上,向有条件的重点县倾斜。在贫困地区稳步开展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鼓励通过市场化的耕地占补平衡模式,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建立贫困地区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满足确保粮食安全的基本用地需要。在土地征收中,可采用农民土地参股、效益提成等补偿形式,使失地农民的利益得到长期有效保障。对土地等要素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结合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集体林权制度等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扶贫开发新模式,采取承包、租赁、转包、参股等方式,加大土地集约化经营力度,推进集体林权等生产要素资本化运作,实行土地等生产要素流转最低保护价制度,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2.1.2地质灾害防治政策《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一年的努力,《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20年)已于近日完成。4月29日,《规划》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专家评审。据统计,1995年以来,我国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就造成10499人死亡、失踪和65356人受伤,造成经济损失575亿元。到2003年,全国共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6万多个,重大隐患点2000多处,1150万人和2000亿元财产受到严重威胁,50%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地质灾害的严重影响。为了满足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求,针对我国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地质灾害防治进展及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规划》明确了2004年~2020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目标,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提出了实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程的内容和保障措施。《规划》要求,2004年到2010年,在完成全国陆地7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主要地质灾害易发区、重要经济区、主要城市、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的地质灾害调查,并完成我国重要经济区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在三峡库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在重点防治区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监测预报;建成国家、省(区、市)、市三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和全国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完成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和危及城镇公共安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完成全国160万人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搬迁避让工程。到2010年,全国大部分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初步建成防灾减灾体系,使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减少20%,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降低20%。2011年到2020年,开展第三轮全国地质灾害调查,完成覆盖全国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全面掌握我国陆地和近海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危害程度;建立全国相对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完成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零散居民点的搬迁避让工程和乡镇以上城镇、居民集中点、铁路和重要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程;建立相对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并使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得到根本控制。到2020年,在全国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建成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使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减少50%,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降低50%。为了实现2004~2020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规划》还依据调查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规划了2004~2020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地质灾害防治等16项防灾减灾工程;提出了健全法规制度、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地方防治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经费投入和加强宣传教育等保障措施。《XX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年)》云政办〔2004〕44号公布)XX省"十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3大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4大战略,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电力和矿产5大支柱产业。在"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方针的指导下,推进XX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受自然条件制约,XX省是我国地质灾害危害最重的地区。地质灾害的危害,严重制约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贯彻"十六大"精神,实现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主动地、有预见性地部署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讨论稿)》,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编制本规划。2.2项目现状2.2.1地质灾害目前位于XX村委会的大湾、桃花庵、磨石箐三个苗族村寨,桃花庵和磨石箐两个村寨总计44户,占总迁并户数的50%,位于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严重的地段,个村寨总计44户,占总迁并户数的50%。每年XX县政府都对这一地段进行检测和整治,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其次是相对于周边大多数村寨其生活环境简陋和生活质量低下,生活极其贫困,现为保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故此提出此建设项目。2.2.2村民收入过低XX村委会桃花庵村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嵩阳街道街道办12公里。海拔2185米,年平均气温16.4℃,年降水量548.8毫米。全村有有农户28户88人,国土面积2.4平方公里,有耕地51亩,林地2657亩,人均耕地0.58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14元,人均有粮250公斤。是一个苗族聚居村,属XX县民族边远山区贫困村。XX村委会磨石箐距离村委会5公里,距离嵩阳街道街道办15公里。海拔2215米,年平均气温16.4℃,年降水量548.8毫米。全村有有农户16户49人,国土面积0.92平方公里,有耕地33亩,林地795亩,人均耕地0.68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14元,人均有粮250公斤。是一个苗族聚居村,属XX县民族边远山区贫困村。2.2.3基础设施缺乏1、桃花庵和磨石箐村两个村子中村民住房多为土坯房,房屋安全、采光、日照、通风、卫生、居住等标准极低,远不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2两个村中均无公共设施,居民生活十分不便。2.2.4村寨规模过小两个村寨规模太小,两村共有村民44户,不利于建设公共设施和环保设施。2.2.5自然环境不佳两村所在地均为丘陵山地,村民耕地过少,距离县城较远,不利于发展生产,不利于脱贫致富。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防治地质灾害现进行三村合并,有利于防治桃花庵村和磨石箐村地质灾害。2.3.2提高村民收入三村迁并到相对富裕村寨周边,有利于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村民收入。2.3.3扩大村寨规模,改善基础设施三村迁并后,扩大了村寨规模,也利用兴建公共设施和环保设施。2.3.4改善自然环境三村迁并到自然环境较好的地点后,有利于村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2.3项目建设的规模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县嵩阳镇XX村委会大湾村原址。用地面积25711.45平方(38.56亩),建筑面积19428.5平方。其中,住宅16575.8平方,共85户。村活动楼1140.9平方,物业管理用房212平方。2..4项目建设的条件与现状概括。场地现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县嵩阳镇XX村委会大湾村原址。用地面积25711.45平方(38.56亩),场地内部现为一些较为破旧的住房和危房,需要改造建设。并且地势高差大,地形较为复杂。第三章选址及场地建设条件3.1场地现状3.1.1项目建设的地点与地理位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县嵩阳镇XX村委会大湾村原址。3.1.2场地土地权属类别及其占地面积规划用地范围为嵩阳镇XX村委会土地,用地面积25711.45平方(38.56亩)。3.2场地选址3.2.1用地情况建设项目用地位于规划用地范围为嵩阳镇XX村委会大湾村,用地为嵩阳镇XX村委会。3.2.2用地现状说明规划用地面积25711.45平方(38.56亩),场地由南自北,最高处高程2036.71,最低处高程2016.31米高差为20.4米。南北方向210米,东西方向132米。建设场地所处位置交通便利,建设的外部水、电、通讯及其道路等配套设施齐全并基本符合建设标准。整个项目的外部条件基本满足具备居住区建设的必要条件。第四章工程建设规划方案4.1苗族建筑4.1.1村落布局1、总体布局苗族喜欢择山而居,建筑依山附水凭山,而成势据水而赋形。山地苗族民居分与等高线平行和垂直两种。主要街道和等高线垂直的山村其街道高程变化较大,经常同排水沟结合修建,从整体上看整个村庄的屋檐鳞次栉比层次变化极为丰富产生规模宏大,建筑丰富、密集的视觉效果。建于山脊上的村庄呈外凸的弯曲形式而位于山坳或者谷地的村庄则内凹进去。平行于等高线的类型苗寨,街道和房屋顺着山势弯弯曲曲没有显著的高程变化。在山体的不同位置形成了外凸和内凹的态势,每户人家可以越过前面一户人家房舍的屋顶获得较开阔的景观视野、通风和采光。苗族村落苗族村落2、公共空间苗族是一个浪漫的民族且开朗的民族,苗族的祖先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陶冶情操,常常会在农闲是举行各种集会吹芦笙、跳芦笙舞等,应此每一个苗寨都会有一个公共空间,通常是在聚落的中心,如同一个中心广场,整个聚落的肌理在这里会发生较大变化,成为一片被建筑围合的小天地,并由条石放射状铺成圆形的纹样,在放射状的中心,有一根直插云霄的刻着图腾的木柱,象征苗族的祖先。4.1.2建筑特征苗族民居建筑,形式多样,颇具特色。设计施工既遵循传统,又要求居住舒适。各地根据地理环境和现有材料,因地(材)施建。贵州苗族民居大体分为:“树杈”式住宅、“干栏”式住宅、“灯笼架”式住宅、“汉”式住宅等四个类型。4.2、规划设计原则(1)利于管理、功能合理、分区明确;(2)与国家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相结合(3)符合总体规划,充分体苗族建筑特色;(4)从苗族村寨自身情况出发,突出特点,力求突破、创新。4.3、总平面规划布局项目用地位于嵩阳镇XX村委会用地范围内。场地内部的建筑为一些大湾现在居民住宅和一些辅助用房,外表及其破旧,但仍旧在继续使用。故新规划在原有村寨建筑的原址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4.4道路系统布局区内主道路为9米宽车行道,围绕中心广场两侧布置,在中间形成一块大型广场。住宅围绕道路两侧布置。出入口位于原来村寨住出入口位置,位于建设项目南侧。4.5、景观规划区内利用中心的图腾广场组织景观,绿化及各式小品点缀在居住区内,活跃小环境,为生活提供方便。根据当地气候的特点,突出小景园设计,种植分季开花树种和常绿植物,结合景园建筑色彩的应用,创造具有四季立体绿化的优美环境。4.6、绿化规划(1)、树种选择原则:以地方树种为主,并以乔木为绿化主体。(2)、植物配置原则:植物配置不仅注重植物造景的需要,同时注重用植物划分创造空间,沿街绿化以大色块,突出大效果,以疏朗明快为主要特色,内部绿化采用庭院式配置,以自然、亲切为主要特色。4.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用地面积:25711.45平方(38.56亩)总建筑面积:19216.5平方;住宅单元面积:18075.6平方;村活动楼面积:1140.9平方4.5、污水处理在村寨入口处设置一系列污水处理措施,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才进行向外排放,避免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第五章项目建设工程方案5.1、道路竖向规划(1)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尽可能使道路纵坡均衡、场地填挖方数量减少,并与现状地形地物协调一致,场地规划标高与片区周围现状标高顺畅衔接,有利于近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2)道路网平面布置通达、顺畅,根据地块的功能和各条道路的交通流量确定了不同的道路横断面宽度,路缘石最小半径为9米。(3)今后实施时,要求在下一步市政工程设计中,详细收集有关资料,仔细推敲,认真设计,确定规划区内道路及场地设计标高,以保证排水畅通和节约投资的要求。5.2、建筑设计说明5.2.1编制依据A、《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细则》B、《XX县规划管理技术要求(试行)》C、《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D、《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E、《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F、《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G、《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F、《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H、国家及地方现行建筑设计相关的规范、规程;I、建设方提供1:500的矢量化地形图(电子文档资料);5.2.2单体设计说明1、住宅单元居住单元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场所,分为A、B两个户型,A户型60户,每户四层,占地面积68.2平方米,建筑面积233.86平方米。小户型25户,每户三层,占地面积57.6平米,建筑面积161.76平方米。住宅正面是直接面对街道,大户型底层设有商铺,商铺面积为23.2平米,为了便于农户生产生活,在住宅后面开设住出入口及其院落。二层为居住部分,有客厅,卫生间,卧室等,按照单元式住宅的标准设计。三层的考虑到苗族住宅建的立面造型特点,做了退台处理。以铁艺仿木材栏杆做为维护,以体现苗族建筑的固有特征.3)立面造型此建筑为东西对称结构,总体形状基本为矩形,但是部分地方凸凹有致,给人以视觉冲击。立面图画图时采用1:100的比例,充分展现了立面图所要展示给我们的感受。内外墙装饰:屋顶采用1:2.5水泥砂浆抹面20厚刷白色外墙涂料,外墙采用1:2.5水泥砂浆抹面20厚刷白色涂料,台阶采用1:2.5水泥砂浆20厚斩假石装饰,地基采用1:2.5水泥砂浆抹面20厚刷白色水磨石。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达到了美观的基本要求。4)剖面设计建筑剖面图是房屋垂直剖切所形成的剖面图,剖切位置一般在建筑最复杂的楼梯间,能反映建筑物额构造的代表性部位,在楼梯间剖开,能反映门洞、窗口的位置,以及楼梯的高度和形式,让人充分了解次建筑物的结构构造,一目了然。5)经济指标依据“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在满足适用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展现了建筑的造型美观,满足了居民视觉上的享受,此外,也要考虑经济性,尽量降低成本,但不能偷工减料,以防发生事故。保证结构的耐久性,这样及安全,又能减少后期的维护费用,总之要多方面考虑。6)防火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楼与楼之间,每户之间门窗的设计必须都要按照规范进行。8)门窗为了加快建设的速度,门窗应该实现设计规范化、施工标准化、生产工业化,这样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是门窗安装方便,也有利于以后的维修。国家颁布了《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这一标准。窗洞口的高度和宽度(指标志尺寸)规定为3M的倍数。但考虑到某些建筑,如住宅建筑的层高不大,以3M进位作为窗洞高度。第六章消防及安全卫生6.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细则》6.2、消防措施建筑平面设计中制定合适的建筑耐火等级分类,消防通道和车道按照规范设计,设计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室内外消防用水由消防水池供给,引入二根管在小区形成环行管网,在环行管网上设置室外消火栓以供室外消防用水。室内消防用水由室外消防管网引入,在室内形成环状。区的消防设计严格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有关条款执行。根据规范要求,建筑耐火等级设计为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各个建筑单体之间的消防间距均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3、区内各单体建筑的内部交通系统,如楼梯、过道道等的设置,均能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保证安全疏散。在建筑构造、构件、管井及楼梯间均按规范选用材料,保证耐火极限。4、建筑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电源及其配置、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消防控制室内均依据需要设置。5、完善消防管理的规章制度,设置专人负责。6、完善疏散标志,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消防教育,每年进行必要的演练。6.3、安全卫生1、长期反复进行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2、建立区内安全保卫、环境卫生防护、设备安全运行及检查等制度并有专人负责管理,设置专职人员定期检查。3、完善区内垃圾筒的设置及转运作业制度,完善公共卫生间的管理制度,完善区内陆地及水面的清扫制度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4、建立环境卫生检疫机制,定期对区内的各项环境卫生指标检测分析,设置职业安全卫生人员,专门负责对职工进行安全卫生教育,检测安全卫生措施效果,建立安全档案。对内作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预防接种。5、配合劳动部门,定期检查设施的运行安全性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配置符合要求的消防灭火器及防雷装置,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教育和演练,保证与消防部门联系的畅通;7、建立保安队伍,建设安防系统,形成有效的安防体系;8、设置完整的区内路标路牌及相关警示标志,做好安全提醒并建立有效的救急机制。第七章环境评价影响根7.1、环境、排放质量标准7.1.1水环境地面水:执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V类水域水质标准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中III类标准7.1.2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7.1.3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的1类标准7.1.4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7.1.5污废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7.2、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XX省嵩阳街道XX村委会大湾苗族村项目尚未开工建设,需等待环境影响评价表完成以后尚可开工建设。7.2.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中的空气污染主要源自两方面:一是土方开挖、车辆运输中产生的地表扬尘,施工的建筑垃圾常常堆放在现场,在有风的情况下,会使施工现场中尘土飞扬;二是运输、车辆、施工机械产生的尾气。1、施工扬尘的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及车辆运输产生的尾气。基础开挖中,机械挖掘作业、土石方装运、堆置等产生的扬尘;主体结构、装修施工中的建筑材料(白灰、水泥、沙子、砖等)堆放、搬运、使用产生的扬尘;来往运输车辆产生的道路扬尘;裸露地表风蚀产生的扬尘等。施工期的扬尘属无组织排放,其产生量与施工范围、施工方法、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较难定量的问题。目前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扬尘的产生大为减少。土壤湿度大小对扬尘产生量大小有影响,雨季的产尘量显然会比干季小得多,尤其是风速大小对尘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空气干燥、风速较大的气候条件下,施工建设过程中会导致现场尘土飞扬,使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并随风扩散,影响下风区域及周围空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施工场地100m范围内,如在静风、空气湿润条件下,其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范围将减小、程度将减轻。扬尘主要是由于施工过程破坏了地表植被和结构,泥土发生松动、破碎,以及建筑材料使用被扰动等形成。考虑风速和湿度的综合影响,本项目施工扬尘影响的情况与上述测定结果类比影响范围相似,因此周边在150m范围以内的保护目标均有超标的可能。项目施工采取洒水降尘和密闭作业等措施可降低扬尘的影响。扬尘有害人体健康,扬尘在人的肺泡中沉积,影响血液中铁和氧的反应,从而影响供血功能。对于扬尘的污染需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施工产生的扬尘污染是短期的,它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下风村寨影响,工程开工前发出布告,告知周围居民做好防尘的准备,在施工频繁的时段尽量少开窗子。施工期遇晴天且有风的情况及时洒水防尘。工程施工者应按弃土处理计划,及时运走弃土,并在装运过程中不要超载,装土车车厢封闭沿途不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将轮子上的泥土清除干净,防止沿途弃土,影响环境卫生。同时施工者应对工地门前的道路环境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建材撒落应及时清扫。只要施工过程中承建单位加强管理,施工过程严格执行市内建筑物施工规范,便可将工程建设中所产生的扬尘污染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的尾气均应做到达标排放,可降低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污染。2、运输车辆扬尘分析施工高峰期,运输量大,车辆往来频繁时,道路扬尘污染较为严重。汽车运输产生的道路扬尘量与车型、车速、车流量、风速、道路表面积尘、尘土湿度等有关。根据交通部公路研究所对施工现场车辆扬尘监测结果:下风向150m处扬尘瞬时浓度达3.49m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二级标准中1小时平均值的2.9倍,超标范围与施工扬尘相近。项目运输车辆运输产生的扬尘对施工道路两侧影响较大。施工车辆在未铺装的土路上行驶产生的扬尘较严重,其中大部分扬尘颗粒较大,形成降尘,只影响近距离范围。据有关资料分析,未铺装路面泥土粉尘粒径分布为小于5μm的约占8%;5~30μm约占24%;大小30μm的约占60%。3、车辆运输废气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机械主要有挖土机、静压桩机、空压机及各型运输车辆。大部份机械使用汽油、柴油作业能源,少量使用汽油,这部份机械主要在土石方阶段使用,在运行时排放的废气是主要的污染源。在主体施工及装修、安装阶段使用的机械一般都是以电为能源,如振捣器、电焊机、电钻、角向磨光机等,一般不会产生废气。施工机械废气集中产生于项目施工的初期阶段,施工机械废气主要是CO、碳氢化合物等,其产生量及废气中污染物浓度视其使用频率及发动机对燃料的燃烧情况而异。施工机械废气属于低架点源无组织排放性质,具有间断性产生、产生量较小、产生点相对分散、易被稀释扩散等特点。加之项目区施工范围相对较大,施工场地周围较空旷、地面风速也较大,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好,故一般情况下,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产生的废气污染在空气中经自然扩散和稀释后,对评价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4、施工期空气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通过对施工空气环境影响分析,可见扬尘是施工期对空气环境影响的重要因素,为减少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在建设中应严格按有关规范操作,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程序,坚持文明施工。针对施工期扬尘较严重的环境问题,项目在施工期拟采取如下控制措施:1)在施工过程中,要对作业场地采取围挡、围护措施减少扬尘对环境的污染。当风速为3m/s时围挡、围护措施可使影响距离缩短40%。因此,在本项目场地周围设置适当高度(不低于2m)的围墙,可有效减少扬尘的影响。2)在施工场地安排专门员工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扬尘量,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而定。一般每天不少于2次;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要适当增加洒水次数。表11表明施工场地洒水与否对扬尘的影响情况,若洒水适当扬尘量将减低28%-75%,大大减少了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表11类比某工地近场大气TSP浓度变化距工地距离m1020304050100备注浓度mg/m3场地未洒水1.751.300.780.3650.3450.33春季测量场地洒水0.4370.3500.310.2650.2500.238类比可见,只要做好洒水工作,对扬尘的防治十分有效,项目周围扬尘的影响将大为减少,环境有很大改善,对最大程度地减小对外环境的影响。3)车辆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时必须加盖封闭运输,减少抛洒。同时,车辆进出装卸场地时应用水将轮胎冲洗并限速行驶。4)建材料场周围设挡护,派人洒水抑尘。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5)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处置、清运。不允许现场乱堆放。基坑弃土要随取随运,防止二次扬尘污染。及时清理场地,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6)主体施工中在四周用塑料织物(或草蓆)设防尘膜,进行封闭施工,能有效防治施工粉尘对周围空气环境的污染。施工中采取了上述的场地挡护围护、设防尘膜封闭施工、洒水抑尘、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及时间強度、合理选取进场道路、弃土及时清运并加盖防拋洒等措施、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将得到有效减缓。总之,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将通过加强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以减缓扬尘的影响,其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影响不大,影响的时间不长。7.2.3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中排放的废水主要是混凝土浇注养护产生的工程废水、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及雨季暴雨径流。其中,建筑施工废水及雨季暴雨径流含有泥沙,直接外排会使周围水体的悬浮物含量增加,甚至还会阻塞排水管网。施工人员生活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r、悬浮物、动植物油等。1、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是在混凝土养护和施工机械车辆清洗时产生。混凝土养护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pH值较高。为了减少施工废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混凝土养护等施工废水,要设置沉淀池沉淀泥沙悬浮物后再向周围排水沟道进行排放,防止阻塞排水沟道,禁止施工废水不经处理排入输水管阻塞下水道;本项目施工场区面积相对较大,施工场地洒水抑尘、养护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施工废水可经过设置沉淀池等措施处理,并且在水质可满足的条件下,将处理后的废水尽量用于施工过程和场地洒水等,以减少污水排放量,节约水资源。施工机械和车辆清洗废水,属少量的含油废水,设经隔油处理澄清后循环使用,由于产生量较小,不对外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不大。2、雨季暴雨基础基坑涌水排放需按规定办理排水许可证,按设计布局排水井及沉淀池。地下涌水由排水井抽入沉淀地,澄清后回用,不会对地表水造成大的影响。建筑施工废水及雨季暴雨径流含有泥沙,直接外排会使周围水体的悬浮物含量增加,甚至还会阻塞排水管网。项目拟设施工废水沉淀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在降水时,应用帆布遮盖水泥堆场等设施,从而减少暴雨径流的泥沙含量。3、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生活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r、悬浮物、动植物油等。施工人员使用项目周围公厕。设置集水池收集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并将其用作洒水抑尘等,尽可能不外排,严禁生活污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由污水池收集后,并将其回用作洒水抑尘等不外排。为防止废水排入河道,本项目在施工前必须布设好施工废水的排水管道,以便废水能够顺利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并要求建设方在施工工程中加强管理,聘请专业的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理。由于此影响为短期影响,施工结束后即可终止,因此本项目在采取了防治措施后,施工期废水不会对地表水体产生较大的、长期的不利影响。7.2.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为施工活动产生的各种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包括废弃砖石、水泥凝结废渣、废弃铁质及木质建材等,项目应对其进行分类集中堆存,能回收利用的部分,例如木制(铁制)材料等,交回收商进行收购处置,重复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加强管理,工程完工后,要及时收集,统一清运,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禁止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置,禁止随意丢弃。项目管理者及工程施工单位应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建筑垃圾必须指定堆放场所,避免在项目建设场地长期堆放;工程承包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意乱丢废弃物,保证工人工作生活环境卫生质量。只要项目加强管理,妥善处置各种施工期固体废物,则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7.2.5噪声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建设中各种施工机械、搅拌、汽车运输等施工活动。施工机械主要有打桩机、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搅拌机、压路机及发电机等,产生的噪声在76-98dB(A)之间。施工期间作业点多,施工机械噪声源也较多。据预测,施工机械作业时,距声源50m处的声级值为51-61dB(A),100m处衰减为45-56dB(A)。但是施工场地距离厂界围墙和周围居民区距离都很近,因此若夜间施工,则装载机、压路机等施工机械超标。载重汽车运输噪声的声级值一般在80-89dB(A)之间,车辆运输噪声对道路沿途居民的影响较大。为缓减噪声对周边环境,尤其是对周边村寨和学校的影响,建设方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加以控制。对噪声较大的机械进行隔声及减振处理,对较小的产噪设备使用移动式隔声屏等措施,对产生强噪声的设备(如搅拌机、打桩机)必须安排在白天使用。施工过程中建筑器械、材料等的使用做到轻拿轻放,减少因强烈碰撞产生的噪声。汽车晚间运输尽量用灯光示警,禁鸣喇叭,到达运输点后尽量熄火,可减少噪声扰民。夜间施工不可避免对周围居民的晚间休息产生影响,一旦发生噪声扰民,应重视群众的反映意见,与受扰群众协商和解措施,受扰程度较轻的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受扰较为严重,实在无法入睡的,可以考虑为其安装隔声门窗或暂时搬迁到附近宾馆入住,直到施工结束。采取上述减噪措施后,可降低施工期噪声对附近小区住户的影响,施工期结束后,这部分影响也随之消失。7.2.6水土流失影响分析由于工程区域内的地表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地形、地貌将发生一定的变化,新增水土流失如不进行有效的治理,将会对居住区景观、道路和排水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本项目所处区域地势平坦,项目通过采取一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可控制水土流失的程度。施工期水土流失属轻度侵蚀状况,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影响。营运期通过水泥固化路面,设立绿化带逐步改善植被,可以使水土流失控制并优于施工前的水平。(1)在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区范围内,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因工程建设而导致的新增水土流失,并在此基础上治理工程区域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2)对于工程产生弃渣要求全部堆放在废渣临时暂存场,废渣暂存场采取拦挡措施,拦渣率不低于95%。(3)绿化率:根据项目的情况,项目区绿化率将达到35%以上。(4)在建筑物基础开挖的边坡处理中,采取开挖逐层进行表面喷混凝土、锚固等方式进行护坡。为进一步采取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创造条件。(5)排水、挡渣工程:为了保证主体工程安全,厂房和倒班宿舍等永久建筑物的设计中考虑了周边排水,开挖边坡防护等工程措施。(6)废渣暂存场主要堆放工程土石方明挖料,土多石少,要求堆渣前应对废渣暂存场原地表土进行收集并集中堆放,堆渣结束后堆渣用于低洼地的填平、垫高基准面。覆土厚度应为0.8m(下层0.5m可以使用风化料,表层0.3~0.5m必须为天然表土),同时要严格控制堆渣程序,合理地把大块石料堆放在底部,细碎渣料堆在上部,表面堆放土质渣料并进行顶部土地平整。(7)设置畅通的排水体系。通畅的排水体系对于废渣暂存场小流域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防治十分重要,在废渣暂存场周围设置通畅的截排水沟,将废渣暂存场上游的汇入排水体系后,排入天然沟中。(8)渣体坡脚设置挡渣墙,参照国内同类工程实践经验,充分考虑废渣暂存场区的实际地质地形条件、当地材料等因素,选用浆砌石挡渣墙。(9)施工期间的临时水土保持措施。(10)绿化植物的选择既要考虑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又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排污情况,同时还要考虑近期和远期的绿化效果,居住区绿化应以种植耐污的树种和草种,种植本地易栽培、易管理、成活率高的树种草种。可将速生和慢生树祥搭配,充分结合植树、种草、栽培、盆景等绿化方法,形成高、中、低错落有致、落叶和常绿树种合理搭配的主体绿化和垂直绿化,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和环境效果。(11)为了减少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根据工程区自然条件及工程的特点,提出以下临时水土保持措施要求:1)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坚持文明施工,严禁随处乱倒废土,弃渣必须堆放于指定的废渣暂存场。2)严格按照主体工程设计及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以减少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3)尽可能地避免在大风和雨天条件下施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4)在雨季,对临时弃渣堆放体进行覆盖,降低雨水对其的冲蚀。5)对于临时堆料场、存废渣暂存场应采取必要的临时性水土保持措施(如挡土墙、排水沟等),减少施工期的水土流失。6)加强施工便道的管理和维护,指派专人,定期巡查,每年雨季来临前,要组织人力疏浚排水沟,防止雨水漫流。7)施工期间,工程建设单位应有专职的或兼职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机构,负责落实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水土保持措施的监督管理工作,并要求专业的监理机构负责具体的监督管理工作。7.2.7其他影响晚间照明光线及施工机械产生的低频振动将对周围住户产生影响。因此应对光源加设遮光罩,对小型产噪设备设置单独的隔声间,以消除光照及部分振动的影响。7.2.8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项目所排放的废气主要为居民烹饪时产生的油烟。,为做到稳定达标,项目须加设油烟净化设备,按照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要求,采取相应的减污措施,烟气经油烟抽排系统收集,通过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由内置烟道于项目屋顶上方排气口排放;同时按照《XX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项目油烟排气筒的设置应高于自身建筑物1.5m以上,同时排气筒出口朝向应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若排气筒周围半径10m以内有建筑物的,排气筒的设置应高于附近最高建筑物1.5m以上。经调查项目楼是1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项目排气口高于顶楼1.5m,朝向北面排放,符合要求。因此,本项目外排废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项目的室内车库须设置排气道,在烟道口设置排烟装置,在设计时须将排烟口避开人员居住区。垃圾收集桶,中水回用系统应尽量封闭,并布置在居住楼的下风向,且与居住楼隔出足够距离(30m),其间以绿化带相隔。本项目内不使用煤,均使用电和煤气,为清洁能源。该项目柴油发电机只在双路供电皆停电时使用,备用发电机使用的频率较小,产生的废气由排风机引至附近住宅楼的油烟通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较小。2、废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所排放的废水属生活污水,经本项目的化粪池处理后,达到牌坊标准后排放。该居民区共建1座化粪池,化粪池容积按平均排水量的120%计,总容积为150m3。化粪池必须具有良好的密封系统,雨水不得漏入,如此化粪池污水不会溢出而造成环境污染。本项目产生的废水经化粪池处理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三级标准和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表5)要求后,通过自建的排水管网汇入周边河道,本项目建一个排污口。营运期项目拟实施雨污分流,雨水经雨水管收集后直接外排。项目拟按照GB50336-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推荐的中水处理工艺,进行经济、技术、环保可行性分析,选择一种适合项目自身的处理工艺,同时委托有环境工程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中水处理及回用设施的建设。推荐的污水处理工艺(生物处理+深度处理)该中水回用系统投资大约为120~160万元。中水站的设计、施工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论证后,应当到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办理建设备案。再生水利用设施竣工后,必须经市节约用水管理机构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3、固体废物影响分析项目营运过程中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包括餐饮垃圾、化粪池污泥、中水处理设施运行中产生的污泥。项目垃圾应分类收集,应与环卫部门签订合同,分类收集后的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定期进行清运;餐饮垃圾中的瓶、罐,经装袋出售,泔水由泔水桶收集,并出售,其他垃圾输送到垃圾桶,再集中于送到本项目自建的垃圾中转站,定期由江那镇环卫站统一清运;中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及化粪池污泥拟与环卫部门签订合同,由环卫部门定期进行清运;项目应将固废处理分为收集与处置两部分,收集体现“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放谁付费”的原则,处置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原则。垃圾的收集要全部袋装,密闭容器存放,收集率应达到100%。垃圾应实行分类收集,分类收集率应达到50%以上。通过上述措施后,固体废物可得到妥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影响。4、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内建筑全部为居民住宅。在区内设置禁鸣标志,禁止出入居住区的车辆鸣笛。因此,项目可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项目所在地周边为道路,项目所产生的噪声满足要求,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因此环评认为对环境的影响不大。5、景观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场址为原大湾村原址,项目施工期可能导致地面扬尘的增加,施工机械和尚未建成的建筑物林立,对区域景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施工期对景观的不利影响属于短期行为,在项目建设完成后这种不利影响将逐渐消除。拟建成的村寨注重景观建设,重视场地绿化,不管是对现有场地还是区域的景观,都具有一定的美化作用。项目所在地周边一些村寨,因此本项目房屋建筑外装饰的设计在不失特色的情况下,需与区域整体的景观相协调。尽量不要使用鲜艳的色彩,避免区域色调的冲突。6、布局合理性分析主体建筑的布局由十四冶建设XX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按照建筑设计规范规划、设计,其布局符合相关的建筑管理条例。其它附属设施的布设合理性分析如下:1)苗族村的总平面布置符合下列要求:大门前应留有一定的缓冲区域;在平面布置中应按功能要求合理确定各种功能分区的位置和间距;在各功能分区中应按功能要求合理确定各种用房的位置;用房的布置应符合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和保障安全的原则。2)按相关要求,本项目建有中水站一座,设计建在项目东南部(具体位置见平面布置图2)。中水站设计地点位于项目地块的下风向,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水站异味对居住区环境的影响,同时对水泵等噪声设备有一定的屏蔽作用,阻隔了噪声的传播。3)居住区产生的垃圾使用移动式的垃圾桶收集,在居住区的人行出入口附近设置了停车厂,做到以人为本、方便监管。4)本项目建设性质为新建,项目绿地率为35%,满足住宅建设标准中对新建项目绿地率不宜小于35%的要求。通过上述分析,环评认为本项目整体布局基本上是合理的。7.3、结论与建议7.3.1结论1、 符合产业政策嵩阳街道XX村委会大湾苗族村建设项目地址位于XX县嵩阳镇XX村委会,所在地属嵩阳镇辖地。项目占地面积38.56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是19428.5平方米。项目建设符合XX县规划要求,符合XX县城市总体规划。项目为迁村并点项目,不属于流域限制、禁止开发项目,符合国家及XX县相关产业政策要求。项目主要污染物为废水。项目今后将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可节约水资源,减少排污。其他污染物也可通过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做到达标排放并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建设符合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原则。项目建设也不会降低环境功能。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在环境上是可行的。2、 厂址选择符合用地规划该项目厂址位于XX县嵩阳镇,建设用地为原有村寨旧址,用地选择符合用地规划,拟建项目设计及环评做到部分废水用于绿化利用,其余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不会对地表水造成影响。环境空气可做到达标排放符合环境保护规划。3、 环境质量现状环境空气:SO2、NO2五日平均浓度值,TSP可吸入颗粒物五日平均浓度值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环境噪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显示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5.4dB(A),夜间为36.6(A),各时段等效声级达标率为100%。声环境质量能够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4、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气:餐饮厨房产生油烟废气,项目须加设油烟净化设备,采取相应的减污措施,烟气经油烟抽排系统收集,通过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由内置烟道于项目屋顶上方排气口排放。油烟废气的排放浓度及排放量满足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的要求。废水: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废水,生活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噪声: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风机、水泵、中水系统,噪声值为80~100dB(A)。设计采取消声、基础减振等措施,以降低设备噪声,对周边影响较小。固废: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全部妥善处置。5、环境影响分析环境空气:本项目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为施工期产生的扬尘、SO2、TSP;以及餐饮营运期伙房油烟废气,经采取治理措施后排放量较小,预测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声环境:本项目对周边贡献值较小,噪声维持现状。固废: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置。6、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本项目污染物种类及数量均较少,对其产生的烟气、废水、噪声、工业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均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且均为房地产行业常用的、成熟可行的措施。综上所述,本工程采用较先进的工艺及设备,污染物产生种类及产生量较少,经预测排放的污染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工程建设在认真落实设计及本环评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项目建设是可行的。7.3.2措施1、关于项目施工施工承担单位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经常洒水,施工过程严格执行市中心建筑物施工规范,做到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的尾气达标排放;及时清理建筑、生活垃圾;通过设置隔声屏、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噪声较大的机械进行隔声及减振处理、对较小的产噪设备使用移动式隔声屏等措施;建筑器材轻拿轻放;运输车辆到站熄火;进行混凝土浇铸等噪声较大的工作在远郊区完成;控制施工时间,按XX县的相关规定的要求施工,以减小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项目建设在周边小区张贴安民告示后,方可开始施工。施工期间一旦发生噪声扰民,应重视群众的反映意见,与受扰群众协商和解措施,受扰程度较轻的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受扰较为严重,实在无法入睡的,考虑为其安装隔声门窗或暂时搬迁到附近宾馆入住,直到施工结束。同时与周边居民多沟通,搞好与居民间的关系,并落实以下施工方式:“使用自制混凝土,钢筋切割安排在郊区进行,施工场地位于市中心,场地内没有原料堆放场所,原料运入后直接用于建筑,材料运输道路为新城大街,施工人员不在建筑工地内食宿,人员使用附近的公用厕所。”以上措施由开发商告知项目建设单位落实执行。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总则第1.0.4规定,项目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1)对征用、管辖、租用土地范围内的原有水土流失进行防治;(2)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必须采用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并尽量减少对植物的破坏;(3)开发建设形成的裸露土地应开发利用并恢复道路两侧的植被;(4)应修筑建筑用挡土墙。为防止废水排入公革河,本项目在施工前必须布设好施工废水的排水管道,以便废水能够顺利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并要求建设方在施工工程中加强管理,聘请专业的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理。2、关于油烟废气项目餐厅油烟为做到稳定达标,项目须加设油烟净化设备,按照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要求,采取相应的减污措施,烟气经油烟抽排系统收集,通过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由内置烟道于项目屋顶上方排气口排放。按照《XX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项目油烟排气筒的设置应高于自身建筑物1.5m以上,同时排气筒出口朝向应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若排气筒周围半径10m以内有建筑物的,排气筒的设置应高于附近最高建筑物1.5m以上”。烟道出口应避开人群集中区域和住户门窗。3、关于化粪池对化粪池,须达到设计要求的大小和个数,化粪池须密封,并加强管理,产生的污泥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每年不少于2次,以保证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同时避免粪水外溢污染环境。4、关于恶臭污水处理设施及垃圾房合理布局,尽量安排在居住区下风向,并与居民楼间相隔一定距离(建议30m以上),中间须以绿化带相隔。8、关于中水按照XX县的相关规定,必须设置中水回用系统,需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设计中水设施,经XX县节约用水管理机构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确保中水系统运行稳定达标,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9、关于规范化排污口为了便于检测、检查污水排放,本项目设置一个规范化的污水排口,按环保部门规定,设立明显的标志,如平面布置示意图所示。10、关于固体废物项目营运过程中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包括餐饮垃圾、化粪池污泥、中水处理设施运行中产生的污泥。项目垃圾应分类收集,应与环卫部门签订合同,分类收集后的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定期进行清运。餐饮垃圾中的瓶、罐,经装袋出售,泔水由泔水桶收集,并出售,其他垃圾输送到垃圾箱,由XX县环卫站统一清运。中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及化粪池污泥拟与环卫部门签订合同,由环卫部门定期进行清运。项目应将固废处理分为收集与处置两部分,收集体现“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放谁付费”的原则,处置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原则。垃圾的收集要全部袋装,密闭容器存放,收集率应达到100%。垃圾应实行分类收集,分类收集率应达到50%以上。11、关于噪声项目产噪较大的设备如风机、水泵、中水系统设备等应选用低噪声设备,风机、水泵置于室内。在小区内设置禁鸣标志,禁止出入小区的车辆鸣笛。12、关于景观影响建筑的外装饰要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13、关于外环境的影响在临路一侧种植高大乔木以及绿化带,以阻隔噪声的传播。14、关于“禁磷”、“禁白”、“禁煤”按XX县政府有关“禁磷”、“禁白”的要求,居住区应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和含磷洗涤剂,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餐饮器具和塑料袋。本项目位于“禁煤区”,严禁燃煤。7.3.3建议1、关于绿化为改善居住环境,项目应重视绿化,绿化率达到35%,绿化应乔、灌、草同时种植,搞立体绿化,并在绿化品种上做到多样性。2、关于落实环保措施根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建议落实环境保护经费,进行环境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的招标,委托监理单位进行环境监理,并按计划实施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协调政府环境管理与工程环境管理间的关系;编制工程竣工验收环境保护工作总结。3、禁煤项目所在地属于烟尘控制区,项目禁止使用煤作燃料。4、应加强环保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保证环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以充分发挥环保设施的处理作用;5、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第八章建筑节能8.1、节能8.1.1建筑设计措施规划设计中,对总平面布置、建筑平、立、剖面形式、太阳辐射、自然通风等气候参数对建筑的能耗的影响进行分析,优化建筑的规划设计,尽量采用最佳建筑朝向,使建筑朝向的选择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每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不大于0.7,建筑单体的材料尽量采用节能材料,所有单体建筑在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等方面均不需要采取特殊处理,最大限度做到节能要求。8.2、节电措施a、合理选择80KV变配电所建设位置,使其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减少线耗。b.尽量满足三相的平衡性。c、在低压侧进行集中无功补偿。d、优化系统接线,灵活调配电能,根据用电特点对部分负荷进行投切,减少变压器空耗;有条件时可设置智能化电网管理系统保证电能以最佳状态运行。e、照明节能应从照度合适,灯具布置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