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配-脚注处理(中药调剂技术课件)_第1页
中药调配-脚注处理(中药调剂技术课件)_第2页
中药调配-脚注处理(中药调剂技术课件)_第3页
中药调配-脚注处理(中药调剂技术课件)_第4页
中药调配-脚注处理(中药调剂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调配中药调剂的工作流程:收方→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

调配,习称“配方”、“抓药”,是将药斗内的中药饮片按处方要求(如药味、剂量、炮制、煎法等)调配齐全并集于一处的操作过程。第三节脚注处理

处方脚注是指医师开汤剂处方时在某味药的上角或下角处加的注解。其作用是指示调剂人员对该味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脚注的内容一般包括炮制法、煎法、服法等。常见的脚注术语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打碎、炒制等。《中国药典》对需特殊处理的品种都有明确的规定。

调剂人员必须按医师注明的要求进行调配,将有脚注的饮片按要求处理后单包成小包,在包外面写上药名及脚注要求,并向顾客交代具体的煎服方法,再放入大包中;有鲜药时,应分剂量单独包成小包并注明药名用法后再另包成大包,不与群药同包,以防干湿相混,发霉变质。处方中若有需特殊处理的,但医师未做脚注注明,调配时仍应按相关规定操作。(一)矿石类、贝壳类、动物角甲类饮片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打碎先煎30分钟,再与它药同煎。如石膏、石决明等。(二)某些含有毒成分的中药饮片要先煎1-2小时,达到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的目的。如含有毒性成分乌头碱的制川乌和制草乌,经1-2小时的煎煮,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次碱,进而分解为乌头原碱,使毒性大为降低。一、先煎一般在群药第一煎煎好前5-10分钟加入即可,以免有效成分散失或破坏。(一)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不宜煎煮时间过久,以免有效成分散失。如薄荷、砂仁、豆蔻等。(二)久煎后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饮片,如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等。二、后下将需包煎的饮片装入白色纱袋内,扎紧口袋与群药共煎。(一)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在煎煮过程中易黏糊锅底,宜包煎。如车前子、葶苈子等。(二)富含绒毛的饮片宜包煎,以免脱落的绒毛混入煎液后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如旋覆花、辛夷等。(三)粉末状的饮片煎煮时宜包煎,避免漂浮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及服药不便。如蒲黄、海金沙、蛤粉等。三、包煎

一些贵重中药,为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及减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引起的损失,需在另器单独煎煮取汁,再将药渣并入其他群药合煎,然后将前后不同煎煮的药液混匀后分服。如人参、西洋参等。四、另煎

一些胶类、蜜膏类中药不宜与群药同煎,以免煎液黏稠而影响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结底糊化。烊化的药物主要有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饴糖等。五、烊化

不需煎煮,将液态药汁兑入群药煎液中同服。兑服主要指液体中药,如黄酒、竹沥液、姜汁等。六、兑服

将药物制成粉末用温开水或其他药液冲服,其目的是保证药效,减少饮片损耗。冲服的药物有:(一)某些贵重中药和有效成分易挥发逸散的药物,如牛黄、三七、羚羊角、麝香、沉香等;(二)所含有效成分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如朱砂、琥珀等;(三)有些药物不入煎剂,否则破坏有效成分,影响疗效,也须研末冲服,如雷丸等。七、冲服

药名下注明“捣”、“打”或“研粉”的药,应当用冲筒捣碎、用打粉机粉碎或用研钵研粉。调剂时需临时捣碎的中药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