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3月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3月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3月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3月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3月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3月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1.duò采兢

2.A

3.“只要”改为“只有”

4.文天祥留取丹心狱中书志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酒酣胸胆尚开张

心却比,男儿烈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格列佛游记》吴敬梓钱锺(钟)书

7.(1)王冕磊落有大志,勤奋苦读,不是为求得功名利禄,而是要报效国家,将王冕当成榜样人物“敷陈大义”,寄托作者理想。(1分)与后面出现的儒林群丑与之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整个封建社会“儒林”的批判。(1分)

(2)示例一:周进,是心艳功名而媚人下人者(1分)。周进应考至六十岁,仍是童生,只好以教书湘口。遭受新进的秀才与举人两度奚落,后来他村塾先生的饭碗也因“不懂承谢”而被夺取。后来去了省城,哭倒在贡院考房。他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在这个醉心于科举,而心术并未大坏的读书人身上,更可见出科举制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深。

示例三:匡超人,(是(不框定,言之有理皆可,1分)年少时他心地善良,后来流落杭州,受潘三和斗方名士的影响,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他替古旧财主伪造朱签,赚得二十两银子。替金跃上考场,并中了秀才,又赚了二百两银子。潘三有恩与他,却在其入狱后的翻脸无情。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选择1分,事件2分,分析2分)

选择杜少卿不属于以上三类,结合内容和分析言之有理者,最多给3分。

8.(4分)①幸福(开心)②来到小镇(街上)③疑虑④懊悔(沮丧失望)

9.(3分)(1)示例1:对比。(1分)前者文字寥寥,描写妇人从容的挥手姿势,表现远处妇人脸色神情,美好形象,给老人的愉快和浪漫的想象(1分)。后者极力写老人近距离走近小屋,发现妇女愁苦衰老且充满敌意的形象,表现了老人内心的失望和沮丧(1分)。远和近妇人形象对比,老人情绪落差,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给读者启发(1分)。

示例2:铺垫。前者极力描写远处妇人的美好形象,渲染给老人带来的温馨和美好的幻想,为后文近处妇人的衰老,憔悴,敌视给与老人的失望沮丧,做情节上的蓄势。小说情节反转,给读者以震撼和思考。

示例3:小说选择全知觉的叙述视角,通过老人的眼睛描写距离变化导致的不同变化。从远处看到妇人从容美丽的挥手自身引发的美好温馨幻想,到后文老人近距离发现妇人衰老、憔悴、阴沉。远和近的距离变化,折射出老人心理的变化和落差,给读者鲜明情感震撼和思考。(【评分标准】手法1分,结合句子分析2分,共3分。)

(2)(4分)不能删去(1分)。内容上,该段具体生动地写了老人四次可怕的悲剧回忆,充满画面感,让读者感同身受(1分);结构上,与母女、小屋带给老人的舒适、幸福形成对比(1分)。为下文老人决心前往小屋寻找母女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1分)。

(3分)示例1:不该去看妇人。老人在车上看到妇人挥手示意,给他危险单调的旅途带来很多幸福的幻想。这个美好的幻梦会维持他一生,带来终身的回忆(结合内容阐述理由2分)。有距离的欣赏,留有一定的空间和距离,保持一种审美的艺术感,不要去揭示。这是生活的智慧。(提炼主题1分)

示例2:该去看妇人。老人在车上无数次看到妇人给他带来的幸福感受,他亲自登门拜访,抱着美好期待,虽然希望落空万分沮丧,但是他至少了解真相,幻梦破灭之余,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和人生启迪(2分)。不会永远活在幻境里,对自己的一生有所交代,只要他调整心态,对往昔进行告别,便可重新开启新生。现实中很多人宁愿活在虚妄的幻境中,而不肯去了解真相,错失了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提炼主题1分)

(【评分标准】表明观点并能结合小说内容分析2分,提炼主题1分,共3分。)

11.(5分)评分标准:深入理解小说,正确理解诗歌,推测出小语用诗歌结尾表达自己阅读感悟的原因,并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

第一层(4-5分):深入理解小说,联系诗歌内涵,从“主题”内容“和“远和近的辩证”三个角度进行深入全面探究,并由此推测小语用诗歌表达自己阅读感悟的原因。

示例:小语用顾城《远和近》一诗表达自己阅读感悟是因为二者主题吻合(1分)。小说中老人在远处看到妇人挥手,内心感到幸福和美好,以至他亲自登门拜访,结果希望落空万分沮丧。老人与妇人彼此相隔遥远,内心彼此欣赏,当他们靠近,却彼此失望抗拒(1分)。顾城《远和近》中“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我在你近旁,但却很远,而遥远“云”于“你”却很近,“你”和“我”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1分)。二篇“远和近”,告诉我们,远和近是相对的,所想和所见,理想和现实有很大距离,存在隔阂,现实未必如想象美好,所期待的常因距离过度期待而落空。(2分)小瓯这样做,不仅是因为两作品题目都是“远和近”,更是因为两篇作品都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心灵与空间的关系,主题贴合,写法相似。(答题要点:内容+主题+关联点)

第二层(2-3分):正确理解小说,联系诗歌内涵,从“主题”和“内容”两个角度正确探究。示例:小说中老人在远处看到妇人挥手,内心感到幸福和美好,以至他亲自登门拜访,结果希望落空万分沮丧。老人与妇人彼此相隔遥远,内心彼此欣赏,当他们靠近,却彼此失望抗拒(1分)。顾城《远和近》中“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我在你近旁,但却很远,而遥远“云”于“你”却很近,“你”和“我”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1分)。两篇作品都表达了一个主题:距离,产生美,现实未必如想象美好,所期待的常因距离过度期待而落空。(1分)

第三层(1-2分):基本理解小说,浅显地联系诗歌进行分析。有尝试对内容进行概括,试图关联二篇作品的共同点,但是语言零碎,主题表述不当,缺少条理性。

(特别提醒:由于小说和诗歌主题的多元性,本题答案示例无法穷尽,所以在阅卷中若发现言之成理的答案,应根据考生答题情况合理给分。)

12.①提出观点“这些感受是不会真的把人压垮的”;③运用举例论证,以"焦虑"情绪为例再次论证;

(【评分标准】写出“提出观点”1分,“举例论证”1分,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1分。)

13.引用论证(1分),引用大卫·格雷伯的话语,指出随着时间观念的发展,衡量人们行为和存在意义的标准发生了变化,让读者深入了解现代社会时间观念(1分),进一步论证松弛感涉及复杂的心理时间”,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分)。

14.C

15.示例一:能。

①松弛感是调整身体和精神的状态,使其进入一种天然、怡然自得的状态。“围炉煮茶”暂时摆脱了日常忙碌的工作,回归自然,与三五好友围炉闲话,让人身心松弛。

②松弛感,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时,能够作出有效调整和应对,从而达到情绪上的平衡状态。“围炉煮茶”的方式给疲惫的人们提供了一种雅致的休闲方式,给焦虑的心灵提供一个舒缓的空间。

示例二:不能。

①当“松弛感”成为某一流行概念,它的形式也易随之僵化。当“围炉煮茶”成了休闲娱乐界的网红,所谓的“氛围感”“松弛感”都充满了滤镜色彩或作秀成分,失真的“围炉煮茶”难以真正疗愈焦虑的心灵。

②刻意地追求松弛感,容易将其作为审判自我日常生活的标准。"围炉煮茶"只是暂时抚慰了人们的焦虑感,而真正持久的“松弛感”,仍然需要我们在接纳自我的基础上,真正地学会与自我、生活对话。

【评分标准】总分4分,每点2分。回答“能”或“不能”皆可。每一点均要结合材料写出“松弛感”的内涵或对“松弛感”的理解1分,将“围炉煮茶”与真正的“松弛感”结合分析1分。将两者结合分析时,回答“能”,写到它能使人身心松弛或舒缓焦虑情绪等类似表达1分;回答“不能”,写到“围炉煮茶”中的“松弛感”具有作秀成分或它只是暂时抚慰人们的焦虑感等类似表达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6.A.向南;B间或,偶尔;C完备,详尽;D②。

17.弃疾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18.A,理由:此句是反问句,“耶”字强调了反诘的语气,(1分)体现了辛弃疾因百姓受压迫只能去做盗贼而产生的悲愤之情。(2分,内容1分,情感1分)

19.(1)示例一:运用了类比推理(1分),将剿除强盗一事类比伐木,说明除强盗必须日科月削,毫不懈怠。这样劝谏更生动形象,让人接受。(1分)

示例二:运用了排比修辞(1分),客观罗列了强盗四气的缘由:郡府敛取赋税、县衙征购物资、官吏索取无度、有钱有势的人侵占财地、盗贼掠夺祸害,这样劝谏更有气势,让人信服。(1分)

(2)劝谏成功还与当时的时局大势有关。(1分)辛弃疾第一次劝谏,正值南宋与金国决定议和,所以朝臣不同意辛弃疾北伐的提议。(1分)

(3)辛弃疾一生“辛”味十足。坎坷辛酸、壮志难酬:他被僧人义端窃印背叛,险被耿京处死。(1分)他劝谏北伐,多被议和派阻拦,想要征战四方收复失地,却多担任文职,常年赋闲在家,他有心报国,但最终“可怜白发生”。(1分)让李正之去西南的巴蜀“更草相如檄”,透露出了不出师东北之恨未已,而又要被强迫到西南去镇压人民,恨上加恨。(1分)但这种种磨难并没有磨灭辛弃疾的忠肝义胆,他劝耿京归顺效力南宋,同时又向朝廷献言献策。(1分)湖湘一带强盗祸害四方,他讨伐平定,并且为遭剥削压迫的百姓发声,提出建议,一生忧国忧民,无怨无悔。(1分)与好友李正之互相勉励,希望他能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不离不弃。

参考译文:

____________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绍兴三十一年,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偶尔跟他有来往,后来义端投奔耿京,一天晚上,(义端)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国首领,急忙追赶抓住了他,斩下他的头颅回到义军中把情况报告给耿京,耿京更加看重辛弃疾。

____________孝乾道六年,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国)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寺主簿,出任滁州知府。

____________淳熙七年,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被辛弃疾全部讨伐平定了。(他)于是上疏说:“田野中的老百姓,郡府用敛取赋税祸害他们,县衙用征购物资祸害他们,官吏用索取祸害他们,有钱有势的人用侵占财地来祸害他们,盗贼用掠夺来祸害他们,老百姓不去做盗贼,离开这里将到哪里去呢?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吏迫使他们成为盗贼,今年剿除了,明年又出现了,(剿灭盗贼)就像(砍伐)树木,每天割去一点,每月割去一点,(如果)不能使他们减少就要把这些盗贼剿除。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除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皇上下诏嘉奖他。

____________辛弃疾一生力主抗击(金国),极力谋求恢复宋朝疆土。但很多时候被议和派所阻挠,而且多次担任文官的职务,又常常在家闲着,不禁感叹道:“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20.略■

语文练习

10.(3分)

贴条形码处

答题纸

11.(5分)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峡考[]

2.(2分)[A][B][C][D]

14.(2分)[A][B][C][D]

一、语文知识积累(29分)

1.(3分)①舵()手

②无精打cǎi()

③战战jingjing()

12.①(1分)

3.(2分)

②(2分)

4.(2分)

5.(10分)(1)

13.(3分)

(2)

(3)

(4)

15.(4分)

(5)

(6)

6.(3分)(1)

(2)

(3)

16.(4分)A

B

D

7.(1)(2分)

17.(3分)弃疾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18.(3分)选择

(2)(5分)

19.(10分)①(2分)

二、文本阅读51分)

②(2分)

8.(4分)①

9.(1)(3分)品鉴:

③(6分)

(2)(4分)

三、

写作(40分)

题目:

480

600

120

720

240

840

360

2我们希望,瞬间的积淀不要流失,岁月的馈赠别被消磨殆尽,而是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

力量,向阳生长。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真正能够治愈你的,从来不是他人的评判,而是你内心的释

怀和格局。只要你内心保持平和镇静,才能做自己人生的舵.(▲)手,不被喧嚣的世界影响。人生

说到底,活的是一种心态。生活的刁难,并不是要你变得战战jīngjīng(▲)、无精打cǎi(▲),

而是要你变得更加从容。未来还长,不必▲。

愿我们都能平心静气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个选择,在稳稳的努力中收获稳稳的幸福。人的一生,万

般皆苦,唯有自渡。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舵.(▲)手无精打cǎi(▲)战战jīngjīng(▲)

2.填入上文方框内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如坐针毡B.望眼欲穿C.异想天开D.随声附和

3.文中划横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4.品人生百味,敬古今英雄。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小语同学就此拟写

了一副对联,请你从九下语文教材中选择一位历史人物,结合对联相关知识对出上联。(2分)

上联:▲下联: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5.古诗文名句填写。(10分)

读诗文,就是读人生的选择。面对高官厚禄与信义,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1)“▲,

万钟于我何加焉”,做出“富贵不淫”的选择;在情势危急、大厦将倾之际,诸葛亮在《出师表》

中用(2)“▲,▲”,做出勇于担当的选择;面对国家民族的危亡,文天祥在《过

零丁洋》中以(3)“▲?▲”做出他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选择。

读诗文,更是读人生的态度。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4)“▲,鬓微霜,又

何妨!”中读出了他的洒脱坦荡;在秋瑾的《满江红》“身不得,男儿列;(5)▲,▲”

中读出了她力图冲破束缚,誓超男子的志向;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6)“▲,▲”

中,读出了戍边将士欲归不能,为国戍守边疆的担当。

6.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讽刺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创作

了许多经典作品。西方有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1)▲。中国清代有(2)▲的

《儒林外史》,现代有(3)▲的《围城》。这些作品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

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

第1页共8页

7.结合《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完成下面的题目:

回目人物

说楔子敷陈大义

第1回王冕

借名流隐括全文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儒林士人:

第2—54回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周进、严监生、杜慎卿……

……

(1)《儒林外史》第一回的主要人物是王冕,但是王冕与小说后面章节的人物关联不大,作者为什

么要在小说的开端用一章来写他呢?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参考表格分析。(2分)

(2)请你阅读知识卡片,在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人,结合小说情节加以简述。(5分)

知识卡片: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

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闲斋老人

A.周进B.杜少卿C.匡超人

(一)文学性作品阅读(19分)

远与近

【美】托马斯·沃尔夫

①一个小镇,坐落在一个从铁路线连绵而来的高地上。它的郊外,有一座明净整洁装有绿色百叶

窗的小屋。小屋一边,有一个园子,整齐地划成一块块,种着蔬菜。还有一架葡萄棚,到了八月底,

葡萄就会成熟。屋前有三棵大橡树,每到夏天,大片整齐的树阴,就会遮蔽这座小屋。另一边则是一

个鲜花盛开的花坛。这一切,营造出整洁、繁盛、朴素的舒适氛围。

②二十多年来,每天,当列车驶近小屋时,司机总要拉响汽笛。每天,一个妇人一听到鸣笛,便

从小屋的后门出来向他挥手致意。当初她有一个小孩缠着她的裙子,现在这孩子已长成大姑娘,也每

天和她母亲一起出来挥手致意。

③司机多年操劳,恪尽职守,已经白发苍苍,渐渐变老了。他驾驶长长的列车横贯大地已上万次。

他自己的子女都已长大了,结婚了。

④他曾四次在他面前的铁轨上看到了可怕的悲剧所凝聚的小点,像颗炮弹似的射向火车头前的恐

怖的阴影——一辆满载小孩子的轻便马车和密密一排惊惶失措的小脸;一辆廉价汽车停在铁轨上,里

面坐着吓得目瞪口呆状若木鸡的人们;一个又老又聋的憔悴的流浪汉,沿着铁路走着,听不到汽笛鸣

声;一个带着惊呼的人影掠过他的窗口。

⑤——所有这些,司机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懂得一个人所能懂得的种种悲哀、欢乐、危险

和辛劳。但不管他见识过多少危险和悲剧,那座小屋,那两个妇女用勇敢从容的动作向他挥手致意的

第2页共8页

景象,始终印在他的心里,看作美丽、不朽、万劫不变和始终如一的象征,纵使灾难、悲哀和邪恶可

能打破他的铁的生活规律。

⑥他一看到小屋和两个妇女,就感到从未有过的非凡幸福。一百次的阴晴明晦,一千次的风雷雨

雪,他总是看到她们。通过冬天严峻单调的灰蒙蒙的光线,穿过褐色冰封的茬地,他看见她们;在妖

艳诱人的绿色的四月里,他又看见她们。他感到她们和她们所住的小屋无限亲切,好像父母对于自己

的子女一样。终于,他觉得她们生活的图画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因而他完全了解她们一天中每时

每刻的生活。他决定,一旦他退休了,他一定要去找她们,最后要和她们畅谈生平,因为她们的生活

已经和他自己的生活深深交融在一起了。

⑦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司机在她们居住的小镇的车站下了车,走到月台上。他慢慢走出车站,来到小

镇的街上。但所有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好像他从未看到过这小镇似的。他走着走着,渐渐感到迷

惑与慌乱。这就是他经过千万次的小镇吗?这些是他从高高的车厢窗口老是看见的房子吗?

⑧一切是那么陌生,使他那么不安,好像梦中的城市似的。他越向前行,他的心里越是疑虑重重。

司机在闷热和尘埃中沉重地慢慢走着,最后他站在要找寻的房屋前面。他立刻知道他已经找对了。他

看到了那屋前高大的橡树,那花坛,那菜园和葡萄棚,再远,那铁轨的闪光。

⑨不错,这是他要找寻的房子,但现在,在门前,手却发抖了。他终于进了大门,慢慢沿着小径

走去。不一会儿,他踏上通向门廊的三步石级,敲了敲门。一会儿,他听到客厅的脚步声,门开了,

一个妇女站在他面前。

⑩霎时,他感到很大的失望和懊丧,深悔来此一行。他立刻认出站在他面前用怀疑的眼光瞧他的

妇人,正是那个向他千万次挥手致意的人。但是她的脸严峻、枯萎、消瘦;她那皮肤憔悴、灰黄,松

弛地打成褶皱;她那双小眼睛,惊疑不定地盯着他。原先,他从她那挥手的姿态所想象的勇敢、坦率、

深情,在看到她和听到她冷冷的声音后,刹那间一股脑儿消失了。

而现在,他向她解释他是谁和他的来意时,他自己的声音听来却变得虚伪、勉强了。但他还是

结结巴巴地说着,拼命把心中涌出来的悔恨、迷惑和怀疑抑制下去,忘却他过去的一切欢乐,把他的

希望和爱慕视作一种耻辱。那妇人十分勉强地请他进了屋子,尖声粗气地喊着她的女儿。在一段短短

的痛苦的时间里,两个女人始终带着迷茫的敌意和阴沉、畏怯、抑郁、迟钝的眼光瞪着他。最后他结

结巴巴生硬地和她们道别。他从小径出来沿着大路朝小镇走去。他忽然意识到他是一个老人了。他知

道的一切有关迷途获得光明的神话,闪着光的铁路远景,幻想中的美好小天地,都已一去不复返了,

永不再来了。

【情节梳理】

8.根据内容,完成梳理图。(4分)

旅途遇险驶近小屋②▲走到门前见到妇女

恐怖①▲慌乱③④▲

第3页共8页

【技法品鉴】

9.细读语句,完成品鉴。(7分)

(提示:结合小说内容,从写作技法,如对比、铺垫、视角等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品鉴)

距离远近

脸严峻、枯萎、消瘦;皮肤憔悴、灰黄,松

勇敢从容的挥手致意,美丽、

妇人弛地打成褶皱;小眼睛,惊疑不定……

不朽、万劫不变和始终如一……

两个女人始终带着迷茫的敌意和阴沉、畏

勇敢、坦率、深情

怯、抑郁、迟钝的眼光瞪着他。

(1)品鉴(3分):▲

(2)文中第④段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4分)

【观点阐述】

10.同学们针对小说结尾司机是否该去看妇人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该去,有人认为不该去。

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3分)

【主题探究】

11.读完《远和近》一文,小文用顾城的《远和近》来表达自己你

的阅读感悟。联系小说,结合你的思考,推测小文这样做的理一会看我

由。(5分)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云时很近

你看我时很远

—顾城《远和近》

(二)非连文本阅读(12分)

材料一:

松弛感,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压力、家庭事务、社会问题时,能够作出有效调整和应对,从而

达到情绪上的平衡状态。它不仅是个体自我疗愈的方式,也让我们看到个体与家庭、社会、经济、文

化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松弛感”一词在网络走红,起因便是“松弛的家庭关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

在家庭关系中,舒适松弛成了年轻群体羡慕与追求的理想。这是一种互相关爱、尊重与平和的家庭交

往模式,而非"典型式传统家庭关系"——注重尊卑等级以及由此而来的控制与压榨。近代知识精英是

通过对过去“封建大家庭”的攻击,为自我独立、存在和人际关系建造基础。即使如今的家庭早已不

是传统“大家庭”,但因之产生的伤害、冷漠依旧困扰着年轻人,他们仍会出现难以愈合的原生家庭

第4页共8页

心理创伤。因此,当他们进入社会遇到新问题时,对原生家庭的讨伐或反思就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为了应对存在于不同关系中的各种紧绷状态,提倡"松弛"的存在姿态和生活模式获得了关注并且

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其中存在着某种传统文人的美学化在世风格:通过调整身体、心灵和精神的状态,

使自身进入一种天然、怡然自得的状态;尤其是它还包合着一种“以淡然应对纷争和压力”的精神,

使其形成某种“无为而治”的生活美学……

松弛感涉及复杂的"心理时间",一种以生产和消费为导向而建构起的"快"时间。大卫·格雷伯在

其《毫无意义的工作》中指出,"在没有时钟的地方,人们用行为来测量时间,而不是用时间来测量

行为"。一种新的时间观念使得我们不仅被裹扶进技术革命,同时还经受着道德变革。浪费时间成为

不道德的行为,无论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而产生的紧绷感,让我们感受到

行为和存在的意义都被现代时间测量。在诸如"浪费时间”“浪费你自己的生命”等戒律背后隐藏的

就是一种制式化的生命价值衡量系统,鲜活而自然的生命成为技术与标准的囚徒,因此“慢生活”和

“松弛感”才会引人共鸣。

区别于"躺平""佛系"等流行词汇,松弛感带着某种妥协性,并不具有鲜明的抵抗特质和“破罐子

破摔”的情绪。在自我与家庭、社会发生矛盾时,松弛感会要求我们保持一种中和的状态,维护个体

最基本的尊严。即使这种保持尊严的方式某些时候具有掩耳盗铃的性质,也能够为茫然的年轻人提供

些许心灵安慰。松弛感引发了网上关于"松弛"与"紧绷"的讨论。"松弛"与"紧绷"不是某种本质性的状

态,而是可以流动变化的。当松弛感成为概念开始流行后,它极有可能成为一种僵化的形式,所以我

们应当警惕“用力过猛”的松弛感。

(摘编自新京报书评周刊《松弛感,不仅仅是个体自我疗愈的方式》,有删改)

材料二:

记者:您觉得“松弛感”值得追求吗?

李松蔚:没有什么是值得追求的,追求本身就会把自己变得非常拧巴。现代社会善于制造概念,大家

拿这些概念跟自己对比,便会产生对自我的审判。松弛的确很好,但一旦将它用来自我审判,就是一

种对自己的暴政。人是没有办法要求自己变成任何状态的。我们的确可以训练自己对事情的反应适度,

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没有必要因为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就把自己当成是有问题的。把它当成一

个特点就好了。如果说要求自己做一点事情的话,就是当你看到别人松弛的时候,对自己温柔一点,

告诉自己,你和对方的环境和背景是不同的,不要有那么多的自我攻击,这就是你成长中被赋予的一

种底色而已。

记者:怎么能保证不被这些负面情绪压垮?

李松蔚:这些感受是不会真的把人压垮的。痛苦就会压垮自己吗?紧张就要在微博上检讨自己,甚至

去讨伐自己的原生家庭吗?它只是我们存在过的一些印记叠加到现在的真实反应而已,没有那么痛,

我们完全承受得起。人只会被附加在这些情绪之上的一些恐吓,一些虚幻的对于灾难、对于后果的想

象压垮。就像焦虑,谁能不焦虑?但是现在告诉你,焦虑会让你不成功,会让你找不到工作,我们会

被这些东西压垮,但是焦虑本身就是焦虑。简而言之,我认为,首先不要用不切实际的想象弱化自我

心理承受能力,其次不要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污名化。我们要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对自己好一点,允许

任何情绪发生在自己身上。

(摘编自看理想编辑部《“松弛感”,是不松弛也可以》,有删改)

第5页共8页

12.根据材料二,梳理李松蔚回答“怎么能保证不被这些负面情绪压垮”的论说思路。

(1)①▲;(1分)

(2)设问引发思考,进一步说明人完全能承受这些感受,人之所以被压垮是源于对这些感受的想象;

(3)②▲;(2分)

(4)总结并提出建议,不要弱化自我的心理承受力,也不要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污名化,悦纳自己的

感受。

13.材料一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结合材料内容,你觉得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松弛感”的表现一项是(▲)(2分)

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B.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D.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空云卷云舒

15.近日,随着气温渐暖,三五好友“围炉煮茶”成为休闲娱乐界的又一“网红”,引得众人追捧。

你觉得“围炉煮茶”能否带来真正的“松弛感”?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材料一:

辛弃疾列传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一年,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

为掌书记①,即劝京决策南.归。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后僧投耿京,一夕窃印以逃,京

大怒,欲斩弃疾。弃疾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孝乾道六年,孝宗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

《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

备.。朝臣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淳熙七年,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

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

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划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

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弃疾一生主战,力图恢复河山。然多为议和所阻,且历任多文职,又常赋闲于家,不由感慨:“却

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②聚敛:敛取赋税。③科率:官府于民间定

额征购物资。

第6页共8页

材料二: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

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

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③。把功名收拾付君

秋点兵。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

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

白发生!浪,铜鞮陌

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

时,须相忆。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

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即劝京决策南.归参考成语法:北雁南.飞A▲

弃疾间.与之游语境推导法B▲

甚备.课内迁移法: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C▲

查阅词典法:①末端用骨做装饰的弓;②消除,停止;③安抚,D▲

讲求弭.盗之术

安定。(《古代汉语词典》)(填序号)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弃疾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18.以下哪个语气词更适合添加在文中画横线句末尾,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3分)

A.耶B.耳C.矣

选择▲,理由:▲

19.小语和小文在读完列传后,进行了如下对话,请你帮助补全内容。(10分)

小语:列传中,辛弃疾两次劝谏,一成一败,我发现他第二次劝谏成功的原因是:①▲(2分)

(从说理方法的角度加以分析)

小文:是的,劝谏者的语言是决定劝谏成败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根据他第一次的

劝谏经历,我们得到启示:②▲(2分)(结合材料分析)

小语:读史不仅可以知得失,还可以识人魄。有人说:“辛弃疾的人生‘辛’味十足,但不改忠肝义

胆。”你能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具体分析吗?

小文:③▲(6分)

第7页共8页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及往来官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百度百科)

材料二:

《驿站》佚名

人生总有风雨,

如若扛不过江湖的刀光剑影,

寻处驿站落脚。

待得鸡鸣月落,

征铎已响,

我在路上。

材料三:

人生许许多多的美好需要坚定却不盲目的追寻。在匆忙而艰辛的追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

小小驿站。它使我们在忙碌焦灼的生活间隙,得以短暂地抽身,清理脑中的情绪渣滓,找寻指引方向

的北极星。——“为你读诗”栏目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以“驿站”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记叙经历,阐述

观点,讲述故事。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地名、人名、校名等。

④书写清楚美观者,酌加1—3分;书写潦草、字迹难辨者,酌扣1—3分。

⑤300字以上600字以下者,降等给分。

第8页共8页语文练习

一、语文知识积累(29分)

我们希望,瞬间的积淀不要流失,岁月的馈赠别被消磨殆尽,而是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向阳生长。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真正能够治愈你的,从来不是他人的评判,而是你内心的释怀和格局。只要你内心保持平和镇静,才能做自己人生的舵(▲)手,不被喧嚣的世界影响。人生说到底,活的是一种心态。生活的刁难,并不是要你变得战战jīngjīng(▲)、无精打cǎi(▲),而是要你变得更加从容。未来还长,不必▲。

愿我们都能平心静气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个选择,在稳稳的努力中收获稳稳的幸福。人的一生,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舵(▲)手____________无精打cǎi(▲)战战jīngjīng(▲)

2.填入上文方框内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如坐针毡B.望眼欲穿C.异想天开D.随声附和

3.文中划横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4.品人生百味,敬古今英雄。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小语同学就此拟写了一副对联,请你从九下语文教材中选择一位历史人物,结合对联相关知识对出上联。(2分)

上联:▲下联: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5.古诗文名句填写。(10分)

读诗文,就是读人生的选择。面对高官厚禄与信义,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1)“▲,万钟于我何加焉”,做出“富贵不淫”的选择;在情势危急、大厦将倾之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2)“▲,▲”,做出勇于担当的选择;面对国家民族的危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3)“▲?▲”做出他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选择。

读诗文,更是读人生的态度。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4)“▲,鬓微霜,又何妨!”中读出了他的洒脱坦荡;在秋瑾的《满江红》“身不得,男儿列;(5)▲,▲”中读出了她力图冲破束缚,誓超男子的志向;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6)“▲,▲”中,读出了戍边将士欲归不能,为国戍守边疆的担当。

6.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讽刺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西方有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1)▲。中国清代有(2)▲的《儒林外史》,现代有(3)▲的《围城》。这些作品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

7.结合《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完成下面的题目:

回目人物

第1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

第2—54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儒林士人:周进、严监生、杜慎卿……

(1)《儒林外史》第一回的主要人物是王冕,但是王冕与小说后面章节的人物关联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在小说的开端用一章来写他呢?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参考表格分析。(2分)

(2)请你阅读知识卡片,在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人,结合小说情节加以简述。(5分)

知识卡片: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闲斋老人

A.周进____________B.杜少卿____________C.匡超人

二、文本阅读(51分)

文学性作品阅读(19分)

远与近

【美】托马斯·沃尔夫

①一个小镇,坐落在一个从铁路线连绵而来的高地上。它的郊外,有一座明净整洁装有绿色百叶窗的小屋。小屋一边,有一个园子,整齐地划成一块块,种着蔬菜。还有一架葡萄棚,到了八月底,葡萄就会成熟。屋前有三棵大橡树,每到夏天,大片整齐的树阴,就会遮蔽这座小屋。另一边则是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坛。这一切,营造出整洁、繁盛、朴素的舒适氛围。

②二十多年来,每天,当列车驶近小屋时,司机总要拉响汽笛。每天,一个妇人一听到鸣笛,便从小屋的后门出来向他挥手致意。当初她有一个小孩缠着她的裙子,现在这孩子已长成大姑娘,也每天和她母亲一起出来挥手致意。

③司机多年操劳,恪尽职守,已经白发苍苍,渐渐变老了。他驾驶长长的列车横贯大地已上万次。他自己的子女都已长大了,结婚了。

④他曾四次在他面前的铁轨上看到了可怕的悲剧所凝聚的小点,像颗炮弹似的射向火车头前的恐怖的阴影——一辆满载小孩子的轻便马车和密密一排惊惶失措的小脸;一辆廉价汽车停在铁轨上,里面坐着吓得目瞪口呆状若木鸡的人们;一个又老又聋的憔悴的流浪汉,沿着铁路走着,听不到汽笛鸣声;一个带着惊呼的人影掠过他的窗口。

⑤——所有这些,司机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懂得一个人所能懂得的种种悲哀、欢乐、危险和辛劳。但不管他见识过多少危险和悲剧,那座小屋,那两个妇女用勇敢从容的动作向他挥手致意的景象,始终印在他的心里,看作美丽、不朽、万劫不变和始终如一的象征,纵使灾难、悲哀和邪恶可能打破他的铁的生活规律。

⑥他一看到小屋和两个妇女,就感到从未有过的非凡幸福。一百次的阴晴明晦,一千次的风雷雨雪,他总是看到她们。通过冬天严峻单调的灰蒙蒙的光线,穿过褐色冰封的茬地,他看见她们;在妖艳诱人的绿色的四月里,他又看见她们。他感到她们和她们所住的小屋无限亲切,好像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一样。终于,他觉得她们生活的图画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因而他完全了解她们一天中每时每刻的生活。他决定,一旦他退休了,他一定要去找她们,最后要和她们畅谈生平,因为她们的生活已经和他自己的生活深深交融在一起了。

⑦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司机在她们居住的小镇的车站下了车,走到月台上。他慢慢走出车站,来到小镇的街上。但所有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好像他从未看到过这小镇似的。他走着走着,渐渐感到迷惑与慌乱。这就是他经过千万次的小镇吗?这些是他从高高的车厢窗口老是看见的房子吗?

⑧一切是那么陌生,使他那么不安,好像梦中的城市似的。他越向前行,他的心里越是疑虑重重。司机在闷热和尘埃中沉重地慢慢走着,最后他站在要找寻的房屋前面。他立刻知道他已经找对了。他看到了那屋前高大的橡树,那花坛,那菜园和葡萄棚,再远,那铁轨的闪光。

⑨不错,这是他要找寻的房子,但现在,在门前,手却发抖了。他终于进了大门,慢慢沿着小径走去。不一会儿,他踏上通向门廊的三步石级,敲了敲门。一会儿,他听到客厅的脚步声,门开了,一个妇女站在他面前。

⑩霎时,他感到很大的失望和懊丧,深悔来此一行。他立刻认出站在他面前用怀疑的眼光瞧他的妇人,正是那个向他千万次挥手致意的人。但是她的脸严峻、枯萎、消瘦;她那皮肤憔悴、灰黄,松弛地打成褶皱;她那双小眼睛,惊疑不定地盯着他。原先,他从她那挥手的姿态所想象的勇敢、坦率、深情,在看到她和听到她冷冷的声音后,刹那间一股脑儿消失了。

而现在,他向她解释他是谁和他的来意时,他自己的声音听来却变得虚伪、勉强了。但他还是结结巴巴地说着,拼命把心中涌出来的悔恨、迷惑和怀疑抑制下去,忘却他过去的一切欢乐,把他的希望和爱慕视作一种耻辱。那妇人十分勉强地请他进了屋子,尖声粗气地喊着她的女儿。在一段短短的痛苦的时间里,两个女人始终带着迷茫的敌意和阴沉、畏怯、抑郁、迟钝的眼光瞪着他。最后他结结巴巴生硬地和她们道别。他从小径出来沿着大路朝小镇走去。他忽然意识到他是一个老人了。他知道的一切有关迷途获得光明的神话,闪着光的铁路远景,幻想中的美好小天地,都已一去不复返了,永不再来了。

【情节梳理】

8.根据内容,完成梳理图。(4分)

(④

▲)

【技法品鉴】

9.细读语句,完成品鉴。(7分)

(提示:结合小说内容,从写作技法,如对比、铺垫、视角等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品鉴)

距离远近

妇人勇敢从容的挥手致意,美丽、不朽、万劫不变和始终如一……勇敢、坦率、深情脸严峻、枯萎、消瘦;皮肤憔悴、灰黄,松弛地打成褶皱;小眼睛,惊疑不定……两个女人始终带着迷茫的敌意和阴沉、畏怯、抑郁、迟钝的眼光瞪着他。

(1)品鉴(3分):▲

你____________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云时很近____________你看我时很远—顾城《远和近》

文中第④段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4分)

【观点阐述】

10.同学们针对小说结尾司机是否该去看妇人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该去,有人认为不该去。

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3分)

【主题探究】

读完《远和近》一文,小文用顾城的《远和近》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联系小说,结合你的思考,推测小文这样做的理由。(5分)

非连文本阅读(12分)

材料一:

松弛感,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压力、家庭事务、社会问题时,能够作出有效调整和应对,从而达到情绪上的平衡状态。它不仅是个体自我疗愈的方式,也让我们看到个体与家庭、社会、经济、文化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松弛感”一词在网络走红,起因便是“松弛的家庭关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在家庭关系中,舒适松弛成了年轻群体羡慕与追求的理想。这是一种互相关爱、尊重与平和的家庭交往模式,而非"典型式传统家庭关系"——注重尊卑等级以及由此而来的控制与压榨。近代知识精英是通过对过去“封建大家庭”的攻击,为自我独立、存在和人际关系建造基础。即使如今的家庭早已不是传统“大家庭”,但因之产生的伤害、冷漠依旧困扰着年轻人,他们仍会出现难以愈合的原生家庭心理创伤。因此,当他们进入社会遇到新问题时,对原生家庭的讨伐或反思就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为了应对存在于不同关系中的各种紧绷状态,提倡"松弛"的存在姿态和生活模式获得了关注并且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其中存在着某种传统文人的美学化在世风格:通过调整身体、心灵和精神的状态,使自身进入一种天然、怡然自得的状态;尤其是它还包合着一种“以淡然应对纷争和压力”的精神,使其形成某种“无为而治”的生活美学……

松弛感涉及复杂的"心理时间",一种以生产和消费为导向而建构起的"快"时间。大卫·格雷伯在其《毫无意义的工作》中指出,"在没有时钟的地方,人们用行为来测量时间,而不是用时间来测量行为"。一种新的时间观念使得我们不仅被裹扶进技术革命,同时还经受着道德变革。浪费时间成为不道德的行为,无论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而产生的紧绷感,让我们感受到行为和存在的意义都被现代时间测量。在诸如"浪费时间”“浪费你自己的生命”等戒律背后隐藏的就是一种制式化的生命价值衡量系统,鲜活而自然的生命成为技术与标准的囚徒,因此“慢生活”和“松弛感”才会引人共鸣。

区别于"躺平""佛系"等流行词汇,松弛感带着某种妥协性,并不具有鲜明的抵抗特质和“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在自我与家庭、社会发生矛盾时,松弛感会要求我们保持一种中和的状态,维护个体最基本的尊严。即使这种保持尊严的方式某些时候具有掩耳盗铃的性质,也能够为茫然的年轻人提供些许心灵安慰。松弛感引发了网上关于"松弛"与"紧绷"的讨论。"松弛"与"紧绷"不是某种本质性的状态,而是可以流动变化的。当松弛感成为概念开始流行后,它极有可能成为一种僵化的形式,所以我们应当警惕“用力过猛”的松弛感。

(摘编自新京报书评周刊《松弛感,不仅仅是个体自我疗愈的方式》,有删改)

材料二:

记者:您觉得“松弛感”值得追求吗?

李松蔚:没有什么是值得追求的,追求本身就会把自己变得非常拧巴。现代社会善于制造概念,大家拿这些概念跟自己对比,便会产生对自我的审判。松弛的确很好,但一旦将它用来自我审判,就是一种对自己的暴政。人是没有办法要求自己变成任何状态的。我们的确可以训练自己对事情的反应适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没有必要因为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就把自己当成是有问题的。把它当成一个特点就好了。如果说要求自己做一点事情的话,就是当你看到别人松弛的时候,对自己温柔一点,告诉自己,你和对方的环境和背景是不同的,不要有那么多的自我攻击,这就是你成长中被赋予的一种底色而已。

记者:怎么能保证不被这些负面情绪压垮?

李松蔚:这些感受是不会真的把人压垮的。痛苦就会压垮自己吗?紧张就要在微博上检讨自己,甚至去讨伐自己的原生家庭吗?它只是我们存在过的一些印记叠加到现在的真实反应而已,没有那么痛,我们完全承受得起。人只会被附加在这些情绪之上的一些恐吓,一些虚幻的对于灾难、对于后果的想象压垮。就像焦虑,谁能不焦虑?但是现在告诉你,焦虑会让你不成功,会让你找不到工作,我们会被这些东西压垮,但是焦虑本身就是焦虑。简而言之,我认为,首先不要用不切实际的想象弱化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其次不要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污名化。我们要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对自己好一点,允许任何情绪发生在自己身上。

(摘编自看理想编辑部《“松弛感”,是不松弛也可以》,有删改)

12.根据材料二,梳理李松蔚回答“怎么能保证不被这些负面情绪压垮”的论说思路。

(1)①▲;(1分)

(2)设问引发思考,进一步说明人完全能承受这些感受,人之所以被压垮是源于对这些感受的想象;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2分)

(4)总结并提出建议,不要弱化自我的心理承受力,也不要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污名化,悦纳自己的感受。

13.材料一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结合材料内容,你觉得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松弛感”的表现一项是(▲)(2分)

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B.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D.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空云卷云舒

15.近日,随着气温渐暖,三五好友“围炉煮茶”成为休闲娱乐界的又一“网红”,引得众人追捧。你觉得“围炉煮茶”能否带来真正的“松弛感”?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材料一:

辛弃疾列传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一年,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①,即劝京决策南归。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后僧投耿京,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斩弃疾。弃疾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孝乾道六年,孝宗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朝臣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淳熙七年,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划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弃疾一生主战,力图恢复河山。然多为议和所阻,且历任多文职,又常赋闲于家,不由感慨:“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②聚敛:敛取赋税。③科率:官府于民间定额征购物资。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

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

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材料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即劝京决策南归参考成语法:北雁南飞A▲

弃疾间与之游语境推导法B▲

甚备课内迁移法: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C▲

讲求弭盗之术查阅词典法:①末端用骨做装饰的弓;②消除,停止;③安抚,安定。(《古代汉语词典》)D▲

(填序号)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弃疾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18.以下哪个语气词更适合添加在文中画横线句末尾,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3分)

A.耶B.耳C.矣

选择▲,理由:▲

19.小语和小文在读完列传后,进行了如下对话,请你帮助补全内容。(10分)

小语:列传中,辛弃疾两次劝谏,一成一败,我发现他第二次劝谏成功的原因是:①▲(2分)(从说理方法的角度加以分析)

小文:是的,劝谏者的语言是决定劝谏成败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根据他第一次的劝谏经历,我们得到启示:②▲(2分)(结合材料分析)

小语:读史不仅可以知得失,还可以识人魄。有人说:“辛弃疾的人生‘辛’味十足,但不改忠肝义胆。”你能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具体分析吗?

小文:③▲(6分)

三、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及往来官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百度百科)

材料二:

《驿站》佚名

人生总有风雨,

如若扛不过江湖的刀光剑影,

寻处驿站落脚。

待得鸡鸣月落,

征铎已响,

我在路上。

材料三:

人生许许多多的美好需要坚定却不盲目的追寻。在匆忙而艰辛的追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小小驿站。它使我们在忙碌焦灼的生活间隙,得以短暂地抽身,清理脑中的情绪渣滓,找寻指引方向的北极星。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你读诗”栏目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以“驿站”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记叙经历,阐述观点,讲述故事。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地名、人名、校名等。

④书写清楚美观者,酌加1—3分;书写潦草、字迹难辨者,酌扣1—3分。

⑤300字以上600字以下者,降等给分。1.duò采兢

2.A

3.“只要”改为“只有”

4.文天祥留取丹心狱中书志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酒酣胸胆尚开张

心却比,男儿烈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格列佛游记》吴敬梓钱锺(钟)书

7.(1)王冕磊落有大志,勤奋苦读,不是为求得功名利禄,而是要报效国家,将王冕当成榜样人物“敷陈

大义”,寄托作者理想。(1分)与后面出现的儒林群丑与之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整个封建社会“儒林”

的批判。(1分)

(2)示例一:周进,是心艳功名而媚人下人者(1分)。周进应考至六十岁,仍是童生,只好以教书湘口。

遭受新进的秀才与举人两度奚落,后来他村塾先生的饭碗也因“不懂承谢”而被夺取。后来去了省城,哭

倒在贡院考房。他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在这个醉心于科举,而心术并未大坏的读书人身上,

更可见出科举制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深。

示例三:匡超人,(是(不框定,言之有理皆可,1分)年少时他心地善良,后来流落杭州,受潘三和斗方

名士的影响,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他替古旧财主伪造朱签,赚得二十两银子。替金跃

上考场,并中了秀才,又赚了二百两银子。潘三有恩与他,却在其入狱后的翻脸无情。他吹牛撒谎,钻取

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选择1分,事件2分,分析2分)

选择杜少卿不属于以上三类,结合内容和分析言之有理者,最多给3分。

8.(4分)①幸福(开心)②来到小镇(街上)③疑虑④懊悔(沮丧失望)

9.(3分)(1)示例1:对比。(1分)前者文字寥寥,描写妇人从容的挥手姿势,表现远处妇人脸色神情,

美好形象,给老人的愉快和浪漫的想象(1分)。后者极力写老人近距离走近小屋,发现妇女愁苦衰老且充

满敌意的形象,表现了老人内心的失望和沮丧(1分)。远和近妇人形象对比,老人情绪落差,造成强烈的

艺术效果,给读者启发(1分)。

示例2:铺垫。前者极力描写远处妇人的美好形象,渲染给老人带来的温馨和美好的幻想,为后文近处妇人

的衰老,憔悴,敌视给与老人的失望沮丧,做情节上的蓄势。小说情节反转,给读者以震撼和思考。

示例3:小说选择全知觉的叙述视角,通过老人的眼睛描写距离变化导致的不同变化。从远处看到妇人从容

美丽的挥手自身引发的美好温馨幻想,到后文老人近距离发现妇人衰老、憔悴、阴沉。远和近的距离变化,

折射出老人心理的变化和落差,给读者鲜明情感震撼和思考。(【评分标准】手法1分,结合句子分析2

分,共3分。)

(2)(4分)不能删去(1分)。内容上,该段具体生动地写了老人四次可怕的悲剧回忆,充满画面感,

让读者感同身受(1分);结构上,与母女、小屋带给老人的舒适、幸福形成对比(1分)。为下文老人决

心前往小屋寻找母女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1分)。

10.(3分)示例1:不该去看妇人。老人在车上看到妇人挥手示意,给他危险单调的旅途带来很多幸福的

幻想。这个美好的幻梦会维持他一生,带来终身的回忆(结合内容阐述理由2分)。有距离的欣赏,留有

一定的空间和距离,保持一种审美的艺术感,不要去揭示。这是生活的智慧。(提炼主题1分)

示例2:该去看妇人。老人在车上无数次看到妇人给他带来的幸福感受,他亲自登门拜访,抱着美好期待,

虽然希望落空万分沮丧,但是他至少了解真相,幻梦破灭之余,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和人生启迪(2分)。不

会永远活在幻境里,对自己的一生有所交代,只要他调整心态,对往昔进行告别,便可重新开启新生。现

实中很多人宁愿活在虚妄的幻境中,而不肯去了解真相,错失了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提炼主题1分)

(【评分标准】表明观点并能结合小说内容分析2分,提炼主题1分,共3分。)

11.(5分)评分标准:深入理解小说,正确理解诗歌,推测出小语用诗歌结尾表达自己阅读感悟的原因,

并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

第一层(4-5分):深入理解小说,联系诗歌内涵,从“主题”内容“和“远和近的辩证”三个角度进行深

入全面探究,并由此推测小语用诗歌表达自己阅读感悟的原因。

示例:小语用顾城《远和近》一诗表达自己阅读感悟是因为二者主题吻合(1分)。小说中老人在远处看

到妇人挥手,内心感到幸福和美好,以至他亲自登门拜访,结果希望落空万分沮丧。老人与妇人彼此相隔

遥远,内心彼此欣赏,当他们靠近,却彼此失望抗拒(1分)。顾城《远和近》中“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

时很近”,我在你近旁,但却很远,而遥远“云”于“你”却很近,“你”和“我”近在眼前,却远在天

边(1分)。二篇“远和近”,告诉我们,远和近是相对的,所想和所见,理想和现实有很大距离,存在隔

阂,现实未必如想象美好,所期待的常因距离过度期待而落空。(2分)小瓯这样做,不仅是因为两作品题

目都是“远和近”,更是因为两篇作品都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心灵与空间的关系,主题贴合,写法相似。

(答题要点:内容+主题+关联点)

第二层(2-3分):正确理解小说,联系诗歌内涵,从“主题”和“内容”两个角度正确探究。示例:小

说中老人在远处看到妇人挥手,内心感到幸福和美好,以至他亲自登门拜访,结果希望落空万分沮丧。老

人与妇人彼此相隔遥远,内心彼此欣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