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第三章8泄泻教学讲义课件_第1页
中医内科学第三章8泄泻教学讲义课件_第2页
中医内科学第三章8泄泻教学讲义课件_第3页
中医内科学第三章8泄泻教学讲义课件_第4页
中医内科学第三章8泄泻教学讲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8.泄泻目的要求1.掌握治疗原则以及证治分类。2.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3.了解泄泻的定义、范围、预防护理。一、概述(一)含义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释义①主症:大便清稀②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为泻。5、甘缓:急则缓急,以甘性药缓其挛急——甘草、山药、人参等;6、酸收:散者收之,以酸性药物得到收敛作用——白芍、五味子、乌梅等;7、燥脾:健脾,虚则补之,脾虚湿盛者——白术、苍术等;8、温肾:脾虚及肾,命门火衰,阴寒极盛——肉蔻、补骨脂、吴茱萸等;9、固涩:用涩肠的药物治疗滑泄不止——诃子、赤石脂等。

﹙三﹚相关西医

本病与现代医学的腹泻含义相同,可分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凡消化系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腹泻,如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以腹泻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概述二、病因病机感受外邪寒湿困脾、湿热滞肠饮食所伤碍胃滞脾、食湿相混情志失调肝气犯脾、脾胃虚弱

病后体虚肾阳虚衰、中焦虚寒禀赋不足

泄泻病因病机示意图脾虚生湿湿邪困脾脾虚湿盛脾胃升降失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精微内滞、湿浊内生糟粕内停、湿浊内蕴清浊相混、合湿而下并入大肠大便清稀泄泻湿盛(暴泻)脾虚(久泻)病因病机

1.病因①感受外邪②饮食所伤③情志失调④病后体虚⑤禀赋不足2.基本病机脾虚湿盛。3.病位病位在肠,与脾胃、肝、肾密切相关。4.病理性质急性泄泻多属实证;慢性泄泻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5.病机转化急性泄泻因失治或误治,由实转虚,转为慢性泄泻。若暴泄不止,损气伤津耗液,可成痉、厥、闭、脱等危证。(二)病机要点病因病机三、诊断(一)、诊断依据1.病史:有饮食不节、感受寒热或情绪变化的病史。2.证候特征

大便次数增多、粪质变稀是其中心证候,尤以大便清稀为诊断依据。3.相关检查理化检查:便常规、血常规WBC增高,体温升高,结肠镜有助于确诊。(二)鉴别诊断1.痢疾:二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为主

*里急后重指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为三大主症。脓血便腹痛排便危证泄泻无有,伴肠鸣通畅极少见痢疾有有,伴里急后重滞下不爽,虚坐努责可见诊断2.泄泻与霍乱

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并作的病证。发病特点:①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②起病时先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泻之物多为黄色粪水,或吐下如米泔水);③常伴恶寒、发热;④部分病人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可致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⑤具有传染性流行性。泄泻以大便稀溏,次数增多为特征,一般预后良好。

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论论治四、辨证论治1.辨暴泻与久泻

急——指急性泄泻(暴泻),发病急骤,病程较短,常以湿胜为主。缓——指慢性泄泻,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日久,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过度而复发,常以脾虚为主,或病久及肾,出现五更泻。

(一)、辨证要点

辨证论治2.暴泻辨其病因外感泄泻,多兼表证;粪质清稀如水,腹痛喜温,完谷不化。—寒湿。粪便黄褐,味臭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湿热。腹痛肠鸣,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食滞。辨证要点3.久泻辨其病变脏腑久泻迁延不愈,倦怠乏力,稍有饮食不慎,或劳倦过度则发,多属脾虚。泄泻反复不愈,每因情志不遂而复发。多属肝郁克脾。五更泄泻,完谷不化,腰酸肢冷,多属肾阳不足。辨证要点4.辨病情的轻重轻——指一般泄泻,若脾胃不败,饮食如常,多属轻证,预后良好。重——指泄泻不能食,形体消瘦,泄泻无度,或久泻滑脱不禁,致津伤液竭,则每有亡阴亡阳之变,多属重证,可见能食与不能食,对于权衡泄泻的轻重有重要意义。辨证要点基本原则:运脾化湿。(二)、治疗原则

温化、清化、疏解、清暑、同时: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消导、抑肝、健脾、温肾、升提、固涩。注意事项:暴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关门留寇;久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劫其阴液;久泻伤阴,切忌妄投滋腻之品,(不利于脾胃恢复),亦不可妄投辛香燥烈之品;治疗时注意饮食,避免生冷,禁油腻、腥味食物。若病情处于虚实寒热兼夹或互相转化时,当随证而施治。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1.暴泻

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或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症状:(1)寒湿内盛证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泻泄泄泻清稀、脘闷食少、腹痛肠鸣脾胃泄泻清稀、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寒湿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白风寒风寒侵袭,犯表伤中,寒湿困脾,水湿内停解表散寒,芳香化湿分证论治寒湿内盛证疏风散寒化湿理气藿香疏风散寒苏叶、白芷、生姜化湿理气宣肺畅脾陈皮、厚朴、半夏、桔梗、茯苓、腹皮益气健脾茯苓、白术、甘草、大枣————————————藿香正气散临证加减:1)表邪偏重,寒热身痛,可加荆芥、防风,或用荆防败毒散。2)若湿邪偏重,腹满肠鸣,小便不利,可用胃苓汤健脾利湿。3)若寒重于湿,腹胀冷痛者,可用理中丸加味。4)若外感寒湿,饮食生冷,腹痛,泻下清稀,可加服纯阳正气丸温中散寒,理气化湿。寒湿内盛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症状:(2)湿热伤中证分证论治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烦热口渴、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或濡数湿热伤中,水湿内停清热利湿,运脾化湿清热燥湿升清止泻黄芩、黄连、甘草葛根泄泻脾胃湿热——————葛根芩连汤

注:葛根:

①解肌退热②升清止泻③养阴生津湿热伤中证临证加减:加减:1)若偏湿重宜加薏苡仁、厚朴。2)挟食滞者加神曲、山楂、麦芽。3)如有发热、头痛、脉浮等风热表证,可加金银花、连翘、薄荷。4)如在夏暑期间,证见发热头重,烦渴自汗,小便短赤,脉濡数等,是暑湿入侵,表里同病,可用新加香薷饮合六一散以解暑清热,利湿止泻。湿热伤中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症状:(3)食滞肠胃证

分证论治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脘腹胀满泻下粪便臭如败卵、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泄脾胃食积水湿气滞食滞肠胃证食滞中脘,水湿内停消食导滞消食导滞理气化痰清热茯苓、半夏、陈皮、莱菔子连翘神曲、山楂、莱菔子保和丸—————————临证加减:

若食滞较重,脘腹胀满,可因势利导,据“通因通用”的原则,用枳实导滞丸,以大黄、枳实为主,推荡积滞,使邪有出路,达到祛邪安正的目的。食滞肠胃证2.久泻症状: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分证论治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大便时溏时泻、食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泻泄脾胃气虚(1)脾胃虚弱证大便时溏时泻水湿脾胃虚弱证脾胃气虚,水湿内停

益气健脾,除湿止泻益气健脾利水渗湿畅脾宣肺升清止泻涩肠止泻益气健脾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扁豆、山药茯苓、苡仁砂仁、桔梗莲肉参苓白术散————————————加减:1)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可用理中丸以温中散寒。2)若久泻不愈,中气下陷,而兼有脱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并重用黄芪、党参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脾胃虚弱证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症状:

(2)肾阳虚衰证

分证论治腰膝酸软、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暖、形寒肢冷完谷不化、舌淡苔白脉沉细泄泻脾胃肾阳虚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水湿肾阳虚衰证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温补肾阳温中散寒收敛止泻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四神丸—————————加减:若脐腹冷痛,可加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若年老体弱,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加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亦可合桃花汤固涩止泻。若泻下滑脱不禁,或虚坐努责者,可改用真人养脏汤涩肠止泻。若脾虚肾寒不著,反见心烦嘈杂,大便夹有粘冻,表现寒热错杂证候,可改服乌梅丸方。肾阳虚衰证泄泻肠鸣,腹痛攻窜,矢气频作,伴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发,舌淡红,脉弦。症状:(3).肝气乘脾证分证论治胸胁胀闷、脉弦腹痛泄泻腹痛泄泻、嗳气食少腹痛泄泻泻泄肝脾水湿肝气乘脾证

痛泻要方肝郁犯脾,水湿内停抑肝扶脾养血柔肝升清止泻理气醒脾健脾补虚白芍陈皮术白防风————————————加减:1)若肝郁气滞明显,胸胁脘腹胀痛者,可加柴胡、枳壳、香附。2)若脾虚明显,神疲食少者,加黄芪、党参、扁豆;若久泻不止,可加酸收之品,如乌梅、诃子等。肝气乘脾证

暴泻1.寒湿内盛证2.湿热伤中证3.食滞肠胃证

久泻1.脾胃虚弱证2.肾阳虚衰证3.肝气乘脾证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小结五、预防与调理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使脾气旺盛,则不易受邪;2、饮食应有节制,不暴饮暴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饭前便后洗手;3、加强食品卫生及饮用水管理,防止污染;4、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防止外邪侵袭,注意保暖;5、泄泻病人要予流食、半流食,饮食清淡,忌辛辣炙煿、肥甘厚味;急性暴泻可予淡盐水、米粥养胃生津;肝气乘脾者要调情志。六、临证备要(一)“健脾”与“运脾”灵活应用。“湿”是泄泻主要病理因素,临床治疗久泻应注意两个方面:1.健脾化湿:脾虚失健则运化失常,湿邪内生,故当健脾以化湿,方如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之类。2.运脾化湿:脾为湿困,此时应以运脾胜湿为务。运脾者,燥湿之谓,即芳香化湿、燥能胜湿之意,药如苍术、厚朴、藿香、白豆蔻者是也。临床因脾虚致泻者健脾,因湿邪困脾致泻者运脾,两者灵活应用最为关键。(二)久泻不可利小便。泄泻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利小便而实大便,适用于暴泻。久泻多为脾虚失运或脏腑生克所致,若利小便则伤正气。(三)不轻易用补涩法。暴泻不可骤涩尽人皆知,恐闭门留寇也。而久泻虽缠绵时日,但只要湿邪未尽,或夹寒、热、痰、瘀、郁、食等病变,万万不可以久泻必虚,或急于求成,忙于补涩。若夹它邪,则恐“炉烟虽息,灰中有火也”,而变证接踵而至。(四)寒热夹杂、虚实兼见需明辨。久泻多虚,常理也。久泻病程中寒热夹杂、虚实互见者常常有之,临证宜于复杂多变的症状中把握辨证关键。乌梅丸、诸泻心汤、连理汤、柴芍二君汤、黄连汤等可随证选用。临证备要十、转归与预后暴泻转归有三:1、治愈;2、很快出现亡阴亡阳之证,需急救,甚则死亡;3、少数病人迁延不愈,由实转虚,变为久泻,久泻病人经治疗多可获愈,但亦有少数病人形体消瘦,病情趋向严重。慢性久泻:病情缠绵,疗程较长,部分可治愈,少数病人脾虚中气下陷——纳呆,消瘦,脱肛;久泻脾虚及,脾肾阳虚——泄泻无度,病重。(一).抗感染:病毒性,抗病毒如潘生丁;细菌性,多为阴性杆菌,所以选用头孢类、氨基甙(口服安全)、喹诺酮类、呋喃类、磺胺类。(二)微生态制剂:妈咪爱、金双岐、乳酸菌素片、丽珠肠乐;促菌生;米雅颗粒等。(三).肠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必奇(双八面体蒙脱石)等现代医学治疗(四).液体疗法:1、脱水的分度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50ml/kg)精神尚可+尿量(稍减少)+眼窝、囟门(稍凹陷)+眼泪(有泪)+皮肤、口唇情况(皮肤稍干燥、弹性好,口唇粘膜稍干燥)中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10%(50~100ml/kg)精神萎靡或烦躁+尿量(明显减少)+眼窝、囟门(明显凹陷)+眼泪(泪少)+皮肤、口唇情况(皮肤干燥、弹性稍差,口唇粘膜干燥)重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精神极度萎靡、昏睡或昏迷+尿量(极少或无尿)+眼窝、囟门(深陷)+眼泪(无泪)+皮肤、口唇情况(皮肤极干燥、弹性极差,口唇粘膜极干燥)+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2、脱水的分类等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130~渗150mmol/L。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丧失量比例大于水份的丧失量,即脱水加低钠血症,血清钠<130mmol/L.高渗性脱水:系水的丢失比例大于电解质丢失,即脱水加高钠血症,血清钠>150mmol/L。3、常用溶液的张力1.糖水(5%、10%、25%)2.盐水(0.9%Nacl、10%Nacl)3.10%Kcl;4.ORS盐配方:Nacl3.5NaHco22.5Kcl1.5葡萄糖20加水1000ml。(2/3张)其理论基础是基于小肠的Na—葡萄糖偶联转运机制。4.5%NaHco2(体内生理1.4%)5.钾的补充:注意钾的浓度,不超过0.3%。(一般临床用10%Kcl,所以500ml液体中最多加15ml)。4.纠正酸中毒:轻度无需纠正,重证可进行纠酸。

6.长期腹泻的病人注意补充维生素。课堂作业(2分钟内课堂完成)1.治泻有九法是哪一部书提出()A《医宗必读》B《景岳全书》C《脾胃论》D《医学心悟》E《医学三字经》2.导致泄泻发生的重要因素在A食滞肠胃B脾胃虚弱C肾阳虚衰D感受外邪E脾虚湿盛3.从下列泻下粪便中辨出何为湿热泄泻的特点()A.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B.泄下粪色黄褐而臭C.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之物D.泄泻如水E.时溏时泄,水谷不化4.腹痛泄泻,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诱发或加重,多伴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红,脉弦。治当()A.调和脾胃B.疏肝和胃C.抑肝扶脾D.解郁疏肝E.泄肝除湿5.患者泄泻清稀,甚者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纳少,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应诊为何种证候()A.肝郁泄泻B.脾虚泄泻C.肾虚泄泻D.暑湿泄泻 E.寒湿泄泻6.大便时溏时泄,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为()A.健脾益气B.温肾健脾C.固涩止泻D.补中益气E.益气升清王某,泄泻20余年,稍进油腻或生冷之品,大便次数增多,水谷不化,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纳食减少,舌淡苔白,脉细弱。7.此时选用何方最为适宜()A.附子理中汤B.参苓白术散C.胃苓汤D.六君子汤E.藿香正气散8.此病例若见腹中冷痛,手足不温,治疗宜用()A.附子理中汤B.补中益气汤C.温脾汤D.实脾饮E.桃花汤.9.若治疗无效,症见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治宜合用()A.温脾汤B.实脾饮C.四神丸D.驻车丸E.以上都不是10.若该病人久泻不愈,出现脱肛,宜选用何方()A.葛根芩连汤B.补中益气汤C.枳实导滞丸D.金匮肾气丸E.以上都不是课后题一、填空1、泄泻的病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清气在下,。”“湿胜则。”2、《医宗必读·泄泻》提出治泻九法,即——,——,——,——,——,——,————,———,——。3、外感寒湿,困阻脾土而致的泄泻,其治法为——,,方用。二、单选1、泄泻发生的关键因素是()。A.脾失健运B.脾肾失运C.大肠传导失常D.脾虚湿盛2、泄泻的治疗原则是()。A.温补脾肾B.涩肠止泻C.运脾祛湿D.抑肝健脾3、藿香正气散治疗泄泻适用于()。A.脾虚泄泻B.寒湿泄泻C.伤食泄泻D.湿热泄泻4、湿热泄泻的最佳选方是()。A.小承气汤B.保和丸C.六一散D.葛根芩连汤5、湿热泄泻的治法是()。A.清暑利湿B.清肠利湿C.清热化湿D.清热止泻6、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即安,泻下有不消化食物,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可用()。A.附子理中汤B.四神丸C.参苓白术散D.藿香正气散7、导致泄泻发生的主要因素是()。A.寒B.热C.暑D.湿8、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则腹痛泄泻,舌淡红,脉弦,治疗可选()。A.逍遥散B.柴胡疏肝散C.痛泻要方D.六磨汤9、寒湿泄泻可选用()。A.正气天香散B.良附丸C.四神丸D.藿香正气散10、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恶寒发热身痛,苔薄白,脉浮。治疗选()为宜。A.藿香正气散B.荆防败毒散C.胃苓汤D、理中丸11、夏暑期间泄泻腹痛,泻下急迫,肛门灼热,身热头重,烦渴自汗,小便短赤,脉濡数。治疗当选()。A.葛根芩连汤B.新加香薷饮合六一散C.银翘解毒散D.芍药甘草汤12、腹痛泄泻,泻而不畅,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胀满,泻而不畅,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脉滑。治疗宜用A.保和丸B.枳实导滞丸C.小承气汤D.越鞠保和丸13、脾虚泄泻久治不愈而见腹中冷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选用()治疗最佳。A.参苓白术散B.附子理中汤C.补中益气汤D.四神丸14、补中益气汤适用于()。A.脾虚泄泻B.久泻中气下陷C.久泻肾阳不足D.以上均可15、治疗泄泻提出“通因通用”法的是()。A.《素问·宣明五气篇》B.《医宗必读·泄泻》C.《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D.《素问·举痛论》三、多选1、引起泄泻的病因可见()。A.感受外邪B.饮食所伤C.情志失调D.脾胃虚弱E.命门火衰2、泄泻的病机特点是()。A.脾虚B.脾失健运C.湿盛D.肝失调达E.命门火衰3、泄泻虚证的治疗是()。A.益气健脾,祛湿,升提中气B.运脾补虚,固肠止泻C.抑肝扶脾,调中止泻D.温补脾肾,固肠止泻E.清肠利湿,调中止泻4、急性泄泻的治疗可见()。A.芳香化湿,解表散寒B.益气升提止泻C.清肠利湿D.消食导滞E.疏表清暑止泻5、热证泄泻的临床特征是()。A.粪便黄褐B.臭味较重C.完谷不化D.肛门灼热E.泻下急迫6、寒证泄泻的临床特征是()。A.粪质情稀如水B.完谷不化C.腹中冷痛D.泻下臭秽E.畏寒喜温7、病位在肝的泄泻症候可见()。A.情志不舒即发泄泻B.腹痛即泻,泻后痛减C.胸胁胀闷D.倦怠乏力E.矢气频作8、患者劳倦过度即发泄泻,倦怠乏力,五更亦泄,完谷不化,小腹冷痛,病位在()。A.肝B.脾C.肾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9、泄泻的辨证要点是()。A.辨寒热虚实B.辨泻下物C.辨病位D.辨轻重缓急E.辨表里10、寒湿泄泻的治法是()。A.温化寒湿B.健脾止泻C.芳香化湿D.解表散寒E.和胃渗湿四、名词解释1、泄泻2、通因通用五、病例分析张某,女,36岁,12月20日人院,主诉:腹泻3年,加重1个月。病史:3年来,遇情志不舒及劳累、失眠均可引起泄泻,时轻时重,伴饮食少,食后胃脘痞闷不舒,精神紧张,多虑,小腹冷,喜食热食,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略红,苔黄,脉细弱。纤维结肠镜诊断:慢性结肠炎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自身抗体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依据

自身免疫泛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某些内因、外因或遗传等因素作用产生针对自身正常或变性的组织、器官、细胞、蛋白质或酶类等自身抗原发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出现自身抗体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

因自身免疫招致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所致疾病称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循环中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内成分的抗体,称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征1.可以有诱因,也可以无诱因,但多数病因不清。无诱因者多称为“自发”性或“特发”性。2.患者以女性居多,并随年龄增加发病率有所增加。3.有遗传趋向。4.血清中有自身抗体或体内有针对自身组织细胞的致敏淋巴细胞。自身抗体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中有交叉和重叠现象。即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患者中查到相同的自身抗体;在同一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可查到多种自身免疫抗体。5.疾病的重叠现象,即一个病人可同时患一种以上自身免疫病。6.自身免疫病一般病程较长,病情发展和缓解呈反复交替现象,易成为终生痼疾。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大多数体内均可查出较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因此自身抗体的检测可帮助临床诊断,评价疗效,估计预后。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清中出现大量自身抗体为特征,其中与某种疾病密切相关的自身抗体称为该疾病的标志抗体,标志抗体的检出有助于临床医生确诊疾病,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大量的研究及临床资料统计,目前比较公认的部分标志抗体:标志抗体相关疾病抗Sm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dsDNA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高滴度抗RNP抗体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抗SSB抗体干燥综合征(SS)抗着丝点抗体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局限型抗Scl-70抗体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漫型抗Jo-1抗体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抗平滑肌抗体(ASMA)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Ⅲ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抗线粒体抗体2型(AMA-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欧蒙印迹法试剂盒用于体外定性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人抗nRNP、Sm、SS-A(天然SS-A和Ro-52)、SS-B、Scl-70、Jo-1、CENPB、dsDNA、核小体、组蛋白和核糖体P蛋白等14种不同抗原lgG类抗体。免疫印迹技术(IBT)

免疫印迹技术属于膜载体酶免疫技术,其固相载体为吸附有抗原的硝酸纤维膜。

基本原理是将从小牛或兔胸腔提取的抗原,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按分子量大小分离成区带,经参照对应分子量标准物质确定每一抗原区带的分子量。然后将各抗原区带转印至硝酸纤维膜上制成抗原吸附载体膜。将待测血清加在已切成细条的硝酸纤维膜上,待测血清中存在的抗体分别与硝酸纤维膜上的相应抗原区带结合,当再加入酶标记抗人IgG抗体后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抗体复合物,再加入酶的底物,出现显色反应。凡有抗体与膜上抗原结合的位置,均会因酶促反应而显色。

参照此时抗原区带的分子量及各区带的相应位置,可辨读出各特异性抗体.抗dsDNA抗体是SLE患者的特征性标志抗该抗体阳性为SLE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抗dsDNA抗体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SLE并发的狼疮性肾炎是由该抗体介导的免疫复合物病,抗dsDNA抗体可形成多种冷沉淀而致血管炎,SLE肾炎及典型的蝶形红斑均与该抗体有关。抗dsDNA抗体诊断SLE的特异性可达95%~100%,但其敏感性仅为30%~50%,因此抗dsDNA抗体阴性不能排除SLE的诊断。抗RNP抗体高滴度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夏普综合征)的特异性标志(阳性率为95-100%),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低滴度可见于SLE(15-40%,常伴Sm抗体阳性)。抗Sm抗体SLE的标志性抗体(5-30%),与dsDNA一起是SLE的诊断指标,与疾病活动性无关,一般伴有U1-RNP抗体阳性。抗核小体抗体 SLE标志性抗体(85%),可用于SLE的早期诊断,与狼疮肾炎相关抗SS-A抗体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SLE(20-60%);新生儿红斑狼疮(100%),可引起先天性新生儿心脏传导阻滞。与狼疮肾病的发生相关。抗天然SS-A(60kDa)抗体对SS和SLE的特异性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