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那么,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呢?(摘编自张再林《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20年我国抗疫斗争中涌现出的诸多英雄人物,将传统道德中的勇德推向顶峰。“勇”在我国道德伦理领域中首次出现的标志是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命题。国人从“心”的角度来审视“勇”,这里“心”的哲学内涵是“生生不已”的潜在的可能性。D.我们肯定勇之气的同时也就肯定了勇之力,这一点可以在《说文》等书籍中找到依据。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举例论证,列举孔子等关于“勇”的论述事例,论证了中华民族在人类勇德建设中的贡献。B.本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心性之勇、气力之勇的对比来诠释和论证中国古人心目中的真正的勇。C.末段由历史回归现实,指出当今社会既有和平、文明的一面,也有灾难、困境的一面,警示性强。D.文章先提出勇德的话题,再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得出勇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的结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在勇的思想内容方面,孟子延续了孔子,而宋以后的许多思想家则在孔孟相关学说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提。的。虽然时代在进步,但面对自然灾害、社会灾难等情形时,做出何种选择依然还在考验着每个人。(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4~6材料一:材料二:立德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是国家的德要让受教育“明大德要有全局意识和大局树人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为谁树人这“树人的根本和基础立德树人首先要坚
D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结合材料,简要评价婺源的做法对于青少年扣好第一粒扣子的社会意义。(6)人必须通过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提高教育水平和教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根火柴叶骑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材料三:
(摘编自赵亮《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任务与提升路径研究》)
但即或如此,多年前,我仍能在这土地上分清兔子的粪便、辨出百米外獐子啃食地衣发出的碎响,而今天,我朱子是一位讲理的大儒,他讲两个理,一个是“道理”的“理”,一个是“礼貌”的“礼”。同时他把“礼”才能“不背于道”。2018(摘编自朱虹《江西画报·婺源有礼》)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孩子人生第一粒扣子应该扣什么?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是品德;认为是生存技能的最少,不到三成;其他由高到低依次是知识、理想、身体素质、劳动。
孤独地站在雪地,再也闻不出故乡烟筒里散发出的炊烟。是的,我不得不承认,一个年迈的猎人,迷失在了他曾经无数次穿行过的土地上。然而,我却无意就范。“你只有一根火柴。”我提醒自己。“点燃那根火柴吧,你别无选择。”“狼群”狞笑着说。我把火柴紧紧攥在手心,感受着“狼群”的啃食。它们的尖牙刺破我的肌肤,穿过血肉,直抵皮囊下的灵魂,而我蜷曲在这荒寒的冷夜,任由分食。“不用了,留给明天吧。”第二天,我爬出帐篷,穿过雪原林海,希冀在某座山后能看见那熟悉的景象,但最终,除了满目苍凉,再无一人。我孤独对抗着这寒夜的侵袭,夜再次来临。“点燃那根火柴吧,你别无选择。”“狼群”追赶上来,龇牙咧嘴,不肯罢休。“留给明天吧。”我气息奄奄躺在帐篷里,听着血液流动的声音,回答他们。……我是在第五个夜晚被村庄的人发现的,据说,找到我时,我倒在帐篷门口,冻成了一个冰人。乡亲们把我带回寨子,问我是怎么在雪地里活下来的。我说,我有一根火柴。他们觉得难以置信。后来,他们知道我弄丢了打火石,的确没有撒谎,又好奇我有一根火柴为什么没有点燃。“如果真的点燃了,我就冻死在雪夜的第二个夜晚。”乡亲们若有所思,但似乎也没听明白。而我深深地懂得——我能活着,因为我手上有一根随时可以点燃的火柴。(选自《啄木鸟》,2019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作者将寒冷比作“饥饿的狼群”,表现出了“我”经受着寒冷的包围与吞噬,“狞笑着”、“啃食”、“尖牙刺破我的肌肤穿过血肉”等词句既与前文的比喻照应,又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环境的恶劣和“我”身处绝境的痛苦感受。小说主要运用内心独白、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环境烘托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小说末尾“我能活着,因为我手上有一根随时可以点燃的火柴”,点明“火柴”是支撑“我”在绝境中坚持下去的精神力量,它象征了战胜磨难的希望。小说中有多处关于风雪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作用。(6)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我”这一人物形象。(6)二、古代诗文阅读(36)(一)文言文阅读(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仁宗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当是时,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C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10)①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②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秦州杂诗(其一)①杜甫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③秋。西征问烽火,心折④此淹留。[注(甘肃天水一带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衬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6)(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很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 。《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永流传。从《登鹳雀楼》这的唐诗经典,到《乡不仅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其中蕴含的真善美都会永恒不灭。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我们将传承诗词的经典精品献给人们,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持续当代文化风尚。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耳熟能详 变幻莫测 心悦诚服 引领 B.耳濡目染 气象万千 心悦诚服 指引
C.耳濡目染 变幻莫测 心驰神往 指引 D.耳熟能详 气象万千 心驰神往 引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展现了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时光无论过去多久 B.即使时光过去多久C.无论时光过去多久 D.时光即使过去多久755央视网消息:记者昨天(920111170050(4)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议论文。(60)30家长甲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家长乙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个?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800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将传统道德中的勇德推向頂峰”不合文意,原文为“使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的道德传统在中华大地上再显峥嵘”。B项,理解有误,从原文”业已正式跻入”看,孔子关于“勇”的命题是让”勇”“正式成为”中国道德伦理的内容,并不是”首次出现”。C项以偏概全,原文说“国人论勇,多从心论”,故选项中“是从心’的角度来审视”表述不准确。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分析有误文中明确指出“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并列的关系,没有形成对比。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强加因果原文中提到了西方和中华民族都将勇敢和美德联系在一起,而且我们还很早就对美德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但并未表明二者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4、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曲解文意,文中这种“缚手习俗是受《朱子家礼》的影响,并非是“沿袭《朱子家礼》的做法”;同时“从而为婴儿今后的健康成长不走歧路扣好了第一粒扣子”也不严谨。5、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如果‘动必有礼’,就能‘不背于道’”混淆关系,把必要条件当充分条件;同时“礼就是行”表述过于绝对,文中“如果理是知;那么,礼就是行”有明显的假设意味。6、①婺源创新的做法将传统美德和文化以多种形式向青少年普及,让青少年能够明大德、严私德,让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立德方面帮助青少年扣好第一粒扣子。②婺源创新的做法让青少年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社会文明风气,助力他们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从树人方面帮助青少年扣好第一粒扣子。【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区间集中在材料二和材料三。材料二摘编自《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任务与提升路径研究》,材料三摘编自《江西画报·婺源有礼》,综合两则材料,从“立德”“树人”两方面进行思考,即可得出答案。【评分细则: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没有分点回答的,可以按点采分】7、C没有肖像描写。8、①开头的雪景描写,为人物活动、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②雪景描写强化环境的酷寒恶劣,烘托出老人孤独却不甘的心理,刻画出鲜明的老人形象。③推动情节发展,风雪愈紧,推动了后文老人晕倒获救等情节的发展。④风雪酷寒具有困难、挫折的象征意义。(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6分)9、“我”是年迈孤独、身陷险境却勇于抗争、心怀希望的猎人。①“孤独”“我不得不承认,一个年迈的猎人,迷失在了他曾经无数次穿行过的土地上”,可见我已不再年轻,身处险境。②面对绝境,“我却无意就范”,“不曾回避”,“不是一个向天乞怜的可怜虫”,而是积极理智地利用身边的资源自救,可见老人坚强不屈、勇于抗争。③面对绝境,将象征希望的“火柴”紧紧攥在手心,“留给明天吧”,永远对明天抱有希望,并坚持到获救,可见老人心怀希望,永不放弃的性格特点。(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C【解析】首先疏通句子意思“每年从冬天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要割草,八月以后,修缮关塞,一年中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根据意思“每岁自冬徂春”为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不可断开,所以排除掉A、B,“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主要讲七八月份该做的事,是对称的,所以“七月又复刈”为一句,后面“八月以后修治关塞”可断可不断,如果断,就在“八月以后”后断开。11、D【解析】“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2、D【解析】兵部并没有采纳亨信的建议。
13、①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人接受朝廷厚恩,怎敢临阵退缩呢?死于法度哪比得上和敌人战死?”②谋臣只知务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解析】(①采分点:“让”译为“责备”1分;“孰与”译为“哪赶得上”或“与…相比,哪一个好”1分;省略句“死法、死敌”译为“死于法度、死于敌手”或“被法律处死、和敌人战死”各1分,大意1分。②“但”译为“只”1分;“虽”译为“即使”1分;“谁与”译为“和谁”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考中进士。仁宗即位,才被召入朝庭担任御史。监管通州粮仓,巡视京城。英宗即位后的第三个月,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在平凉、西宁操练兵马。正统二年,蒋贵征讨阿台和朵儿只伯,罗亨信参预军务。到鱼儿海,蒋贵等人因粮饷不继,停留十日率军返回。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敢面对敌人就退缩?因触犯国法而死与和敌人作战而死,哪一个更值得呢?”蒋贵不听从。罗亨信上奏章说蒋贵逗留的状况。皇帝把他的奏章给监督尚书王骥等人看。第二年进兵,大破敌军。罗亨信凭借参赞功劳,提高俸禄一个等级。父亲去世后回家送葬。返回朝廷,改任为宣府、大同巡抚。参将石亨请求选拔大同三分之一的百姓参军,亨信上书制止了这件事。正统十年,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仍任宣府、大同巡抚。当时朝庭派遣官员测量这两个地方的军田,每军八十亩,超过的每亩全都要征收五升的税。罗亨信说:“文皇帝在位时,下诏让边防军队尽力开垦荒田,不征税,陛下又重申这条命令。现在为何忽然有这种举动呢?塞上的军队守卫边疆非常辛苦,没有其他生计,惟有从事田耕。每年从冬天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要割草,八月以后,修缮关塞,一年中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况且边塞土地贫瘠,霜露早降,收入微薄,如果再征税,那么百姓不会再耕种,必然会导致逃逸。谋臣只知务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皇帝采纳了他的话,停止了这种做法。当初,罗亨信曾上奏说:“也先专等时机挑起事端,以图入侵。应事先在正北要塞,增加城池的守卫来防备。不然,恐怕贻留大患。”兵部商议后,将这个意见搁置没有施行。等到土木之变,人心惶恐不安,有建议放弃宣府城的,官吏军民纷纷争着出城。罗亨信持剑坐在城下,下令说:“出城的斩头。”又让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人心才安定下来。也先挟持太上皇到城南,传令开门。罗亨信登城告诉他说:“奉命守城,不敢擅自开启。”也先迟疑后带兵离开。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逃跑,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正当这时候,皇帝被俘,敌骑兵日日逼近城下,关门左右都是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凭借这座孤城守卫着交通要道,对外抵御强敌,对内保卫京城。杨洪到京城守卫后,亨信又与朱谦共同守卫宣城,功劳显著。景帝即位,晋升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亨信已经七十四岁了,请求辞官。皇帝答应了他。亨信回去八年后,在家中去世。1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宁静”不准确,应为“寂寥”;“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之情”以偏概全,不止远游。故选C。15、①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悲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生活。②投靠亲友,飘泊不定之悲。诗人居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③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过陇山与险关,涉鱼龙河,渡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④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一路西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首句“满”字大境界,表现安史之乱背景下,百姓流离失所,艰难谋生。作者一家是千万个家庭之一,生事犹生计,所经历困境也是千万个家庭之一。所抒发的个人情感也具有代表性。颔联“迟回,徘徊”,实际是抒发内心的犹豫不定。“怯”字即表现陇山的山路崎岖,又指代心情担忧,与“迟回”相照应。“浩荡”是大境界的词,“及”是到了的意思。到了大震关,前面的怯字并没有生出到达的喜悦,反而是极目之处忧愁之大。颈联两句同样优秀,“水落、山空”表明季节深秋。“鱼龙”川名,“鸟鼠”山名,皆是途中地名,又仿佛途中实景。“水落”,深秋渡河,水少的景况。“山空”,万木凋零,所以鸟鼠深“秋”。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16、(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17、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耳熟能详: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地复述出来。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此处指“从《登鹳雀楼》这类”经典的唐诗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地复述出来,故选用“耳熟能详”。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变化多端,难以揣测。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壮丽而多变化。这里用来形容“文学经典”宏伟绚丽,故选用“气象万千”。心悦诚服: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这里用来形容“文学经典”“让品读历史的人”一心向往,故选用“心驰神往”。指引:指示,引导。引领:指带动事物跟随他或他们向某一方向运动、发展。一般多用于人类社会。这里用来形容“艺术经典能够持续”带动“当代文化风尚”,故选用“引领”。故选D。18、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中,语序不当,应当是“不仅体现了……而且展现了……”;或者“不仅是……的体现,而且是……的展现”,排除C;二是搭配不当,“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蜕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错误,应为“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排除AD。故选B。19、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无论”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时光过去多久”为条件,“其中蕴含的真善美都会永恒不灭”为结果,故应选用“无论”,排除B、D;“时光过去多久”为条件,“时光”与“过去多久”关系更为紧密,排除A。故选C。20、答案示范:今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正式开启。本次普查将采取电子化方式进行普查登记,全流程强化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目前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划线处各1分,共5分)21、答案示范:观点一: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观点二:她是一个可怜、泼辣而又奸诈的人。其实这些源于她内心的恐惧,女人在那个时代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的,爱情、亲情她都没有,也许是对自我的保护也许是对他人幸福的嫉妒,她才会变得泼辣而奸诈,到头来反误了卿卿性命。观点三:她聪明能干,是个很优秀的管理人才。把贾府搭理得井井有条,待人接物,家中事项都有条不紊。她善于理财;很讨人喜欢。虽然没有念过书,却巧舌如簧是贾母的开心果。(观点明确1分,理由充分3分,共4分)22、解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既有对思辨性思维的考查,又有对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审视。题目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考生要扣紧材料中的“家长”“培养孩子”“尽早、赶快”“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等关键词语审题立意,合理联想,深入思考,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本题侧重对思维的考查,三位家长的观点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考生不可单极思维,不管选择哪种观点,都要在比较权衡中阐明自己的理由。参考立意切题立意:①何须求快,静待花开。②教育求早贪量,如同拔苗助长。③培养孩子直须早,莫待无花空烦恼。④培养孩子是否尽早,适合最好。……偏题立意:①平凡而不平庸。(远离材料,材料的侧重点不在“平凡”)②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材料谈的是“家长”培养孩子的问题)③但为出人头地,须填鸭式学习。(立意价值观有偏差)④理想应远大,青年当有为。(未能抓住材料的中心内容立意)……范文展示
何须求快静待花开郎朗的父亲在《我和郎朗30年》中介绍培养孩子的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管理职员行为规范培训
- 广元中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吕梁地区交城县2025年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西华师范大学《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眉山市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物理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流体力学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银川市2024-2025学年五下数学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
- 华北科技学院《医学影像技术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附着式钢管抱杆铁塔组立施工方案
- H3C新员工文化培训报到指引(201607期)
- 系统思考课件
- 中药养护记录表
- 《融媒体实务》教学课件(全)
- 牛津译林版六年级下册英语期中检测试卷+答案
- 哈弗H5汽车说明书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认识洗衣机》
- 热力管道装置工程施工记录表
- 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关于印发《首都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优促计划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 特殊过程焊接工艺确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