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闻两则 名师获奖_第1页
语文新闻两则 名师获奖_第2页
语文新闻两则 名师获奖_第3页
语文新闻两则 名师获奖_第4页
语文新闻两则 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配R版)新闻两则第1课第一单元预习反馈1.优胜小组:2.优胜个人:3.存在的问题:(1)(2)(3)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扎实掌握“阻遏、溃”等字词,记住新闻特点及要素,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掌握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的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预习检测

规则:每组B层同学抢答,抽取任意一块加分牌,答对背后的问题即可获得相应加分,出错不得分。+3分+5分+1分+2分+4分你能准确读对下列词语吗?泄气()溃退()歼灭()荻港()锐不可当()上当(

)要塞()瓶塞()阻塞(

)堵塞()芜湖()你能准确读对下列词语吗?泄气(xiè

)溃退(kuì)歼灭(jiān)荻港(dí

)锐不可当(dāng)上当(dàng)要塞(sài)瓶塞(sāi)阻塞(sè

)堵塞(sè

)芜湖(wú)(1)新闻又称,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一篇新闻稿基本结构包括_____、

和________五个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_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_______。答案(1)消息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2)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记叙议论(1)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

、_____、

_______、_____。

(2)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_____,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_____,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_____。答案:(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标题导语主体你太幸运了!直接加分!合作探究内容1.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困惑。2.导学案“质疑探究”部分的问题。要求(1)人人参与,热烈讨论,大声表达自己的思想。(2)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先一对一分层讨论,再小组内集中讨论。(3)没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好,准备质疑。高效展示展示内容展示小组整体感知自由展示(口头)探究点一1组(后黑板)探究点二2组(后黑板)探究点三3组(后黑板)探究点四自由展示(口头)要求:⑴口头展示,声音洪亮、表达清楚;书面展示要分层次、要概括、要点拨;书写要认真、规范,重点知识用红色笔标出。⑵非展示同学BC层巩固基础知识、整理落实学案;A层同学做好拓展。不浪费一分钟,小组长做好安排和检查。温馨提示:以上探究点展示形式(书面或口头)、展示小组划分需老师根据班级授课情况自行调整。

精彩点评要求:⑴先点评对错;再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力争进行必要的联系拓展。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记好笔记,大胆质疑。

温馨提示:点评小组需老师根据班级情况自行调整。点评内容点评小组整体感知自由点评(口头)探究点一4组(后黑板)探究点二5组(后黑板)探究点三6组(后黑板)探究点四自由展示(口头)小试牛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①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②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③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④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在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⑤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这则消息也是毛泽东同志写的,比《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早播发20个小时。这则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这则消息的导语包括了四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总结升华探究点一:文本理解1.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说说本文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其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探究二.:本文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第一层:(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一层次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第三层开头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督战原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探究点三:文本理解为什么要按中、西、东的顺序进行报道?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结构顺序的安排是由时间和事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路军首先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说了西路军战况之后,又合起来对中、西路军战况有所议论。由议论将话题自然地从西路军转向东路军,所以东路军最后说。探究点四:品味语言注意从词语的差异上体会表达效果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探究点四:品味语言①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________(A.溃退B.溃败C.溃逃),毫无斗志。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________(A.顽固B.顽强C.坚强)。③我已________(A.战胜B.消灭C.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地区,正在向南________(A.扩大B.发展C.扩展)中。情感升华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一代代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和平!要求:整理巩固探究问题

落实重点基础知识

梳理小结所学内容整理巩固当堂检测:根据下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2个字)据台湾媒体报道,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13日下午3时40分许返抵台北。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桃园机场发表谈话表示,亲民党带着两岸同胞共同追求和平的愿望回到台湾。宋楚瑜说,这次访问期间看到大陆的很多变化,也看到大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