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全面)课件_第1页
《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全面)课件_第2页
《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全面)课件_第3页
《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全面)课件_第4页
《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全面)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全面)2023/7/271《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全面)《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全面)2023/7/271《微观经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一、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简单地说,这是指西方人研究经济问题的总结。它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1、企业事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和经验: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2)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理论;3)威廉·大内的Z理论2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22、一个部门或领域或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行业运行规律⑴人口经济学⑵质量经济学⑶农业经济学3、经济理论的研究与考察主要研究商品经济运行规律,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途径。本教材所涉及的西方经济学主要指第三个方面。32、一个部门或领域或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行业运行规律3举例:大炮与粮食生产组合粮食大炮

方式亿吨门

A015B114C212D39E45F500369121512345ABCDEF资源配置曲线图资源既定,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大炮粮食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利用微观部分主要研究有效配置的机制;宏观部分主要研究有效利用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举例:0369121512345ABCDEF资源配置曲线图资(1)资源: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务)的手段或者物品。自由资源经济资源除了时间与信息两种资源外,经济学讨论的资源基本上有三种: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s自然资源naturalresources资本资源capitalresources当资源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时,被成为生产要素,简称要素。生产四要素人力---劳动L财力---资本K物力---土地N(自然资源):一切自然资源智力---企业家才能E(管理)5(1)资源: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务)的手段或者(2)资源配置:是指由某种力量(行政的力量、市场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自我的力量)对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资源按内在比例与规律要求在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的不同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以生产出合乎比例要求的产品,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3)资源利用:是指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以节约资源,作到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也就是资源利用的充分性。(4)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层次与方式两个层次:宏观层次;微观层次两种方式:市场机制方式计划机制方式两种配置方式各有相应假设条件、优劣之分6(2)资源配置:是指由某种力量(行政的力量、市场的力量、道德三、为什么要研究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有《不知足》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薄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1)人的欲望(需要)的无限性。7三、为什么要研究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2)资源的稀缺(有限)性。Scarcity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少短缺的稀缺性是经济物品(economicgoods)的显著特征之一。稀缺性并不意味着稀少,而主要指不可以免费得到。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用其他经济物品来交换。稀缺的原因: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8(2)资源的稀缺(有限)性。Scarcity相对于人们无穷(3)有限的资源如何满足无究的欲望?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要对稀缺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配置。包括以下五个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A.生产什么?(产品)what;B.如何生产?(生产要素组合)how用什么方法。C.为谁生产?(分配)forwhom

如何分配此外,还有生产多少?(数量)howmany何时生产?(时间)when9(3)有限的资源如何满足无究的欲望?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关于资源利用问题资源的浪费可能很严重。比如你身边的事情?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充分利用?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0369121512345ABCDEFG大炮粮食10关于资源利用问题资源的浪费可能很严重。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充分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不是某一个人的独创,它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起来的,基于探索如何创造更多财富的目标,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萌芽时期产生背景:这一时期正是技术进步引发生产力大发展,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确立时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十分迫切,遂产生了重商主义思想。主要思想:(1)特别强调国家财富的重要性,并把货币财富作为财富的唯一形态;(2)认为一国财富的唯一来源是对外贸易,只有通过对外贸易吸收他国财富(金银)才能增加本国财富;(3)提出民穷国富论。私人财富的增加,会导致国家财富的减少。11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不是某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产生背景:技术进步进一步引发了工业革命;企业制度确立引发劳动生产组织效率的提高;海外新大陆发现激发了商机无限。主要思想:古典经济学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它们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国民财富如何增长的问题。他们认为,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生产。而社会生产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运动“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12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12三、庸俗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产生背景:以私人产权制度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财富总量迅速增大,收入分配的两级化也迅速拉大。资产阶级急需要代言人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主要思想: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而是决定于商品的效用,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决定于商品的稀缺性,决定于商品的供给与需求。13三、庸俗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渊源13四、“边际革命”: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奠定产生背景: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心理学和数学发展。西方经济学以萨伊、西尼尔、约翰•穆勒的庸俗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吸收当时心理学和数学发展的某些成果,将心理分析和增量分析引进经济学研究领域,用全新的分析方法进一步为庸俗经济学进行辩护,从而奠定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边际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生产力分析和边际生产力分配论、一般均衡理论三部分。这些理论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标志着现代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人们为什么增加商品购买?主要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某时刻的商品价值量取决于此时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大与小;老板为什么增减工人?主要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变化;完全竞争的市场态势下,供求之间会形成一般均衡,此时,资源配置的效率最高,社会福利总量最大。14四、“边际革命”: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奠定14五、“凯恩斯革命”: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背景:在20世纪30年代前,在古典经济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萨伊定律。凯恩斯抛弃统治西方经济学达150年之久的萨伊定律,指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用递减和灵活偏好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导致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经常存在“非自愿失业”,从而提出了“非充分就业的均衡论”以反对新古典学派的“充分就业均衡论”。在政策主张上,主张实行国家干预,以反对新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主义。他认为只有通过国家干预,实行“需求管理”,才能有效地克服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15五、“凯恩斯革命”: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15第三节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1、宣传在私人产权制度下,充分竞争环境下,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合理性2、在私人产权制度下,充分竞争环境下,为改善和拯救市场配置资源这一制度提供政策建议。亚当·斯密16第三节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1、宣传在私人产权制度1、能更好地了解与认识西方经济问题。2、对我国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建设,有借鉴的意义。3、有助于培养新的思维方式4、为学习专业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第四节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171、能更好地了解与认识西方经济问题。第四节为什么学习西方一、研究方法的科学性1、实证分析法2、数学工具的广泛应用二、价值判断体系上的唯心史观1、通篇论证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好的制度,市场机制是最完美的资源配置方式2、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道理,也不完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三、态度:扬弃1、对于其拚命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价值观要抛弃。2、对其作为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加以借鉴。3、对于其科学的研究分析方法要借鉴。第五节对西方经济学特点认识与应有的态度18一、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第五节对西方经济学特点认识与应有的态《西方经济学导论》(梁小民)《经济数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高鸿业)《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程(上、下)》(梁小民)《中级微观经济学》(叶德磊)《高级宏观经济学》(戴维.罗默)《高级微观经济学》(邹薇)《动态最优化基础》(蒋中一)《运筹学》(李庆高)一、一般教材体系第六节本教材的特点19《西方经济学导论》(梁小民)《经济数学基础》《西方经济学》(二、本教材特点主要介绍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现代主流经济学主要介绍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主要理论及其发展线索每章后面都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评论20二、本教材特点20一、事先做好预习二、认真听好课1、注意听教师讲解课程的基本框架(课程的逻辑主线,课程与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各章节的关系);2、注意听教师讲解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主要知识点的基本分析思路;3、注意听老师讲解课程间各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关系;4、注意学习内容的循序浙进。不要缺课哦!不要走神哦!前面没有听或者没有听懂,后面如何听懂?第七节学习方法与要求21一、事先做好预习第七节学习方法与要求21三、大剂量的课外作业。大剂量的课外作业才能消化、巩固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四、系统读书、读报、上网查资料一学期内至少要通读教材三遍网上有最新的东西;读书能使你有可能对教师的观点讲解产生反思;读报能使你开拓视野,引起思想。五、考勤、作业与考试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平时占20%:期中占20%抽查考勤,一次不到扣5分完成作业。一次不交扣5分期末闭卷考试占60%22三、大剂量的课外作业。22InformationSites/index.asp23InformationSiteshttp://www.gj/forum/

ForumSites24/forum/xfjjx/index.asp

25/xfjjx/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一、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经济单位(生产者、消费者)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微观主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研究目标:通过对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3、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价格的决定。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价格的同时决定。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相关概念26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一、研究对象:第二章需求和供给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理性人”假设: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其行为均是利已的,即都力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N.GregoryMankiw总结出十点原则:第一,每一个人都面临着交易,要得到一个就要放弃一个。第二,你得到的东西是你放弃的东西的机会成本,人都会在两者之间进行思考与比较。第三,你对于物品与服务的追求量不仅仅服从总收益与总成本的比较,更主要的是服从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第四,人对经济刺激都会产生反应。27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27第五,专业分工下的相互交易能够使交易的每一方都得到好处,实现总收益的增加。第六,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好方式。第七,政府的计划机制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第八,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的生产能力。第九,政府的货币投放量增加会导致物价上涨。第十,经济社会短期内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之间的交易。在微观经济学部分,我们会看到前面七点假设的表现。28第五,专业分工下的相互交易能够使交易的每一方都得到好处,实现企业生产函数把投入和产出联系起来公众相对效用决定的偏好或误差一曲线咖啡的价格、茶叶的价格、糖的价格等等SD劳动的工资、土地的地租、机器的租金等等SD$$

消费者的需求(相对的边际效用的比例)

企业的供给(边际成本等于价格)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的供给(负效用、闲暇的偏好,持有的财产)

引致需求(边际产品的比例)三、基本分析思路2023/7/2729《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全面)企业生产函数公众相对效咖啡的价格、劳动的工资、$3030第1章为引论;2-7章研究一般商品市场中的局部均衡;其中:第2章为一般商品市场中的局部均衡理论问题引出;第3章分析市场需求方——消费者行为理论;第4-7章分析市场供给方——生产者行为理论;8-9章研究要素市场中的局部均衡;其中:第8章分析要素市场需求方——消费者行为理论;第9章分析要素市场供给方——生产者行为理论;第10章研究一般市场的均衡;第11章研究市场经济的均衡状态是否具有经济效率;研究保持市场经济效率的微观经济政策。四、教材的基本框架31第1章为引论;四、教材的基本框架31第二节需求曲线一、需求函数1、需求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这里讲的需求有以下几个约束条件:⑴消费者的需求⑵有支付能力的需求⑶愿意发生的需求⑷一定时间的需求。这几个约束条件,少了一个条件都不行。32第二节需求曲线一、需求函数322、影响需求的因素⑴商品本身的价格(price)。一般P↑,Qd↓⑵消费者的偏好(taste)。T↑,Qd↑⑶消费者货币收入(income)。一般M↑,Qd↑(正常品)M↑,Qd↓(低档品)⑷其他商品的价格(price)。Ps↑,Qd↑(替代品)Ps↑,Qd↓(互补品)⑸人们对未来的预期(expectations)预期价格PE↑,Qd↑预期收入ME↑,Qd↑⑹规则制定、气候、消费者人数、时间等因素也会影响商品的需求332、影响需求的因素333、需求是一个多元函数Qd=f(p,w,e,r,t,y……)为了使问题的研究从简单入手,我们先假定在需求函数诸多的自变量中价格是变量,其它都是常量;我们常常先考虑Qd=f(p)这样的函数。这一公式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343、需求是一个多元函数34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需求函数可以用三种方式来表示:⑴表格法⑵公式法Qd=f(p)=α-β·PABCDEFG价格1234567需求量70060050040030020010035ABCDEFG价格1234567需求量70060050040⑶图示法:把需求表中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就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这种表示需求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的曲线,称为需求曲线(demandcurve)。1235060700QdPABC440D530E620F710GD需求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都可以证明: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关系36⑶图示法:把需求表中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就可第三节供给曲线一、供给函数1.供给定义: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单个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2.供给量的影响因素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①商品自身的卖价②生产的成本③生产的技术水平④相关商品的价格⑤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也是一个多元函数。Qs=f(p,w,e,r,t,y……)。在分析局部均衡问题时,我们先从最简单的问题谈起。我们假定除了厂商所生产商品的价格以外,影响厂商供给的其它因素不变,于是我们得到一元的供给函数。Qs=f(p)37第三节供给曲线一、供给函数37二、供给函数表示法1.解析法:Qs=f(p)

2.列表法3.图象法ABCDEFG价格(元)2345678供给量020040060080010001200Qs=f(p)QP供给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都可以证明: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关系38二、供给函数表示法ABCDEFG价格(元)2345678供给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态势下,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形成均衡价格。一、均衡的含义1、“均衡”这个概念是从物理学引入经济学的。在经济学中,它一般表示两个相对应的变量之间相等的关系。2、微观经济学分析中,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一般均衡是指一个社会中所有的市场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3、一般均衡是建立在局部均衡的基础之上的。*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给予“均衡”以一种更广义的解释:即不管相对应的变量是否相等,只要它们的差额保持不变,也属于均衡状态。39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结果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态势下,供求二、均衡价格的决定1.均衡价格定义: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对均衡价格的理解应注意三点:⑴均衡价格是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而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结果;⑵需求与供给对于均衡价格的形成作用不分主次;⑶市场上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背后进行的。40二、均衡价格的决定402.均衡价格的决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均衡价格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⑴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需求的力量为主推动均衡价格的变化;⑵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供给的力量为主推动均衡价格的变化;均衡价格的两种求解方式:一是令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相等来求解;二是在座标图上将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合并到一幅图上,找到两条曲线的交点即可得。QEPDPOQS412.均衡价格的决定:QEPDPOQS41三、均衡价格变动的影响分析

1、需求曲线的移动⑴需求量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①需求量的变动含义:是指在其它条件(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对于商品价格预期等)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②几何意义: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Qd=f(p)QP42三、均衡价格变动的影响分析

1、需求曲线的移动Qd=f(p)⑵需求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①需求的变动含义:需求的变动表示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收入变动、相关商品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变化和消费者对于商品价格预期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②几何意义: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向左或向右所发生的移动。OP0D3D1D2PQ3Q2Q1Q43⑵需求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OP0D3D1D2PQ3Q2Q1Q⑶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分①定义上的区别。需求量是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一组需求量;而需求是某一价格水平的特定的需求量;②假设条件上的区别。需求变动是价格既定时,影响需求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一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是分析影响需求其它因素不变时,价格变动引起的相对应的需求量的变动。③表现形式上的区别。需求变动表现为整个曲线的移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44⑶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分442、供给曲线的移动⑴供给量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①供给量的变动含义:是指在其它条件(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对于商品价格预期等)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②几何意义: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应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Qs=f(p)PQ452、供给曲线的移动Qs=f(p)PQ45⑵供给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①供给的变动含义: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和生产者对未来预期的变化等)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②几何意义: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向左或向右所发生的移动。OQPS3S1S2Q3Q1Q2P046⑵供给的变动及其曲线的移动OQPS3S1S2Q3Q1Q2P03、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⑴需求变动的影响当供给不变时,①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平移;②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平移;③结论: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减少。OQPD3D1D2Q3Q1Q2P1SE2E1E3P3P2473、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⑴需求⑵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当需求不变时,①供给增加,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②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平移;③结论: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如右图所示E3E2Q3E1S3P3P1PP2S1S2OQ2Q1Q48⑵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E3E2Q3E1S3P3P1PP2S1⑶供求定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市场竞争导致市场上实际价格趋向于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49⑶供求定理:49⑷需求与供给同时发生变动此时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要结合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图2-9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动P1P2POQE4E1E2E3D1D2S1S250⑷需求与供给同时发生变动图2-9需求和供给的同时变动P1第五节引出的几个概念和术语一、经济模型1、定义这是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描述。2、表示方法①文字法:用文字来描述。例如: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点②几何法:用几何图形来描述。③解析法:用数学解析式来描述(使用最多的方法)51第五节引出的几个概念和术语一、经济模型51二、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用解析法来描述的经济模型,一般是用由一组变量所构成的方程或方程组来表示的。既是方程或方程组,则变量就是基本要素。变量可以分为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1、内生变量是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一般是指因变量与自变量。2、外生变量是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一般指可变的参数,或者说,是方程组的系数。3、参数指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理解为可变的常数。52二、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52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经济模型可以有多种类型。与此相适应,经济模型分析也就可以有多种分析方式。静态分析法: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被称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法:在一个用解析法来描述的经济模型中,当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内生变量也同样会发生变化。这种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被称为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法:是指在经济研究中纳入时间因素,分析从一个均衡状态进入另一个均衡状态的变化过程,或者说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种动态模型作出的分析,被认为是动态分析。53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经济模型可以有多种类型。计算已知某时期,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20-3P,供给函数为QS=5P,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已知某时期,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1)求均衡价格P和均衡数量Q,并作出几何图形。(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解答】120-3P=5P,P=15Q=7554计算已知某时期,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20-3P,供给函【解答】(1)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O+5P代人均衡条件Qd=Qs。有:50-5P=-10+5P得均衡价格P=6,代人需求函数Qd=50-5P,得:Q=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6,Qe=20。(2)需求函数Qd=6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人均衡条件Qd=Qs。有:60-5P=-10+5P,得均衡价格P=7,代人Qd=60-5P,得:Q=25。(3)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5+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5+5P,得均衡价格P=5.5代入Q=50-5P,得:Q=22.5。(4)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1)题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如(2)题中,均衡点变动。55【解答】(1)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第六节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一、弹性一般含义1、从生活中的例子谈起。2、定义。弹性是因变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是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和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一般表达式为56第六节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一、弹性一般含义56注意几点:⑴弹性是相对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具体含义是:自变量每变动1个百分点,因变量要变动几个百分点。⑵弹性是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对于任何存在函数关系的经济变量之间,都可以建立二者之间的弹性关系或进行弹性分析。⑶若经济变量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则弹性公式会有弧弹性与点弹性的变化。⑷弹性问题是供求原理的深化。⑸弹性分析是一种实证分析方法。57注意几点:57弧弹性表达式(2.8)点弹性表达式(2.9)令ΔX→0,有点弹性表达式58弧弹性表达式(2.8)令ΔX→0,有点弹性表达式583、弹性有很多种类。⑴从因变量代表的具体含义来划分,可以分为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等;⑵从自变量代表的具体含义来划分,可以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等。⑶对因变量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我们先考察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又可再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我们先考察需求的价格弹性。593、弹性有很多种类。59二、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1、定义。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公式为:在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在需求量与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是因变量。所以,需求价格弹性就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或者说是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60二、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60⑵需求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的比率与需求量变动的比率的比率,而不是价格变动的绝对量与需求变动的绝对量的比率。⑶弹性系数的数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为负值。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取其绝对值。⑷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大小并不相同。这一点可以用点弹性的计算来说明。2、表达式。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可以分为点弹性与弧弹性。因此也就有两种表达式:点弹性表达式与弧弹性表达式。61⑵需求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的比率与需求量变动的比率的比率,而不⑴弧弹性表达式。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公式为⑵点弹性表达式。需求的价格点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公式为⑶点弹性表达式与弧弹性表达式的区别在于:弧弹性表示价格变动量较大时的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点弹性表示价格变动量趋于无穷小时的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62⑴弧弹性表达式。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三、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1.需求弧弹性的计算方式:有两种算法由a点到b点的计算;由b点到a点的计算;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两种计算的结果不相同。这是因为两种计算代表着不同的有理量(涨价与降价),由此产生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系数值就不同。63三、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1.需求弧弹性的计算方式:有两种算经济学中有时候不一定要如此精确考虑有理量变化下的计算。为了避免上述两种不同算法带来的结果不同,一般采用中点公式来计算(见2.12)64经济学中有时候不一定要如此精确考虑有理量变化下的计算。为了避2.需求弧弹性的五种类型对市场所有商品的弹性统计,可以发现有五种类型:第一、Ed=0,即需求完全无弹性PQ652.需求弧弹性的五种类型PQ65第二、Ed=∞,即需求弹性无穷大66第二、Ed=∞,即需求弹性无穷大66第三、Ed=1,即需求是单位弹性Q=f(p)AB67第三、Ed=1,即需求是单位弹性Q=f(p)AB67第四、Ed<1,即需求缺乏弹性Q=f(p)QABP68第四、Ed<1,即需求缺乏弹性Q=f(p)QABP68第五、Ed>1,即需求富于弹性AQd=f(P)BPQ69第五、Ed>1,即需求富于弹性AQd=f(P)BPQ69四、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1、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计算:⑴按点弹性定义公式计算。⑵根据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来计算。可分几种情况70四、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1、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计算:70①线性需求曲线需求价格点弹性系数值的推导:根据点弹性的定义,某点C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a:由此得出结论:线性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弹性,都可以通过该点向数量轴或价格轴作垂线,再计算两线段的比值即得。b:由此可以看出:线性需求曲线需求的点弹性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在线性需求曲线需求的点的位置越高,相应的点弹性系数值就越大,反之就越小。QQd=f(P)CGFOBAP71①线性需求曲线需求价格点弹性系数值的推导:QQd=f(P)C0QPBACEF中点c: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的五种类型①中点:ed=1②中点以下部分任何一点ed<1③中点以上部分任何一点:ed≥1④横轴交点ed=0⑤纵轴交点ed=∞720QPBACEF中点c: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的五种类型72②非线性需求曲线需求点弹性系数值的推导:先通过该点作需求曲线的切线,然后用与推导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的几何意义相类似的方法来得到。③直角双曲线的需求点弹性系数值均为1A′HB′FG086754321图2-5非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

50217310571

QQd=f(P)AC

PB73②非线性需求曲线需求点弹性系数值的推导:先通过该点作需求曲线2、区别需求曲线的斜率与需求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表示的是曲线在某一点或某一段弧上的倾斜程度,而根据需求弹性的计算公式,需求弹性不仅取决于需求曲线在某一点或某一段弧上的斜率的倒数值,还取决于相应的价格——需求量的比值。742、区别需求曲线的斜率与需求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表示的是曲线五、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销售收入的关系:1.Ed>1的商品,降价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因为降价造成的销售收入在座标图上的面积显然大于降价前的销售收入在座标图上的面积;反之亦反。P1P2Q1Q1abQd=f(P)P1P2Q1Q1abQd=f(P)(b)降价后的销售收入(a)降价前的销售收入75五、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销售收入的关系:P1P2Q1Q1ab2.Ed<1的商品,降价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提价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因为降价造成的销售收入在座标图上的面积显然小于降价前的销售收入在座标图上的面积;反之亦反。P1P2Q1Q2abQd=f(P)P1P2Q1Q2abQd=f(P)(a)降价前的销售收入(b)降价后的销售收入762.Ed<1的商品,降价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提价会使厂商3.Ed=1的商品,降价或提价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因为降价造成的销售收入在座标图上的面积显然等于降价前的销售收入在座标图上的面积;反之亦反。P1P2Q1Q1abQd=f(P)773.Ed=1的商品,降价或提价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因为便于比较,我们把价格变化、弹性大小与销售收入变化的关系归纳如下表。需求弹性的值种类对销售收入的影响Ed>1富有弹性价格上升,销售收入减少Ed=1单一弹性价格下降,销售收入增加Ed<1缺乏弹性价格上升,销售收入不变由上述分析可知,在需求弹性大时,厂商宜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来增加销售收入;当需求弹性小时,则可考虑以提高价格的方式来达到增加销售收入的目的。

78为便于比较,我们把价格变化、弹性大小与销售收入变化的关系归纳六、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其实,弹性也是一个多元函数。只是在前面我们讨论的主要是一元函数。其它几元主要是:1、商品的可替代性。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的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大;反之就越来越小。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预算中所占的比重。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79六、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79七、弹性概念的扩大(一)供给的价格弹性1、定义: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表达式①弧弹性公式②弹点性公式80七、弹性概念的扩大(一)供给的价格弹性80弧弹性通常是在函数不连续、不可求导的条件下才利用的。③中点公式(2.16)81弧弹性通常是在函数不连续、不可求导的条件下才利用的。③中点公3、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值的几何求法及规律⑴线性供给曲线点弹性值的求法供给曲线A点上的点弹性:BGAFCPOQQS=-2000+1000P823、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值的几何求法及规律BGAFCPOQQS⑵规律:从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出发,可以进一步找出线性供给曲线点弹性的有关规律。①若线性供给曲线的延长线与坐标横轴相交点位于坐标原点的左边,则该供给曲线上所有的点弹性系数是大于1;②若交点位于坐标原点的右边,则该供给曲线上所有的点弹性系数是小于1;③若交点恰好就是坐标原点,则该供给曲线上所有的点弹性系数都为1;⑶曲线型供给曲线的点弹性值的求法:过该点作切线,其后的过程与线性供给曲线是相同的。83⑵规律:83PQ4.供给点弹性的类别第一,Es>1,供给富有弹性。84PQ4.供给点弹性的类别84第二,Es<1,供给缺乏弹性。85第二,Es<1,供给缺乏弹性。85第三,Es=1,供给为单位弹性86第三,Es=1,供给为单位弹性86第四,Es=∞,供给弹性无穷大。87第四,Es=∞,供给弹性无穷大。87

第五,Es=0,供给完全无弹性。

PQ88PQ885.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①生产时间的长短;②生产的易难程度;③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④生产所采用的技术类型;895.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①生产时间的长短;89(二)需求的交叉弹性1.定义: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比另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称为需求的交叉弹性。2.表达式①交叉弧弹性表达式②交叉点弹性表达式90(二)需求的交叉弹性1.定义: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比另一3.弹性系数值的符号决定若A.B互替,则系数值为正。若A.B互补,则系数值为负。若A.B无关,则系数值为零913.弹性系数值的符号决定91(三)需求的收入弹性1.定义: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相对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2.表达式弧弹性点弹性92(三)需求的收入弹性1.定义: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消费者判断:如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值eM<0,收入弹性为负值的产品称为低档货,1>eM>0,称为正常货,eM>1,称为高档货。当然,将商品划分为高、中、低三档次是有时间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入的增加,高档品可能变为中档品,中档品可能变为低档品。93判断:如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值93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解释经济生活现象的事例一、易腐商品的售卖如何订价?鲜活易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采用低准确率订价策略有助于加快售卖二、为什么改革开放中竞争性商品的价格要放开?1、改革开放前,很多产品供不应求,民生困难2、绝多数竞争性商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零,价格放开时,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升,上升的价格会刺激供给量的增加,就能很好的丰富市场供应,解决民生问题;3、但资源稀缺性商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零。价格放开时,上升的价格不能刺激供给量的增加,因此,资源稀缺性商品的价格不能盲目放开,要国家计划配置、垄断经营。94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解释经济生活现象的事例一、易腐商品的售三、OPEC组织为什么要对石油限产?1、为了抵御通货膨胀的损失,OPEC组织常常联手限产,通过限产达到高价销售,维护生产国的利益。2、短期内,石油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都是缺乏弹性的,限产使得供给曲线左移,可以实现生产国设想的这一目标。3、长期内,作为生产方的非OPEC组织会改进石油生产与提炼技术而增加产量,作为需求方的消费者会寻找替代产品(买节油车、坐公交车),导致石油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弹性加大,这样,OPEC组织限产引发提价引发收益增加的目标实现会大找折扣。95三、OPEC组织为什么要对石油限产?95四、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对农产品实施价格支持?1、几乎所有的农产品都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交叉需求弹性)往往都小于1,农业技术进步往往会造成农产品的产量与市场供给量大大增加,供给曲线右移,供给价格反而下降,形成“谷贱伤农”现象;2、在中国,农产品往往又是由一家一户的农户来组织生产的,农产品市场几乎是完全竞争市场,每一个农户都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态势下,单一农户又只能靠技术进步带来的产量增加获得收入增加。如果众多的农户都这样行为,市场价格就会下降。政府如果不出面保护,农民就会离地而去。3、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中国政府要实施支持价格。96四、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对农产品实施价格支持?96五、为什么要用非经济学手段来抑制吸贩毒品、卖淫嫖娼等类犯罪行为?1、实证经济学不考虑价值判断,认为抑制吸贩毒品、卖淫嫖娼行为主要应通过控制供给量,导致市场价格大幅度提升进而起到打击作用。2、短期内这类“商品”的需求弹性小于1,价格大幅度上涨对约束需求量并不能够完全奏效,购买者为了维持需求量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弄取资金,反而增加违法犯罪量;长期内需求弹性也许会有一些增加,但是,允许这类需求长期存在,将对社会道德底线形成强大的挑战,这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能容忍的。3、从经济学以外的途径想办法——道德教育、法律约束、武力镇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手段97五、为什么要用非经济学手段来抑制吸贩毒品、卖淫嫖娼等类犯罪行第八节蛛网模型一、问题引出前面的分析都是生产周期比较短的产品,产量与价格的均衡点形成不存在长时间波动问题。市场上还存在一类生产周期比较长的商品——比如说农畜产品,它的产量与价格偏离均衡点后的实际波动过程与前一类明显不同。这类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以后的实际波动过程及其结果如何考察?98第八节蛛网模型一、问题引出98二、基本假设1、商品的本期产量Qst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Pt-1,即供给函数为Qst=f(Pt-1)表示一个时期的供给量是前一期价格的函数;2、商品本期的需求量Qdt决定于本期的价格Pt,即需求函数为Qdt=f(Pt),表示一个时期的需求量是本期价格的函数。根据以上假设条件,蛛网模型可以用以下联立方程式来表示:Qts=-δ+γ·Pt-1Qtd

=α-β·PtQtd=Qts式中,α、β、δ和γ均为常数,且均大于零。

99二、基本假设99图2-25收敛型蛛网三、波动分析:(一)当某商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Es<Ed)时,市场价格变动对于该商品供给量的影响小于对需求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波动对于该产品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弱,价格与产量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小,最后自发地趋于均衡。反映在图形上,形成一个向内收缩、收敛于均衡点的蛛网,称为收敛形蛛网。100图2-25收敛型蛛网三、波动分析:100EQ3P1Q4P3P2Q2PPePtOQQeQ1O图2-16收敛型蛛网SDt101EQ3P1Q4P3P2Q2PPePtOQQeQ1O图2-16图2-26发散型蛛网(二)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Es>Ed)时,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要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波动对于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强,价格与产量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也越来越远。反映在图形上,形成一个向外扩散、远离于均衡点的蛛网,称为发散形蛛网。102图2-26发散型蛛网(二)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Es>EEP1SDQePeQOPQ4P3Q3P2Q2Q1tOP图2-17发散型蛛网103EP1SDQePeQOPQ4P3Q3P2Q2Q1tOP图2-(三)当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Es=Ed)时,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等于对需求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与产量的波动幅度相同,既不趋于均衡点,又不远离均衡点。价格与产量始终围绕均衡点持续波动,循环不已。反映在图形上,形成一个首尾相连的蛛网,称为封闭形蛛网。图2-27封闭型蛛网104(三)当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Es=Ed)时,市场价格变动对SDEQePeQOPP1Q3P2Q2Q1tOP图2-18封闭型蛛网105SDEQePeQOPP1Q3P2Q2Q1tOP图2-18四、评论1、蛛网理论说明了在价格机制自发调节时,农产品这一类生产周期比较长的商品市场必然发生蛛网型周期波动,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稳定。2、蛛网理论不能绝对化,因为其假设条件并不完全成立。106四、评论106第二章分析思路总结:第一步:由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引出局部均衡及其变化的决定问题,进而引出供求定理;第二步:对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及其供求定理进行深入研究,引出弹性理论;第三步:由弹性理论加上动态分析方法引出蛛网理论(模型)。107第二章分析思路总结:107第三章效用论上一章我们分析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引出了对局部均衡理论问题的讨论,但并没有说明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是什么。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中,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的背后是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行为。本章作为上一章的深入,将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并从此推导出需求曲线。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的市场行为追求的是效用的最大化,于是我们就从效用问题的讨论开始。108第三章效用论上一章我们分析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基本第一节关于效用理论的预备知识一、效用的概念1、P.萨缪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⑴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⑵欲望的发展具有无限性。即是说,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⑶人只能将欲望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否则幸福就会为零。109第一节关于效用理论的预备知识一、效用的概念1092、效用理解——《最好吃的东西》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1):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1102、效用理解——《最好吃的东西》110——《傻子地主》从前,某地闹起了水灾,洪水吞没了土地和房屋。人们纷纷爬上了山顶和大树,想要逃脱这场灾难。在一棵大树上,地主和长工聚集到一起。地主紧紧地抱着一盒金子,警惕地注视着长工的一举一动,害怕长工会趁机把金子抢走。长工则提着一篮玉米面饼,呆呆地看着滔滔大水。除了这篮面饼,长工已一无所有了。几天过去了,四处仍旧是白茫茫一片。长工饿了就吃几口饼,地主饿了却只有看着金子发呆。地主舍不得用金子去换饼,长工也不愿白白地把饼送给地主。又几天过去了,大水悄悄退走了。长工高兴地爬到树下,地主却静静地躺着,永远留在大树上了。(2):效用因时因地而异。111——《傻子地主》111——《钻石和木碗》一个穷人家徒四壁,只得头顶着一只旧木碗四处流浪。一天,穷人上一只渔船去帮工。不幸的是,渔船在航行中遇到了特大风浪,船上的人几乎都淹死了,穷人幸免遇难。穷人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最好的珍珠宝石换走了木碗,派人把穷人送回了家。一个富翁听到了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回这么多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物,该换回多少宝贝!”于是,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了穷人去过的小岛。酋长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声称要送给他最珍贵的东西。富人心中暗自得意。一抬头,富人猛然看见酋长双手捧着的“珍贵礼物”,不由得愣住了!(3):物以稀为贵——效用与其实际价值无关。琼瑶笔下的灰姑娘的故事可以有happyending,但大多数不会是happilyeverafter。112——《钻石和木碗》112定义归纳: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我们可以从消费的主体与消费的客体两个方面讨论效用。从消费的主体来讲,效用是某人从自己所从事的行为中得到的满足;从消费的客体来讲,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能力。113定义归纳:1133、关于效用的几点说明:⑴效用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在同一物品前后满足程度之间相互比较时才有意义。⑵效用有无或效用大小取决于个人主观心理评价。效用实际是个主观判断,因此,除非给出特殊的假定,否则,同一物品有无效用或效用大小对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同的。⑶效用是一种正常人的心理感觉,而不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要用非正常人的心理感觉去代替正常人的心理。⑷效用本身不具有伦理学的意义。一种商品是否具有效用要看它是否能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而不涉及这一欲望或需要的好坏。⑸与效用概念意义相反的一个概念是负效用,是指某种东西所具有的引起人的不舒适感或痛苦的能力。1143、关于效用的几点说明:114二、效用的两种表示方法1、基数效用(Cardinalutility

)表示法①基数的理解:基数是可以加总求和的数。②基数效用论者对于效用的基本观点a.可以具体衡量;b.可以加总求和;c.可以有效用量的比较2、序数效用表示法①序数的理解:序数是不能加总求和的数。②序数效用论者对于效用的基本观点a.不可以具体衡量;b.不可以加总求和;c.不可以有效用量的比较;d.只能根据偏好的程度排列出第一、第二……的顺序115二、效用的两种表示方法1153、两种分析思路的差异⑴两种分析思路、方法均不同,但二者的结论是完全相同的。⑵序数效用论者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基数效用论者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方法⑶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家普遍使用基数效用的概念,在现代微观经济学里,通常使用的是序数效用的概念。三、本章的重点是介绍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基数效用论者的研究只在第二节作一简单的介绍。1163、两种分析思路的差异116第二节基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分析一、几个重要概念的引入1、总效用(TotalUtility)TU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或者说,是指消费者从事某一消费行为或消费某一定量的某种物品中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TU=f(Q)2、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MU每增加一单位消费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令△Q→0,则抽象的边际量定义117第二节基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分析一、几个重要概念的引入117故事1:《半块旺旺饼》有个人肚子饿极了,就去买了块旺旺饼,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觉得,从来没有食物有这样的美味可口。他立刻又去买了六块饼,一只又一只地吃着。奇怪的是,饼的味道一块不如一块。吃到第六块的时候,他觉得肚子还饿,于是又啃起第七块饼来。可是,第七块饼刚吃了一半,它就觉得肚子饱了。他心里后悔不迭,懊恼地说:“如果早知道吃这半块饼就饱了,我何必花钱买那六块饼呢?”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18故事1:《半块旺旺饼》有个人肚子饿极了,就去买了块旺旺饼,狼故事2

:某些人的生活轨迹第一时间段:Iloveyou!!!Foreverandever!!!119故事2:某些人的生活轨迹第一时间段:Iloveyou!第二时间段:Ifoundher/himboring..……120第二时间段:Ifoundher/himboring..Everydayaquarrel……第三时间段:121Everydayaquarrel……第三时间段:121第四时间段:beinthedepthofmisery……122第四时间段:beinthedepth122①含义: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所消费的数量的增加,总效用是增加的,但是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123①含义: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总效用与边际效用递减变化:X(消费量)TUX(总效用)MUX(边际效用)001101021883246428453026300726-4124总效用与边际效用递减变化:X(消费量)TUX(总效用)MUX0XMUXMU(X)60XTUX6TU(X)②几何形式:1250XMUXMU(X)60XTUX6TU(X)②几何形式:12

③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一是由于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剌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二是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126③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126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几个特点:a: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反比b: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量成反比。Mu=0时,Tu为最大。c:边际效用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这一次馒头的边际效用从10到-10,下一次,第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用又恢复到旧。d:边际效用是决定产品价格的主观标准,产品的需求价格,不取决于总效用,而取决于边际效用,消费量少,边际效用大,价格高,反之则低。所谓“稀为贵”。二、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①货币也是商品,也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富人的钱不值钱,穷人的时间不值钱”。②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我们又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127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几个特点:127三、基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这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不变、商品现行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消费N种商品时既不愿再增加、也不愿再减少变动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消费者均衡意味着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购买了给其提供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2、前提假设:第一,消费者的偏好是既定的。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第三,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128三、基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1283、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P1X1+P2X2+·························+PnXn=I(收入全部花光)

即消费者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1293、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1294、消费者均衡的逻辑证明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商品2的边际效用。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减少商品1,增加商品2。意味者:总效用会增加。直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才能获得最大效用。情况一:以只购买两种商品为例:1304、消费者均衡的逻辑证明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一元钱购买商品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商品2的边际效用。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减少商品2,增加商品1。意味者:总效用会增加。直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才能获得最大效用。情况二:131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商品2的边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λ。调整两种商品的配置量:减少商品i,增加货币。意味者:总效用会增加。直到商品、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才能获得最大效用。情况一:132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λ。调整两种商品的配置量:增加商品i,减少货币。意味者:总效用会增加。直到商品、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才能获得最大效用。情况二:133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一)拉格朗日乘数法1、效用最大化原理⑴设Xi=消费者对第i种商品的购买量,i=1,2,U=消费者的效用,则消费者的效用二元函数为U=U(X1,X2)⑵设I=消费者的收入Pi=第i种商品的市场价格,i=1,2,Pi=常数,则消费者的预算线为P1X1+P2X2=I5、消费者均衡的数学证明:134(一)拉格朗日乘数法5、消费者均衡的数学证明:134⑶给定收入I和价格P1,P2,在约束条件P1X1+P2X2=I下,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X1,X2)使效用函数U=U(X1,X2)达最大值。(X1,X2)称为最优商品组合,或称消费者均衡点。⑷建立拉格朗日函数:L(X1,X2,λ)=U(X1,X2)+λ[I-(P1X1+P2X2)]⑸对拉格朗日函数求一阶偏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并整理:(1)(2)(3)135⑶给定收入I和价格P1,P2,在约束条件P1X1+P2X2=整理上式,可写成等价形式如果能够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消费者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购买上时,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TU值)就会最大。求L最大的充分条件,这里从略。136整理上式,可写成等价形式136(二)代入法*目标函数maxTU=f(X1,X2)(1)约束条件s.t.P1X1+P2X2=I(2)将(2)式移项并整理,可得(3)将(3)式代入(1)式,可得(4)为求得TU最大,令(4)式的一阶导数为零137(二)代入法*1371381386、需求曲线的推导由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MU/P=λ。当λ不变时,MU与P同增同减,而MU增加即是需求量(购买量)减少,MU减少即是需求量(购买量)增加。由此推导出需求曲线。1396、需求曲线的推导139⑴消费者剩余定义:消费者为消费某种商品而愿意付出的总价值与他购买商品时实际支出的差额。⑵消费者剩余表示方法:①几何图形表示法。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7、边际效用理论的运用——消费者剩余P0PQ消费者剩余Q0ABO140⑴消费者剩余定义:7、边际效用理论的运用——消费者剩余P0P②解析式表示法。令反需求函数Pd=f(Q),价格为P0时的消费者需求量为Q0,则消费者剩余为需求函数Pd=f(Q)在0至Q0区间的定积分减去P0与Q0的乘积。⑶在理解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两点:①消费者剩余只是一种心理感觉,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②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空间大。为什么呢?141②解析式表示法。141第三节序数效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