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旨存在的三种状态_第1页
论主旨存在的三种状态_第2页
论主旨存在的三种状态_第3页
论主旨存在的三种状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主旨存在的三种状态郧县第一中学周文斌主旨是什么?“主旨也就是题旨,如果要和意蕴这个概念挂钩的话,我觉得可以给主题下这样一个定义:主题是渗透在一部文学作品中的主导意蕴。一部文学作品可能有许多意蕴,但这些意蕴是有主次之分的,占主导地位、核心地位和统帅地位的意蕴就是主题。”(《文学写作系统论》晓苏著湖北人民出版社)同时,晓苏先生认为文学作品的主题有三个生成点,也可以说文学作品的主题存在有三种状态:作者确立的主题;读者理解的主题;作品蕴藏的主题。这种认识客观公正的将作品、作家、读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建立了巧妙的联系,对主旨的研究起到了先锋作用。下面我将就主旨存在的三种状态谈谈我个人的认识。一、作者确立的主题。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结晶,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作者在构思和传达过程种,必须力求做到自己的文字能够向读者传达某种主要的意蕴,这个就是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对于大多数文学作品来说,从它发表的那一刻起,它的主旨已经确定了,而赋予它主旨的正是创作者本身。存在主义着认为文章从脱离母体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一种客观存在,它的主旨就被确定下来,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短短二十个字就将主旨确定在了“思乡”上面,同样的月亮,为什么在李煜那里是“忧思故国”,而在李白这里却是“思乡”,为什么?难道单单是二人境遇不同吗,不是,而是文字蕴含的信息清楚明白的告诉了我们。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能从中得出同样的主旨,这就是主旨的客观性。同样读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我们得出的主旨只能是对这一美好人物形象的赞美和对他性格改变的忧虑深思。作者确立作品的主旨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对生活的积累、分析、研究、加工、改造而提炼出来,如路遥正是在深谙黄土高原上老百姓生活状况和风土民情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平凡的世界》,张爱玲正是历经爱情的磨难才有《倾城之恋》,曹雪芹正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了世界巨著《红楼梦》,魏巍正是跟随战士到前线同吃同住才有他优秀的报告文学的诞生,《谁是最可爱的人》不知道感动了多少的读者。这类文学作品的优点是作品感人,作家将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引起人们的共鸣,例如鲁迅的《社戏》就将“罗汉豆,偷来的最好吃。看戏呢?就是农村的草班子最好看”这一独特感受揭示出来;《一碗阳春面》就将母子三人的奋斗精神通过面传达给了读者。另外一种情况是作者已有了一个明确的主题,然后带着这种主题去寻找能够说明或印证这个主题的生活,这种主题来自于思想,比如《等待戈多》《墙上的斑点》《聊斋志异》《老人与海》等。两种方式都能写出优秀作品,不同之处在风格不同,一种具有生活实感,一种具有理性色彩。小说散文多是具有前者风格,寓言、杂文、诗歌为后者。二、读者理解的主题。在过去的文艺批评和文学创作中,读者的地位往往受到忽略,这是不公正的。“一个艺术品,没有欣赏者的想象力的活跃,是死的,没有生命力的。”(《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心灵有时候可互相渗透,也有时不可相互渗透。在可相互渗透时,彼此不劳唇舌,就可以默认相喻;在不可渗透时候,隔着一层肉就如同隔着一层壁。文学作品的欣赏必须在想象中“再造”,严格的说,文学作品只存在于创造与欣赏的心灵活动中。欣赏者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是再造,所以仍然有几分是创造。读者理解的主题既与作者和作品有关,更与读者自身的情况有关。由于读者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阅读能力、审美情趣等因素不一样,他们对于同一个作者的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就会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很好的说明。《红楼梦》就有家族悲剧说、爱情悲剧说、人生悲剧说、阶级斗争说。比如〈〈泪珠与珍珠〉〉是台湾作家琦君女士的一篇感人之作,被选编在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本-人教版)的散文单元,她温润素雅的文风,字里行间散发出的淡淡幽香,清逸朴实中体现出的秀美,平常无奇中蕴涵的哲理,读之让人如沐春风,感铭于这位大师悲天悯人的情怀。但是,教参和很多资料都将此文的主旨定为“思乡怀人”,笔者确实难以接受,更不能从心底信服。我认为这一主旨有些牵强,打一形象比喻就是“硬将大江说成河”。原本丰富多彩、立意高远的美文用这一刻板的思维方式一套,顿时索然寡味,不免有生拉硬扯、以偏概全之嫌。诚然,琦君女士是深受民族文化熏陶的传统作家,思乡怀人是她散文的主流,但是并不能说她的这篇散文就是思乡怀人的。首先看文章的标题“泪珠与珍珠”,强调的是泪珠的价值,并没看出和思乡怀人有什么直接联系,泪珠不一定就是思乡怀人之泪啊。再看文章内容,首先从优美的古诗文中引出“泪珠”这一话题,接着逐层深入,写了亲身经历的泪,作者的心理历程也由“不解”到“初解”,最后上升到“画上的观音之泪、基督教徒的泪”,这是为大众而流的泪,是为苍生的幸福平安而流的泪,是神圣而广博的泪,作者的心理历程也由“初解”上升到“真解”,可以说已经远远超过了人间个人的亲情,是一种普天之爱,至高无上的泪水,是对人生最高境界的领悟。这么博大深刻的主旨又岂是一个“思乡怀人”之词所能概括?文章确实有思乡怀人的情感,但那仅仅是从亲情的角度探讨泪珠的价值,是亲身经历的泪珠的一种,而且表达极其含蓄,比起整篇文章来,只能算是一串珍珠中的闪亮一枚,笔者和同仁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尚且看不出这一主旨来,更何况我们的高二学生。我想如果抛开教参这一权威,又有几人能看出这一主旨呢?我认为,这篇散文就是歌颂人性的真善美,歌颂真情凝结的泪珠之无价,歌颂人类那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一主旨不仅鲜明深刻,而且含义丰富,尤其是能为广大师生所领悟接受。如果仅仅定为“思乡怀人”,未免“有煞风景”。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途径,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战场,它担负着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使学生在一般发展的同时,实现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的重要任务。所以,主旨存在的这样一种状态就告诉我们对于学生的理解应该充分的肯定。三、作品蕴藏的主题。这个主题是从作品这个点上生成的。作品一旦被写出来后,就成了一个脱离作者而相对独立的客观存在。作品中蕴藏的主题,可能是作者确定的,也可能是写作者在创作时候根本没想到的,比如《远和近》,短短的几句话,竟然能读出很多种主旨,有爱情的,友情的,亲情的,理智的,哲学的等等,随着社会进步及其生活发展,将来也许会有更多更新的主旨出来。《致橡树》《我愿意是激流》都能被读者衍生出很多主旨,这点恐怕是作者没想到的。《老人与海》由于笔下弱小的桑提西歌与强大的海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这部作品具有了写作者不曾想到的更大更深的主题,这个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李商隐的《锦瑟》,短短五十六个字,直到今天人们还没有给它的主旨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无可否认的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给人谜一般的美感,也给人无数的想象空间和有关主旨的联想。作品蕴藏的主旨,可能是读者在阅读时候理解到了的,也可能是读者因为某种局限而尚没有理解到的。但是不管写作者是否确立过,也不管阅读者是否理解到,这个主题都客观地存在与文本中。诗无达诂,文无定评。但是另外一方面,意义的不断生成又恰恰表明了文本意义的无限性和艺术作品的永恒,正如古希腊神话史诗克服超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