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_第1页
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_第2页
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_第3页
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_第4页
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单位: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二零一四年二月PAGEII目录TOC\o"1-2"\h\z\u目录 I第一章总则 11.1法律法规 11.2导则、规范 21.3相关政策、规划、区划等文件资料 21.4评价标准 41.5评价等级及评价重点 61.6评价范围 71.7环境保护目标 8第二章工程概况 112.1工程地理位置 112.2本次工程建设必要性 112.3工程主要建设任务 122.4工程施工布置 152.5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 162.6工程总投资 17第三章工程分析 183.1工程与规划、政策协调性分析 183.2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21第四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24.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24.2各类保护区调查与评价 234.3地质公园调查与评价 244.4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54.5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54.6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54.7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 264.8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与评价 26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75.1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75.2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295.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25.4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325.5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335.6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335.7声环境影响分析 335.8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345.9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345.10水土流失影响预测 345.11移民占地影响分析 355.12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355.13人群健康影响分析 35第六章环境保护措施 376.1各类保护区保护措施 376.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76.3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386.4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386.5声环境保护措施 396.6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396.7固体废物保护措施 406.8水土流失保护措施 406.9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措施 426.10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42第七章评价结论与建议 437.1评价结论 437.2评价建议 43PAGE13第一章总则1.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09)(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08)(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6)(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04)(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04)(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03)(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12)(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08)(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09)(1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06)(1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1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1.)(1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0月)(17)《关于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77号文)(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8]111号)(19)《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1年第1号)(20)《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1995年5月)(21)《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3〕86号)1.2导则、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技术评价导则》(HJ/T169-200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年12月11日)(9)《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3月)(10)《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2月)(1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06)(12)《水电水利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DL5402-2007)(13)《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14)《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环保总局,1986)1.3相关政策、规划、区划等文件资料1.3.1国家政策(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号文件)(2)《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3)《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意见》(国发[2004]6号)(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2013年2月)1.3.2国家及流域层面规划、区划(1)《全国主体生态功能区规划》([2011年]46号)(2)《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国函[2011]167号)(3)《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年11月)(4)《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号)(5)《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2012年2月)(6)《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3年3月)(7)《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8)《黄河流域防洪规划》(2008)(9)《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2002年7月)1.3.3省区及区域相关规划(1)《甘肃省主体功能区划》(2)《甘肃省防洪规划报告》(3)《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甘肃省防洪工程“十二五”规划》(2011年5月)(5)《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1月)(6)《甘肃省防洪减灾“十二五”规划报告》(2011年5月)(7)《甘肃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报告》(2011年3月)(8)《甘肃省水资源保护“十二五”规划》(9)《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07年4月)(10)《甘肃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报告》(2012-2030)(11)《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1.3.4各类保护区规划、区划(1)《甘肃玛曲青藏高原土著鱼类自然保护区区划报告》(2004年10月)(2)《甘肃黄河首曲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1年3月)(3)《甘肃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报告》(2008年12月)(4)《甘肃景泰龙湾黄河石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可行性研究报告》(5)《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2005年4月)(6)《甘肃黄河景泰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规划方案》(7)《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规划》(2010年9月)1.4评价标准根据甘肃省环保厅的批复意见(附件),本次评价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如下。1.4.1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黄河干流甘肃段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Ⅲ类标准,其中黄河干流玛曲段、临夏段执行Ⅱ类标准,兰州段、白银段执行Ⅲ类标准。(2)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3)环境空气自然保护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其余执行二级标准。(4)声环境项目区村庄周围声环境和自然保护区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交通干线两侧50米内执行4a类标准,其余地区执行2类标准。(5)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本次评价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见表1.4-1。

表1.4-1评价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要素标准名称及类别污染因子单位标准限值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pH6~9DOmg/L≥6CODmg/L≤15BOD5mg/L≤3氨氮mg/L≤0.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pH6~9DOmg/L≥5CODCrmg/L≤20BOD5mg/L≤4氨氮mg/L≤1.0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项目取值时间TSP年均值mg/m30.08NO2日均值mg/m30.081小时平均mg/m30.12SO2日均值mg/m30.051小时评价mg/m30.1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TSP年均值mg/m30.20NO2日均值mg/m30.081小时平均mg/m30.12SO2日均值mg/m30.151小时评价mg/m30.50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等效声级LAeq昼dB(A)≤55夜dB(A)≤4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等效声级LAeq昼dB(A)≤60夜dB(A)≤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等效声级LAeq昼dB(A)≤70夜dB(A)≤551.4.2污染物排放标准(1)施工噪声控制标准执行《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相应标准。(2)污水排放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四一级标准;(3)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4)固体废物控制标准一般固体废弃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本次评价执行的污染物标准见表1.4-2。表1.4-2评价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类型标准名称及级(类)别污染因子标准值单位数值废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pH6~9CODmg/L≤100BOD5mg/L≤30氨氮mg/L≤15石油类mg/L≤10SSmg/L≤70废气《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SO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0.4mg/m3氮氧化物0.12mg/m3颗粒物1.0mg/m3噪声《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等效声级dB(A)昼间夜间70551.5评价等级及评价重点(1)生态环境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属非污染生态影响项目,工程涉及甘肃玛曲青藏高原土著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等9个特殊生态敏感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的等级确定原则,本次生态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一级。(2)水环境本项目属于非污染生态项目,工程运行期间不排放污染物,仅在施工期产生少量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较为简单,日废污水排放量128.39m3,地面水域(黄河)规模为大河。地面水水质要求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Ⅲ类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评价等级分级要求,确定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3)大气环境工程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引起的,影响范围、程度和时间有限,施工结束后,影响消失。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评价分级原则,本次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4)声环境工程所属河段周边区域大部分为农村地区,声环境功能区多为1、2类;工程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产生的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其噪声影响是临时性、短暂性的,随着施工结束,影响立即消失。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1].4-2009)的评价分级原则,本次声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5)地下水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本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分类为Ⅱ类,结合本次防洪工程特点和项目区地下水环境特征,确定本次工程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1.6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划分结果,并结合工程特点和评价区域环境特征,确定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具体情况见表1.6-1。表1.6-1评价范围、评价时段及环境敏感区环境要素评价时段评价范围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地质公园重点是施工期甘肃玛曲青藏高原土著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甘肃黄河首曲湿地自然保护区、甘肃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甘肃景泰黄河石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甘肃黄河盐锅峡、八盘峡段特有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黄河刘家峡兰州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黄河黑山峡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黄河甘肃景泰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区域生态环境主体工程区、取(弃)土场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周围200m范围内、移民集中安置点;以黄河河道为中心,左右岸各向外延伸3km。水文情势运行期黄河干流甘肃防洪治理段水土流失施工期运行期主体工程区、取(弃)土场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产区。水环境施工期黄河玛曲至白银480km的干流河段及大夏河、黄河、银川河等主要支流入河口。地下水施工期运行期黄河干流防洪治理河段及两侧500m范围内区域。环境空气施工期主体工程及施工场地200m范围,主要运输线路、施工临时道路两侧200m范围以内,以及取弃土场200m范围内环境空气敏感点。声环境施工期施工场地边缘200m范围内,施工营地、土料场周围以及主要运输线路两侧100m范围。水禽栖息点周围1km。社会环境运行期甘肃防洪工程涉及的四个州(市),移民安置区。1.7环境保护目标1.7.1环境功能保护目标(1)生态环境确保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不因工程建设而降低,确保其生态环境功能正常发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对工程建设占用和破坏的地表植被,采取切实有效的恢复措施,减免工程建设对施工区地表植被的破坏,使工程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控制在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为: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6%,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7%,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拦渣率98%,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8%,林草覆盖率达22%。(2)地表水环境工程施工期间,确保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并达到相应水质标准,同时禁止向黄河干流Ⅱ类水体排放废污水,向Ⅲ类水体排放废污水要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四一级标准;尽可能减少工程施工对区域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黄河干流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的影响;确保工程运行后各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不低于现状质量水平。(3)声环境工程涉及4个自然保护区和5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施工期间要严格控制噪声,确保不对施工区附近的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特有鱼类等保护对象正常活动产生惊扰,不对工地附近的村民正常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区域环境噪声基本维持现状水平,不因工程的建设而使工程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下降。(4)环境空气确保工程涉及的4个自然保护区和5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的要求,其它区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6)社会经济提高沿岸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确保防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有效防止黄河干流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改善黄河沿岸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7)人群健康加强施工人员健康教育,做好卫生防疫和生活垃圾清理工作,防止传染病和地方病的流行,加强施工人员自身防护。1.7.2主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1)生态敏感点本次工程涉及的重要生态敏感点主要是4个自然保护区和5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详见表1.7-1。表1.7-1主要生态环境敏感点州(市)保护区名称主要保护对象甘南州甘肃黄河首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甘肃玛曲青藏高原土著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似鲶高原鳅、极边扁咽齿鱼、骨唇黄河鱼,列为甘肃省四大名鱼之一的厚唇重唇鱼、土著鱼类花斑裸鲤、黄河裸裂尻鱼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包括拟鲶高原鳅、厚唇重唇鱼、扁咽齿鱼、花斑裸鲤、黄河裸裂尻鱼、骨唇黄河鱼、黄河高原鳅临夏州甘肃黄河三峡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鸟类甘肃黄河盐锅峡、八盘峡段特有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黄河鲤鱼、兰州鲶、黄河裸裂尻鱼等水产种质资源及其栖息、产卵、索饵、越冬的水域环境黄河刘家峡兰州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兰州鲶、黄河鲤、似鲶高原鳅、黄河高原鳅等白银黄河黑山峡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兰州鲶、黄河雅罗鱼、北方铜鱼、赤眼鳟、黄河鲤、鲫、芦苇、蒲草,其他保护对象包括圆筒吻鮈、大鼻吻鮈、平鳍鳅鮀、刺鮈、麦穗鱼、黄河鮈、棒花鱼、花斑裸鲤、黄河高原鳅、似鲶高原鳅、北方花鳅、泥鳅等黄河甘肃景泰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兰州鲶、北方铜鱼、黄河鲤、瓦氏雅罗鱼等甘肃景泰黄河石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2)水环境敏感点本次工程主要任务是新建堤防和护岸,施工主要在河床、河漫滩地施工,工程涉及的水环境敏感点主要是工程沿线的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等。具体见下表1.7-2。表1.7-2项目区水环境敏感点地区水源地名称建设状况水源地所在功能区名称一级保护区二级级保护区水质目标起始——终止位置长度(km)起始——终止位置长度(km)临夏永靖县饮用水刘家峡水库水源地已建龙羊峡至兰州干流区间|D020400洮河口至祁家渡口,面积3.5平方公里3.62从祁家渡口向上游延伸2公里,面积9平方公里3Ⅱ类兰州黄河鱼口饮用水源地已建黄河甘肃开发利用区(黄河兰州饮用、工业用水区)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一水厂1号取水口上游3000米至2号取水口下游100米的河道水域3.56中核五○四厂东界至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一水厂2号取水口下游300米之间的河道水域6.46Ⅲ白银白银公司二水源已建黄河甘肃开发利用区(黄河白银饮用、工业用水区)水川镇顺安村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1.1一级保护区上游边界向上延伸8600m至一级保护区下游边界向下延伸200m的范围8.8Ⅲ白银动力公司水源已建水川镇张庄村取水点二社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1.1自一级保护区上游边界向上延伸3500m至一级保护区下游边界向下延伸200m的范围3.7Ⅲ平川虎头咀水源地已建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水村取水口上游1000m-下游100m1.1一级保护区上游边界向上延伸3430m,一级保护区下游边界向下延伸200m4.73Ⅲ吴家湾水源地已建吴家湾社取水口上游1000m-下游100m1.1取水口上游4770米至下游250米5.02Ⅲ(3)大气、声环境敏感点本次工程施工主要是沿黄河新建堤防和护岸,除工程在县城及城市防洪段距离居民点较近外,其余工程距离居民点相对较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规范,本次评价筛选了项目区距离工程200m范围内的大气及声环境敏感点。

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地理位置黄河干流在甘肃境内全长913km,分别流经甘南、临夏、兰州、白银4个市(州)的9个县6个区。本次工程治理河段位于甘肃境内玛曲县部分黄河干流河段和积石山县至景泰县之间的部分黄河干流河段,治理河道长度261.3km,工程沿线涉及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临夏州(积石山县、临夏县、东乡县、永靖县)、兰州(西固区、安宁区、七里河区、城关区、皋兰县、榆中县)、白银(白银区、靖远县、平川区、景泰县)4市(州)15个县(区)2.2本次工程建设必要性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涉及甘南、临夏、兰州、白银4个沿黄市州,防洪任务类型分别为:甘南州以河道防洪为主兼顾散乱浅滩河道归顺及草场防护;临夏州为河道和库岸防洪;兰州市和白银市主要为河道防洪。根据防洪任务类型,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形势严峻,开展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是落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等国家行业政策的需要,也是落实《黄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甘肃省黄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等规划的需要,同时还是落实国家防办、防总精神的需要。(2)开展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是防洪减灾、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是增进民族团结、稳定的需要,也解决上世纪为国家建设付出代价的库区群众生活需要。(3)开展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是完善河道防洪体系的需要,也是减少水土流失、环境保护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强和完善沿线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需要,是改善生态环境,稳固生态屏障需要。综上所述,为保障黄河干流甘肃段堤防保护范围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快开展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提高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工程抗洪能力,保障两岸防洪安全十分必要而紧迫。2.3工程主要建设任务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治理河道长度261.3km,治理堤线长度357.781km,其中:新建堤防56.738km,新建护岸237.191km(1)甘南州甘南州防洪治理的建设任务是对玛曲县沿河草场塌岸防护,治理河道长度约92.1 km,涉及玛曲县所辖齐哈玛乡、采日玛乡、曼日玛乡、河曲马场、欧拉乡、尼玛镇等4乡1镇1场。主要的建设内容有:新建护岸93.406km,左岸新建护岸75.479km,右岸新建护岸17.927km。治理段落共划分为25个段落,共布置护岸50处,布置动物饮水下河通道20处,其中:齐哈玛乡新建护岸13.853km,布置动物饮水下河通道4处;采日玛乡新建护岸44.263km,布置动物饮水下河通道10处;曼日玛乡新建护岸8.984km,布置动物饮水下河通道2处;河曲马场新建护岸13.364km,布置动物饮水下河通道3处;欧拉乡新建护岸8.868km,布置动物饮水下河通道1处;尼玛镇新建护岸4.074km。工程建成后,可保护林地53亩,草地32.3万亩,公路8km,跨河桥梁1座。(2)临夏州临夏州防洪治理的建设任务是对积石山县、临夏县、东乡县和永靖县河道与库岸进行防洪和护岸治理,治理河段总长43.7km,新建堤防2.442km,维修加固堤防4.025km,新建护主要的建设内容有:积石山县新建堤防2.442km,维修加固堤防4.025km,新建护岸10.905km,均为右岸,新建过水路面一处长50m,跨沟交通桥1座;临夏县新建护坡12.649km,全部为右岸;东乡县新建护坡17.381km,全部为右岸;永靖县新建护岸18.248km,其中左岸16.758km(3)兰州市兰州市防洪治理的建设任务分为城区段和农防段,累计治理河段总长52.3km,新建堤防14.56km,维修加固加高堤防43.587km城区段防洪治理的建设任务是通过新建堤防、维修加固加高旧堤防等治理措施完善兰州市城市防洪体系,治理河段总长36.3km。主要的建设内容有:新建堤防14.56km,其中左岸4.9km,右岸9.66km;维修加固加高堤防37.516km,其中左岸14.255km,右岸2农防段防洪治理的建设任务是对西固区、皋兰县、榆中县河道进行防洪和护岸治理,治理河段总长16.0km。主要的建设内容有:维修加固堤防6.071km,其中左岸2.831km,右岸3.24km;新建护岸12.549km,其中左岸5.802km,右岸6.747km。其中,西固区新建护岸5.205km,均为左岸;皋兰县维修加固堤防2.831km,新建护岸0.597km,治理支沟汇入口2处,均为左岸;榆中县(4)白银市白银市防洪治理的建设任务是对白银区、靖远县、平川区、景泰县河道进行防洪和护岸治理,治理河段总长83.3km。主要的建设内容有:新建堤防39.736km,其中左岸22.9km,右岸16.836km;维修加固堤防16.24km,其中左岸8.24km,右岸8.0km;新建护岸67.253其中:白银区新建堤防1.847km,新建护岸11.857km,均为左岸;靖远县新建堤防18.475km(左岸6.455km,右岸12.02km),维修加固堤防16.240km(左岸8.24km,右岸8.0km),新建护岸41.625km(左岸20.45km,右岸21.175km);平川区新建堤防4.816km(右岸),新建护岸6.214km(左岸2.974km,右岸3.24甘肃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建设内容汇总情况见表2.3-1。PAGEPAGE36表2.3-1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内容汇总表治理河段防洪标准防洪治理范围分段治理河长(km)新建堤防(km)维修加固加高堤防(km)新建护坡及护岸(km)累计治理长度左岸右岸左岸右岸左岸右岸(km)甘南州段P=10%玛曲县(齐哈玛乡、采日玛乡、曼日玛乡、河曲马场、尼玛镇、欧拉乡)92.175.47917.92793.406小计92.1000075.47917.92793.4060093.406临夏州段P=10%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安集乡、关家川乡、银川乡)10.72.4424.02510.90517.372P=10%临夏县(莲花镇、河西乡)7.912.64912.649P=10%东乡县(河滩镇、董岭乡)817.38117.381P=10%永靖县(岘塬乡、刘家峡镇、永靖县城、太极镇、盐锅峡镇)17.116.7581.4918.248小计43.702.44204.02516.75842.42565.6502.4424.02559.183兰州市段P=1%兰州市城区36.34.99.6614.25523.2613.8156.876P=10%西固区(达川乡至陈坪街道)3.95.2055.205P=10%皋兰县(什川镇)3.52.8310.5973.428P=10%榆中县(青城镇)8.63.246.7479.987小计52.34.99.6617.08626.5019.6027.74775.49614.5643.58717.349白银市段P=10%白银区(水川、四龙镇)13.71.84711.85713.704P=10%靖远县(平堡乡、北湾镇、乌兰镇、糜滩乡、东湾镇三滩乡、石门乡、双龙乡、兴隆乡)56.26.45512.0208.2408.00020.45021.17576.340P=10%平川区(水泉镇)10.24.8162.9743.24011.030P=10%景泰县(中泉乡、芦阳镇、五佛乡、草窝滩镇)15.514.5987.55722.155小计83.322.90016.8368.2408.00042.83824.415123.22939.73616.24067.253合计261.327.80028.93825.32638.526144.67792.514357.78156.73863.852237.1912.4工程施工布置2.4.1料场及渣场布置本次工程弃渣主要是废弃的土料和石料。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407.22万m3,土石方填筑总量426.35万m3,外借方217.64万m3,弃渣198.51万m3。本工程的料场有砂砾石料场、块石料场和填筑料场。大部分砂砾石和块石采取购买的方式,填筑料场大多为自采。其中甘南州段工程有1处块石料场,占地面积6.82hm2;临夏州段共有填筑料场6个,占地面积11.41hm2,土料场4个,占地面积3.20hm2;白银市段共有填筑料场7个,占地面积51.93hm2,土料场6个,占地面积15.43hm2;兰州市农防段共有填筑料场2个,占地面积1.23hm2,土料场2个,占地面积1.30hm2;兰州市城防段设有土料场1个,占地面积11.67hm2。各段工程根据现场实际条件,按照就近堆存、不占耕地、不影响交通和不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则,弃渣就近沿线堆存于附近沟道、堤身沿岸堤防外侧河滩裸地及附近坑壑填埋。主体工程共设置弃渣场39个,其中:甘南州段1个集中弃渣场,5段分散弃渣场,临夏州段12处集中弃渣场,白银市段设置16处集中弃渣场,兰州市农防段设置5处集中弃渣场,兰州市城区段弃渣全部拉运至垃圾填埋场。2.4.2施工营地布置本次工程共布置125个施工营地,临时占地37.22hm2,其中占占用耕地30.27hm2、裸地4.02hm2、草地2.93hm2。各施工区包括主体工程施工区、料场区、生产管理及生活区。2.4.3工程进度本工程为河道防洪治理工程,施工项目较单一,总体施工条件较好,各工作面施工干扰较少,便于多标段、快速进点组织机械化施工。根据工程建设内容,本工程施工进度见表2.4-1。

表2.4-1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施工工期汇总表序号区段施工工期(月)施工准备期竣工收尾期总工期1甘南州段2331362临夏州段1221243兰州市城区段2211244兰州市农防段2211245白银市段2341362.5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2.5.1工程占地本工程。本工程临时占地总面积为4084.04亩,其中:耕地1604.66亩,草地1299.10亩,其它土地1180.28亩。各市(州)分别为:甘南州段临时占地总面积为1299.10亩,全部为天然牧草地;临夏市段临时占地总面积为713.15亩,其中:耕地459.66亩,其它土地253.49亩;兰州市农防段临时占地总面积为235.59亩,其中:耕地182.21亩,其它土地53.38亩;兰州市城区段临时占地总面积为55.35亩,全部为耕地;白银市段临时占地总面积为1780.85亩,其中:耕地907.45亩,其它土地873.40亩。2.5.2工程影响范围及移民安置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征占地涉及甘肃省境内4个市(州)15个县(区)39个乡(镇)122个村庄。1.搬迁安置本工程涉及搬迁安置移民人口117户435人,其中:临夏市段5户20人;兰州市农防段28户120人;兰州市城区段64户246人;白银市段10户33人。本次搬迁安置人口分布于临夏市农防段、兰州市农防段、兰州市城防段和白银农防市段。各农防段搬迁安置人口较少,安置方式为本村就近安置;兰州市城防段,搬迁安置人口均为农村居民,安置方式由移民自愿选择,除本村就近安置外,还可以依据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由正在实施的兰州市城中村改造工程统一进行安置。2.生产安置建设征地范围生产资料受征地影响共涉及4个地市的28个2乡镇58个村镇,经计算,设计基准年2013年生产安置人口为1985人,推算至规划水平年2015年生产安置人口为2012人。根据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分析,由于本次工程征地移民涉及的村庄,被占用土地面积均小于10%,因此对于生产安置人口,实行一次性货币补偿,不再调整划拨土地。2.6工程总投资本工程总投资为383586.04万元,其中征地移民补偿费为65104.71万元,环境保护工程投资为5619.23万元,水土保持措施新增投资为4601.28万元。第三章工程分析3.1工程与规划、政策协调性分析3.1.1与国家相关政策相符性1.国家产业政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公布)中有关水利类部分,“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被列为鼓励类。本工程属于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2.国家水利改革发展政策国务院发布的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近期的目标任务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本工程符合其近期目标任务。3.1.2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符性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项目区大部分位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兰州-西宁地区”;根据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项目区大部分位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兰州—西宁区域”的“兰白(兰州-白银)地区”。项目区是甘肃省的核心经济区和人口集聚地,确保国家重点开发区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工程建成后有助于河道防洪能力提高,保护河段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建设与全国及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协调。3.1.3与相关规划相符性1、黄河流域综合规划相符性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提出黄河干流甘肃段桑园峡至黑山峡河段全长284km,两岸有开阔川(盆)地,人口密集,是甘肃省中北部经济的精华地区,规划新建及加固护岸工程279.9km;对于黄河上游达日及其他防洪河段,根据近年来出现的防洪问题,适当修建护岸等工程,提高防御洪水的能力;兰州市是国家确定的重点、重要防洪城市,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1994)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分析,兰州市的城市设防等级为Ⅰ等,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本次防洪工程任务、布置原则等符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有关规定和要求。2.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相符性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规划任务中提出在桑园峡至黑山峡河段修建护岸工程,规划新建31.66km,加固216.88km,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5600m3/s。兰州河段新建堤防28.2km,加固堤防17.2km,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本次工程在兰州农防段及白银段安排了堤防工程,工程建设任务符合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目标,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协调一致。3.与甘肃省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相符性甘肃省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在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中提出突出重点城镇防洪等预防和治理,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本次工程建设有助于提高甘肃黄河干流重点河段的防洪能力,保障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任务与甘肃省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任务相一致。4.与甘肃省相关水利、防洪规划相符性《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重点河流和重点河段防洪工程,堤防达标率达到48%。在总体布局中指出,甘南—临夏—定西—陇南经济区“以加强防洪减灾、生态保护和城乡供水工程建设为重点,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做好沿河城市的防洪保安工程……”。本次工程建成后,将会提高甘南、临夏等河段的防洪标准,完善区域防洪体系,有效防止黄河干流洪涝灾害,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程建设符合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3.1.4与各保护区、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相符性1.与甘肃黄河首曲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相符性本次玛曲段防洪工程位于首曲湿地自然保护区外围,工程建设不产生污染物排放,工程施工结束及时采取生态环境减缓及恢复措施,不会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本工程建设与首曲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一致。2.甘肃玛曲段青藏高原土著鱼类自然保护区区划相符性本次玛曲河段齐哈玛乡国庆村段、采日玛乡兴昌村段、下乃玛村段、上乃玛村段工程位于该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工程施工严格划定施工范围,严禁施工人员捕捞鱼类、合理安排施工工期,避开土著鱼类产卵和繁殖季节,评价认为在采取上述措施情况下,并征得渔业管理部门同意开工建设情况下,工程建设与自然保护区区划是相符合的。3.甘肃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相符性本次临夏段部分工程位于甘肃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试验区的边界。本次工程仅施工区产生生活和生产废水,运行期不产生污染物,因此应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采取严格保护措施,同时征得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同意开工建设,在采取上述措施情况下,评价认为工程建设与甘肃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相一致的。4.甘肃景泰龙湾黄河石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划相符性本次龙湾段防洪工程位于甘肃景泰龙湾黄河石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外围,不在保护区范围内。本工程建成后,提高该河段河势稳定性,从而保护该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结构和功能。在采取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严禁破坏石林地质遗迹等措施情况下,评价认为工程建设与该自然保护区区划相一致。5.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区划相符性本项目甘肃景泰段工程本次工程位于地质公园的三级保护区,工程主要内容是新建堤防,稳定河势,保护进入地质公园的公路,为地质公园的旅游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本工程建设符合地质公园总体规划。3.2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3.2.1工程施工期影响因素分析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废气、扬尘、噪声和固体废弃物,会对施工区域局部的水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产生影响;取土场施工会破坏地表植被、新增水土流失;施工占地、施工噪声、人员活动等对施工场地周围动物会产生一定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因素:施工占地、施工开挖土方、施工人员活动、取土、弃渣。水环境影响因素:机械车辆冲洗废水、混凝土冲洗废水、砂石料加工废水、生活污水。声环境影响因素: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大气环境影响因素:施工废气、混凝土拌合系统废气、交通运输废气。固废影响因素:本次工程产生的固废主要是弃土弃石、施工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等,这些固废若无妥善处置方式,会产生二次污染,带来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水环境污染等不利环境影响。环境风险因素:本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生产、使用、贮运等,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涉及施工机械燃料、块石料场开采炸药等的使用和贮运。人群健康:工程本身不会增加某些地方传染病的流行等人群健康问题,但施工期间,由于人员相对集中,增加了疾病交叉感染的机率,加之生活居住条件较差,有可能导致疾病的流行,对局部区域环境卫生和施工人群健康带来影响。3.2.2工程运行期影响分析本工程建成后将提高堤防防洪标准、降低洪水对甘南州草场、临夏州、兰州及白银段耕地资源、村庄安全的威胁,改善沿河提灌站及取水口的引水条件,减少塌岸,提高该河段防洪能力,对保障甘肃省黄河干流河段沿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工程建成将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防止水土流失,对维持甘南州、刘家峡库区湿地稳定、保护珍稀水禽栖息、改善甘肃黄河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第四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1.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根据黄河干流甘肃河段解译结果,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具有以下特点:①土地垦殖率和利用程度较高,利用方式以农业利用为主;②受地形、水土流失、水库蓄水等因素影响,库区两岸分布着大面积的荒地;③受黄河及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水库运用方式影响,评价区水域、浅滩占有较大比例;④由于项目区大部分在黄河滩地内,城镇居民点所占面积较小;⑤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高原草甸(除玛曲河段外)、林地比重很小。4.1.2陆生生态调查项目区除甘南州玛曲河段外,是甘肃省核心经济区,人口密集,开发建设早,人类活动干扰强烈,区域生态结构简单,种植业占主导地位,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黄河沿岸野生动植物资源破坏较严重;甘南州玛曲段地处高寒地区,人类活动较少,以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主,是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项目区分布有黄河玛曲青藏高原特有土著鱼类自然保护区、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是项目区野生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是重要环境敏感保护对象。4.1.3水生生态调查黄河甘肃段位于黄河上游,是黄河特有土著鱼类的重要栖息地,有鱼类33种,其中似鲶高原鳅、黄河裸裂尻鱼、花斑裸鲤、厚唇裸重唇鱼、极边扁咽齿鱼、兰州鲶等是黄河著名土著鱼类。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经济活动加剧,加之该河段水电站无序开发建设运用、外来物种入侵等,除玛曲外其他河段土著鱼类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物种资源衰退。4.1.4景观格局调查与评价项目区草地拼块优势度值最高,为53.07%(集中分布于玛曲河段),景观比例值53.30%,出现的频率55.26%,密度为50.41%,为区内的背景地域,对生态体系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该拼块内植被覆盖度较高,对环境变化的冲击具有较高缓冲能力;荒漠为项目区第二大景观,拼块优势度值为17.85%,景观比例14.30%,出现的频率20.21%,为项目区的第二大景观类型,荒漠生态系统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其次是农田,拼块优势度值为8.99%,景观比例9.84%,出现的频率10.42%,该拼块种群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对人工输入能力的依赖性较强;再次为河流,拼块优势度值为6.98%,景观比例12.33%,出现的频率1.31%,该拼块对区域景观生态体系质量起决定性作用。4.2各类保护区调查与评价本工程沿线河段分布有甘肃省黄河首曲湿地自然保护区、甘肃玛曲青藏高原特有土著鱼类自然保护区等四个保护区、黄河上游特有鱼类等5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各类保护区分布、规模等详见表4.2-1。表4.2-1项目区各类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表保护区名称地理位置面积主要保护对象关键期甘肃黄河首曲湿地自然保护区甘南州玛曲县总面积203401公顷,其中核心区79004公顷,缓冲区53063公顷,实验区71334公顷高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甘肃玛曲青藏高原土著鱼类自然保护区甘南州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境内的黄河干流总面积27416公顷(包括支流、沼泽),河段长度433公里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似鲶高原鳅、极边扁咽齿鱼、骨唇黄河鱼,列为甘肃省四大名鱼之一的厚唇重唇鱼、土著鱼类花斑裸鲤、黄河裸裂尻鱼4-8月甘肃三峡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临夏州永靖县中部保护区总面积19500hm2,包括三大库区(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域面积及沿岸的浅滩沼泽面积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鸟类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景泰县中泉乡龙湾村黄河河曲左岸总面积约30.4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为2.4平方公里地址遗迹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等总面积为32046hm2,核心区8754hm2,实验区面积23292hm2,甘肃核心区长度416公里包括拟鲶高原鳅、厚唇重唇鱼、扁咽齿鱼、花斑裸鲤、黄河裸裂尻鱼、骨唇黄河鱼、黄河高原鳅4-8月黄河刘家峡兰州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兰州市南70公里处总面积1522.4hm2,其中核心区面积717.3hm2,实验区面积805.1hm2(洮河口以上、焦张水域(从银川沟口起至炳灵寺峡口)、实验区1483公顷兰州鲶、黄河鲤、似鲶高原鳅、黄河高原鳅等5-8月黄河黑山峡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双龙乡杏树台至永新乡观音崖的黄河干流总长度为41.5公里,双龙乡杏树台至永新乡断头山为实验区24.25公里,永新乡断头山至观音崖为核心区17.25公里兰州鲶、黄河雅罗鱼、北方铜鱼、赤眼鳟、黄河鲤等特殊保护期为每年的3月-8月,一般保护期为1-2月和9-12月黄河景泰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景泰县境内总面积864hm2,其中核心区面积为475.2hm2,实验区面积为388.8hm2兰州鲶、北方铜鱼、黄河鲤、瓦氏雅罗鱼等。特别保护期为每年的3月—8月黄河甘肃盐锅峡、八盘峡段特有鱼类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刘家峡大坝至八盘峡与湟水河交汇处为终点的黄河干流流域总面积2430hm2,其中核心区面积1830hm2,实验区面积600hm2黄河鲤鱼、兰州鲶、黄河裸裂尻鱼等水产种质资源及其栖息、产卵、索饵、越冬的水域环境特别保护期为每年4月-8月。4.3地质公园调查与评价根据《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约50km2,其中以古石林为主要保护遗迹的核心区域面积约为8.1km2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制定了保护工程规划,将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其中一级保护区占地面积8.1km2,属黄河石林保护区的核心部分,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可能损害石林的活动;二级保护区占地面积8.5km2,是一级保护区的外围部分。区内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三级保护区占地面积33.4km2,本区应突出以保护石林为目的的科学实验研究活动,积极与科研院校、专家学者进行多层次课题研究。4.4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评价选取黄河干流玛曲、大河家、小川、新城桥、兰州、包兰桥、水川吊桥、安宁度,支流白河的唐克,黑河的大水,大夏河的折桥,洮河的红旗,庄浪河的红崖子,祖厉河的靖远断面作为本次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断面。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石油类、7项水质参数作为评价因子。调查结果表明,2010-2012年,黄河干流玛曲断面基本能满足Ⅱ类标准要求;大河家、小川、新城桥、兰州、包兰桥、水川吊桥、安宁度监测断面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评价区域黄河干流水质较好。主要支流湟水、白河、大夏河、洮河年均值均能满足水质要求,黑河高猛酸盐指数超标,庄浪河CODCr和氨氮超标,祖厉河CODCr、氨氮和BOD5超标。4.5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区域内地下水主要为河谷第四系覆盖层孔隙性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主要为砂砾层,渗透性较好,地下水径流与地形基本一致,地下水和黄河水间歇性相互补给。区内总体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甘南州和临夏州的饮用水源地离黄河干流较远,项目建设运营对水源地影响较小。在监测的6个监测点中,有5个监测点的监测项目存在1个以上的超标情况。超标项目主要为TDS、硫酸根和氯离子,但是超标倍数都较小,超标情况不是很严重。4.6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本次工程主体所处区域主要分两类,一类为农村区域,一类为城区。农村区域包括甘南州玛曲段全部、临夏州大部、兰州农防段以及白银市大部,项目区内地势较为开阔,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工业发展水平不高,噪声背景值较低,除交通噪声外,无其他大的噪声源,声环境状况良好。根据兰州市2010~2012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兰州市城区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值为57.1dB~57.3(A),声环境质量为一般;根据甘肃省2010~2012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合作市声级值小于50dB(A),声环境质量良好,其余城市声级值介于50.1~55dB(A)之间,平均值为53.2dB(A),声环境质量为较好。4.7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项目涉及的农村区域地势较为开阔,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工业发展水平不高,基本未受到SO2、NOX等典型工业废气污染物的影响,但由于气候干燥,大风扬尘天气较多,且区域土质多为沙土,故TSP有不同程度超标。根据甘肃省2010~2012年环境状况公报,甘南州和临夏州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兰州市和白银市由于PM10超标,环境空气质量属轻度污染。4.8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与评价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1工程建设与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表5.1-1工程与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表保护区名称保护目标涉及工程段工程类型与保护区位置关系甘肃省黄河首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陆高寒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及珍稀鸟类河曲马场、红卫村段钢筋石笼护坡工程位于保护区外围,工程及施工布置均不在自然保护区,但河曲马场等段工程距离保护区较近甘肃玛曲青藏高原特有土著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高原冷水鱼类及其栖息地玛曲段钢筋石笼护坡工程位于保护区实验区,保护区无施工布置甘肃黄河三峡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鸟类积石山县银川乡段,临夏县河西乡、莲花乡段,东乡县董岭乡段,永靖县孔寺村段等部分工程仰斜式、贴坡式、重力式堤防工程位于实验区及保护区边界,保护区无施工布置甘肃景泰龙湾黄河石林省级自然保护区黄河石林地质遗迹类型地貌景观资源白银市景泰县龙湾村治理河段(长度约800多米)仰斜式堤防、钢筋石笼护坡工程位于保护区边界外,保护区无新施工布置5.1.2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1)甘肃省黄河首曲自然保护区本工程布置及施工布置均不涉及该自然保护区,工程及施工占地不涉及黄河首曲自然保护区,占地对自然保护区没有影响。但因河曲马场、红卫村段工程距离自然保护区相对较近施工开挖、机械噪声、人员活动等施工活动将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造成一定干扰。且本次施工道路将部分利用玛曲县齐玛公路,该公路部分段是首曲自然保护区边界,交通噪声对该保护区野生动物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玛曲段工程施工应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正常栖息。(2)甘肃玛曲青藏高原特有土著鱼类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部分内容位于甘肃玛曲青藏高原特有土著鱼类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工程永久占地占保护区面积的4.198%。本工程临时施工营地、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占地不涉及青藏高原土著鱼类自然保护区,因此工程临时占地对自然保护区没有影响。该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是黄河特有土著鱼类,其产卵期集中于5月份。本河段施工是3-11月份,其中3-5月份施工场地大部分是滩地,基本不涉及水体;7-9月份是水体施工。该河段水体工程施工基本错开了主要保护鱼类集中繁殖期,工程施工对主要保护对象集中繁殖产卵影响较小。但该河段河曲马场下游及黄河首曲大桥河段分布有鱼类比较良好的越冬场,该段工程主要集中在左岸一侧,施工扰动尤其是挖掘机等噪声干扰在一定时期内对鱼类的越冬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应采取严格防噪降噪措施,严格施工范围和人员活动范围,确保鱼类栖息安全。(3)对甘肃三峡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影响分析评价工程建设部分内容位于甘肃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工程永久占地占保护区面积的0.042%,工程开挖将对自然保护区植被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机械碾压、人员活动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扬尘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由于本工程较为分散,施工时间不集中,施工废气、扬尘产生量有限,且临夏州段工程大部分位于自然保护区的边界,施工期影响有限;仅永靖县孔寺村左岸一段工程位于其试验区,据现场调查孔寺村左岸工程所涉及试验区内并没有珍稀植物分布,因此工程施工并不会对保护区珍稀植物产生影响。但由于该河段涉及自然保护区,应采取严格生态保护措施和生态修复及恢复措施,加强监测、监督、管理,确保自然保护区安全。(4)对甘肃景泰龙湾黄河石林自然保护区影响分析评价甘肃景泰龙湾黄河石林自然保护区是以黄河石林地质遗迹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本工程建设内容及施工布置不涉及甘肃景泰龙湾黄河石林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不会对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主要景观资源造成明显不利影响。但白银市景泰县龙湾村部分治理河段距离自然保护区较近,且将使用自然保护区施工期应采取严格保护措施,包括降噪、洒水、树立警示牌等。(5)对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影响分析评价工程建设部分内容位于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三级保护区范围内,工程永久占地占地质公园总面积的0.042%,工程占地不影响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建设不会对石林地质遗迹造成破坏性影响,也不会影响地质公园景观资源性和景观美学价值,同时工程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地质公园黄河沿线区域的防洪能力,避免绿洲、戈壁、沙丘及当地民居受洪水淹没,对保护地质公园景观多样性有着积极意义。5.2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分析表5.2-1工程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置关系表保护区名称涉及工程段工程类型与保护区位置关系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甘南州玛曲县齐哈玛乡、采日玛乡、曼日玛乡、河曲马场治理河段钢筋石笼护坡治理河段为核心区黄河刘家峡兰州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临夏州积石山县银川乡、临夏县莲花乡治理河段贴坡式堤防治理河段为核心区及核心区与实验区边缘黄河甘肃盐锅峡、八盘峡段特有鱼类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临夏州永靖县城、岘塬镇魏川村、太极镇白川村治理河段仰斜式、重力式堤防治理河段为核心区边缘临夏州永靖县盐锅峡镇治理河段仰斜式、重力式堤防治理河段为实验区黄河景泰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白银市景泰县中泉乡老龙湾村、常生村及五佛乡上车木峡村、下车木峡村、五佛乡村金坪村治理河段钢筋石笼护坡、仰斜式、贴坡式堤防治理河段为实验区黑山峡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白银市靖远县双龙乡仁义村、兴隆乡大庙村治理河段贴坡式堤防治理河段为实验区(1)黄河上游特有鱼类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本次工程涉及2处鱼类产卵场,护岸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体的扰动及产生的噪声会影响鱼类的繁殖产卵。但该保护区主要鱼类的产卵期集中于5月份,本河段施工是3-11月份,其中3-5月份施工场地大部分是滩地,基本不涉及水体;7-9月份是水体施工。因此,该河段水体工程施工基本错开了主要保护鱼类集中繁殖期,工程施工对主要保护对象集中繁殖产卵影响较小,但有一定影响,建议分段施工,减小施工影响范围,缩短施工影响时间,尽量减少对鱼类繁殖的影响。(2)黄河刘家峡兰州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本次工程涉及该保护区2处鱼类产卵场,积山石县银川乡下段工程涉及裂鳆鱼亚科鱼类的产卵场,临夏县莲花乡上段工程涉及鳅科、兰州鲶的产卵场。该工程施工期,对产卵场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扰动和噪声,同时,工程扰动可能破坏兰州鲶和部分鮈亚科鱼类赖以产卵的河滩、河床水草,影响鱼类的产卵繁殖。但该河段涉及产卵场的两处工程均为刘家峡库区工程,堤防基础工程必须在7-9月之间完成,而该河段鱼类集中繁殖期5-6月份,即堤防基础工程施工错开保护鱼类的产卵期。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和河滩河床栖息地的恢复,鱼类将初步适应产卵场生活,进行产卵繁殖。(3)黑山峡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本工程不涉及到该保护区核心区,工程位于其实验区内,大部分堤防工程,堤防工程施工对鱼类及栖息地影响相对较小。其中双龙乡仁义村段1处堤防和1处护岸涉及1处鱼类产卵场(兰州鲶、鲫鱼及鳅科鱼类和鲤鱼、鮈亚科部分鱼类等的产卵场),堤防工程距离水体较远,主要通过噪声对鱼类的产卵产生不利影响;护岸工程及导流施工会扰动水体并产生噪声,对鱼类尤其是沉性卵鱼类的产卵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该河段主要保护鱼类的产卵期5-6月份,堤防基础工程施工期在11-次年4月,错开了鱼类产卵期;建议调整该河段护岸工程施工期,避开鱼类集中产卵期。(4)黄河景泰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工程在黄河景泰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内的长度为32.1km,大部分为堤防工程,堤防工程施工对鱼类及栖息地影响较小本次工程涉及1鱼类的产卵场(兰州鲶、鳅科鱼类、鲤鱼等的产卵场),为护岸工程,且需要进行施工导流,主体工程及导流施工造成的水体扰动及产生的噪声对鱼类的产卵将产生影响。该河段主要保护鱼类的产卵期在5月至6月份,施工导流围堰在11月至翌年4月之间施工,主要保护鱼类的产卵期不在导流围堰施工期内,施工导流对主要保护鱼类的产卵没有直接影响,但其他施工活动对该河段鱼类产卵将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建议优化该河段施工期,避开鱼类集中产卵期。(5)黄河甘肃盐锅峡、八盘峡段特有鱼类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本次部分堤防工程涉及黄河甘肃盐锅峡、八盘峡段特有鱼类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和实验区。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黄河高原鳅、兰州鲶和黄河裸裂尻鱼等鱼类及其生境,特别保护期为每年的3-8月。本次工程涉及1处鱼类产卵场,建议施工时间避开鱼类产卵期,尽量减轻对鱼类的影响。5.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3.1对土地利用影响分析评价工程占地对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均很小,不会改变土地利用的基本结构,但应进一步合理布置主体工程分布,尽量避免或减少对林地的占用。5.3.2对景观格局影响分析评价工程占用各类型景观的面积上,占用农田景观面积最大,其次是荒草地、林地、园地;从景观影响程度上,对林地景观影响较大,其次是农田景观,荒草地、园地景观影响程度较小;另外部分主体工程水中进占施工影响河流景观。但从总体上,工程影响各类型景观的面积、程度有限,工程施工对维持项目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导景观影响程度较小,工程建设对评价区的景观格局和景观异质性影响均较小。5.3.3工程对评价区生态完整性的影响工程实施对该区域植被的影响面积较小,对区域植被的影响也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