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2湘教版必修30824410_第1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2湘教版必修30824410_第2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2湘教版必修30824410_第3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2湘教版必修30824410_第4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2湘教版必修308244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区域的基本(jīběn)含义第一页,共42页。一、区域(qūyù)的主要特征1、区域(Region)的概念(gàiniàn)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第二页,共42页。1、具有(jùyǒu)一定的界线。第三页,共42页。1、具有一定(yīdìng)的界线。有的明确(国界、省界等);有的模糊(móhu)(气候区、植被区)。第四页,共42页。南方(nánfāng)北方(běifāng)西北(xīběi)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2:区域内——相似性、连续性:区域间——差异性第五页,共42页。热带(rèdài)沙漠撒哈拉沙漠亚马逊平原(píngyuán)热带(rèdài)草原喜玛拉雅山第六页,共42页。热带(rèdài)沙漠干燥、炎热(yánrè);耐旱植物;骆驼第七页,共42页。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大;植被(zhíbèi)茂密,高大乔木为主热带雨林(rèdàiyǔlín)第八页,共42页。热带(rèdài)草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旱少雨;大型(dàxíng)动物生存:狮子、长颈鹿、羚羊(季节性迁移)第九页,共42页。干湿季及动物(dòngwù)迁徙图第十页,共42页。喜玛拉雅山干燥,大气(dàqì)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较低,人烟稀少第十一页,共42页。地点景观特点(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热带沙漠热带雨林热带草原高山地区干燥(gānzào)、炎热;耐旱植物;骆驼高温多雨;河流(héliú)径流量大;植被茂密,高大乔木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旱少雨;大型动物生存:狮子(shīzi)、长颈鹿、羚羊(季节性迁移)干燥,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较低,人烟稀少

P2活动第十二页,共42页。比较图所示三个人文(rénwén)区域的差异区域类型景观人口产业活动有大片农田(nóngtián)分布分布(fēnbù)分散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厂房林立相对密集工业生产活动为主高楼大厦非常密集非农产业活动为主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第十三页,共42页。旅游区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特色(tèsè)。中心商务区有商业和服务(fúwù)功能3、区域具有一定(yīdìng)的优势、特色和功能第十四页,共42页。4、区域(qūy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十五页,共42页。2、区域(qūyù)的主要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jièxiàn)。区域内部——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差异性。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十六页,共42页。二、区域(qūyù)空间结构1、概念(gàiniàn)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guānxì)和空间分布形式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第十七页,共42页。3、区域(qūyù)的划分:

①从总体上看:地域乡村地域城镇地域区别地域范围产业活动联系较城镇(chéngzhèn)大小农业(nóngyè)生产活动为主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乡村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带动作用第十八页,共42页。项目形状结论农业交通运输线路城市和工业城市群和工业群面状线状和网络状点状岛状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jiéhé)的自然—社会综合体②从空间分布(fēnbù)形式看:第十九页,共42页。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区域(qūyù)空间结构的变化。交通(jiāotōng)方式单一线路较少出现铁路,交通(jiāotōng)运输线密集交通网络密集线路四通八达乡村地域广乡村地域减少城市区域扩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非城市用地减少第二十页,共42页。产业空间分布(fēnbù)变化的主要原动力:生产力的推进第二十一页,共42页。三次(sāncì)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指农业(种植业、林业(línyè)、牧业、渔业)第二产业(dìèrchǎnyè)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三、区域产业结构第二十二页,共42页。区域(qūyù)产业结构差异第一产业(dìyīchǎnyè)比重大第一产业比重(bǐzhòng)较小第二产业比重(bǐzhòng)较大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区域产业比重传统的农业区域、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十三页,共42页。区域三次产业(chǎnyè)比重差异010203040506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我国浙江杭州二、三、一第二十四页,共42页。区域(qūyù)产业结构的发展区域(qūyù)发展早期第一产业(dìyīchǎnyè)工业化加快第二产业城市化加快三、二、一经济达到较高水平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二十五页,共42页。(1)A地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人均(rénjūn)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经济发达。(2)AB,第二产业产值(chǎnzhí)比重最高。(4)D经济相对落后(luòhòu),因为第一产业产值最高,人均GDP最低。P7活动参与1(3)CD,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最高。第二十六页,共42页。农业地区工业地区城市地区人口分布特点第一产业人口占绝对优势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大第二三产业人口比重大产业分布特点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工业经济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特点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对外联系较少加强密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生态破坏主要是环境污染主要是环境污染P7活动(huódòng)2第二十七页,共42页。5、区域产业结构(chǎnyèjiéɡòu)的变化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产业的产值比重早期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一三二、一二三中期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二三一晚期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三二一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chǎnyè)向第二、三产业(chǎnyè)转移的趋势。P7活动(huódòng)3第二十八页,共42页。区域产业结构(chǎnyèjiéɡòu)的演进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jiēduàn)(1)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3)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4)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5)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二十九页,共42页。有的模糊(móhu)有的明确(míngquè)界线(jièxiàn)相似性和连续性

内部

优势、特色和功能联系密切

差异显著区域间课堂总结:第三十页,共42页。区域(qūyù)空间结构社会(shèhuì)经济活动人口(rénkǒu)状况城市化区域开放程度自然地理条件对外联系各区域要素相对位置关系空间分布形式课堂总结:第三十一页,共42页。读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huídá)1---2题。草原放牧区半湿润(shīrùn)区旱地农业区400mm800mm湿润(shīrùn)区水田农业区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tèzhēng)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无大小之分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B课堂巩固:第三十二页,共42页。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míngxiǎn)的相似性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C第三十三页,共42页。3、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shēngchǎn)活动差别很大D第三十四页,共42页。4、关于江苏省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西部省区相比,江苏省矿产资源的优势(yōushì)明显B江苏省与临近省区的界线不很明确C江苏省南部与北部属于不同的自然带和温度带D上海市的经贸发展对江苏省的影响不明显C第三十五页,共42页。5、下列关于区域空间分布的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农业表现为面状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状③城市(chéngshì)和工业表现为点状④城市(chéngshì)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A第三十六页,共42页。6、中国经济具有活力的长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群。杭州湾跨海大桥、洋山港、沪崇苏通道三大工程的相继启动,“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进程(jìnchéng)将进一步加快。(1)“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是--------、---------、--------。(2)“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形式是------------,交通线表现为----------和-----------。(3)“长三角”城市群的形成原因是---------------------------。(4)三大工程的启动和完成会引起“长三角”空间结构怎样的变化?南京(nánjīnɡ)杭州上海岛状线状网络状第三十七页,共42页。(3)“长三角”城市群的形成原因是: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tǔrǎng)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等。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历史悠久等。(4)三大工程的启动和完成会引起“长三角”空间结构变化是:城市特别是小城市的规模扩大,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jiāqiáng),交通网络更加完善。第三十八页,共42页。区域产业(chǎnyè)划分主导产业(chǎnyè)辅助产业(chǎnyè)基础产业(chǎnyè)第三十九页,共42页。宁波地区(dìqū)国民生产总值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zhīpèi)收入农民(nóngmín)人均纯收入第四十页,共42页。小结(xiǎojié)区域(qūyù)的主要特征区域(qūyù)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概念主要特征概念区域划分及空间分布形态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概念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四十一页,共42页。(1)本区内的杭州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属华夏文明发祥地,也是我国七大▲之一。(2)杭州市地处▲三角洲南翼,▲湾西侧,京杭大运河南端,是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这里四季分明,温和湿润,自然条件得天独厚。(3)杭州市具有优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