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地理的基本能力
文综地理的基本能力1考试内容梳理整合的能力2知识点转化为能力点的能力
《09文综说明》中规定考试内容:包括必修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以及浙江省义务教育地理教学的相关内容。它基本上是教科书章节和内容标题罗列,繁多、重复、杂乱、抽象。假如忠实《说明》内容的教学观的话,必定是师生苦不堪言,必定低效率教学。1考试内容的梳理整合的能力基于文综地理复习的效率的思考,务必要对考试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从而把握地理学科的知识框架。这样,既可提高教学效率,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⑴梳理整合的原则①基础性原则:剪枝留主。如自然地理的概念、原理和规律;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人地关系和空间分布;区域地理的空间定位、重大问题和人类发展等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还包括科学方法的知识,即主干知识。②能力性原则:删除无思维价值的描述性知识,保留有思维价值的知识,即具有支撑能力、可转化为能力的知识。③联系性原则:对零乱发散在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的主干知识进行有序的调整和归类,使考试内容有良好的时空系列。⑵梳理整合的要求梳理整合的具体要求:①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要求;②审视和把握《考试说明》和教科书的内容之间的关系;③研究和明确文综命题的基本原则和历年文综试卷考点分布状况。⑶梳理整合操作以必修地理(自然、人文和区域)的章节为基本框架、以世界和中国地理为载体、把选修地理的《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的内容融入必修地理之中来构建地理高度概括学科知识网络(如下表)。区域地理荒漠化区域发展湿地资源流域综治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城市化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城市化城乡规划城市与环境区位条件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商贸产业活动环境问题思想演变防治保护持续发展协调发展人口与环境人口增长人口容量人口迁移区域含义区域人环发展阶段发展差异经济联系世界地理地理信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定位系统自然地理地球地球地图地球运动日地关系自然要素整体性差异性环境特征环境与人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人环关系地壳物质大气运动水运动物质运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概述分区地理大洲国家⑸知识框架的主要作用①有效解决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冲突的困惑②有效解决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割裂的问题③有效解决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断层的问题2知识点转化为能力点的能力⑴转化的理由:
⑵转化的操作①文综测试命题原则:能力立意。提高文科学生的能力是文综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②《说明》中规定的文综四大能力目标要求与600个知识点在教学中无法对应操作,尤其是青年教师更是无法把握。③教师教学习惯是忠实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点,只注重知识落实,往往忽视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上述的原因,有必要将知识点转化为能力点。基于地理知识网络,以知识框架中的节为基本单位,凭我对知识点的和文综能力目标要求的认识和理解,形成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能力点的列表如下:考核知识点能力点地球和地图比例尺1运用比例尺大小辨别地理事项的内容和范围等的能力等高线剖面图1能区分海拔与相对高度,等高线类型的判读及其应用的能力2绘制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判读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经纬网的意义1掌握经纬线(网)特点,并能运用经纬线为地理事物定位、定向和定量。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阅读太阳辐射分布图,描述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分析,能评价太阳能的优缺点;2阅读太阳外部大气结构图,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对气候、电离层及其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运动的意义1观察地球运动过程,说明地球方向和速度的特点及地理意义;2能画出太阳光照图,并读出晨昏线、黄赤交角、地方时、区时、日期、节气、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纬度与晨昏线变化幅度关系;3能画出二分二至日光照图,归纳太阳回归运动规律及其产生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推估算时间和太阳高度等;4能综合分析地球运动对河流、风向和洋流的影响;5掌握等太阳高度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的判读技能。⑴自然地理板块部分——①地球考核的知识点能力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地球圈层1能绘制圈层结构简图,说出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和特点;2阅读岩石成因图,掌握判别岩石类型的方法,并说明其意义;3绘制内部物质循环简图,说明它们之间相互相互和转化过程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1阅读板块示意,分析板块边界性质,解释世界大洲地貌大势及其成因,并能熟练识辨重要海上通道及其自然地理特征;2能绘制背斜、向斜和断层图;3能在地质构造剖面图上,判读其基本类型、成因,并说明实践意义;4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5判读不同地貌景观图,比较它们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大气受热过程1阅读大气垂直分层图,掌握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估算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2阅读大气受热过程图,解释日常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影响;判读逆温层,分析其生成条件,说明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绘制热力环流图,解释热力环流原理,总结近地面气温、气压、风向、天气等之间的相互关系;4掌握等压线和等压面的判读技能,能在等压线图上判读风向、风力大小和天气特点,并以举我国实例加以说明;⑴自然地理板块部分——②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核知识点能力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大气环流1利用热力环流原理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分析归纳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气流状况、季节移动,以及季风环流的成因;2在世界大洲图上画出气压带风带,说明其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归纳世界气候的成因、特点和分布规律;3根据气候类型的特点,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归纳气候类型从定性到定量的判断方法,从而掌握各种气候变式图。天气系统1掌握冷暖锋和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及其天气过程;2阅读我国东部雨带图,分析其主要成因,掌握其移动规律,并说明对我国各地降水、洪涝干旱等的影响,以及相关水资源的问题;3能在锋面气旋图上,判读其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天气变化趋势。水循环1自绘水循环简图,说出水循环的环节和地理意义;2水循环原理与实际的联系(修建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地下水开发利用以及湿地的保护)。洋流1根据风带分布画出洋流分布模式,然后归纳洋流分布规律;2运用典型区域图,说明洋流对气候、航海等影响,总结出因果链。考核的知识点能力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根据地质年代序列图,说明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2阅读人类文明演进图,不同文明历史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以某区域图,说明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归纳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三大特征并加以运用;2以每一地理要素为例,说明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差异性1在陆地自然带图上,指出四大分异规律及其主要成因;2沿某一地理线方向,说出沿线的自然带名称,分异规律及成因3以某一山体或模拟的山体为例,判读其基带和垂直方向上的自然带的方法,分析比较阴阳坡雪线高低及其原因,并推断区域位置及其方法;4比较同一自然带在两个以上地区分布的异同点,并分析其主要成因;5在陆地自然带图上,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说明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⑴自然地理板块部分——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核的知识点能力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与环境1阅读人类与环境相关示意图,举例说明人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以及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的实例,实践科学发展观。2结合案例,说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成因和防治措施(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化、人文环境问题);3结合案例,说明人类尊重和善待环境是人地和谐发展的基本伦理观。自然资源1在中国主要自然资源分布图上,描述我国自然资源特点、主要问题的表现;2在中国图上画出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的线路、主要意义及其评价;3以某一区域自然资源利用为例,说明区域人口、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应措施。自然灾害1在中国区域图上,说出主要的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态问题)和成因,归纳自然灾害时空分布规律;2在两区域图上,比较同一自然灾害危害不同的原因,以及自然灾害防治措施;3能在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图上,正确判读其自然灾害名称,产生原因以及危害的评估等。⑴自然地理板块部分——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核知识点能力点人口与环境人口增长模式1在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地区差异示意图上,说出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并举主要国家加以评价;2在人口增长模式图上,定性描述不同人口增长特点,能归纳定量判读人口增长类型的依据,以及区分典型地区或国家人口增长各种图式;3阅读我国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判读我国增长特点、类型以及主要原因。人口合理容量1阅读我国地区图上和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等图表,通过计算解释环境承载量、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2根据相关概念描述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相关性。人口迁移1在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上,说出人口流向、原因及评价;2主要国家人口机械变动图表,分析人口数量、质量变化与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关系;3在中国人口流动路线图上,说出主要流向和原因,并加以评价。⑵人文地理板块——①人口与环境⑵人文地理板块——②城市与环境考核知识点能力点城市与环境城市形成和发展1以中外城市为案例,说出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区位条件;2在我国城市分布图,分析归纳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及其基本形态;3阅读或绘制城市发展一般进程图,描述其发展一般规律,并能解释城市化及逆城市化的概念;4以当地乡村为案例,能描述其空间形态、分布特征,并说明其成因。城市空间结构1阅读某城市功能分区图,说出城市主要功能区、空间结构,归纳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2阅读中心地理论示意图,说明区域中心地等级高低、服务范围大小、人口门槛,并运用理论解释区域内的教育校网、商业网点、服务业等的布局,以及解释城镇体系。城市化1能阅读世界城市化进程图,说出城市化一般趋势、特点和差异,分析归纳区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主要依据;2在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城市化水平图上,说明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区域差异、主要原因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利用当地案例,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城乡规划1阅读某城市规划图,说明城市规划的主要原则、功能分区规划和布局、以及项目选址;2运用城乡规划和布局原则,编制或评价某城镇规划布局的合理,并说明对发展新农村的意义。知识点能力点区域产业活动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1在理论区位因素示意图上,说出相关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区分区位因素、区位条件和主导区位条件;2以浙江省或温州市某产业活动为例,说出产业活动的三种地域联系方式。农业区位与地域联系1阅读我国水稻分布,分析影响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归纳其主导区位条件;2在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上,比较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复种指数、产量的主导区位条件和限制区位条件,归纳主要农作物的地理分布规律;3阅读添加地域类型景观世界图,说出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它们主要区位条件和特点;推断农业地域的分布规律;4阅读主要国家农作物分布图,说出其地域类型,分析其主导区位条件。5掌握判读世界主要国家人口、耕地、粮食图表的技能,描述它们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⑵人文地理板块——③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考核的知识点能力点区域产业活动工业区位因素与地域联系1阅读工业区位因素示意图,说出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2阅读某工业区(模拟),分析某企业布局的主要区位条件,说明各企业空间布局及其新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评价区域工业布局;3阅读世界主要工业区,比较它们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工业结构、发展趋势、生产链等;4阅读我国“三圈两带”示意图,比较分析其工业发展区位条件、工业特色,发展趋势。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阅读我国某地交通运输图,说出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2阅读我国交通运输图,分析交通运输线的区位条件选择;3阅读世界主要铁路海洋运输线图,分析其选择及其影响的因素;判读国家交通运输图表的技能;4阅读我国南方和北方交通线示意图,比较其交通运输的主要差异,说明其对聚落形成、布局和分布的影响,以及对聚落形态的影响;5阅读某区域图,评价交通线路和站点布局;6阅读某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图,说明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能为城市超市选择地址,并说明选择的理由。考核的知识点能力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问题1阅读当地环境问题的案例,说出主要的环境问题,分析归纳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即危害;2能分析环境质量与人类生活质量关系的图表,并能描述其特征。人地关系思想演变1阅读我国人地关系的文献资料,分析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举例说明古代人地关系思想对环境的影响。防治和保护环境1阅读当地环境污染典型案例,根据不同环境污染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寻求相应的防治和保护的对策;2掌握判读环境污染柱状图和曲线图等的技能;3正确评价某区域环境污染防治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可持续发展1能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对生产致富方式作出正确的评价,或根据某区域特征,设计生产致富的方案;2阅读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曲线图,分析归纳协调人地关系的三大途径;3阅读传统生产模式与清洁生产模式图,比较它们的不同点,说明其现实意义;⑵人文地理板块——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知识点能力点区域可持续发展洲和国家1阅读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图,归纳认识宏观和微观区域方法、海上重要通道的辨识方法,建立世界区域心理地图;2在中国空白图上画出山脉、河流、重要、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归纳认识地区的方法;填注主要资源、能源和农作物等分布,并归纳其分布特征;建立中国心理图。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阅读模拟区域早中晚期发展过程图,分析区域空间分布形式、三次产业发展水平等,归纳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因素;2阅读两个区域空间结构图,掌握比较区域填注差异的一般方法,并能描述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过程;3阅读长三角不同时期图表,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4以长江沿江工业带为案例,比较分析东中西部区域发展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掌握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方法;5在中国课标图上画出能源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辩证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有关区域产生的影响;6阅读长三角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产业转移示意图,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基本特点,辩证评价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⑶区域地理板块——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知识点能力点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1阅读我国土地荒漠化分布图,说出荒漠化的类型,描述我国荒漠化的趋势,分析归纳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2阅读浙江省湿地分布图,说出湿地的价值和开发利用中主要问题及对策;说明湿地开发与保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阅读田纳西河流域图,分析其综合开发的区位条件,总结开发整治经验;结合能源跨流域调配案例,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方案的评价;4阅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说出主要农业带分布,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对环境的影响、总结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并能对我国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建议;5阅读鲁尔工业区图,分析其兴起和衰弱的原因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利用范例探讨我国工业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6阅读长三角经济圈示意图,分析城市化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调整其关系的主要对策和措施。信息技术应用1阅读地理信息系统用来不同信息的GlS图层,说出其含义和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2阅读遥感工作过程示意图,说出遥感的主要功能和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3阅读GPS空间星座图,说出实时定位星座,举例说明GPS在定位导航中的作用。⑶区域地理板块——②区域可持续发展高三地理教师施教的方略瑞安五中∕余贤能2010.3.2一文综地理复习教学基本认识二文综地理复习施教基本策略一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基本认识1高三地理教学内容的认识2高三地理教学目标的认识3高三地理教学的度的认识4高三地理复习策略的认识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为保证文综地理教学轻负高效、确保学生应试水平的提高,文综地理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度和教学策略的深度认识。不同基础知识认识关注事象空间定位强调基本概念内化挖掘要素联系内涵归纳规律原理本质联系生产生活现象地理科学方法地理基本原理地理基本思想地理基本规律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基础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地理研究成果联系时政新闻关注重大问题1文综地理教学基本内容的认识文综《考试说明》规定的必修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选修地理lAⅣ、地理lAⅥ,世界和中国地理等考试内容内容,是高三复习的基本内容。简言之,复习教学内容就是地理基础知识,即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思想等四方面内容。对不同基础知识要有不同的认识,概言之,关注事象空间定位、强调基本概念的内化、挖掘地理要素联系的内涵、归纳地理基本原理规律的本质和联系实际生产生活现象。基于上述认识,因而我们已将其整理为地理学科知识框架。我们要根据学校的层次、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该框架网络进行缩放,做到因生因师而宜。地理概念:地理名词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原理:事物特点现象成因现象演变地理规律:地域分异地域综合地域发展地理思想:系统思想区位思想持续发展科学方法:地理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可以将其放大,以地球内容为例地球地球和地图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等值线图区域地形地理图示意统计分布景观日对地影响太阳辐射太阳活动时空分布主要影响活动特点主要影响地球的运动运动特点运动意义方向速度地理意义太阳回归地理意义联系身边的事象地理学科三三X知识框架示意地理学科基础知识自然地理地球运动系统地理环境特征地对人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地物的运动、水体的运动整体性三大特征、地域四大分异规律、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环境、资源、灾害等不同时空尺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地图人文地理原理人地相互影响人地协调发展人口增长模式、中心地理论、产业区位论、可持续发展观人口变动、工农业地域类型、交通布局、城市化、城乡规划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途径世界中国区域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理论区域重大问题区域防治新技经典理论(区域结构)典型区域(差异)经济联系(转移)荒漠化、湿地、流域综治、产业、城市等环境问题与发展RS普查监测、GlS城市管理、GPS交通导航、数字地球中国区域地理区域地理身边的事物或案例再按地理基础知识可以最简的“三三X”结构式2地理复习目标的认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学生的最终目的。然而,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⑴目标的基本认识:①复习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实践和应试能力。②复习目标的向标:三维目标和文综能力测试目标。⑵目标的操作要求宏观上按复习四大目标,微观上要根据复习内容的属性和学生认知特点而进行操作。地理应试能力:信息提炼能力信息链接能力图文互换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地理研究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形成假设能力资料综合能力得出结论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观察能力地理考察能力地理实验能力地理调查能力专题研究能力地理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发现能力读图用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事物能力地理复习目标文综能力目标文综应试能力目标复习目标的层次课程教学目标⑴复习的学习、研究、实践和应试的能力目标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隐性活动(经历、体验、感悟)显性活动(演示、绘制、实践)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动力能力科学方法研究过程⑵三维目标的关系及其指向目标控向。三维目标是地理复习目标和文综能力的控制性的标向,即控制着地理能力目标和文综地理的度。这是复习的原则。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试题(立意、情境、设问)解答(选择、判断、回答)考生方法知识应用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地理知识目标指向。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发现地理问题、收集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可以说高考是要求考生“用”知识,“用”方法去解决问题。⑶文综四大能力关系、思维过程及其指向3文综地理复习的“度”的认识⑴认识复习“度”的内涵:难度教学内容的难点程度,难点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自己知识和能力原因,发生理解困难的地方。广度与该概念并列的所有概念的数量。揭示的是系统网络中横向因果链条,各个并列知识点间的相互转化与作用.深度该概念的种类关系的全部或范畴层次。揭示的是系统网络中纵向因果链条,各个链条节点之间的伸缩和扩张.
⑵教学的度的把握方法①难度:要研究文科学生学习的背景知识和起点能力,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这样才能把握难度。②广度:要研究知识点与能力的关系、知识点与后续知识点的联系、进行横向演绎知识点,即沟通知识点与前后并列知识点的有机联系,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广度。③深度:明晰特殊化是由普遍到个别的认识方法,纵向演绎知识点,即泛化知识点与上下种类知识点的联系,揭示知识点的境域化过程。也就是地理归纳与演绎法。如此,才能把握深度。文综地理复习的度指的是难度,其包括广度和深度,它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它影响文综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⑶把握教学的“度”的要求:⑷教学的“度”的操作举例
①知道学生的学习的起点力支撑的知识——义务教育相关知识和高一、高二学科知识的掌握,及地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等;②关注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A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相对学生而言,根据学生认知特点B引导学生知识迁移,其关键是思维引导,防止负迁移C把知识点纳入整体知识结构、纵横交错的因果网络;①地球运动复习的广度:可以拓展到学科经纬网和比例知识、自然景观、水文特征、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极地科考等有季节性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②地球运动复习的深度:其深度要严格把握,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挫伤。我认为晨昏线与日界线的相互关系和正午太阳高度与时空关系及其推算为复习深度的上界。4文综地理复习策略的认识⑴文综地理复习课基本结构的认识知识系统化-问题系列化-试题情境化-解题规范化学习实践文综地理复习问题-试题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情境—感悟-体验-评价⑵地理复习的分段总目标的认识按地理知识网络时序提取知识的范围来构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图形语言的表达案例或情境分析解决主要问题模拟试题地与理地与图总结归纳知地求因明理知法第一轮复习目标:建构知识体系和形成良好技能按文综能力考核目标提取整合知识来联系转化第二轮复习目标:建立知识联系和完善能力结构专题知识图形变式案例分析突出问题典型试题专项能力点评归纳迁移应用自然地理现象寻找其特征分析其原因归纳其规律联系社会实际自然地理人类活动区位条件分析人类活动特征人地协调途径调整人类活动人文地理区域空间位置判断区域特征分析区域问题评价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系统论思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区位论思想自然与人文要素对人类活动可持续发展论思想区域发展面临着资源和环境问题⑶文综地理复习思想的认识基于文综考试内容的不同特点,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思想,着力提高文综地理教学实效。因教学思想是教学的灵魂。⑷文综地理教学方式方法的认识A过程与方法的双重性B过程与方法的把握和运用a过程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仿真,强调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和方法的各种活动。如地理观察、分类、交流、推断、预测和认识时空关系等。过程应该包括师生互动和地理过程。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隐性活动(经历、体验、感悟)显性活动(演示、绘制、实践)地理教学过程过程地理科学过程阅读思考问题提出师生互动问题解决地理观察地理分类地理交流地理推断科学方法教学方法地理预测评价小结地理事象变化师生生命活动b方法是指在学习和研究科学问题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做出解释结论、解决问题等所遵循的途径和使用的手段,如地理观察、实验、调查、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行为方式)的总称。地理教学方法方法地理研究方法讲授式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比较分析综合科学过程教学手段归纳演绎问题式地理事象变化师生生命活动二文综地理施教的基本策略1构建知识的策略2活动化教学策略3试卷评析的策略文综地理施教的基本策略就是基本教学方式方法,它是高效的着力点。如果说教学认识是宏观层面的话,那么施教基本策略是中观层面的,它是微观(课时)策略的参照。文综地理教学方法基于文综教学观思考,侧重知识构建、教学结构和教学评估反思等角度。⑴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有两个重要理念:●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思维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知识的意义建构认识不是人脑对事物直接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成的。这两个理念对文综地理教学有着实现的指导意义,运用图式教学是文综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特色,也是最贴近文综能力测试目标要求;知识的意义建构是符合新课程理念,教材是学习资源,不是考试内容。1建构知识的策略⑴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点的策略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着力点是学习方式,基础点是教学问题的设计,以锋面系统为例;观察锋面天气图:①找出冷暖锋判断的方法。②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③讨论我国天气与锋面的关系。④写出知识链。⑵构建学科知识框架的策略⑴构建的基本思路:以必修地理三个模块知识点为基本框架,以义务教育相关知识为载体,将选修两个模块知识融合于其中。框架的祥略要因人而定。
⑵构建的一般方法:在复习伊始时作为课外作业,使学生知道模块主要内容和模块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简单的知识框架,教师要给予点评;也可以在第一轮复习结束时的课外作业,反思学习过程,再现、补缺、巩固知识,形成一个比较精细的知识框架。构建的基本原则是由宏观到微观,即学科知识框架、模块知识框架、单元或专题知识框架、课时知识空间。⑶构建的实例区域地理荒漠化区域发展湿地资源流域综治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城市化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城市化城乡规划城市与环境区位条件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商贸产业活动环境问题思想演变防治保护持续发展协调发展人口与环境人口增长人口容量人口迁移区域含义区域人环发展阶段发展差异经济联系世界地理地理信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定位系统自然地理地球地球地图地球运动日地关系自然要素整体性差异性环境特征环境与人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人环关系地壳物质大气运动水运动物质运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概述分区地理大洲国家地理学科三三X知识框架示意地理学科基础知识自然地理地球运动系统地理环境特征地对人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地物的运动、水体的运动整体性三大特征、地域四大分异规律、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环境、资源、灾害等不同时空尺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地图人文地理原理人地相互影响人地协调发展人口增长模式、中心地理论、产业区位论、可持续发展观人口变动、工农业地域类型、交通布局、城市化、城乡规划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途径世界中国区域人文地理区域发展理论区域重大问题区域防治新技经典理论(区域结构)典型区域(差异)经济联系(转移)荒漠化、湿地、流域综治、产业、城市等环境问题与发展RS普查监测、GlS城市管理、GPS交通导航、数字地球中国区域地理区域地理身边的事物或案例再按地理基础知识可以最简的“三三X”结构式②单元知识框架:地球日地关系运动意义运动方向运动速度运动周期时间计算昼夜变化季节五带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运动特点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人类影响经纬网比例尺地球地图黄赤交角太阳回归运动规律晨昏线时空变化A基本思路:以《地球》为例,要围绕日地关系、地球运动、以及地图等知识重组整合,构建起单元知识框架。B一般方法在单元教学结束,作为学生学习反思性总结,即自主整理单元知识。①学科框架(如上所示)③课时知识框架以《地壳》为例课时知识框架是指将课时学习内容的要点按照知识的内在关联教学表达,一般与教学板书融为一体,即课时结构式板书。
B构建的一般方法:以课堂教学环节形式师生共同完成,首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板书重点知识,然后让学生用联线将其连接起来,作为概括性是教学小结。
这样,既可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又有利于学生课后反思巩固,更是培养学生应试时问题与储备知识的有效对接等。A构建的基本思路:以教学课时内容,将重点知识按其内在的关联教学整理。地壳内部圈层外部地壳划分依据地震波利用圈层特点组成物质三大岩石结构特点物质循环地理意义除了上述的构建方式外,最好构建模块知识框架。这些构建形式和方法是我个人的见地,只能与大家交流,仅供参考。请大家根据自己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主动建构知识框架,同时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及其框架是第一轮复习的目标之一。其作用有三:①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为提高能力奠定基础,不管是概念、原理、观点、规律等都是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支撑着地理能力,或对后续知识的支撑。②有利于学生反思巩固知识,提高思维品质;③有利于学生知识活化,提高学生知识调动的能力,第二轮地理专题复习方略(2010年3月)
地理第二轮复习的总目标是:重整知识结构,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加强对知识薄弱环节的突破,并对知识进行重组,激活重点知识点的知识网,形成活化的知识联系;完善能力结构,即地理学科能力与文综四大能力的磨合。专题为载体的复习方式已被大家所确认。但是,它没有固定的复习模式可循,复习专题的确定、设计和操作等行为都有较大随意性(教师个体的个性化),导致复习的效益低下,甚至出现负效现象。为了提高复习效益,就得矫正我们的复习行为,减少教师的随意性,增强科学性,保证专题的有效性。专题设计专题确定复习效益实施方法专题复习一专题确定的原则二专题谋划的方案三专题实施的方法要到位选好专题内容,确定专题结构高考大方向把握准;高考重点、难点瞄得准;学生知识缺陷、思维障碍抓得准一专题确定的三大基本原则专题复习就是变换角度,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比归纳、图文转化、纵向递进和横向迁移,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重新编织所学知识,调整原有认知结构的一种复习方法。专题复习应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知识以及恰当的方法和技能,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重组,形成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有用知识和技能,最终运用于解题。1地理专题复习的概念2地理专题选择的原则⑴针对性原则地理专题选择的内容多种多样,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校等都应该有所不同。即使是同样的复习目标,也可以用不同的载体来加以呈现。为了提高专题复习的效益,地理专题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专题选择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一般而言:①一类重点学校:对基础主干知识较扎实的学生,就应该以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复习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层次。②二类普通学校: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应该以基础主干知识专题的复习为主,狠抓学生主干基础知识的落实,这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是保证学生拿到基础分的基本保障,否则盲目进行综合性强的专题复习,也不会收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反而使复习效果低效,严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现负面影响。它强调专题选择要讲究差异性和实效性、做到因材施教。⑵基础性原则地理专题的选择要围绕地理基础主干知识来选择。地理基础知识是指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地理基本规律、地理基本思想或地理基本方法和技能。●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分析和解决问题之源;●原理和规律:人地关系发展变化的纽带;●思想:分析和评价人地关系的指南;●方法和技能:应试水平高低的法宝。⑶能力性原则能力性是指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所学主干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专题复习重在复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而非专题本身的素材内容。因此,专题的选择应该选择具有能力载体的主干知识,或者具有学习知识后续支撑力的知识。⑷主体性原则专题复习要取得高效的复习效果,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性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专题,即必须知道自己的学生缺什么、希望什么、即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能力薄弱环节、思维障碍等学情。否则复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失去专题复习的真实意义。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球运动、热力环流气候形成、天气形成河流特征、海水运动地质构造、环境特征人口变动、城市发展农业活动、工业活动环境问题及其协调基本特征、环境与发展、资源能源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图表二专题谋划的方案
1地理复习专题的确定基于专题复习的基本目标、选择的基本原则和第一轮知识框架思考,尽可能精选专题,否则只能是追求复习效率,丢失了复习之根本。故建议不宜过多(尽可能在8~9周完成)、不宜过大、不宜过深、不宜面面俱到。⑴自然地理系统自然地理系统8个专题的设计,要求提供足够的信息情境,通过地理过程归纳与演绎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⑵人文地理系统人文地理系统5个专题的设计,要求提供时政热点的案例,通过地理过程分析与综合产业区位和空间分布。⑶区域地理系统区域地理系统4个主题的设计,要求提供微观区域的情境,通过地理比较与分析区域联系和可持续发展。2地理复习专题的谋划专题选择要明确该专题的核心知识、知识范围、技能方法要求、预测学生掌握得如何等问题(如下图)。这样,才能贯彻针对性、基础性、主体性和能力性的专题选择原则,落实重整知识和完善能力结构的复习目标。专题谋划学生学情知识广度核心知识方法技能⑴地球运动专题①知识广度:地球运动特点、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经纬网知识、时区和日界线,以及季节性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②核心知识:晨昏线与经纬网关系、与太阳高度的关系。③技能方法:空间想象能力、地理计算技能、观察、分析、归纳与演绎等方法④学生学情:核心知识模糊、技能方法薄弱。专题情境运动方向运动速度运动周期昼夜状况太阳高度地理计算经纬网晨昏线各种图式●掌握一种工具: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和判断方向的工具●把握二个关系:晨昏线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时间关系;经纬网与晨昏线的关系。●学会两种计算:时间计算;昼夜长短与日出和日落的计算。⑵热力环流专题:①知识广度:对流层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过程、等压线、风的形成、微观区域等。②核心知识:热力环流原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等压线等。③技能方法:空间思维能力、数据阅读分析技能,归纳与演绎方法④学生学情:知识层次和因果层次不清,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薄弱●掌握一大原理: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应用;●把握两大因素:影响气压的海拔和气温两大因素;●学会两种技能:阅读等压线的技能和判断风向及风力的技能。专题情境冷热不均气压差异最简形式水平运动气压状况微观区域等压线图⑶气候形成专题●把握四大因素:分析比较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对气候形成的影响。●掌握三种方法:运用成因、特征和分布规律等因果关系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掌握二大规律:运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空间规律,分析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掌握一种技能:判断和描述气候类型的特点及相关等值线图的技能。①知识广度:大气环流、气候类型,气候变化及热点、等值线等。②核心知识:气候的形成、气候对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③技能方法:气压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式图判读和描述,气候与人类关系的推断能力等④学生学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掌握不足,气候空间定位和等值线判读描述能力薄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气候成因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变化变式图示基本图示专题情境因果模式⑷天气形成专题●掌握二大系统:判读高低压系统和锋面系统的方法,推断天气及发展趋势。●掌握四大要素:能对气温、降水、气压和风等值线的描述,以及成因解释●掌握三种灾害:分析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性成因、分布,及防御技术。①知识广度:高低压系统、等压线的基本类型、锋面系统、自然灾害、我国的天气等。②核心知识:锋面-气旋天气与我国灾害性天气③技能方法:锋面气旋判读、锋面气旋天气的判读,等值线图推断和描述等④学生实际:缺乏对区域地理环的境整体认识、锋面气旋图的区域定位能力缺乏。天气成因天气特点天气预测高低压系统冷暖锋系统准静止锋专题情境判读方法变式图表锋面气旋图⑸河流特征专题●掌握一原理:懂得水循环原理,并运用原理解释径流变化的方法。●把握二特征:分析或阐述其水文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的因素。●掌握一措施:探讨河流综合开发治理措施,评价综治方案。●掌握二评价:评价河流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①知识广度:水循环、主要河流、流域综合治理、自然资源等。②核心知识:河流径流变化和综合治理。③技能方法:径流曲线图的判断、河流特征推断能力、水利工程选址或工程评价、对环境要素影响的分析方法等。④学生学情;知识广度和高度不足,问题表达描述能力薄弱。开发治理河流特征主要成因河水补给专题情境等值线图地形地貌自然要素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地质循环板块构造地质构造专题情境⑹地质构造专题●掌握一种理论: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貌的形成和分布。●掌握二大类型:判断褶皱和断层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地貌类型图式。●掌握二种关系:分析比较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学会一种方法:运用整体性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发展变化的方法。①知识广度:地质循环、板块构造、地质构造、世界和中国地形、自然灾害等。②核心知识:地质构造和基本地貌的成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③技能方法:地质构造图示的判读方法、等高线判读技能、地质灾害的推断、分析和评价的能力等。④学生学情:知识高度和广度的把握缺乏,理论应用能力薄弱。⑺海水运动专题●掌握一大成因:运用洋流形成的主力成因,建立洋流的空间分布。●掌握四大规律:借用洋流分布模式归纳大洋洋流分布规律。●把握二大影响:分析洋流分布规律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①知识广度:大气环流、洋流分布、洋流对环境的影响,世界气候、世界大洋和大陆等。②核心知识:洋流分布及其对气候和航海的影响。③技能方法:因果分析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④学生学情:知识广度的把握不足,空间定位能力薄弱。专题情境洋流成因洋流分布洋流影响区域等值线气温降水航海航线海洋环境因果模式图⑻地理环境特征专题●掌握二大特征:运用整体性和差异性比较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掌握四大规律:归纳与演绎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及其地理分布。●把握一大影响:比较分析自然带对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影响。①知识广度: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带、自然资源、世界和中国的气候及世界和中国的地形,及自然界物质的四大循环原理等。②核心知识:整体性三大特征和地域分异规律与人地相互作用。③技能方法:整体思想分析和解决区域问题的思维方法,地域差异的推断的技能。④学生学情:知识广度不足、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推断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薄弱专题情境自然要素环境变迁人类活动自然带整体性地域分异等高线图区域判断垂直带谱⑼人口变动专题●掌握三种增长模式:判读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及其空间分布推断。●掌握二大流动方式:分析评价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原因和路线。●掌握二大人口问题:正确评价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老龄化问题。①知识广度: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主要国家人口等。②核心知识: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域分布及相关统计图表的判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向及其评价。③技能方法: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及定性定量描述能力,人口密度推算方法和评价能力。④学生学情:微观区域人口与资源,经济估算,人口统计图表阅读技能薄弱。专题情境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增长原因增长影响统计图区域图模式图⑽城市发展专题●掌握一种方法:分析和评价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掌握一大差异:判断和描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掌握二大功能:判读或规划城市内部功能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掌握二大协调:分析和评价城市功能区的协调发展和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城市发展区位城市合理规划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化进程专题情境①知识广度:城市形成和发展、城市区位分析、城市化进程、城市地域结构、城乡合理规划,世界和中国主要的区域等。②核心知识:城市区位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与城乡合理规划。③技能方法:城市主导区位综合分析的方法,城市化进程图示判读和描述,城市功能布局和服务功能的判断,以及城市功能布局方案的评价能力。④学生学情:知识层次模糊,问题表达或阐述逻辑能力薄弱。⑾农业活动专题●掌握二大区位因素:运用区位论分析农业优势或限制区位因素。●掌握六大地域类型:分析和归纳六大农业地域类型成因、特点、分布。●掌握三大粮食作物:分析和比较主要粮食作物空间分布规律。●掌握三大生产模式:比较和评价生态、阳光和高效等农业发展模式。①知识广度: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可持续发展、微观世界区域农业、中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等。②核心知识: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③技能方法:农业区位分析方法、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和比较、农业模式的比较评价等。④学生学情:农业区位原理比较模糊,农作物和地域类型的空间推断能力薄弱。专题情境自然区位因素社会区位因素经济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中国农业生产农业持续发展统计图表互动对话⑿工业生产专题●掌握二大观点:运用联系观点分析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与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运用联系观点综合分析、评价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三个角度:分析和综合区域发展的区位条件、区域面临的问题和区域发展方向。●掌握一大调整: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应朝着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方向调整。①知识广度: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联系、世界主要区域工业、中国工业生产。②核心知识:区域工业区位与工业区布局。③技能方法: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方法、判读工业区位类型、工业区域布局及评价的能力,工业部门效益计算方法等。④学生实际:知识高度不足,综合分析和表述能力布局薄弱。专题情境自然区位因素社会区位因素经济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类型中国工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统计图表互动对话⒀环境问题及其协调发展专题●掌握三大问题:分析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掌握一种观点:综合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分析和评价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掌握三大途径:分析相关信息,揭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①知识广度: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城市化过程在产生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等。②核心知识: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保护环境的措施。③技能方法: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评价能力、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等。④学生实际: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的运用能力薄弱。专题情境资源问题生态问题污染问题人口规模发展模式资源利用地理图表互动对话⒁区域特征专题●掌握一种方法: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掌握三个阶段:综合分析不同发展阶段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特征。●掌握三大经济带:结合改革开放成就,分析比较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差异和协调发展的情势。①知识广度:区域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区域经济联系,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以及我国区域开发的情势。②核心知识:我国区域经济的布局情势。③技能方法:读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比较和分析不同地区的差异,综合分析和论证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能力。④学生学情:学习支撑性知识不足,综合分析和阐述能力比较薄弱。专题情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三大地带发展阶段发展差异经济联系联系图表互动对话⒂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专题●掌握一种方法:根据信息识辩区域的一般方法。●掌握一中模式:运用区域背景条件—原因分析—危害阐述—阐述人地协调措施的思维建模。①知识广度: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世界和中国的气候、地形、河流等),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等。②核心知识:土地荒漠化问题和治理。③技能方法:分析和综合问题的方法技能,归纳与演绎地理问题的方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学生学情:支撑性知识不扎实、归纳演绎的能力薄弱。环境条件主要成因主要危害协调措施专题情境⒃区域资源能源开发专题●掌握一般模式:区域环境条件—主要矛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掌握三大评价:分析和评价区域资源能源开发条件、综合利用效益和环境治理措施。①知识广度: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以及中国的资源和能源等。②核心知识: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③技能方法:判读相关图表的方法、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综合评价问题的能力。④学生学情:支撑性知识不知,空间思维能力和评价能力薄弱。专题情境区位条件资源结构环境状况经济发展环境质量人地关系地理图表互动对话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专题●掌握两个关系: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掌握一个措施: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措施。●掌握一大能力:调整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的措施和两者协调发展方向的评价。①知识广度: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国的分区地理以及统筹发展战略的政策等。②核心知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及发展方向。③技能方法:分析与综合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论证以及阐释事物的能力。④学生实际:知识整合和迁移能力布局薄弱、理论的运用能力比较薄弱。背景条件发展特点出现问题专题情境统计图表优化产业跨区发展加强管理互动对话三专题实施的方法专题复习要以体现学生发展为本,追求实效。建议采用“导学案”(如下图表),发挥各自的功能,实现高效复习效益。自习自我学习互学巩固巩固深化查漏找疑思维提升情境问题提出自主学习目标达成师生互学知识整合能力提升1构建导学一般模式▲自习:要求学生课前查漏找疑,既弥补第一轮的缺漏,又为第二轮复习提供支撑。▲互学:课堂上要求通过合作对话释疑,重组和激活知识,完善能力结构,提升文综能力。▲巩固:在课堂或课后,要求学生针对专题性的训练,巩固和深化专题目标,提高思维能力。导学案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方式,是二轮高效复习的模式。2导学案的编写原则⑴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对复习内容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能力是终极目标。⑵参与化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听了会忘记,做了忘不了。⑶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疑难点的铺路搭桥),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是学科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方法是开启思维的钥匙⑷层次性原则: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收获。3导学案实施案例案例1:洋流专题⑴自我学习:概括性地完成下表(注意前后逻辑关系)洋流成因环境要素人类活动洋流分布洋流影响⑵师生共学A在图的左右侧陆地的相应位置画风带B在图的中央(海洋)相应处画出洋流示意60°30°30°0°C据所画示意图,归纳掌握洋流分布的方法D据洋流分布,举例说明其主要的影响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②根据你掌握洋流分布的方法完成下列问题A在图中红处说画大致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然后总结洋流的气候影响的规律。B从温州出发前往日本、中东等蓝色航线,说明选择的时间和理由。C解释草绿色圆圈处的海峡洋流强弱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D简要说明洋流对舟山产生的主要影响c图1⑶巩固提升图1阴影部分为世界某大洲的局部某月的等温线分布图,该处为高原地形,据此回答1~2题。例1图中a、b等温线向北延伸的主要成因A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B洋流的影响C山脉的分布
D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例2图中c地与纬度相同大陆东岸相比,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环流B洋流C地处背风坡D植被稀少例3:2009年
7月16日,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从浙江舟山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8月1日,与第二批护航编队完成任务交接,第二批很好编队开始返航。。读海上航运图,回答下列问题:(1)沿图示线路第三批编队出航与第二批编队返航相比,航海时间相对较短的
,解释原因。(2)第三批护航编队在巡视时发现海盗活动范围从索马里海域转移到亚丁湾。请从地理角度说明其转移的原因
赤道60°100°⑶简述索马里海域海盗猖獗的原因ABCD案例2:农业生产专题1自我学习:区域农业发展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决定性区位因素:限制性区位因素:重要农业区比较:重要作物分布规律:经验借鉴比较描述2师生共学⑴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内容类型区位优势特点分布规律ABCD⑵比较我国两个重要农业区129°48°甲①比较甲乙两区域,分析发展农业的共同的区位优势和限制性因素。②甲乙两区域共同的农作物及其地理分布③温州农业企业家要在两区域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园区,请你为之选择,并向企业家说明理由。例1读图回答1—2小题。1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例2读我国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完成:⑴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特点
。⑵该地要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大棚蔬菜、有机茶、花卉和饲料作物,请你为之安排。⑶简述该地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因。3巩固提升案例3: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专题1自我学习:以土地资源为案例,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推断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背景特征区域发展土地荒漠化产生原因地理分布防治措施2师生共学⑴画出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等土地荒漠化大致范围(或说出图示不同颜色圈范围的荒漠化类型),说明其理由。⑵综合比较三大区域土地荒漠化的背景条件,由此推断它们的地理分布。⑶分析与综合三大区域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并以书面语言加以表述。⑷根据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归纳治理的措施,总结掌握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分析的思维模式26°E100°E20°0°23°26′23°26′甲乙3巩固提升例1:读上图回答⑴~⑶小题⑴图示区域土地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A土地沙漠化B土地盐碱化C水土流失D石漠化⑵土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充沛B不合理的农灌C矿产资源开采D植被破坏⑶解决区域土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A大力发展林业B大力推喷灌农业C大力发展牧业D发展综合农业例2:读下图回答:⑴甲乙两区域都有回归线经过,乙区域的土地没有出现土地荒漠化,简述其主要原因。⑵甲区域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影响。CDA待到丰收时……第二轮复习方法的运用技能(2001年3月)第二轮复习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学生应试水平高低的关键环节。根据我对十年文综考试的审视、实践的经验积累,以及我们第一次集训活动教师的教学状况,我建议第二轮复习采用“一主体二到位”的策略,即以学生为主体,专题复习和巩固训练要到位。基于“一主体二到位”的复习策略的思考,这次集训的理论学习是《复习方法的运用技能》和《专题复习方略》,实践活动安排了《试卷评讲》和《地貌专题复习》及其讨论。理论学习的两个方面内容是一个主题-----第二轮复习的方式方法,只有改变复习方式方法,才能提高复习效益。一复习方法的重要意义二复习方法的运用策略二评卷方法的运用技巧一复习方法的重要意义追求效益是复习的目的。那么,复习效益高低受哪些因素影响?我的认为是复习方式方法的运用、复习内容的选择和训练的策略等(如下图)。这三个影响因素,师生的个性化都比较强,不同的教师个人素养,会有不同的复习方式方法、复习内容的选择和训练策略,其效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然而不同学生的知识和学习技能掌握,其复习效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这两个差异要靠教师的复习的策略来调节,缩小差异,全面提高效益。在三个因素中,复习方式方法是决定性因素,只有适合的复习方式方法,才能实现复习的目的。它的依据是文综地理高考特点,具体而言:复习内容方式方法训练策略复习效益素材载体目标手段价值取向激活知识思维方法心理技能
3考试命题原则命题以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技能的考查为主线,改变“地名、物产加铁路线”的传统地理考试模式,坚持以“理”为主,强调知识点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质量,注重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阐释,注重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和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的科学方法,学会融会贯通,创造性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在于复习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4试题设计指向试题设计取材于实际,形式新颖、设问灵活,鼓励学生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规律观察、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我国和世界的焦点问题、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问题,鼓励以创新性思维分析、解决地理学与社会经济、人文观念发展之间存在的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
复习就是要帮助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地理素养,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这在于复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综上所述,会用运用地理的方法审视问题是第二轮复习的关键所在。●自然地理问题—会从气候、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角度整体性去分析。●人文地理问题—会从区位、人口、资源、交通、文化、技术、经济、聚落、环境等角度去分析人地关系。●区域地理问题—会从区域位置入手,综合各地理要素,分析条件、归纳特征、解决问题。◎对问题的解决-经常运用图文信息的方法,形成基本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方法。◎对结论的表达-简明扼要并注重层次逻辑关系,合理转化图形语言和学科专用词汇的使用方法。二复习方法的运用策略复习方法是影响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高效轻负的决定性因素。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强调学生科学的地理方法,即类似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地理科学“过程与方法”的准确定义可用同心圆表示,即中心圆的“过程与方法”分别由内圆的“方法”类型和外圆的“过程”基本要素所构成(如图)。过程与方法与分析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与联想观察与实践观察分类交流推断预测认识图示表达了“过程”与“方法”是相辅相成,“方法”在“过程”获得,“过程”因“方法”的运用而顺利进行。通过这一维向目标,达成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地理第二轮运用“过程与方法”进行复习,其实就是运用地理科学方法研究地理高考的策略。具体如何运用此方法?1测试考生具备理解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
⑴具备运用地理工具和方法分析和评价地理事象的思维品质;⑵具备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评判地理事象的创新意识和能力;⑶具备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复习就是要帮助学生构建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分析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地理观点。这在于复习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2试题基本特征:试题的内容与形式、忠实、科学地体现和强化地理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和战略性的特征。复习就是要帮助学生整合、内化地理的主干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主线。
这在于复习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㈠运用地理分析与综合法,提高复习地理思维品质1运用分析法提升学生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分析法是从事物或现象的成因切入,然后推导其原理和规律,即运用归因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获得原理或规律,然尔再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以气候专题为例,从归因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应用等思维过程。以气候为例。
0°10°20°30°40°60°70°80°90°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因素纬度海陆地势地形洋流反射率季节图6:气候成因联系认知示意⑴归因分析:气候是诸因子共同作用下而形成
(如图),气候类型与成因大致对应。⑵定性分析:据气候的基本成因大气运动的气流状况(上升或下沉),推断气候特点。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⑶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实际是转换表达方式,即用数据表达气候特点。其实近态资源的利用,读图得出判读气候的依据。图8:气候变式及其等值线时空分布图⑷实践提升:运用数据解答气候时空分布变式,就是文综能力要求;或者该气候的农业、工业等人类活动特点及主要的灾害等问题。地表物质运动、水体运动等的成因,以及人口变动、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和区域重大问题等问题成因均可效仿。2运用综合法提高整合知识的能力综合方法是指对地理问题的各个方面、层次、因素的各部分的认识组合起来,以形成关于地理问题的统一整体的认识。⑴知识重新整合
以城市问题为例,内容包括地理Ⅱ的城市与环境、选修Ⅳ城乡规划以及地理Ⅲ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运用综合法将其综合为下知识结构。城市空间结构地域结构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绝句教案范文集锦6篇
- 教师个人工作计划2022年
- 大班春节教案
- 项目管理部门工作计划范文
- 保温材料生产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2公共卫生工作计划10篇
- 护理专业自我鉴定10篇
- 年度工作总结合集15篇
- 网络创新课程设计
- 基督山伯爵读书笔记15篇
- 电信业务运营与服务规范
- 室性心动过速
- 报考中级会计的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证明模板
- 灭火器、消防栓安全检查表
- 收费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0篇)
- 2024年-2025年公路养护工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地 理世界的聚落 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2024)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 (完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一平台在线形考(形成任务7)试题及答案
- 虚假信息的传播与伦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