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课件_第1页
世说新语两则课件_第2页
世说新语两则课件_第3页
世说新语两则课件_第4页
世说新语两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课件笔记THEPROFESSIONALEDUCATIONTEMPLATE任课教师授课时间禄丰县彩云中学何春祥2课件优选学前先导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说新语》,刘义庆撰,古代笔记小说集。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3课件优选学前先导柳絮xùyìfǒuyùn谢道韫无奕尊君在不fù

谢太傅zhòu

雪骤chānǐ

差可拟shě

太丘舍去读准字音4课件优选学前先导《世说新语》两则咏雪5课件优选学前先导6课件优选学前先导学习《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下雪的季节家庭聚会子侄辈不久,一会儿高兴的样子什么哥哥的儿子大致差不多相比不如比作乘,通过很,非常语气助词7课件优选学前先导请在此输入您的大标题

68%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2%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8最新文档精品文档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9课件优选学前先导问题探究1、“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2、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10课件优选学前先导

1、明确:营造了一种其乐融融家庭气氛。(或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选一两个)2、明确:古义:家中年轻的一辈。今义:儿子和女儿。3、明确:文章结尾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暗示了他赞赏道韫的才气。(《世说新语》只是客观叙述,一般不作评论)11课件优选学前先导

4、明确(两种意见)①“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降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12课件优选学前先导

②“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有物象而无意象,所以不好。13课件优选学前先导

咏雪①交代背景②叙述事件③补叙身份赞扬道韫才气14课件优选学前先导教育教学粉笔小清新模板15最新文档精品文档主题思想

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16课件优选学前先导17课件优选学前先导18课件优选学前先导

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之,方元入门不顾。相约同行约定时间不再等候离开才那一年游戏,嬉戏〖〗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语气词啊表对象丢下,舍弃表转折却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拉代词,代元方回头看19课件优选学前先导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友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20课件优选学前先导

友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21课件优选学前先导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友于元方家君君家君人君君

省略句22课件优选学前先导问题探究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2、“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词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23课件优选学前先导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4、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5、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4课件优选学前先导请在此输入您的大标题文本文本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25最新文档精品文档

1、明确:“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26课件优选学前先导

陈太丘与友期①对话背景②对话内容③对话结果正直明理据理驳斥聪慧善辩27课件优选学前先导主题思想

本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陈元方小小年纪却明白事理、落落luō大方;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诉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28课件优选学前先导古今异义①儿女古义:家中年轻的一辈。今义:儿子和女儿。今义:因为。古义:凭借。②因29课件优选学前先导

③委古义:丢下,舍去。今义:委托。④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30课件优选学前先导

⑤不顾古义:不回头看。今义:不管。⑥期古义:约定,动词。今义:日期,名词。31课件优选学前先导

⑦引古义:拉。今义:引用。⑧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32课件优选学前先导特殊句式1、倒装句:“白雪纷纷和所似?”即“白雪纷纷所似何”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宾语前置。2、判断句:“即大兄无奕女”“……也”,判断句。3、省略句:“待君久不至”省略主语。33课件优选学前先导请在此输入您的大标题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96%34最新文档精品文档延伸阅读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35课件优选学前先导

王戎七岁,尝与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36课件优选学前先导咏雪名句①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②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37课件优选学前先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