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税收的刑法保障教学课件_第1页
法律基础知识-税收的刑法保障教学课件_第2页
法律基础知识-税收的刑法保障教学课件_第3页
法律基础知识-税收的刑法保障教学课件_第4页
法律基础知识-税收的刑法保障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基础知识—税收的刑法保障浙江省税务干部学校第一节相关刑法知识概述犯罪和犯罪构成(一)犯罪的概念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违反刑法,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二)犯罪构成所谓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确定某一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达到犯罪程度所必需的一系列要件的整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且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两类(1)自然人犯罪主体A、刑事责任年龄《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B、刑事责任能力《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已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单位犯罪主体《刑法》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2、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被犯罪活动侵犯的社会关系。与犯罪对象不同。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的人或者物,或者信息3、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已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故意或过失两种状态。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其行为的危害后果而希望或放任危害后果的发生。“希望”为直接故意,“放任”为间接故意。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类。刑法练习题苗海忠过失杀人某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检査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査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査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