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63fc63122a33dfa6366971e297f4e52/e63fc63122a33dfa6366971e297f4e521.gif)
![游子吟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63fc63122a33dfa6366971e297f4e52/e63fc63122a33dfa6366971e297f4e522.gif)
![游子吟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63fc63122a33dfa6366971e297f4e52/e63fc63122a33dfa6366971e297f4e523.gif)
![游子吟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63fc63122a33dfa6366971e297f4e52/e63fc63122a33dfa6366971e297f4e524.gif)
![游子吟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63fc63122a33dfa6366971e297f4e52/e63fc63122a33dfa6366971e297f4e5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子吟阅读答案及赏析游子吟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一」《游子吟》和谷到省城工作之后,有了妻室儿女,便很少能回故乡看看。每当我触到“乡情”的字眼,就不禁默吟“慈母手中线”的诗句,久久地陷入思念的意绪中。渭河北岸的故乡,土地瘠薄,人们生活一向很是简朴。记得童年的时候,是不曾披过一件“洋布”的,自春到冬,总穿着一身母亲织的土布。上小学时的书包,也是红蓝网格的粗布做的,却孕育了我童年的梦。一到秋天,队上分了棉花,多半是因受旱未绽的棉桃。阴雨天,就和母亲在土窑里剥棉桃,撕开来晾干。遇赶集的日子,我牵着母亲的衣襟,背着大包袱到弹花店去。弹花是不收加工费的,带走花絮,留下花籽即可。而花籽是可以榨油的。归来,折一支高粱秸,就着青石炕沿,撕开一片片花絮铺了,卷在高粱秸上,滚几下,就成了一个圆筒。这种玩活,我是乐于干的,而且很在行。那一片片洁白的棉絮,薄得像鸟儿的羽翼,又使我时时想到天上的云朵。母亲则搬了纺车来,给弦上涂了蜡,给锭子抹了油,便盘腿吱咛咛地纺起线来。左手指那么轻巧地绕动了纺车,右手捏着我卷好的花筒,直侧着身子扯到背后去,又回一下纺车轮,将抽开的细丝缠在旋动的锭子上。线穗渐渐胖,花筒渐渐瘦了。节奏和音响是那么单调,在我听来,却似乎是世界上最好听最深情的音乐。尔后,择个响晴天,母亲又将线穗穿上轴儿,在窑院里立成一排,牵住各自的头绪,合成了线团。再浆洗过,梳理匀称,一丝一缕地绕到织布机上去。于是,母亲便坐在了织布机前,抛着梭子,踏着脚板,经经纬纬地交织着生活的希冀。灯下,窗前,百八十天才能织得完它。而我,这阵儿是帮不上母亲一点忙的。我觉得母亲为了儿女们,实在是太劳累太疲倦了。质朴无华的土布,为我遮体御寒,伴我长大成人,给了我温热,给了我母性的力量。那一丝一缕,有如情感的琴弦,交织得太密太密了。那年冬天,我从陕北旅行归来,途经故乡小住。离家这么些年了,母亲还是那样,在灯下缝缝补补个没完。见我的棉袄破了一处,硬要我脱了补补。望着母亲显然苍老了的容颜,我有些不肯。她那有点斑白的鬓发,似乎是纺线织布粘上的绒絮,永远也拂不掉了。她脸上织满了皱纹,又像土布似的粗朴。母亲从那个用了几十年的旧笸篮里拿出针线,还是那么个木片做的线板,抽出一丝线来,穿呀穿的,触到了眼前,却怎么也穿不到针上。我看母亲扭过身去,抹着泪,我的鼻子也酸楚了。母亲年轻时那纺线织布的利落劲,已经成为往事了。前些日子,我给母亲买了件棉上衣。寄去了不几天,妹妹写来信说,母亲嫌“洋布”穿上扎眼,还是亲手织的土布好,让给我未过门的弟媳妇穿了。读信时,我的孩子要我给找条线,说到郊野里去放风筝。我不知找了根什么线,把孩子打发走的,心绪却被线儿牵回了渭河北岸的故乡。我想,母亲斑白的鬓发,丝丝缕缕,此时也许正飘绕在故乡山塬的风里。也许她正站在山塬的窑院前,思念她的游子呢;她该知道,她的游子在思念她吧!我信手铺纸挥毫,录了一首久已藏在心底的稔熟的诗,贴于书桌前。这便是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982年5月于西安后村1.文中详细地描述了故乡“土布”制作的过程,围绕这一点,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剥棉桃”开始,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故乡“土布”的制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在文中详细地叙述这一过程,目的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综合全文文意,简要分析文章最后引述孟郊的《游子吟》一诗在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别鉴赏下列文中语句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1)线穗渐渐胖,花筒渐渐瘦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一丝一缕,有如情感的琴弦,交织得太密太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想也许她(母亲)正站在山塬的窑院前,思念她的游子呢;她该知道,她的游子在思念她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单调”和“最好听最深情”本是对立的词语,但文中同时用它们形容母亲纺线的声音,却又是贴切谐调的。B.文中写“我”小时不曾披过“洋布”,现在母亲仍嫌“洋布”扎眼,这其中虽包含着排斥新事物的狭隘,但更多的是表现了故乡人质朴的感情。C.文中不少比喻句很有表现力,有些喻体“就地取材”,看似随手拈来,实则经过精心锤炼,如用“绒絮”和“土布”分别喻母亲的“鬓发”和“皱纹”。D.“线”是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文中的线有实有虚。实的线即“慈母手中线”,虚的线则是伟大无私的母爱和作者对母亲的热爱。E.这篇散文文风朴实,不讲究精巧的布局,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与作者在文中要抒发的淳朴而深厚的感情正相一致。【阅读答案】:1.(1)剥棉桃、弹花、卷花筒、纺线、合线团、浆洗梳理、绕线、织布。游子吟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二」《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以下是《游子吟》的阅读答案:赏析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描绘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衣服的动人情景,表现了________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子女要________的炽热情怀。诗中的“________”后来成为母爱的代名词。提示:此题考查对古代诗歌的鉴赏,特别是对该诗思想内容及重点词句的理解。【阅读答案】:母爱孝敬母亲三春晖游子吟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三」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注释】游子:离家在外的儿子。意恐:担心。寸草:小草,比喻游子。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母亲对子女的关心。1.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歌颂的著名诗篇。“游子”是指出门在外的人。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母亲为临行儿子缝补衣裳的情景;后两句,作者用小草比喻子女,用比喻子女的心,用比喻深切伟大的母爱。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伟大母爱“寸草心”“三春晖”2.通过对慈母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场景细节描写,歌颂了深挚的`母爱。(出现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母爱等词即可酌情给分。)赏析《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诵。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游子吟阅读答案及赏析「篇四」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岁暮到家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请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相同点:不同点:答案相同点:两诗都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都通过细节描写刻画母亲的爱心,都选择寒衣针线这一母爱的典型寄托物来抒情。都运用了心里描写手法,前者写母亲对儿远行的担忧,后者写归儿内心的惭愧。不同点:孟诗把母爱比作春天的阳光,儿子如寸草,比喻贴切生动,又以反问句结尾,让人思考小草怎么能报答得了阳光的哺育,提升了母爱的崇高。蒋诗则通过刻画母子重逢的喜悦,用针线密,墨痕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用怜清瘦,问苦辛,写出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又细写儿子的惭愧心里,不敢诉说风尘的艰辛,直抒胸臆,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表露无遗。[对比赏析]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游子吟》这首诗是作者把母亲接到溧阳(现在属江苏省)时作的。游子是出门在外的'人。诗中亲切而真挚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岁暮到家》写的是蒋士铨与其母亲经过远别而团圆时那种惊喜与伤感交加的真实场景。乾隆十一年(即蒋士铨二十二岁那年)春,蒋士铨出游,登匡庐及饶、赣诸山,还铅山应童子试,又过庐陵、抚州、建昌等地,风尘仆仆,于岁暮赶回江西居地鄱阳。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游子吟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五」阅读理解,回答下面问题。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古诗讲究对仗。这首诗中“慈母”对“手中线”对,“寸草心”对。2、这是一首歌颂的古诗。从诗中的一句名句“”可以体会到这一点。3、仔细观察《游子吟》的课文插图,想象一为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在微弱的灯光下为子女精心缝制衣服的情景,然后再把想象的情景写下来。参考答案:1、游子身上衣三春晖2、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从小就身无分文、穷困潦倒的孟郊,到了五十知命之年才当上官,溧阳尉。为了表达对满头白发的老母的感激,孟郊决定接年迈的老母亲到溧阳来过好日子。老母还没到,孟郊热乎乎的眼泪带着他那颗滚烫的心已夺眶而出。他一动不动,静静地等着,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第一次要出远门的前一夜,老母亲在灯的.微光下,缝制自己的衣服。她的眼睛噙着泪水,一针一线紧紧地缝补,她在想:儿子第一次出远门,困难时有人帮助他吗?衣服破了自己会缝补吗?泪水滴在密密麻麻的交织在一起的线、衣服上。孟郊觉得母亲把她的爱、把她的思念、把她的依依不舍缝了进去,交织成她的感情。多少次孟郊穿上它,泪水在他的眼眶中,摇摇欲坠,却掉不下来,多少次孟郊穿上它,泪流满面,却又不肯擦去。他又怎么能报答比山海高、比海还深、比春天还温暖、比太阳还伟大的母爱呢?游子吟阅读答案及赏析「篇六」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作者认为“绝对化的文雅”不能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对此,请从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谈谈你的认识。(6分)参考答案:示例一:孟郊的《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两句诗,用淳朴、生活化的语言再现了母亲缝衣的情景。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巧琢的雕饰,虽然不符合“文雅”的标准,但朴素自然的语言,却塑造了一位感人的慈母形象,用爱的浓情拨动了读者的心弦。因此,用朴实通俗的语言也可以写出好的作品。示例二:杜甫的《春夜喜雨》雅俗兼备。前两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极具口语化的`特点。“好”字,写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中的“潜”和“细”字,凸显了春雨的特点,用字讲究。全诗语言有雅有俗,令人称道。因此,不能用“绝对化的文雅”来评价作品。(6分。观点明确2分,联系作品分析4分)1.古诗讲究对仗。这首诗中“慈母”对“手中线”对,“寸草心”对。2.这是一首歌颂的古诗。从诗中的一句名句“”可以体会到这一点。参考答案1.游子身上衣三春晖2.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七」引导语:《游子吟》是孟郊一首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的诗。《游子吟》习题阅读及答案《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属于古体诗。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①心,报得三春晖②。注释:①寸草:比喻非常微小。②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就像春天和煦的阳光。15.(3分)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歌颂的著名诗篇。“游子”是指出门在外的人。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母亲为临行儿子缝补衣裳的情景;后两句,作者用小草比喻子女,用比喻子女的心,用比喻深切伟大的母爱。16.(2分)“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游子吟》阅读及答案15.(3分)伟大母爱“寸草心”“三春晖”16.(2分)通过对慈母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场景细节描写,歌颂了深挚的母爱。(出现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母爱等词即可酌情给分。)[知识拓展]反思一:游子吟教学反思《游子吟》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丰富古诗积累。了解诗歌大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慈母的孝心,感受诗人热爱母亲的真挚感情。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一、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课堂中,我逐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句品读,随机搭建朗读擂台,调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客观地相互评价,使得学生朗读情深意切,十分投入。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的朗读中都能有所进步,或有新的收获,我很中肯的给每个人以不同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帮助,朗读指导的效果立竿见影。随着对诗句的感悟,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的体验不仅使他们感悟了教材,促进了朗读,而且丰富了教材的内涵,是对教材的提升和发展。二.开发学生资源,培养学生想象练笔。为了拓展学习,丰富古诗课堂内容,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个“小练笔”环节,让学生写一个表现游子即将远行,母亲在微弱的灯光下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片段。在这个环节里,我也关注了不同层面上的学生写作的差异,对三个个别学生降低了练笔要求,并给予鼓励和指导,使学生们的练笔落得更实。但是由于教学中间“解读诗句”的环节松散,使后边的“练笔”时间略显不足,部分学生没能完成写作,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练笔后的交流。另外,教学中板书不及时,自身的教学基本功亟待提高。反思二:《游子吟》是唐朝诗人孟郊所写的一首母爱的颂歌,千百年来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一直脍炙人口。为了让这凝聚了人类美好情感的名作牢牢植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千古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咏三叹,咏叹到底。在品读全诗的过程中,通过感知诗意、想象诗画、品读诗情、写出诗感,引导学生读出诗的三种境界,即读出“诗中之画”、“诗中之情”、“诗外之意”。并适时链接阅读〈游子诗〉,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名句为情感主线,反复品读、回环玩味,让祖国的经典文化和人类的美好情感真正植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游子吟》一诗时,注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慈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首古诗的语境和意境都很美。根据这首古诗特点,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升华、拓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品读品情,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和所蕴含的情感时,我并没有进行太多的讲解,而是通过反复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熏陶,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培养学生爱母、敬母的良好美德。一、教学思路清晰,过渡自然。一直以来,古诗教学都侧重于理解诗意。而在设计这课教案时,我把古诗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朗读与创设情境之上,教学模式也与一贯的古诗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区别。我的古诗教学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要在读正确、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悟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熟读成诵。所以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引——读——解——赏——唱。每个环节衔接自然流畅,过渡自然,且能做到层层深入,使学生与诗人感情产生共鸣二、以读代讲,层层推进诗歌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游子吟》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母爱,而被广泛传诵。这首诗洗尽雕饰、语言自然明朗,感情真挚、深厚。根据诗歌的特点,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在品味中体验情感。比如。在引导学生体会深夜为即将出远门的儿子缝补新衣母亲的情感时,通过课件仔细观察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朗读时。学生的情感一浪高于一浪,如此伟大深沉而无私的母爱,我们无以为报,但可以通过声音去赞颂母亲,把自己对母亲的爱通过深情朗诵把感情抒发出来,一时间,情感喷涌而发,听着学生或是情深款款,或是激动万分的朗读,我也不禁热泪盈眶。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对诗歌产生了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验。诗歌的语言材料、作者的情感体验,已款款走进学生的精神领域,积聚成情感的“核反应堆”。二、延伸意境,升华情感,扩大课堂的容量。《游子吟》一诗内容简短,理解容易,而母爱是博大的,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歌颂母爱的诗歌,并适时链接阅读〈游子诗〉,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增加对其他作品的了解。这一节课,我以教材为载体,层层深入地展示了人性美,展示了母亲的伟大无私的形象。这节课中,学生既受到了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的熏陶,又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陶冶了学生的情趣。反思三:《游子吟》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丰富古诗积累。了解诗歌大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慈母的孝心,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墨基复合材料在汽车制造业的商业价值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优化提升链接学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课时分层作业17法治政府部编版第三册
-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电子政务平台性能优化策略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4、邮票齿孔故事
- 知识如何助力商业决策?案例分析与实践分享
- 新员工安全三级教育
- 《失智老年人照护》模块 7:失智症照护体系及照护计划制订-技能 25 情绪管理(SZ-25)
-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for Writing (2)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变压器更换施工方案
- 高二物理上期期末复习备考黄金30题 专题04 大题好拿分(提升20题)
- 【高分复习笔记】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节事活动策划与组织管理 节事活动概论
- 肋骨骨折病人的业务学习
-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免征申请表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大纲
- 日本酒类消费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GB/T 4151-1996硝酸铈
- GB/T 29594-2013可再分散性乳胶粉
- 危房鉴定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