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教学课件_第1页
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教学课件_第2页
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教学课件_第3页
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教学课件_第4页
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只想现在的事。现在有成就,以后才能更辉煌。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19、学习的关键--重复。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只想现在的事。现在有成就,以后才能更辉煌。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19、学习的关键--重复。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5课【课标、考纲、考情】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2009年上海单科18题2010年福建文综24题课标要求:考纲要求:近年考情:(1)铁路①19世纪70年代,淞沪铁路1、发展表现2、近代以来铁路建设发展线索②1881年,唐胥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③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④20世纪上半期,进展缓慢⑤新中国成立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⑥九五期末,亚洲第一世界第四铁路建设、机车改进、火车提速练习1

(2008·宁夏文综29)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B材料一:19世纪末列强加紧资本输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国名在中国投资修筑的铁路(共计6420英里)英国2800英里俄国1530英里德国720英里比利时650英里法国420英里美国300英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铁路修筑的特点及影响。练习2答:①特点:半殖民地化。②影响:经济上便于列强掠夺中国资源和财富;军事上利于列强侵略以及镇压人民的反抗;总之,加快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铁路修筑的特点及影响。材料二: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上半期中国铁路修筑情况时期铁路修筑情况发展状况及结果19世纪

下半期1876中国境内最早铁路一沪淞铁路出现(英商赎回、拆毁、掷入大海1881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一唐胥铁路通车以骡马曳引车辆。引发十年的铁路之争1888宫廷专用铁路建成太监四人贯绳拖拉20世纪

上半期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1911全国铁路总长9292千米清政府自主修筑铁路5574千米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修建了杭江、同蒲铁路但铁路建设始终未步入正轨(2)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上半期和19世纪下半期相比,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结果有何不同?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20世纪上半期结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1、不同:19世纪下半期,铁路被毁或受到阻碍。但是到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铁路虽然还没有步入正轨,但在自主筑路总里程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2、主要原因:①中国人的爱国热情②清朝官员改变了观念③铁路是新生事物,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商办铁路和保路运动兴起。⑤筑路权收归国有。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末,高速列车开始在广(州)深(圳)铁路上奔驰。2003年,在上海,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投入商业运营。2008年中国拥有了第一条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2009年中国又拥有了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武广客运专线。预计到2020年,中国200公里及以上时速的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将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高速铁路建设给国民经济和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现代铁路建设的认识。答:①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促进了铁路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②对百姓生活的影响:缩短了出行时间,使人们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舒适。(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高速铁路建设给国民经济和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现代铁路建设的认识。答:①铁路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利国利民。②政治制度、经济发展、观念更新、科技进步是铁路建设的关键因素。(2)公路1、汽车出现:2、阶段特征:3、成因:①民国:20世纪初、上海①民国:发展缓慢②新中国:较快发展(表现)②新中国: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汽车石油靠进口,由半殖半封性质决定社会性质改变、汽车石油工业发展(3)水运19世纪70年代初鸦片战争后我国近代航运业起步(标志:轮船招商局)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萎缩(原因)外国垄断时间状况(4)航空1920年1909年民航拉开序幕新中国成立时52条民航线改革开放后民航大国中国第一架飞机时间状况练习3(2009·上海历史1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A1、19世纪70年代,丹麦在上海架设电报机房2、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3、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上海设电话公司4、20世纪初上海无线电报局5、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电讯网络形成6、2003年电话数量世界第一二、通讯工具的进步7、近年其它通讯方式:手机、互联网练习4

(2010·福建文综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

A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为了利用电报提高政令军情传达的速度和效率,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控制,提出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遭清廷婉拒。

1871年,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线。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李鸿章则主张,既然抵挡不住洋人,不如立足现实,自行铺设电线、举办电报事业。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随后命于大沽、北塘炮台铺设直达天津电线,并号令淮军各营,顷刻响应。自此,近代中国的电报业发展起来。练习5(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廷对电报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答:1、历程:由最初的抵制到后来的有条件的接受(或允许西方列强开设电报),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2、原因:①列强的侵略,使清廷逐渐认识到了同西方的差距;

②洋务派的推动及洋务运动的开展;

③加强军事及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廷对电报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材料二

1949年以后,政府加大投入迅速恢复和发展通信。1958年建起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新中国通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国内最早研制投产的电传机当数1955年问世的55型电传机,此后,国产电报机研发技术不断进步,60年代问世的“中文电报译码机”可自动把电码译成汉字,每分钟高达2800个汉字。国产电报机逐渐成为内地市场的主流并组成了国内较为庞大的电报通信网,到1987年,我国已有65个城市开放了用户电报业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为国际业务终端局、以省会城市为骨干的国内、国际用户电报网络体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电报业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期快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电报业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答:①国家的重视和投入,形成了全国电报网络体系;

②伴随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施,国际交流加强,人们交往密切;

③中国国产电报技术的不断进步。材料三

2001年8月1日,从那天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取消公众电报业务中的特急和加急业务。此举预示传统电报业务正在淡出百姓的生活,北京电报大楼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而今天,这座著名的电报大楼里的电报业务柜台“蜷缩”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每天打电报的用户也只有几位。(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简析其主要原因。答:①现象:电报业日益萎缩。

②主要原因:90年代,更为便捷的电话、互联网等新兴通讯工具快速发展,电报失去了竞争优势。

【合作探究】影响我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合作探究】①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②社会环境(社会性质、政局等)、国家政策③思想观念革新、科技革命成果传入④中国人民不断探索与聪明才智……影响我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合作探究】1、积极:①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②改变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③推动社会的近代化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2、消极:①近代利于列强侵华②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1、20世纪初,实业家张謇要了解全国各地的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A.坐轮船赴各地了解B.坐火车两个赴各地了解C.坐飞机赴各地了解D.通过无线电报输送信息

D【考点集训】2、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D【考点集训】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其中“来往行人上下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C【考点集训】4、19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C【考点集训】答:⑴阶段及特征:①近代缓慢发展②新中国成立后有所发展③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⑵成因:①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②新中国成立,但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社会主义建设还处于探索中③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