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
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
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
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
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3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I5环境影响评价 885.1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885.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905.3重点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935.4项目料场的影响分析 975.5声环境影响评价 975.6水环境影响评价 1195.7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265.8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445.9景观影响评价 1445.10行洪影响分析 1465.11环境风险分析 1496水土保持 1576.1水土流失 1576.2水土流失预测 1606.3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综合分析 1646.4水土流失危害分析与评价 1656.5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1656.6水土保持措施投资概算 1796.7水土保持方案效益分析 1806.8水土保持方案结论和建议 1817公众参与 1847.1公众参与目的 1847.2公众参与调查实施 1847.3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878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1948.1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 194III8.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958.3营运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2028.4环保措施投资估算 2089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2119.1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2119.2环境监测计划 2139.3环境监理计划 2149.4环保竣工验收 21610项目经济损益分析 21810.1项目带来的环境损失 21810.2项目的环境效益 2191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2111.1工程概况 22111.2社会环境 22111.3生态环境 22211.4声环境 22211.5水环境 22311.6环境空气 22311.7固体废物 22411.8水土保持 22511.9环境风险 22511.10公众参与 22511.11经济损益分析 22511.12综合评价结论 22511.13建议 226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IV附件一:委托书;附件二:立项;附件三:执行标准;附件四:规划设计条件;附件五:监测报告;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附图V附图本项目地理位置图绵阳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绵阳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道路交通规划图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路网规划图本项目路线方案及平纵面示意图本项目标准横断面图及桥面布置图本项目区域雨水汇水面积图本项目区域污水管网规划图本项目金家林污水泵站工艺平面图本项目噪声等值线图本项目外环境关系及监测布点图本项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本项目区域土壤侵蚀图本项目区域植被分布图本项目区域水系图本项目监测布点图本项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前言I前言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地理坐标:东经103°45′~105°43′,北纬30°42′~33°03′。东接南充市,南连遂宁市,西南界德阳市,西靠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抵甘肃省,东北与广元市为邻。绵阳古称涪城、绵州,素有“蜀道咽喉”之称。川陕公路、宝成铁路均途经这里,是川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绵阳已成为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给城市承载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绵阳科技城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国家科技城,本着“统筹规划、产城一体,先行先试、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开放发展”的原则,在国家和省的关心支持下,绵阳拟举全市之力,将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成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发展实验区的先行区,再造一个科技绵阳、产业绵阳和宜居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位于绵阳市主城区西北方向,距离城市中心12km,总用地规模为281km2,该范围包括绵阳市规划的高新区、金家林、龙门、石马、东林、教育园区、科创园的部分地区以及安州区界牌、花荄的部分地区。集中发展区核心区主要包括高新区新区、金家林及其以西片区、大包梁的高铁片区以及安州区界牌镇河东片区,总用地规模为78.8km2。该区域是科学城向西发展重要节点,也是区域内通乡公路较为密集的区域,车流量较大,由于区域路网不完善,使得这些道路分流不畅,造成车辆通行效率低下。因此在该区域内打通东西向道路已十分迫切,本项目建成将成为该区域区域交通的重要通道,使该区域的道路交通组织更趋合理,进一步完善区域内道路交通路网结构,对区域内车辆的进出起到疏导和快速通行作用,大幅度缓解该区域的交通落后情况,同时方便区域内居民出行,是的安昌河东西岸的往来更加密切。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地解决区域路网缺乏的问题,完善了道路交通路网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是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基础道路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铁大道西段道路总长5301.391m,宽40m,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50km/h,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推荐采用300*600花岗石铺装,设计包含排水管网(污水管道6530m;雨水管道10966m,含雨水口连接管、雨水支管,管径d300~d500)、桥梁、隧道、污水提升站、绿化、照明、公交停靠站、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标志标线、道路无障碍设施、交通信号灯)等配套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016年9月,受绵阳科技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前言I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在接受委托后,我单位成立了项目组,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所规定的原则、方法、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在拟建线路所经的绵阳市政府的大力协助下,项目组工作人员对沿线主要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进行了详细实地踏勘和环境调查,并听取了地方环保、规划、农业、水利、国土、交通、林业等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经广泛收集资料和认真分析,项目组于2016年12月完成了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道路沿线环保、规划、农业、水利、国土、交通、林业等相关单位和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论目建设的必要性本项目作为绵阳科技城先期启动的主要项目之一,它的建设必将加快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的建设步伐。项目建设完成后对改善区域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绵阳市的城市形象及投资环境,提升区位优势,使绵阳市在新的城市规模水平上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建设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1.1本项目的建设是适应中国科技城建设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共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绵阳是四川省的重要城市,地处西部内陆,是我国主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高新产业技术基础雄厚,有较密集的智力资源和科技教育优势。200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四川省及绵阳市的实际情况,作出了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的决定,这是国家继建设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和陕西杨陵农业高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党中央加大实施“西部大开发”及“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具体实践,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使四川以及绵阳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01年7月国务院又正式批复了《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国务院的批复使绵阳科技城建设进入了全面、实质性推进阶段。建设科技城是国内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途径。因此,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启动绵阳科技城建设,发挥绵阳的科技和军转民优势,把绵阳丰富的科技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对带动四川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四川省的经济整体素质,对探索西部内陆省份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高科技产业化,促进绵阳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为实现绵阳科技城战略实施目标,把绵阳建设成为西部科技明珠,四川省的副中心,按照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科技城的建设将重点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创建成为西部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生态环境。本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绵阳科技城的现代化程度、环境质量,高起点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对加快绵阳科技城建设步伐,促进绵阳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1.2本项目建设是加快该区域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本项目起点位于已完工的裕都大道,终点跨过安昌河后与规划道路平交,区域内城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2乡交错,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城郊发展的前沿阵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快、流动性强,农用地与非农用地交叉多、是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集中的地方。本项目的建设将首先解决该区域的交通通行问题,有利于推动这一片区的开发建设,有利于涪城区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推动该片区改造步伐和涪城区城郊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其经济可持续发展。该片区特殊的地位,规划拟建以可研生产为主的产业形态。随着道路路网的逐步完善,管网建设的完备,整个片区的形象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一些不符合规划的产业将逐步搬迁,或者是转型,打破交通瓶颈,提升商业、居住的环境。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有效带动片区内经济的发展,支持涪城区和科学城核心区的经济繁荣,并使其和绵阳西扩的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有力举措之一。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是绵阳市涪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的客观要求,是完善涪城区城郊道路交通网络规划的需要,是促进绵阳和科学城、涪城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必备条件,其建设十分必要。1.1.3本项目的建设是是实施《绵阳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需要绵阳市、科学城以及涪城区城市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心城区的高密度发展、科学城新区的发展)必然要求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先导,城市交通急需在新的起点上、新的高度上、有新的更具战略眼光的交通基础设施来承载其跨越式发展。为此,科学城确立了在规划范围形成“四横、五纵”的道路系统骨架思路。“四横”:裕都大道—九洲大道、创业大道、绵安第二通道、滨河路;“五纵”:科技城大道、龙界路、塔九路、青永路、高铁大道。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绵阳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是配套发展城市交通,提高通行服务能力,恢复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1.1.4本项目是完善区域路网的需要高铁大道西段道路位于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范围内的涪城区境区,由北向南顺着绵广高速公路西侧,北起裕都大道,向南延伸上跨滨河北路,安昌河和滨河南路后,止于与规划道路交叉口处。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地解决区域路网缺乏的问题,完善了道路交通路网建设。该区域是科学城向西发展重要节点和延伸,也是区域内通乡公路和人员居住较为密集的区域,车流量较大,由于区域路网不完善,使得这些道路分流不畅,造成车辆通行效率低下。因此在该区域内打通东西向道路已十分迫切,本项目建成将成为该区域交通3的重要通道,使该区域的道路交通组织更趋合理,进一步完善区域内道路交通路网结构,对区域内车辆的进出起到疏导和快速通行作用,大幅度缓解该区域的交通落后情况,同时方便区域内居民出行,使得安昌河两侧的往来更加密切。本项目的建设是解决目前城市交通和过境交通拥堵,为绵阳市各大规划片区、组团提供区间集散通道的迫切需要。1.1.5本项目建设是提升城市环境,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需要,是全力推进民生工程的具体举措绵阳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是,本项目实施区域的城市建设步伐严重滞后,城市面貌差,城市基础配套设置状况却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目前,该区域内有农田、厂房和住宅等,区域道路虽已规划实施部分道路,但车辆通行仍不便,没有排水等基础设施,环境脏、乱、差,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并通过河道流向市区,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破坏,由于该区域处安昌河绵阳城区段上游,区域的环境状况对城市水环境有重要影响。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影响了片区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项目的建设将成为绵阳科学城“北拓西进”发展策略下进行城西北片区重要的战略。从经济辐射角度分析,该区域处于绵阳科学城核心区,社会经济活动的互补作用强,城市建设的相互激励、联动效应突出,有助于城市功能布局合理,促进城市健康发展。项目的建设对片区排水、给水、燃气、电力、通信等配套管网,将起到依托作用,将一定程度改善片区市政设施落后情况,实现与城区市政设施的一体化,项目的实施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生工程”。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总体规划、绵阳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无论是从居住、交通、还是集中发展区建设及发展“通道经济”建设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吸引社会资金,推动沿线城镇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使沿线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项目的实施必将大大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解决目前城市交通和过境交通拥堵现状,进一步改善区域交通环境和出行条件;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将进一步改善沿线城镇投资环境,提升区位优势,增强城市竞争能力和城市承载能力,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1.2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一项制度,根本目的是贯彻“保护环境”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4的基本国策,认真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管理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务院令第“253号”规定,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控制新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一切新建、扩建和技改工程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因此,本次评价具体目的如下:(1)实现本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自然、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即按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本项目的建设。(2)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论证项目建设方案的合理性。(3)对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对其在建设期和运营期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价。(4)根据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建议,使工程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达到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5)通过公众参与,让项目周边市民参与到项目建设的环保论证中来,使项目建设及环境影响评价更加民主、科学。引导公众参与到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环境保护的监督中,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宣传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和政策的作用。(6)通过环评,为该项目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项目的可靠实施、主管部门决策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1.2.2评价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依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现场调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坚持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实地踏勘、现场调查、现状监测相结合的原则;(3)确保评价内容全面,突出评价重点,充分反映区域环境特点和工程环境影响特(4)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实用的原则。1.3评价依据1.3.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01.0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5(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正),2008.6.1;(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2016.1.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正),2015.4.24;(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2004.8.28;(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修正),2004.8.28;(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正),2011.3.1;(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正),2004.8.28;(1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1.14;(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1.1;(1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9.9;(1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修正),1998.4.29;(1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正),2015.4.24;(1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2.1;(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8)交通部2003年5号令《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环境保护部第3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国务院(1998)第257号令《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1)国务院国发(2000)38号文《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2)国务院(2000)第284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2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3]94号文《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25)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关于《饮用水水源保(27)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资发(2005)196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28)国土资源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土资发[2000]186号《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公路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6(29)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12.3);(3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31)交通部《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指导意见》;(3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7]184号文《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33)《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34)《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35)《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实施意见》;(36)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川环发[2003]56号《关于规范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1.3.2评价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交通部JTGB03-2006;(8)国务院国发[2001]3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10)《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2008;(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3434-2008)(1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13)环发(2003)94号《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1.3.3建设项目有关技术文件(1)《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6年7月;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7(2)绵阳市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文件;(3)《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四川涪圣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16年7月。1.4评价标准根据绵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绵阳科技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绵环函[2016]563号),本评价执行的标准如下:(1)本项目采用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与《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94号文),运营期声距道路两侧红线30m内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4a类标准,距道路两侧红线30m外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见表1-1所示。A2类昼间夜间4a类昼间夜间(2)施工期采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见表1-2。GBdBA)1.4.2水环境(1)本项目于k4+630~k5+003处跨越安昌河,根据安昌河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标准值见表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单位:mg/L项目HOOD6~900.05pH(2)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标准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8表1-4《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单位:mg/LpH无量纲)6.5~8.5450≤30NH3-N≤0.20.002(3)本项目施工期污水经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营运期污水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单位:mg/L102D3BOD4NHN)—551.4.3环境空气(1)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见表1-6。表1-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单位:mg/m3项目NO2PM2.5PM0000.3//0.5(2)大气污染物排放拟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标准值见表1-7。表1-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gmh点(mg/m3)3.59组织排放存在芘0-308ug/m30-3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9(3)本项目为环境空气二类区,因此大气污染物排放拟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二级新建标准,标准值见表1-8。二级标准gmNH31.4.4固体废弃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相关要求。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1.4.5生态环境以不减少项目区域内珍稀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不破坏生态系统完整性为准。1.4.6水土保持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中有关规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总体要求为:预防和治理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促进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并对道路沿线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本工程属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总体目标为:预防和控制公路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在工程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保护并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恢复和重建项目区生态环境。项目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2·a。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相关规定,结合本项目主体工程特点和项目区实际情况,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定为建设类一级标准,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基准值见表1-9。扰动土地整治率(%)建设类一级﹡水土流失总治理度(%)﹡0.70.8林草植被恢复率(%)﹡﹡的指标值,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过程中监测获得,该值为动态值,值的监测资料要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1.5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本项目道路全长5301.391m。项目所在的评价区域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故根据本工程特点、区域环境特征、《环境影响评价技据一级依据HJ2.4-2009,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HJ主的新建项目,评价等级应该不低于二级,本项目新建道路,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因此二级。kmkm境境因此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1.5.2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本项目的评价等级,确定社会、生态、声、水和大气等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1)社会环境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为工程涉及的绵阳市涪城区。(2)生态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对拟定的临时施工场地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其评价范围为场地界外300m的区域。(3)噪声评价范围噪声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目标。(4)水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污水排放量较小,项目沿线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因素,调查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因此评价范围确定为与道路平行距离在200m以内的水体。(5)空气环境评价范围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重点地段可扩大到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围内。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1.5.3评价内容及重点(1)评价内容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分析、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各环境要素影响评价、工程环保措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等。(2)评价重点根据项目特点,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为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和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可行性。其中施工期以生态破坏和施工噪声、施工扬尘环境影响为主,营运期则主要分析交通噪声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影响。1.6环境保护目标1.6.1环境空气及声环境保护目标经现场勘踏,本项目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受影响的敏感点共有10个,包括9个居民点和1个事业单位办公区,道路沿线无医院、学校、敬老院等其他特殊环境敏感点;项目沿线噪声及环境空气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见附图12和表1-11。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类型敏感点名称桩号与路线的方位关系 距道路红线/中心线最近距离(m)高差范围纵坡(%)环境概况保护级别实景照片平面图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1科创园办公区(夜间无工作人员)K0+060~K0+140路右侧正对60/80-3.0-2.292人,沿道路分布22金家林安置小区K0+440~K0+480路右侧正对+4.8-5.28楼层高7层,150户,约600人,沿道路分布23金家林村K0+450~K0+480路左侧正对20/40+4.8-5.28层,15户,道路分布4a45/6524程家院子K1+120~K1+160路右侧正对25/45-2.0层,28户,沿道路分布4a50/7025老红庙子K1+900~K2+100路左侧正对28/48-4.5-5.354层,20户,道路分布4a50/702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类型序号敏感点名称桩号与路线的方位关系 距道路红线/中心线最近距离(m)高差范围纵坡(%)环境概况保护级别实景照片平面图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6新观寺村K3+380~K3+520路右侧正对25/45+3.5+0.3层,30户,沿道路分布4a45/6527戈家庙村K3+760~K3+880路右侧正对28/48层,10户,道路分布4a55/7528戈家庙村五组K4+140~K4+220路左侧正对55/75道路分布29倪家牌坊K4+380~K4+550路右侧正对20/40+2.7-5.466层,40户,沿道路分布4a45/752方等寺村K5+080~K5+160路右侧正对28/48-2.488层,15户,道路分布4a60/802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泵站外环境关系:本项目在K2+600道路右侧红线外区域新建一座金家林污水提升泵站,规模3万m3/d,占地约0.15公顷。根据现场查看,泵站周边主要为居民区,泵站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学校、医院、敬老院等特殊的环境保护目标。泵站四周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表1-11-2。表1-11-2泵站四周环境保护目标10米280米3米41.6.2水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于k4+630~k5+003处设桥跨越安昌河,因此项目涉及的主要水体为安昌河。安昌河为涪江右岸的一级支流,根据现场调查,安昌河河段无集中式的地表水饮水水源取水口,距离项目最近的地表水取水口为位于涪江东方红大桥处的绵阳二水厂取水口,m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1、灌距离项目最近的地表水取水口为涪江东方红大桥处的绵阳m与高新区永兴镇新永水厂的位置关系:根据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绵阳市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绵府函【2006】187号),新永水厂位于安昌江右岸,取水水源地为地下水,取水井距离安昌江右岸约105米。根据《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1995年10月19日通过),其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为以取水井为中心,半径30米的范围;二级保护区为以取水井为中心,半径60米的范围。本项目高铁大道西段位于新永水厂北侧,与水厂取水井相距1.2km。因此本项目不在新永水厂保护区范围内。新永水新永水厂本项目路线1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1.6.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位置1234、不良地质段1.6.4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项目沿线受征地和拆迁影响的居民和集中居民区。本项目拆迁工作由项目所在各区(县)政府负责实施。1.7评价预测时段根据本工程特征,评价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其中生态环境主要针对施工期进行评价,其他评价专题则对施工期和运营期同时进行评价。20个月;运营期:2019年、2026和2033年三个特征年。1.8评价方法根据“以点为主,点线结合,反馈全线”的原则,现状评价采用现场监测和统计分析等方法;预测评价采用模式计算和模拟分析等方法。声环境评价主要采用模式计算方法进行评价,水环境评价采用类比分析法进行评价,环境空气评价采用类比分析法进行评价,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采用调研分析法等进行评价。1.9产业政策与规划及选址的符合性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第二十二条第4款“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为国家鼓励类项目。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1.9.2选址符合性高铁大道西段道路位于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范围内的涪城区境区,由北向南与东侧G5绵广高速公路平行走向。项目北起裕都大道,向南延伸上跨滨河北路,安昌河和滨河南路后,止于与规划滨河南路交叉口处。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地解决区域路网缺乏的问题,完善了道路交通路网建设,使该区域的道路交通组织更趋合理,进一步完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善区域内道路交通路网结构,对区域内车辆的进出起到疏导和快速通行作用,大幅度缓解该区域的交通落后情况,同时方便区域内居民出行,使得安昌河两侧的往来更加密切。本项目的建设是解决目前城市交通和过境交通拥堵,为绵阳市各大规划片区、组团提供区间集散通道的迫切需要。根据绵阳市城乡规划局出具的“拟建绵阳市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创业大道西延线(东段)等五条道路道路规划条件(绵城规道设[2016]8号)”,本项目起于裕都大道,止于规划的滨河南路,项目路线长度及路线宽度与本项目设计路线一致(详见附件4),因此项目建设是符合绵阳市城乡规划的。根据现场踏勘,道路线沿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林业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项目周围不存在制约本项目实施的重大因素,线路拟选线走向均按照科技城集中发展区要求进行设置,道路走向明确且无比选方案,因此项目选址合理。因此,本项目选址符合区域环境的特点,选址是合理的。1.9.3规划符合性1、与绵阳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符合性分析素有“富乐之乡”、“西部硅谷”美誉的绵阳,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先后获得过联合国最佳人居范例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诸多荣誉,是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新一轮城市规划将绵阳定位为:中国科技城,四川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历史文化和宜居名城。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城市规模面积达到11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18万人。同时,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发展方向更加明晰,功能布局更加合理,特色塑造更加鲜明,其最终目标为,将绵阳建设成为融"山-水-林-文-城"五位一体的中国宜居城市的典范。为加速绵阳城市化进程,大力改善区域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出行条件以及改善绵阳市的城市形象及投资环境,提升区位优势,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作为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基础设施项目之一,项目的建设是完善绵阳科技集中发展区道路系统的迫切需要,承担着连接绵阳科技城区乃至绵阳市区的重要的交通任务,项目建设的交通功能极其显著。本项目建设对于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绵阳的城市化进程,促进绵阳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项目于符合绵阳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2、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绵阳为四川省辖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距省会成都90km。城区涪江、安昌河、芙蓉溪三江交汇处,是川西北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重要的科研、经济、交通等中心。被誉为“蜀道咽喉”和“川西北第一重镇”,是川西北的交通枢纽。本项目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是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项目路线与《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不相悖。3、与绵阳市交通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本项目是连接绵阳市科技城片区对外交通联系的重要通道,是完善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道路路网骨架系统的需要。项目建设对于改善周围居民生活状况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绵阳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2010-2020),本项目的建设与《绵阳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2010-2020)》不相悖。4、与科技城集中发展区道路交通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位于绵阳市科技城集中发展区,项目起点(K0+000)与既有的裕都大道平交,总体呈南北走向,与东侧G5京昆高速公路基本呈平行状,终点(K5+301.391)位于安昌河西岸,与规划滨河南路平交。项目建设对于加强安昌河两侧的交通联系,打造便捷的交通路网,提升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区域土地利用价值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根据《绵阳市科技城集中发展区道路系统规划图》,项目路线走向与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中的路线走向一致。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绵阳市科技城集中发展区道路系统规划图》(详见附图4)。5、与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交通规划符合性分析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道路系统以“四横、五纵”的交通性主干道网构建交通主体骨架,形成东联绵阳主城、西至北川、南达成都、北接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其余区块的快速骨干路网,为核心区的高效运行提供道路设施保障。在交通主干网络的基础上,分级设置由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的城市内部道路系统,根据地形和自然环境合理安排道路线形,在满足核心区内各组团之间快速联系和组团内部便捷出行的同时,提供优美、宜人、舒适的出行体验。项目建设为加强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内部交通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完善绵阳科技城道路系统路网结构的需要,它的建设必将大大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区域交通环境和出行条件,为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未来的经济发展打下交通基础。同时该项目的建设也将为绵阳市更好地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圈,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本项目起于裕都大道,横跨安昌河之后与规划的滨河南路相接,路线走向与《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道路交通规划》中的路线走向一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总论911致。致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道路交通规划》的(详综上,本项目的建设是符合相关规划的。本项目的评价工作程序见下图1-3。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滨河北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202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2.1.1绵阳科技城核心区路网规划根据绵阳市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规划,为加快核心区城市建设发展,完善核心区道路结构,科学城在规划范围确立了“四横、五纵”的道路系统骨架思路。“四横”:裕都大道—九洲大道、创业大道、绵安第二通道、滨河路。“五纵”:科技城大道、龙界路、塔九路、青永路、高铁大道。本项目路线本项目路线图2-1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主路网规划图本项目是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当中的一条城市主干道,路线走向沿科技城规划路线布置。项目路线沿左侧G5京昆高速平行布置,起于裕都大道,止于安昌河南侧规划道路,全长5301.391米。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212.1.1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及地理位置项目名称: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地点: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涪城区境内。详细位置见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建设单位:绵阳科技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内容:高铁大道西段道路总长5301.391m,宽40m,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50km/h,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推荐采用300*600花岗石铺装,设计包含排水管网(污水管道6530m;雨水管道10966m,含雨水口连接管、雨水支管,管径d300~d500)、桥梁、隧道、污水提升站、绿化、照明、公交停靠站、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标志标线、道路无障碍设施、交通信号灯)等配套工程。2.1.2交通量预测本项目将于2017年1月开工,计划于2018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建设工期为20个月。根据《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趋势及诱增交通量的分析预测,得到本项目交通量的最终预测结果,交通量结果见表2-1。年份2019年2026年2033年5906862.1.3主要技术标准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结合本项目的功能,作用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本项目采用城市主干道设计标准,标准路基宽40m,双向六车道+辅道,配套人行道,设计速度50km/h;设计荷载:城-A级。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2-2。1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234m52×10.5m62×4.75m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227892.1.4主要工程数量和原辅材料本项目路线全长5301.391m,桩号设置为K0+000~K5+301.391。项目全线采用城市主干道设计标准,路基宽度40m,双向六车道+辅道,配套人行道,设计时速50km/h,道路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本项目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3。单位mh m2hh m2hh m2h3方)9.084.83m2m2m2m2棵m/座m/道m/道处处1m2个组mmm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23mm座套套套套套m26.43本项目所需原辅材料均为外购,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见表2-4。的底基层、基层填料,路基防护涵工程的混凝土原料涵等-tt、路面面层及桥涵的骨架t、路面面层及桥涵的原料2.1.5建设规模及组成本项目全长5301.391m,采用城市主干道设计标准,标准路幅宽度40m,双向六车道+辅道,配套人行道,设计时速50km/h,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项目工程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综合管网工程、交通工程及绿化工程等配套生。工程项目组成情况详见表2-5。24m沥青混凝土路面。项目全线挖方总量为49.08万。:6cmAC-20中粒式沥青砼中面层8cmAC-25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cm化沥青稀浆封层cm垫层(辅道)采用:cmSMA6cmAC-20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cm化沥青稀浆封层:cm砖cm浆/25。m牌///场生活污水、噪声/、地,主要用于设临时堆料点、机束后采取绿化进行迹地恢复;不设施工营地,项目施工营地将形式。道和公路等相连,能够满足因此不设施工便道,不在新相关部门负责。/2.1.6主体工程方案设计项目起止点的确定根据《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总体规划》草案中的路线方案,本项目属于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路网中的一条的城市主干道,起点(K0+000)与既有的裕都大道平交,终点(K5+301.391)位于安昌河西岸,与规划滨河南路平交。项目按规划路线进行布线,仅对部分线型进行了局部调整,以便能够充分适应现场实际情况,且使其满足规范要求。因此本项目路线明确,不存在其他的比选方案。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2路基工程高铁大道西段道路设计起点接已建成裕都大道,路线由北向南到达设计终点,接规划滨河南路,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40m,设计行车速度50km/h。平面设置平曲线8处,平曲线最大半径R=3925m,最小半径R=600m。除高铁大道西段道路与规划滨河北路、规划普明北路西延线及规划滨河南路交叉口采用立体交叉外,其他道路交叉口全部采用平交方式。2.道路纵断面设计高铁大道西段道路除设计起点和终点外,与之相交的道路共有13条,交叉口的高程均为纵断面设计的控制点。纵断面设置变坡点11处,最大纵坡-5.466%(坡长230m),最小纵坡0.3%(坡长660m),最大坡长700m(坡度-5.354%),最小坡长111.392m(坡度0.3%)。2.路基宽度及横断面布置本项目全长5301.391m,采用城市主干道设计标准,标准路幅宽度40m,双向六车道+辅道,配套人行道,设计时速50km/h,沥青混凝土路面。其标准横断面图如图2-1。路基宽度40m,横断面布置为:人行道3m+混行车道(辅道)4.75m+分隔带1.5m+机动车道21.5m(双向六车道)+分隔带1.5m+混行车道(辅道)4.75m+人行道3m。2.路基设计标高全线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边缘路面顶标高,沿河及其它可能被水淹没的路基,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27其路肩设计高程应高出设计水位+波浪侵袭高+壅水高+0.5m,其设计水位的洪水频率为2.路基横坡行车道横坡为2%,超高路段根据不同曲线半径采用相应的路拱坡度。2.路基边坡填方高度小于8m的,填方边坡坡率采用1:1.5。填方高度超过8m的,道路路基边坡坡率分段为1:1.5(填方高度≤8米)、1:1.75(填方高度8~16m)、1:2.0(填方高度16~24m),坡率改变处设2m宽平台。高填方路基分层夯实。受水浸淹部分的边坡坡率为1:2.0,并填渗水土。道路路基边坡坡率分段为1:1(挖方高度≤8m)、1:1.25(挖方高度8~16m),坡率改变处设2m宽平台。3、路基加固防护①路堤一般填方,边坡高度小于3m采用挂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浸水部分路堤采用M7.5浆砌片石护坡。②路堑一般情况下,在路堑边沟外侧设2.0m宽平台,平台内回填种植土并植树绿化。对土质及易风化或全风化岩质边坡一般采用挂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对未风化或弱风化的岩质边坡采用客土喷播防护。2.路基压实标准2.填料要求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282.取弃土取土场位置应结合当地的规划;弃土场尽量利用空地和劣地,及规划建设区的场地平整,少占耕地和良田。集中取弃并与当地政府联系协商,确定取、弃土范围和深度,使能兼顾农田、水利等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本项目填方量大于挖方量,项目所需回填用土将外购解决,因此项目不设专门的取土场。城市道路用地区内道路用地红线控制宽度40m,道路用地及高填深挖路段的占地宽度以实际占用土地范围为准。路面工程路面的主要技术标准:(1)路面类型:(2)设计年限:(3)标准轴载:(4)交通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20年重交通沥青砼路面是一种结构可靠,使用性能优良的高级路面。因为具有噪声低、震动小、无反光等优点,汽车行驶在沥青砼高级路面上有较好的舒适感、安全感,货物运输损耗低。同时,沥青路面铺筑速度快,相对水泥砼路面开放交通早。养护维修速度快,且相对容易。但沥青砼路面具有造价高,后期养护、维修费用较大等缺点。水泥砼路面具有刚度大、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水泥砼路面设计使用年限较沥青砼路面长,造价较沥青砼路面低,其后期养护、维修费用相对较小。水泥砼路面缺点主要表现在使用的舒适程度上。由于白色路面在阳光下反光严重,影响司机视力,加快司机疲劳,降低行车安全性;由于存在大量的结构缝,行车震动大,噪音高,降低了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另外,在不均匀沉降的路基上,水泥砼路面板容易断裂。水泥砼路面板一旦破坏,修复困难。鉴于本项目是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的重点工程,为配合项目区域的城市化发展开发,从全面提升道路的舒适性及综合服务能力和层次出发,并综合业主建设意见,推荐采用沥青砼路面方案。根据本路段的交通量及其组成,结合国内外路面的发展及新工艺的使用以及沿线筑路材料情况,综合气象、水文等因素,拟定的铺沥青砼路面结构组合方案如下:1主车道: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294cmSMA-13细粒式改性沥青砼上面层6cmAC-20中粒式沥青砼中面层8cmAC-25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0.6cm厚乳化沥青稀浆封层25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4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级配碎石垫层2混行车道(辅道):4cmSMA-13细粒式沥青砼上面层6cmAC-20中粒式沥青砼下面层0.6cm厚乳化沥青稀浆封层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5cm级配碎石垫层3人行道:3cm花岗石人行道板砖2cm1:3水泥砂浆15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5cm级配碎石垫层道路排水本项目路基路面排水应结合桥涵等排水设施,以因地制宜、节省投资、满足使用功能为原则,采用分路段、分流域的排水系统。(1)路基排水路基排水应结合桥涵等排水设施,并与自然沟槽水系形成合理网络,同时考虑与当地农田水利设施相结合,注意综合使用,不使农田失灌或冲毁,设置边沟及排水沟临时设施。城市道路段采用雨、污分离的地下排水方案。道路采用路侧边沟排放路基水,排水沟的主要根据原农灌沟系统排灌需要进行恢复设置,其沟身断面尺寸参照原农灌沟尺寸拟定。边沟纵坡一般不小于0.5%,特殊困难地段不小于0.3%,边沟水经涵洞或排水沟引至路基以外。为满足农田排灌需要,农耕地段边沟底一般应低于原地面0.2m以上,并于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30边沟外侧设置土埂以达到田路分隔。当路线与农田排灌沟渠发生干扰时,需将排灌沟渠作改移处理,并与原沟或涵洞进出水口顺适连接,以确保灌溉设施畅通。(2)地下排水当路线经过冲沟或水田(塘)地区时,一般设置片(碎)石盲沟,以排除地表积水、降低地下水及降低地表土含水量。当路堑边坡坡面有地下水出露时,则在涌水处设置片石排水沟将地下水引入边沟排出。(3)路面排水本项目排水系统按城市道路雨水系统进行设计,机动车道、人行道的路面水均以漫流的形式汇于雨水口中,再通过雨水横管引入纵向雨水管内,雨水口的纵向间距一般为30米,检查井设置间距一般为30米。建设用地区外(两块板横断面形式)的路面排水利用道路横坡排放至路侧,超高地段于中央分隔带内设置矩形排水明沟,汇入绿化带集水井内再统一横向引至路基之外。(4)绿化带防排水为配合分隔带填土绿化,美化路容、避免雨水下渗危及路基稳定,在绿化填土下碎石层底部设防渗土工布以形成隔水层,并将在绿化带内设置路面纵向雨水管及检查井,以将分隔带内雨水排至纵向雨水管内。桥梁工程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2、设计车速:50km/h;3、设计荷载:城-A级;4、人群荷载:3.5kN/m2;5、通航要求:安昌河无通航要求。6、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7、设计使用年限:100年;8、抗震标准:本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9、桥梁结构安全等级:一级。2.桥梁布设原则根据相关规划设计,结合周围路网交通功能要求,考虑当地的施工条件,并结合地质、水文、通航等级、景观协调和造价经济合理等因素综合比较选择,其主要原则是: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31在满足桥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造型简洁新颖美观,布局合理,并使桥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充分体现“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2.桥梁设计方案本项目新建跨安昌河大桥,先后上跨滨河北路和安昌河,其中安昌河无通航要求。根据中冶京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的《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桥型的分析,由于本项目下游约70米处为绵广高速跨安昌河大桥,为使本项目桥梁与已建绵广高速桥梁相协调,同时减小项目建设对安昌河水质的影响,本项目桥型采用已建绵广高速跨安昌河大桥桥型,即标准跨径为30米的连续小箱梁。因此,本项目桥型是在充分考虑了安昌河既有桥型,和项目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性而确定的,项目桥型唯一,不存在其他的桥型比选方案。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本项目采用跨径为30米的连续小箱梁桥,其施工工艺成熟,项目施工周期短,因此对环境的影响更小;除此之外,小箱梁桥具有造价低,经济性强,更节约资源能源;由于考虑了下游的绵广高速跨安昌河大桥桥型,因此项目采用的桥型能与周围环境更好的衔接,更有利于提升绵阳市的城市形象。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项目采用的小箱梁桥型是合理可行的。2.本项目桥梁布置情况序号桩号桥梁名称涉水桥墩桥型桥面宽度备注跨径组合上部结构下部构造结构1K4+630~K5+003安昌河大桥83×30+3×30+3×30m连续梁重力式26.5m大桥/新建安昌河大桥跨布置为:(35+35)+3+3×30+3×30+3×30m现浇箱梁,桥梁全长373m。标准跨径为30m,采用梁高为1.6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分幅布置。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322、立面布置:东北侧桥纵坡为2.49%,西南南桥纵坡为-2.488%。3、平面布置:东北侧引桥平面位于直线上,北引桥部分平面位于缓和曲线及圆曲线:①过河部分桥梁断面布置为:栏杆0.5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2.5m+机非分隔带0.5m+机动车道14.5m+机非分隔带0.5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2.5m+栏杆0.5m=26.5m。②引桥部分桥梁断面布置为:栏杆0.5m+非机动车道2.5m+机非分隔带0.5m+机动车道14.5m+机非分隔带0.5m+非机动车道2.5m+栏杆0.5m=26.5m。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335、横坡:车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设置双向1.5%横坡,人行道反向横坡-1.5%。桥梁上部采用现浇箱梁。桥墩采用桩柱式桥墩,桥台采用U型桥台,1.5m钻孔灌注桩基础。8、施工方案设计施工方案:桥梁基础、桩柱式桥墩及桥台按常规方法施工。桥墩身采用翻模施工。全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制+现浇施工。施工步骤:下部桩基、承台施工→桥墩及盖梁施工→上部梁体施工→浇筑桥面系等附属结构。涵洞工程本项目需在K4+000设置一道过水涵洞,解决周边地块排洪问题,根据本项目地质情况采用5×4m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涵洞起到排洪作用。箱涵长度55m,与道路斜交°,沉降伸缩缝间距6m,采用预制安装施工。路线交叉工程本项目均为新建道路。为了能使本项目能促进、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应充分重视道路交叉方案设计,合理地结合当地的地方路网现状和城镇发展的远期规划。本项目设计道路与相交道路等级既有主干路,又有次干路及支路,除规划的普明北路西延线为一条快速通道,采用立体交叉外,其余均是为城市服务的开放性道路,与城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34镇既有道路网均设置平交口衔接。平面交叉口按几何形状可分为十字形、T形、Y形、X形、多叉形、错位及环行交叉口。本项目道路平面交叉的形式和分类见下表。1K002K453K774K425K936K377K438K679K72K45K92K33K92K84K012.下穿隧道工程本项目将于K3+945处采用立交形式上跨规划普明北路西延线(即普明北路主路下穿、辅路平交高铁大道西段道路)。规划普明北路西延线亦为本项目业主同期实施的项目,道路红线宽度40m,拟采用框架隧道形式跨越。项目框架结构将采用整体单箱双室结构,将路幅分成左右两幅,机动车道下穿,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均采用平交方式。下穿隧道框架段建设规模为70m。科技城集中发展核心区市政道路项目高铁大道西段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3污水泵站工程本项目将建设一座金家林污水提升泵站,规模3万m3/d。泵站选址位于高铁大道西污水泵站内有粗格栅井及污水泵房及配电间,主体工程为粗格栅井及污水泵房,地面以上只设计柱式吊车建筑物一座。污水泵站平面尺寸L×B×H=24.0×12.0×7.2m(外包尺寸),建筑面积288m2。2.污水泵站设计污水泵站粗格栅井主要功能为拦截污水中的粗大杂物、渣滓,保护污水提升泵正常运行。粗格栅井由进水室、格栅渠道(两格并联运行)组成,为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粗格栅进水室设置应急溢流管,当设备故障或其它非常原因,使进水室的污水超过最高设定水位时,污水通过应急溢流管超越;为检修,在粗格栅前后,分别设置矩形提板闸以供检修时使用;粗栅渣由输送机运离生产线,由环卫工人定期清运。粗格栅按设定的时间自动周期性运行或格栅前后液位差自动运行,运行周期人为可调,格栅与栅渣输送机的启停联锁。提升泵房主要功能为将原污水提升至细格栅槽。提升泵房构筑物主要为集水池,集水池与粗格栅槽连建,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地下式(地下深度8.60m)。配置污水提升泵4台(变频调速电机)(3用1备)。提升水泵分别独立向细格栅槽送水,避免交连切换,简化控制管理,并节省电动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