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理学课件)_第1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理学课件)_第2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理学课件)_第3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理学课件)_第4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理学基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教学目标掌握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的作用机制、用途、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熟悉半合成青霉素的作用特点;了解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药的作用特点。课前导语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效和不良反应低的特点,是临床应用品种最多、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生素,在各种细菌感染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医药市场中,抗生素药物已经连续多年居销售额第一位,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是制约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的重要因素。一对夫妇,妻子是护士。丈夫近患感冒加重,妻子决定注射青霉素来“消炎”。经过皮试为阴性后,自行在家给丈夫注射青霉素80万单位。注射几分钟后,妻子因故外出,1小时回家后发现丈夫死亡。经法医检查无外伤、中毒等其他死亡原因,认定为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情景导入认识β-内酰胺类抗生素01一、简介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氧头孢烯类二

药物分类青霉素02

【来源】一种抗菌药物,主要用于G+菌、G-球菌、螺旋体,放线菌感染,对G-杆菌不敏感。分为半合成青霉素、天然青霉素。天然青霉素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得,含G、K、X、F和双氢F等,其中G产量高,有应用价值。半合成青霉素是在中间体6—氨基青霉烷酸(6-APA)侧链上加入不同基团。一、简介一、简介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1)青霉素类

青霉素G、青霉素V(天然)

氨卞西林、阿莫西林(半合成)(1)青霉素类(2)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的抗菌机制:1.阻碍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抑制转肽酶活性,阻止黏肽的交叉连接,使细菌细胞壁缺损,水分内渗,菌体膨胀、破裂、死亡。

2.激发细菌自溶酶(autolysins)活性,促进菌体裂解死亡。(一)青霉素类

钠盐或钾盐晶粉,室温中稳定,易溶于水,但水溶液室温中放置24小时大部分降解失效,故需现用现配。青霉素G(苄青霉素)主要优点:杀菌作用强、毒性低。缺点:不耐酸、不耐酶,耐药现象极为普遍,抗菌谱窄;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体内过程】

口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一般采用肌内注射和静脉滴注。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4-6h,故一般感染一天注射两次即可。

G+球菌:如对溶链菌、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不产生酶的金葡菌及多数表皮葡菌等作用强。

G+杆菌:如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及革兰阳性厌氧杆菌敏感。二、抗菌作用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菌(G+)——被染成紫色(G-)

——

被染红色③G-球菌:对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敏感,但易耐药。④其他:如螺旋体(梅毒、钩端、回归热),鼠咬热螺菌、放线杆菌等高度敏感。对真菌、立克次氏体、病毒和原虫无效。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该药易产生耐药。青霉素G作用特点:1.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2.对G+菌作用强,对G-杆菌作用弱;3.对人和动物毒性小,对真菌无效;4.不宜与四环素、氯霉素及大环内酯类等速效抑菌剂合用。三、临床应用用于敏感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和螺旋体感染的首选药。1.革兰阳性球菌感染(1)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蜂窝组织炎、败血症等;对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细菌性心内膜炎,宜与SM或GM合用。(2)肺炎球菌感染:如大叶肺炎、中耳炎等三、临床应用2.脑膜炎双球菌和其他敏感菌引起的脑膜炎大剂量治疗有效,对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脑常与SD合用。3.G+杆菌引起的感染破伤风、白喉、炭疽病,青霉素G只对细菌有效,对细菌外毒素无作用,应与相应的抗毒素合用。三、临床应用4.螺旋体引起的感染5.放线菌感染:如局部肉芽肿样炎症、脓肿等钩端螺旋体、梅毒的首选药。治疗梅毒除早期轻症者外应采用大剂量治疗。梅毒病原体及感染患者1.过敏反应(变态反应)(最为常见)

①一般过敏反应:药热、药疹、血清病型反应等

②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表现冷汗、四肢冰冷、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过敏性休克发生与剂量、给药途径无关。四、不良反应防治措施:①详细询问过敏史:②皮肤过敏试验:凡初次注射或停用3天后再用者,或用药过程中批号更换时作皮试,反应阳性者禁用。③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④避免饥饿时给药,注射后观察30分钟⑤青霉素现配现用⑥做好急救准备。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并皮下或i.m0.1%肾上腺素0.5~1.0mg,严重者静注或心内注射,必要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织胺药。吸氧、人工呼吸、同时输液,给予升压药等。皮试阳性四、不良反应2.局部刺激:i.m引起局部疼痛、红肿、硬结。3.青霉素脑病:鞘内注射或静脉大剂量快速给药时,引起头痛,反射性肌肉震颤,昏迷等。4.

赫氏反应: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炭疽过程中出现发冷、发热、头痛、局部症状加剧等现象。1.使用前必须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2.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就地抢救,立即注射肾上腺素,给予吸氧,应用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3.青霉素、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大量应用时,出现假性蛋白尿。4.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本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容易失活。5.青霉素不用于鞘内注射。五、用药指导头孢菌素类03

与青霉素G比特点:①化学结构相似,均有一个β内酰胺环②理化特性相似,抗菌机制相同。③抗菌谱较广。④耐酶。⑤过敏反应较少。可口服一、简介

【代表药物】第一代:头孢氨苄(Ⅳ)、头孢唑啉(Ⅴ)、头孢拉定(Ⅵ)、头孢噻吩(I)、头孢噻啶(Ⅱ)。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洛。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定、头孢曲松第四代: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利定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

特点:

对G+菌: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对G一菌: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肾毒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无)对酶稳定性: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对G+菌、G一菌均有高效,对β-内酰胺酶

高度稳定

二、药理作用第一代:主要用于G+菌、耐青霉素G金葡菌感染(呼吸道、尿路、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常用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唑啉(i.m)。第二代:可作为G-菌感染的首选药,常用头孢呋辛及头孢孟多。口服用头孢克洛。三、临床应用第三代:口服用于G-菌所致各系统的中度感染;注射用于耐药的G-菌所致严重感染;混合感染且病情危重者如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肺炎等。常用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定,其中头孢他定为抗绿脓杆菌最强的抗生素。败血症骨髓炎三、临床应用第四代:用于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引起的各系统严重感染或其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严重感染。常用头孢吡肟、头孢匹罗。三、临床应用1.过敏反应

常见过敏、过敏性皮疹及荨麻疹、发热多见,少数过敏性休克。与青霉素类有部分交叉过敏。i.v致静脉炎,口服胃肠道反应。2.肾损害第一代头孢噻吩、头孢唑啉有肾毒性可致肾小管坏死,大剂量i.v发生高钠反应。第二代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大剂量出现低凝血酶原症和双硫仑反应,头孢哌酮引起腹泻。第三代偶见二重感染或肠球菌、绿脓杆菌、念珠菌增殖现象。第四代对肾脏损害目前未见有报道。3.其他

第三、四代头孢偶见二重感染,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可引起低凝血酶原四、不良反应1.建议通过药敏试验确定为本类药物敏感菌感染2.用药期间注意观察尿量及尿液颜色变化,尿少、血尿可能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的肾毒性有关。避免合用同样有肾毒性的药物。3.如用药2-3天内症状无改善,应配合药敏试验,防止发生耐药性及二重感染。五、用药指导1.碳氢霉烯类(亚胺培南)2.头霉素类(头孢西丁)3.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4.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六、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目标检测1.青霉素对下列病原体无效的是()A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B梅毒螺旋体

C炭疽杆菌

D脑膜炎奈瑟菌E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具有一定肾毒性的药物是()A.天然青霉素

B.耐酶青霉素

C.第二代头孢

D第一代头孢

E第三代头孢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A.青霉素B.链霉素C.庆大霉素D四环素E.红霉素BDA4.赵某,25岁,昨日突发寒发热战、咳铁锈色痰,诊断为大叶性肺炎,首选()A.青霉素B.链霉素C.庆大霉素D四环素E氯霉素5.王某,男,支气管炎医生给予头孢氨苄,5天后出现尿量明显减少,因为()A.过敏反应B.双硫仑样反应C.个体差异D肾脏毒性E.胃肠道反应6.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用()抢救A.肾上腺素B.阿托品C去甲肾上腺素D氨茶碱E.头孢7.赫氏反应是指青霉素在治疗()感染时。A.细菌B.支原体C.病毒D.螺旋体E.立克次体ADAD8.青霉素引起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A.药热B.皮疹C.过敏性休克D.干咳E.呕吐9.青霉素的抗菌机制是()A.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C.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10.金葡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A.产生灭活青霉素的β内酰胺酶B.产生钝化酶C.抑制DNA回旋酶D.改变细胞膜通透性ACA本课件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青霉素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1.过敏反应(变态反应)(最为常见)

①一般过敏反应:药热、药疹、血清病型反应等

②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表现冷汗、四肢冰冷、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过敏性休克发生与剂量、给药途径无关。一、不良反应一、不良反应2.局部刺激:i.m引起局部疼痛、红肿、硬结。3.青霉素脑病:鞘内注射或静脉大剂量快速给药时,引起头痛,反射性肌肉震颤,昏迷等。4.

赫氏反应: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炭疽过程中出现发冷、发热、头痛、局部症状加剧等现象。防治措施:①详细询问过敏史:②皮肤过敏试验:凡初次注射或停用3天后再用者,或用药过程中批号更换时作皮试,反应阳性者禁用。③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④避免饥饿时给药,注射后观察30分钟⑤青霉素现配现用⑥做好急救准备。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并皮下或i.m0.1%肾上腺素0.5~1.0mg,严重者静注或心内注射,必要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织胺药。吸氧、人工呼吸、同时输液,给予升压药等。皮试阳性1.使用前必须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2.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就地抢救,立即注射肾上腺素,给予吸氧,应用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3.青霉素、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大量应用时,出现假性蛋白尿。4.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本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容易失活。5.青霉素不用于鞘内注射。二、用药指导本课件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头孢菌素类03

与青霉素G比特点:①化学结构相似,均有一个β内酰胺环②理化特性相似,抗菌机制相同。③抗菌谱较广。④耐酶。⑤过敏反应较少。可口服一、简介

【代表药物】第一代:头孢氨苄(Ⅳ)、头孢唑啉(Ⅴ)、头孢拉定(Ⅵ)、头孢噻吩(I)、头孢噻啶(Ⅱ)。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克洛。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定、头孢曲松第四代: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利定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

特点:

对G+菌: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对G一菌: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

肾毒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无)对酶稳定性: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对G+菌、G一菌均有高效,对β-内酰胺酶

高度稳定

二、药理作用第一代:主要用于G+菌、耐青霉素G金葡菌感染(呼吸道、尿路、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常用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唑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