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鲁科版必修2全册教案(全套)_第1页
化学鲁科版必修2全册教案(全套)_第2页
化学鲁科版必修2全册教案(全套)_第3页
化学鲁科版必修2全册教案(全套)_第4页
化学鲁科版必修2全册教案(全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二)知识框架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得核外电子的原子结构原子的构成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第1课时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X的含义,掌握构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一)学生准备:上网查阅,"C在考古上的应用;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参考网址1.http/wwcbe21.cam2.http/wz2hospital.zjueducn(二)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相关资料。2课时七.教学过程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3)极少数的α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点评】通过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介绍,由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使学生【学生阅读】电子中子质量(kg)电量(C)0电荷-10【思考、讨论并提问】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归纳小结】如果用公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原子核(A-Z)Z个【迁移与应用】【迁移与应用】1.请你描述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与元素、核素间的关系。2.请你描述元素、核素、同位素间的关系.核素1核素n【简介】2元素名称元素符号KLM1氢H12氦23锂214铍225硼B236碳C7氮N8氧09氟F27氖钠281镁铝硅磷P硫S286氯氩288HBBpp0SFF【阅读、思考、交流】学生阅读教材第七页,思考、交流下列三个问题: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金属钠、金属镁在化学反应中常表决定属性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电子微粒符号【点评】本节教材主要采用的是讨论法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注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本节教材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以及主要化合价、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再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发现周期表中元素排布的规律,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为下一节学习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奠定基础;同时,以铁元素为例,展示了元素周期表中能提供的有关元素的信息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区;最后以IIA族、VA族、过渡元素为例分析了同族元素结构与性质的异同。化族(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利用图表(直方图、折线图)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作图、处理数据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得出结论的意识。(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阅读探究讨论归纳法第1课时即原子序数,对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元素之间内在联系和变化的规律性。那么,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相对原1111氦22120锂321铍422硼523碳624氮725氧826氟927-1氖280钠31镁32铝333435硫36氯37+7,-1380互合作的意识,也让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为归纳元素周期律【引导过渡】观察1-18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我们发现从3号到10号,最外层电子由1增加到8,从11号到18号最外层电子数又由1增加到8。象这样每隔一定数量,又通过excel插入图表的办法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的折线图。对于特别大,这是由于测定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的根据与其它元素的原子(1)电子层数相同时,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是什么?(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其影响因素是什么?|最高正价|+|负价|=8化(量变)(质变)元素周期律实质第2课时2周期,共8种元素3周期,共8种元素(七个横行)4周期,共18种元素长周期5周期,共18种元素6周期,共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7周期,目前已发现26种元素出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什么位置?结构上有何特点?【观察与思考】在周期表中共有多少列?分为哪些族?【概括总结】族(18个纵行)主族(A):共7个主族,包括长周期和短周期元素副族(B):共7个副族,只包括长周期元素第VIII族:包括8、9、10三个纵行的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观察与思考】在周期表的18个纵行16个族中,各族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如何?【观察与思考】在所有族中,元素最多的族是哪一族?共有多少种元素?【理解应用】据周期表结构,推测原子序数为85号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哪一周期?哪一族?【案例分析】推测元素在哪一周期:85-2-8-8-18-18=31,减5次后小于32,为第6行,第六周期;推测在哪一族:第六行的最后一列元素应为第32个,从减出的数据为31可以推出它是在第17列,为第VIIA族。息?【联想、质疑】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请大家概括它的结构。【小结、板书】元素周期表结构短周期(一、二、三行)(元素有2、&8种)长周期(四、五、六行)(元素有1&1&32种)不完全周期(七行)(元素有26种)族族零族(18列)第3课时三、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它元素序数为56位于()周期,()族,属于()类单质。电导体热导体半导体通过燃烧供热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本族元素性质元素名称元素符号你熟悉的元素有哪些?有何特性?非金属种数子数电子数之和为19,原子序数之和为41,则 (一)知识脉络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旧教材是根据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而新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http://wwwgymzzxcomzhaoxqashtmlhtm第1课时如他就预测在硅和锡之间存在一种元素—"类硅",15年后该元素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投影】相对原原子体积单质比重二氧化物四氯化物比重体积沸点比重体积锗【板演】请写出第3周期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交流与研讨】(1)第3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是如何递变的?(2)尝试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或得电子能力的相【媒体展示】第3周期元素名称、符号、原子结(金属与水反应难易以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来研究抽象概念(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思维方法。【实验探究】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A1(OH)3+NaOH=NaA102+钠镁铝与冷水剧烈反应与冷水反应缓慢,最高价氧化物强碱中强碱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减弱硅磷硫氯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最高价氧化物【交流与研讨】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它对性质有何影响?【阅读自学】教材P21页最后一自然段至P22页第2自然段。元素氟(F)氯(C1)溴(Br)碘(I)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最高化合价最低化合价气态氢化物最高价含氧酸F₂FI₂I暗处加热不断加热反应程度剧烈很稳定稳定较稳定不稳定【课后作业】教材P26页第1、3题,P27页第3题(3)第3课时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结构主要化合价别是1和6,则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均在X的下一周期,而Z可与X生成化合物Z₂X和Z₂X₂。试写出:(1)元素名称X——、Y——、Z——;(2)化合物Z,X,与H₂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两个由X、Y、Z三种元素所组成物质的化学式【媒体展示】01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稀有气体元素2B34567【思考】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诞生是19世纪化学科学的重大成就之一,具有重要的【学生发言】略(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A、B两栏描述的内容对应起来。ABAB(a)ⅢB至VIB的过渡元素①(b)F、Cl、Br、N、S“三角地带”②(c)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③(d)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元素④(e)过渡元素⑤编写人:刘为基,深圳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圳市优秀教师,先后在《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杂志发表教学论文20多篇,主编和参编教学资料8本。(二)知识框架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的定义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讲清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而不能说成是"结合力"。2、通过电解水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的介绍,搞清共价键的形成原因和存在情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二)方法上突破点问题推进法、总结归纳法第1课时第一部分: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知识点1:化学键的定义【对上述(1)、(2)做解释——板书】相邻但不强烈(不相邻而且强烈(叫形成化学键)氢氧键)知识点2:化学键的类型外层得到钠的一个电子形成氯阴离子(两者最外层均达到稳定结构),阴、阳离子靠静电作【媒体展示——板书】【对定义的强调】(1)共价键的成键微粒是原子,而离子键的成键微粒是阴阳离子(2)一稳定结构状态的趋势。(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都已达到稳定结构,因物质化学键类型第2课时知识点3:化学键与物质构成内部的键型分类(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能源,而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如石油、煤的燃烧)是当今世界上的重要能源之一。研究破坏1破坏1molH₂共价键H₂需吸收436kJ能量2H键要释放930kJ能量0.5molO₂共价键断裂2传递给另一物体,但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值是保持不变的(这叫药匙,单空塞锌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反应释放能量E₂E₁>E₂吸热反应E₁<E₂放热反应2、拓展延伸习题(略)(深圳实验学校黄军谱)(一)知识脉络在学生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后,引入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和限度,使学生从化学反应快慢和限度这一全新的视角,继续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但外界条件的改变如: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光、波、以及气体反应体系的压强等因素的变化都可影响反应的快慢。催化剂的使用同样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快慢。在可逆反应中,一定条件下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的程度,外界条件的改变会影响到化学平衡的移动,这是反应的限度问题。从分析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优化工业生产的条件的选择。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优化化工生产条件的重要依据(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中将此部分知识分解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与旧教材相(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学会对照实验和半定量实验的实验方法,实践一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七、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计算公式为=△C/△t反应到2分钟时C(N₂)为,C(H₂)原来的2-4倍。通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压强越大,反气体物质的反应,为什么?);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思考练习】1、在铝和硫酸的反应中可以通过什么现象说明反应的快慢?可以通过改变哪些条件说明外2、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2SO₂+O₂=2SO₃,SO₂+2H₂S=3S+2H₂O。为什么一个式子用“、”,一个式子用“=”号?说明什么?有些化学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即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水的分解反应是可逆反应吗?还有哪些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时间动:V正=V逆≠0,动态平衡V正=V逆V正≠V逆V'正=V'逆①0.01mol/LFeCl;和0.01mol/LKSCN等体FeSCNFeSCN【讨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有影响吗?为什么?浓度: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压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或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或扩大)的方向移动温度: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或降低)温度,平衡向吸热(或放热)方向移动1)化学平衡状态就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均等于零,反应停止了的状态。2)对于反应3Fe(S)+4H₂O(g)Fe₃O₄(S)+4H₂(g)7)每消耗nmolN₂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温度催化剂2、什么是化学平衡?它具有哪些特点?与溶解结晶平衡有什么相同的方面?【本节练习】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0A.化学反应速率可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B.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C.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D.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可知化学反应进行的相对快慢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B.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C.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D.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或加热或加压,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6、将0.1mol/L稀硫酸以相同体积与下列处于不同条件下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其中出现浑浊最快的是()。7、在N₂+3H₂、2NH;反应中,使用催化剂的理由是().A.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B.没有催化剂该反应不能发生C.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抑制逆反应的发生8、能确认发生化学平衡移动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9、2NO₂、N₂O₄正方向放热,把烧瓶置于100℃沸水中,下列哪几项性质不会改变①颜色,②平均分子量,③质量,④压力。10、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B.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C.以同样程度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D.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③升高温度,平衡()移动,SO₂的浓度(),SO₃的浓度()。12、请画出2SO₂+O₂、2SO₃反应中SO₃的浓度在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情况下随反应时间(深圳市高级中学汪东珍编写)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一)知识脉络本节教材首先以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让学生体会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的一般思路,并总结曾经学过的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第二部分承接本章第一节中化学反应中能量释放问题,以“化学能如何转变成电能”为例解释了“为什么说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并说明了化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作作为化学必修模块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最后一节,本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应用价值的认识的双重任务。(二)知识框架能量确定物质的组成如何利用化学反原电池的工如何将化学能制造新物质化(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等具体的知识点外,致力于培养学生从大视野、高观点、多角度了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化学研究的前沿。(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七、教学过程1、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学习过哪些化学反应?你对化学反应的实质、规律有了哪些了2.化学反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中和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有哪些应用?可以由氯气和其它物质反应制得,那么,氯气又是如何制备的呢?本2、你认为哪个反应原理适合工业生产,哪些②MnO₂+4HCl(浓)=MnCl₂Cl物质收集装置氢气固一液不加热型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固一液不加热型向上排空气法氨气固一固加热型向下排空气法适?气,多余的氯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现象【思考、讨论、小结】请同学们回味“探究氯气的制取”过程,结合教材48页活动探究栏目的问题3,体会物质制备的一般思路;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反应原理及发生装置,现氯气到工业电解食盐水,也经历了近200年的努力。【阅读理解】教材49页的"化学前沿——分子设计与新物质的合成"。【讲述】"化学前沿"给大家展示了尖端科技的发展动态,说明人们已经从最初的“不经意”【练习】54页3题;57页5题【观察、思考】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HHHHs0柴sHHHH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而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逸出。可【讲述】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如锌片),电极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如铜片),H在正极上被还原。在铜锌原电池中,负极自身被氧化,而①干电池(一次电池):日常使用的锌锰电池化学反应的利用化学反应的利用为人类提供能源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的工结构,测定物质有关组分的含量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案例:氯气的制取制造新物质氧化还原反应为可逆反应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有机化合物(几千万种)(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本节教材体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新教材较旧教材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同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的关系通过观察实验掌握甲烷的性质、取代反应。掌握同分异构现象以及简单的命名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甲烷的性质、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五、教学方法六、课时安排七、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学过程(2)取代反应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材第一节第二部分(63页——65页);用球棍模型组合丁烷分子,体会有机物的样性。教师:教学媒体、课件;(一)阅读63页工具栏,由学生写出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结构简式。(二)进行“活动与探究”(1)动手组合乙烷、丙烷、丁烷的结构模型,写出它们的结构式、结构简式。给烷烃的概念,找烷烃的通式。(2)阅读64页知识支持,让学生发现问题,当碳原子数较多时组合方式不只一种,碳原子数越多,可能的结构越多;带着疑问进入下面的讨论。(三)有机物的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控制深度。总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1)原子之间共价键相连。(2)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成链状或环状。(3)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是单键、双键、三键。(4)分子式相同时,可以出现多种结构。第三课时概括与整合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书上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教师准备:课件(命名练习题、同分异构体书写规律)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已经对石油和煤炭的用途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有了一些认识;本节进一步从化学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介绍石油和煤炭的加工过程、主要产品及其用途。重点学习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乙烯、苯的性质,了解不饱和烃、芳香烃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同时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八)知识框架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石油的分馏烃各类烃苯煤的干馏乙烯石油存在煤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学生活动“联想……质疑”主题发言:珍惜资源,为了人类的生存(二)师生活动:提问一阅读—讨论—归纳2、石油的炼制原理产品及用途除去原油中的盐和水,减少对设备的腐分馏利用加热和冷凝,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产物。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石蜡油、润滑油、重油。在一定条件下加热,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轻质液体燃料(裂化汽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并加热,把相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轻质液体燃料(裂化汽以石油分馏产品为原料,采用更高的温等小分子乙烯(有机化工的原料)教学准备教学过程3、键角120(三)观察想考(相应的板书)氧化反应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蒸馏分馏隔绝空气加强热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分离分析煤的干馏产品及其用途,引入下一课题(二)苯的结构与性质(2)归纳出苯的特殊性质:易取代、难加成、不与KMrQ反应第四课时芳香烃总结烷烃、烯烃、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芳香烃结构性质3.处理习题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一)知识脉络类和蛋白质。即由简单有机物到复杂有机化合物、由单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酯、油脂)到多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由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酸、酯、油脂、葡萄糖、蔗糖、氨基酸)到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这样编写便于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及迁酯(二)知识框架葡萄糖(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不拘泥于以往的知识体系,单一的从官能团及其衍变进行展示,而是从生活中的营养物质切入具体有机物,按“结构——性质——重要应用—一回归人体中的作用”这样的明线展示,将它们之间的衍变作为暗线隐含于教材或习题之中。这样的编写,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可以使他们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了一些重要的烃的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对待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认识教材所涉及乙醇、乙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等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2.引导学生常识性地了解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联想·质疑”引导关注学生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激发他们对相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二)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能从理性上探索事物变化的本质,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十)学生准备七、教学过程【活动、探究】实验1:无水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实验前,请学生预测实验中可能的断键【实验分析、讨论】1:你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乙醇分子可能的断键位置在哪儿?3:上述现象与你的预测是否一致?你如何解释这些现象?4:什么事实可以说明断键的位置不是C-H、C-C键呢?(金属钠保(1)与Na反应(置换反应或取代反应)2CH₃CH₂OH+2Na→CHCHONa【质疑】1:实验1说明乙醇分子中的O-H键易断裂,那么C-H、C-C键能否断裂呢?如果可以,请你举例。2:燃烧属于什么反应?【过渡】现在我们改变实验条件,布置学生完成教材实验2,观察铜丝的变化并闻液体的气【质疑】1:铜丝变黑是什么变化?又变红是什么变化?你怎样看待铜丝的作用?2:乙醇液体保持沸腾说明什么?3:CuO被还原,乙醇被氧化成什么物质呢?形成了这样一个原子团-HC=O,称之为醛基,生成的有机物含有两个碳原子,故称之为乙【质疑】在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反应中,从乙醇到乙醛消去了H原子,碳元素的化合价有何变化?此反应与乙醇的燃烧反应有何异同?【质疑】1:除了做调味品和饮料,你知道乙醇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吗?2:你了解工业酒【讨论、交流】学生根据乙醇能够燃烧的性质和已有的关于工业酒精的知识,展开讨论。第二课时【引入】乙酸是重要的有机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它。食醋是3%~5%乙酸的水溶液,所【讲述】我这里也有一瓶乙酸(冷冻过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是冰状晶体)。为什么跟你们实验台上的乙酸状态不同?因为课前我把它放在冰箱里了。乙酸在温度低于它的熔点(16.6℃)时会变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叫冰醋酸。乙酸的沸点是117.9℃。当乙酸和高沸点物质混合在一起时,要想将乙酸分离出来,【质疑】乙酸分子是由甲基和羧基构成的,羧基决定了乙酸的化学性质。那么,乙酸发生【思考、交流并讲述】断羟基中的氢氧键,因此,羧基在水溶液中有一部分电离产生H。CH₃COOH==CH₃COO+H而具有一定的酸性,请你们根据已有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化【归纳、投影】①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入乙酸溶液⑤向Na₂CO₃粉末中加入乙酸溶液酸性强弱比较:乙酸>碳酸【迁移、应用】用醋可除去水壶内壁上的水垢,写出化学方程式【学生练习】2CH₃COOH+CaCO₃=(CH₃COO)₂Ca+CO₂T+H2CH₃COOH+Mg(OH)₂=(CH₃COOMg①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②为什么反应物都必须是无水液体?③反应混合液的混合顺序如何?为什么?大试管内反应混合液体积不超过多少?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什么?④为什么要用饱和Na₂CO₃溶液吸收产物?⑤为什么导气管不能伸入饱和Na₂CO₃溶液?⑥实验完成后向饱和Na₂CO₃溶液中加一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再将所得产物充分振荡,并注【讲述、板书】这种有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并【导引、板书】羧酸脱羟基、醇脱氢.浓度减少,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所以浓硫酸在反应中既是催化剂又是吸水剂.3.为什么必须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呢?因为:结构理论去认识,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方法2常规训练3.、拓展延伸(略)第三课什么?什么是酯?油脂和酯之间有什么关系?【讲述、板书】像这种有机酸和醇起反应所生成的像乙酸乙酯那样一类有机化合物叫做酯。1.酯的结构式:(其中两个烃基R和R'可不一样,左边的烃基还可以是H)【提问】根据在乙酸乙酯的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推测乙酸乙酯具有哪些性质?【质疑】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该实验发生了?浓H₂SO₄的作用是什么?贴上1、2、3,便于识别。组织交流讨论时不仅汇报最后结果即香味浓淡,还要说明酯的用呢?成对应的有机酸和醇。浓H₂SO₄的作用是催化剂,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考虑,在酯的水解反应中,用稀硫酸和NaOH溶液哪种做催化剂更好?CHCOOCHCHNaOHCHCOONaCHC【分析】在该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什么?水浴加热受热均匀,浓硫酸还是用NaOH作催化剂,体现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理论。【交流、讨论、板书】请同学们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讲述生成的硬油(液态)脂肪(固态)油脂(混合物)硬脂酸甘油酯【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