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微站施工服务方案内容_第1页
运营商微站施工服务方案内容_第2页
运营商微站施工服务方案内容_第3页
运营商微站施工服务方案内容_第4页
运营商微站施工服务方案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施工服务投标申请人须严格按照国家、工信部(或原信息产业部或原邮电部)、住建部颁布的施工规范、规程及安全操作规程、设计文件要求的内容和中国铁塔、省分公司及下属地市州分公司的有关规定、规范、验收办法等进行施工。由设计人员到施工现场对参与施工的监理和施工人员进行工程技术交底,对现场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案进行解析,技术交底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方法、施工程序、现场重点工序及安全注意事项等;由施工班组长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重申安全施工操作规程、安全施工流程及关键危险工序施工注意事项等。负责甲供物资的领用和乙供物资的采购,负责所有甲、乙供物资材料运输、保管,固定、安装、连接及相关测试。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初步验收、竣工验收等工作,按要求提供及系统录入相关安装数据、竣工资料及其他需要填报的与安装施工工作范围相关的资料和数据。施工内容为设计文件所描述的应由投标申请人承担的全部工作内容,包括:新建地面微站、楼面微站和共享社会塔微站杆塔施工和工艺改造,杆塔基础、配套基础等土建施工;光电一体箱、后备电源等配套设备安装;设备间所需的电力电缆、传输线缆、各类信号电缆的布放;防雷接地工艺施工;微站一体化设备、传输设备的安装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协调施工方案,负责现场施工涉及的占道、占地、破路、开挖、恢复、赔补等工作;配合后期运营商建设的设备安装和开通、传输光缆引入等各项协调工作(不包含红线外的光缆的协调工作);部分施工界面需建设单位与运营商确定后进行调整,本项目实际界面以建设单位与运营商商定界面为准。1.1塔桅及土建基础1.1.1新建地面微站新建地面微站塔桅及土建施工主要包括新建杆塔、杆塔基础、配套设备平台基础、塔体地网、配套设备地网等,以及设计方案中要求的其他土建相关内容。1.杆塔(1)杆体材料:杆体材料尺寸和强度等级等各项指标须符合设计要求。塔柱、法兰材料及法兰加劲板材料规格宜为Q345B,其他构件材料宜为Q235B。主材及辅材采用型钢及圆钢管,均要求一次截材,不得二次对接。钢构件宜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2)塔柱螺栓宜为8.8级、10.9级普通螺栓,其余螺栓宜为4.8级、6.8级19页脚内容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方案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方案1919页脚内容普通螺栓。杆塔所采用的筒体壁厚不应小于5mm,钢板厚度不小于5mm,角钢截面不小于L45X4,圆钢直径不小于16mm。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杆塔采用法兰连接时,法兰面应保证75%紧密贴合(用0.3mm塞尺插入面积应小于全部贴合面的25%),边缘间隙最大不超过2mm。杆体构件采用焊接连接时,焊条型号须与钢材材质匹配,焊缝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出现裂纹、焊瘤、夹渣、气孔、焊坑、电弧擦伤等缺陷。当圆钢或钢管与法兰盘焊接且设置加劲肋时,加劲肋的厚度除应满足支承法兰板的受力要求及焊缝传力要求外,还不宜小于肋长的1/15,并不宜小于5mm。加劲肋与法兰板及钢管交汇处应切除直角边长不小于20mm的三角,以避免三向焊缝交叉。杆体加工及安装精度须符合《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YD/T5132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等现行国家及行业规范标准。(9)杆体安装垂直度:自立式塔架塔身中心垂直倾斜不得大于全塔高度的1/1500,对于单管塔、桅杆中心垂直倾斜不得大于全塔高度的1/750。(10)铁塔安装完成后应对地脚螺栓进行防腐处理并用C15混凝土包封。2.基础微站杆塔塔基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或刚性短柱基础,设备平台基础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台基础。(2)土方工程:土方开挖时,开挖的工序、方法必须与施工组织设计相一致,并遵守“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做好防水、排水措施,并确保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安全。基础大小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必须先放线后开挖;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对基坑进行保护并及时组织验收,合格后立即进行垫层施工,坑底标高允许偏差-50mm,长、宽允许偏差±50mm。回填基坑时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超过300mm),容重必须大于16.5kn/M,3:7灰土垫层压实系数大于0.94,参合用材料含水率宜为16%。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开挖埋深不宜小于0.5m。桩基础开挖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必要时采用钢护筒或其他可靠支护措施,以保证安全。(3)模板工程:模板及其支架应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模板接缝不应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基础侧模拆除时,应以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为宜。(4)钢筋工程:钢筋进场,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等规定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监理见证取样复检,焊接钢筋试件应现场施焊,并见证送样,合格后方可使用。除焊接封闭式箍筋外,箍筋的末段应作弯钩,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JGJ107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相关规程的规定。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受力钢筋接头宜相互错开,应避开加密区,在纵向钢筋焊接接头连接区段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的范围内,接头面积百分率应<50%。基础钢筋安装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钢筋安装位置偏差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独立基础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也不应小于100mm。单桩基础的桩身全截面配筋率不宜小于0.65%,箍筋应采用螺旋式,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宜为200〜300mm;受水平荷载较大的桩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基以及考虑主筋作用计算桩身受压承载力时,桩顶以下5d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mm。(5)混凝土工程:水泥、砂、石进场后,应按《GB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及其他相关规定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由监理见证取样后送检测单位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按照《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由监理见证取样,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混凝土试块,并分别作标准养护与现场同条件养护两种评价。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隔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浇筑完毕后,根据天气情况一般规定在12小时以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塔基一般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其养护时间常温下不得少于28天,基础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强度的80%以上才能进行机柜安装,未经设计许可,在基础混凝土未达设计强度的情况下,不得附加上部结构主要荷载。混凝土优先采用商品混凝土。在浇筑基础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工艺施工图进行管道预留;馈线管材质宜为PVC管径不宜小于50mm,电源管材质宜为钢管管径不宜小于50mm,传输引接管材质宜为PVC管径不宜小于50mm。机柜、设备基础外围应根据市政相关要求进行景观美化,如铺设与周边市政景观一致的瓷砖、文化石或大理石等材料。3.地网(1)基站的主地网应由机房地网、铁塔(含桅杆)地网组成,或由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组成。各地网间应作两点以上的可靠焊接。(2)机柜地网:应在机柜基础建筑物散水点以外设环形接地装置。(3)接地体的上端距离地面不应小于0.7m,在寒冷地区,接地体应埋设在冻土层以下。(4)杆体地网:杆体地网应采用40mmX4mm的热镀锌扁钢将杆体内的金属构件焊接连通。采用隔离式防雷技术时,地阻不应大于100Q;采用传统防雷技术时,地阻不应大于10Q。9m以下高度杆体可采用简易地网,9m及以上高度杆体应采用标准环形地网。标准环形地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3mX3m。杆体地网与机房/机柜地网之间应每隔3m〜5m焊接连通一次,且连接点不应少于两点。(5)地网应在适当位置留出测试端,方便检测接地电阻。(6)接地引下线的出土部位应有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如采用PVC管包覆或其它机械加强方式。(7)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钢材,钢管(050mm,壁厚不应小于3.5mm)、角钢(不应小于50X50X5mm)、扁钢(不应小于40X4mm)。(8)垂直接地体宜采用长度不小于2.5m(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埋设地网的土质及地理情况决定垂直接地体的长度)的热镀锌钢材,垂直接地体间距为垂直接地体长度的1~2倍,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地网大小、地理环境情况来确定,地网四角的连接处应埋设垂直接地体;垂直接地体间距不宜小于5米。室外开挖地沟应保证地沟深度不小于0.9m,其上部宽度不小于0.5m,下部宽度不小于0.4m,并且开挖时应尽量避开污水排放和土壤腐蚀性强的地段。垂直接地体在地沟内的打入深度应不小于2.5m,若地质较硬导致角钢无法打入到要求的深度,垂直接地体长度可按对应的2.5m长度进行调整,如将1根2.5m垂直接地体调整为2根1.25m垂直接地体。为了便于焊接,打入角钢的侧面应与垂直布放的扁钢相平行。焊接要求:扁钢与扁钢(包括角钢)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倍,焊接时要做到三面焊接。圆钢与扁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10倍,焊接时要做到双面焊接。圆钢与建筑物螺纹主钢筋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10倍,焊接时要做到双面焊接。地网施工中焊接部位,以及从室外联合地网引入室内的接地扁钢应作三层防腐处理,具体操作方式为先涂沥青,然后绕一层麻布,再涂一层沥青。4.其他施工过程中可能对路面、地砖、绿化、管道等周边环境设施造成影响或破坏的,施工完成后须按原做法恢复,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施工前须与相关部门协商并采取防护措施。1.1.2新建楼面微站新建楼面微站塔桅及土建施工主要包括新建杆塔、杆塔基础、设备平台基础、塔体地网、设备地网等,以及设计图中要求的承重加固等其他土建相关内容。1.杆塔及基础杆塔材质、连接、安装要求同新建地面微站。基础钢筋混凝土材质及施工要求同新建地面微站。2.楼顶自立塔楼顶自立塔应满足天线安装要求。(2)楼顶自立塔应位于房屋主要承重构件之上。原建筑物或局部构件承载能力不满足时,应做加固处理。(3)楼顶自立塔基础优先采用配重式基础,若采用锚固式基础,建议采用植筋方式将塔脚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柱或梁上,同时修复原有屋面防水工程。(4)楼顶塔安装完毕后,应采用40X4mm镀锌扁钢将塔体与建筑物屋顶防雷网焊接连通。并实测接地电阻值,采用隔离式防雷技术时,地阻不应大于100Q;采用传统防雷技术时,地阻不应大于10Q;不满足要求时应单独补做接地网。楼顶附墙抱杆楼顶附墙抱杆应满足天线安装要求。楼顶附墙抱杆应位于房屋钢筋混凝土墙、柱、梁或实心砖墙之上。原建筑物或局部构件承载能力不满足时,应做加固处理。楼顶附墙抱杆宜采用化学螺栓将抱杆固定在房屋钢筋混凝土墙、柱、梁或实心砖墙之上,同时修复所在位置的防水。楼顶附墙抱杆安装完毕后,应采用40X4mm镀锌扁钢将塔体与建筑物屋顶防雷网焊接连通。并实测接地电阻值,采用隔离式防雷技术时,地阻不应大于100Q;采用传统防雷技术时,地阻不应大于10Q;不满足要求时应单独补做接地网。设备平台基础设备平台基础应位于房屋主要承重构件之上。原建筑物或局部构件承载能力不满足时,应做加固处理。设备平台基础优先采用配重式基础,若采用锚固式基础,建议采用植筋方式将基础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柱或梁上,同时修复原有屋面防水工程。设备平台地网:应采用40X4mm镀锌扁钢将塔体与建筑物屋顶防雷网焊接连通。并实测接地电阻值,采用隔离式防雷技术时,地阻不应大于100Q;采用传统防雷技术时,地阻不应大于10Q;不满足要求时应单独补做接地网。1・1・3共享社会塔微站共享社会资源微站塔桅及土建施工主要包括在社会资源塔桅上新增支臂、设备平台基础、塔体地网、配套设备地网等,以及设计图中要求的杆体及基础加固等其他土建相关内容。新增支臂原有塔体需复核计算,确保满足承重要求后方可新增支臂。在现有挂载情况下,需铁塔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和维护均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规程,在此前提下方可进行改造。改造之前,应对塔身进行一次全面维护,更换严重锈蚀和明显变形等有缺陷构件、除锈防腐、缺失构件补齐、防雷接地整改和螺栓复紧等。附加支臂位置根据现场实际应避开法兰盘及各连接板等影响安装的部位。支臂长度根据现场实际,且其上端应有防滑措施。新增支臂必须在避雷针保护角度内。抱箍采用双螺母,拧紧后外露丝扣长度不少于2扣。新增支臂抱杆的弯曲变形不应大于其杆身高度的1/100。除设计所涉及挂载外,不得随意增加其他诸如天线、广告牌、微波等任何荷载。2.整改加固(1)原有塔体经复核计算,不满足承重要求时,须按设计要求整改加固后方可新增支臂。(2)拉线整改:采用镀锌钢绞线,拉紧调节装置采用NUT楔形可调耐张线夹。加固拉线布设时应尽可能双轴对称,并应根据设计要求施加预紧力,拉线水平面内宜大致成90°/120°(±5°),仰角宜不超过65°。拉线墩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锚固应牢固可靠,不得出现滑移。(3)支撑整改:硬支撑支撑位置根据现场实际应避开法兰盘及各连接板等影响安装的部位。硬支撑与塔体连接不应损坏原有塔体构件表面镀锌层。硬支撑地面端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出现滑移。(4)基础整改:基础局部修复时,混凝土应采用高一级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基础重新设计施工时,混凝土等级应不低于原有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整改开挖前须采取临时支撑保护措施,保证塔桅安全,基础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支撑。杆体替换新建:要求同新建地面微站杆塔。3.设备平台基础设备平台基础要求同新建地面微站。4.地网设备平台地网:应采用40X4mm镀锌扁钢将设备平台上地排与原塔桅防雷网焊接连通。并实测接地电阻值,采用隔离式防雷技术时,地阻不应大于100Q;采用传统防雷技术时,地阻不应大于10Q;不满足要求时应单独补做接地网。5.其他施工过程中可能对路面、地砖、绿化、管道等周边环境设施造成影响或破坏的,施工完成后须按原做法恢复,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施工前须与相关部门协商并采取防护措施。1.2动力配套设备动力配套配备施工主要包括:光电一体箱、后备电源、室外机柜等微站类项目的设备安装施工,及其电源线、接地线的布放。要求如下:(1)设备安装固定的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其偏差不大于10mm。(2)落地式设备底部应与基座加固、连接固定点不得裸露在外,加固螺栓应符合《YD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5.3节的相关规定,机柜与基座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水材料封堵。壁挂式、抱箍式设备正面开门处需预留操作维护空间,应使用膨胀螺栓、抱箍与墙面、杆体闹靠固定,并做好防水措施。直流电源线、交流电源线、信号线必须分开布放,分别绑扎,应避免在同一线束内。其中,直流电源线正极外皮颜色应为红色,负极外皮颜色应为蓝色;光纤连接线的布放应考虑保护措施。电源线、信号线必须是整条线料,外皮完整,中间严禁有接头和急弯处。电缆线应走线方便、整齐、美观,与设备连线冗余长度适量,同时不应妨碍日常维护、测试工作的进行。设备底部进出线需用室外PVC管、波纹管或金属软套管保护。(6)设备工作地线、防雷地线与机架保护地线安装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7)设备加电前必须先用测量仪器检查电源连接系统符合安全要求:供电回路相互和对地均无短路现象,接电联接牢固可靠,供电设备的输出开关断开且输出电压正常,额定输出电流满足受电设备需求,受电设备全部电源开关断开,受电设备内部无短路现象等。1.3电力引入本次所需电力引入施工服务商负责向微站提供低压交流电源,采用“包工包料”方式完成施工,施工服务商应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施工服务商负责全部工程建设相关内容及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工作内容:(1)负责供电报建手续办理;(2)负责设计图纸送审,并取得供电部门签字认可;(3)负责办理规划、环保等报建手续;(4)负责提供计量箱、避雷器、电力电缆等所有工程材料,并安装实施;负责缴纳供电部门收取的建设阶段相关费用;负责电力引入相关建设赔偿费用;施工服务商应根据站点周边现场环境情况,结合各自技术特点合理选择电力引入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微站电力引入投资成本,具体要求如下:(1)优先引接业主侧转供220V交流电;(2)不具备引用转供电条件的站点,可采用国家电网电源点引入直供380V/220V交流电;根据投资情况,可适当考虑采用直流远供电力引入方案。施工应满足下述技术要求(当下述要求与现行技术规范、设计图纸不一致时,以现行技术规范、设计图纸为准。):1.3.1低压架空线路低压线路档距以50m左右为宜,不得与广播、通讯等弱电线路同杆架设。主干线路应采用梢径150mm高10m水泥杆,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应采用梢径190mm高12m水泥杆。主干线宜采用JKLYJ-1/25mm2架空绝缘导线或YJLV-1kV-2*25电力电缆,其他应根据用电情况而定。横担及铁附件直线杆横担采用不小于50X50X5mm镀锌角钢,承力杆横担采用2根不小于50X50X5mm镀锌角钢,安装在距杆顶300mm处。同杆架设的多回低压线路横担间距,直线杆不小于0.6m,分支转角杆不小于0.3m。横担一般应装在电杆受电侧,撑铁一般装在面向受电侧的左侧。拉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截面不小于25mm2。拉线抱箍固定在横担下方不大于0.3m处,与电杆夹角45°,受地形限制时不应小于30°。拉线禁止使用花篮罗栓,应使用UT型线夹和楔形线夹。拉线棒应使用直径不小于16mm的镀锌圆钢,底把露出地面300〜500mm。(4)拉线必须装设拉紧绝缘子,位置在最下层导线下方高于地面3m以上部位,距电杆不小于1.5m处。绝缘子直线杆用针式瓶,转角杆、耐张杆、终端杆用悬式瓶或蝶式瓶。低压接户线与进户线接户线宜使用截面不小于10mm2的铝塑线,对地距离不小于2.5m;跨越街道、公路时对地距离保持6m,其档距不超过25m;与阳台窗户的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均不小于0.8m。动力用电户应单独下线处理。进户线宜使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铝塑线,低压接户线、进户线均不宜使用黑皮线。接户线两支撑点的距离不超过6m。套户线的总长度不能超过50m。表箱安装在通风、避雨便于管理的室外墙壁上。表箱内应装设总闸刀或瓷插保险、空气开关。进出线工艺要符合要求,相序相同。表箱底面对地距离不小于2m。1.3.2地埋敷设电缆在电缆线路路径上有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性损伤、化学作用、地下电流、振动、热影响、腐植物质、虫鼠等危害的地段,应采取保护措施。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2)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件限制时,应采取防止电缆受到损坏的措施。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套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规范要求。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套管道的上方或下方。1.4传输配套微站传输配套施工内容主要包括:路由复测、光缆单盘检验与光缆配盘、光缆敷设(含尾纤敷设)、光缆接续、光缆熔接成端与测试等。根据运营商微站实际建设需求,传输配套施工内容如下:(1)建筑红线外,敷设微站杆塔塔底配套设备到杆塔塔身的信源设备光缆尾纤。(2)建筑红线内,红线内微站之间的传输线路及配套。室外通信光缆应采用地下管道方式敷设,如果实际环境条件不允许,也可采用直埋、架空等其他敷设方式,施工和验收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YD5121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1)当具备条件时,通信线缆不应布放在电梯、供水、供气、供暖管道竖井中,并且不宜与强电线缆共井布放。如果不具备条件,通信线缆敷设时应按照设计要求采取防护隔离措施。通信线缆应按照设计的数量和路由布放到位、端到端终接完毕。(2)光缆交接箱、配线设备应安装在公共部位,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光缆交接箱、配线设备应就近良好接地,并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通性。1.4.1管道光缆敷设光缆接头人孔的确定应偏于施工维护。光缆占用管孔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缆占用的管孔,应靠近管孔群两侧优先选用。(2)同一光缆占用各段管道的管孔位置应保持不变。当管道空余管孔不具备上述条件时,亦应占用管孔群中同一侧的管孔。(3)人(手)孔内的光缆应有醒目的识别标志。在人孔中,光缆应采取有效的防损伤保护措施。采用子管道建筑方式时,子管道的敷设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子管宜采用半硬质塑料管材。(2)子管数量应按管孔直径大小及工程需要确定,但数根子管的等效外径应不大于管道孔内径的90%。(3)一个管道管孔内安装的数根子管应一次穿放且颜色不同。子管在两人(手)孔间的管道段内不应有接头。(4)子管在人(手)孔内伸出长度宜在200~400mm。(5)本期工程不用的子管,管口应堵塞。(6)光缆接头盒在人(手)孔内宜安装在常年积水水位以上的位置并采用保护托架或其他方法承托。1.4.2埋式光缆敷设埋式光缆线路不宜敷设在地下水位高、常年积水的地方,也避免敷设在今后可能建筑房屋、车行道的地方以及常有挖掘可能的地方。埋式光缆埋深及与其他地下设施的距离应符合《YD5137-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2.2.9条有关规定。石质、半石质地段应在沟底和光缆上方各铺100mm厚的细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