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死病人护理课件_第1页
濒死病人护理课件_第2页
濒死病人护理课件_第3页
濒死病人护理课件_第4页
濒死病人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濒死病人护理

一、濒死及死亡的定义1、濒死〔dying〕:即临终,指患者已接受治疗性和姑息性治疗后,虽意识清楚,但病情加速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濒死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2、死亡的定义传统意义死亡〔death〕:心肺功能的停止。脑死亡:即全脑死亡,指呼吸、心跳停止后脑的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完全停止。脑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脑死亡的标准〔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在世界第22次医学会上提出〕:〔1〕对刺激无感受性和反响性;〔2〕无运动、无呼吸;〔3〕无反射;〔4〕脑电波平坦。以上标准24h反复复查无改变,排除体温过低〔<32℃〕及中枢神经抑制剂的影响,即可诊断脑死亡。二、死亡过程的分期1、濒死期2、临床死亡期3、生物学死亡期〔一〕濒死期〔临终状态〕机理:机体各系统功能严重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位的功能处于深度抑制状态。表现:意识模糊或丧失,各种反射↓,肌张力↓,HR↓,Bp↓,R↓或出现潮式及间断R。持续时间:随机体状况、死亡原因而异。属生命的可逆阶段,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获复苏。〔二〕临床死亡期〔躯体死

亡或个体死亡〕:机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皮质扩散到皮质下,延髓极度抑制。表现: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组织细胞有微弱的代谢活动。5-6分钟后大脑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低温条件下〔特别是颅脑降温〕可延长达1h或更久。对触电、溺水、大出血等,积极有效的救治可复苏。〔三〕生物学死亡期〔全脑死亡、细胞死亡或分子死亡〕: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及各个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整个机体不可能复活。早期尸表达象:尸冷、尸斑、尸僵晚期尸表达象:尸体腐败

亨利·费尔丁,一名英国作家1751年写到“人们经常说,不是死亡,而是濒死更加让人可怕〞。

正是与濒死、极度疼痛和痛苦相关的那些病症才真正让人恐惧。

当其许多癌症病人不断遭受不必要的与癌症相关的疼痛和病症折磨时,他们便如同被扣为人质。三、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和护理

〔一〕评估1、肌张力丧失2、胃肠蠕动减弱3、循环功能减弱4、呼吸功能减弱5、感知觉、意识改变6、疼痛7、临近死亡的体征〔二〕、常见的护理问题

1、排便失禁2、尿失禁3、活动无耐力4、皮肤完整性受损5、营养失调6、体液缺乏7、清理呼吸道无效8、自理能力缺陷9、感知改变10、疼痛11、有误吸的危险〔三〕、护理目标1、患者在临终期间生理需要得到满足2、患者在临终期间病症控制、疼痛减轻、享有安详、平和、舒适的生活。〔四〕、护理措施1、改善呼吸功能2、减轻疼痛3、促进患者舒适4、增进食欲,加强营养5、减轻感、知觉改变的影响6、观察病情变化1、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清醒者取半坐位,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排痰、雾化吸入根据呼吸困难程度给予氧气吸入,纠正缺氧状态,改善呼吸功能2、减轻疼痛

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发作规律稳定情绪、转移注意力协助患者选择减轻疼痛的最有效方法:WHO推荐三步阶梯疗法控制疼痛使用其他止痛的方法3、促进患者舒适维持良好、舒适的体位加强皮肤护理加强口腔护理保暖4、增进食欲,加强营养

主动向临终患者及家属解释恶心、呕吐原因,以减轻焦虑心理根据饮食习惯调整饮食:高蛋白、高热量、易于消化饮食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稳定患者情绪给予流质、半流饮食,便于吞咽,必要时采用鼻饲5、减轻感、知觉改变的影响提供舒适的环境:安静、空气新鲜、适宜温度、适当的照明眼部护理听觉是患者最后消失的感觉,交谈时语调柔和、言语清晰6、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态监测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观察治疗反响与效果

四、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护理〔一〕、评估1、否认期2、愤怒期3、协议期4、忧郁期5、接受期反响因人而异,五个阶段的发生顺序和时间没有规律。1、否认期:心理反响:试图证实诊断是错误的。护理:尊重病人反响,在交往过程中理解、同情,认真倾听。对家属给予支持,使之理解病人行为。2、愤怒期:心理反响:情感上难以接受,生气、愤怒、怨天尤人,迁怒于医务人员及家属,以谩骂等破坏性行为发泄。护理:理解,为病人提供表达愤怒的时机,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尽量满足其合理需要。3、商讨期:心理反响:祈求有奇迹发生,提出要求,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响。4、抑郁期:心理反响:悲伤、失落,情绪消沉,食欲下降,有自杀想法等。护理:允许病人有忧伤,哭泣和表达失落的时机,有家人陪伴。5、接受期:心理反响:平静、接纳。护理:允许病人冷静、安静和孤立,有人陪伴,给予支持。五、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响及护理

1、个人需要的推迟或放弃2、家庭中角色与职务的调整与再适应3、压力增加,社会交往减少患者临终时间短,死亡来得太快,家属会措手不及,内心愧疚,可能会产生责怪或疑心医护人员的疏漏临终时间长,家属哀痛过久,心理负担大,身心疲惫临终患者家属护理1、满足家属照顾患者的需要2、鼓励家属表达感情3、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生活照顾4、协助维持家庭的完整性5、满足家属本身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六、临终关心〔一)、概念临终关心〔善终效劳、安宁照顾、安息所〕:是一种照顾方案,以照料为中心,为濒死者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目的是尊重临终者生命,控制病症,提高生命质量,增强和维护家属的身心健康,使临终者无痛苦、安宁、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二〕、临终关心的兴起和开展1、古代:中世纪西欧的修道院、济贫院。2、现代:〔1〕国外:较健全的临终关心组织是1967年英国伦敦的“圣克里多弗临终关心机构〞。始创者:桑德肆博士。〔2〕国内:1988年7月在天津医学院成立了第一所临终关心研究中心,10月在上海成立第一家临终关心医院—南汇护理院。临终关心是人类人道主义精神的完美表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工程。

〔三〕、临终关心的理念:1、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对症为主的照料;2、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转变为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3、尊重临终患者的尊严和权利;4、注重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七、姑息护理1990年WHO提出:姑息护理是对患病后无法治愈者的一种积极的、功能整体性的护理,主要是控制疼痛和其它病症,处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问题,到达姑息护理的目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二〕、姑息护理的内容①以病人为中心的关心,而不是以疾病为焦点。②接受死亡,但也要提升生存的质量。③病人和护士是合作关系。④关心缓解病症和舒服的治疗,而不是根治。⑤对居丧的支持。死亡后护理1、携用物至床旁,屏风遮挡2、劝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