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须知读后感_第1页
童蒙须知读后感_第2页
童蒙须知读后感_第3页
童蒙须知读后感_第4页
童蒙须知读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共19页5)宁心定气。勿妄有思。偃勿如伏,仰勿如尸。5.揖—一张拱而前,肃以纾(sh口缓也)敬。1)稍阔其足,则立稳。沉迷)于名势之慕。利禄之诱。内无所养,外无所约。而人之成德者难矣。《书》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故于言语步趋之处,不可不慎也。2)直其膝,曲其身,低其首。眼看自己鞋头,两手圆拱而下(大礼时用)。3)视瞻必定,勿游以傲,勿佻(tido)以轻。远耻辱于人,动必以正。(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一《弟子规》)(二)视听必端,言语必谨发乎口,为藏为否(pi贬斥)。加乎人,为喜为嗔。用乎世,为成为败。传乎书,为贤为愚。其发也不可不慎乎。言者,人所易放,苟有所畏惮收敛,则久久亦可缄(jidn.封,闭)默。今之父母,见其子资性聪慧者,于学语时,往往导其习为世俗轻便之谈,以相笑乐,此性一纵,必不可反,是教以不谨严也,切宜禁之。1.言一一致祥审,重然诺。1)凡童子常当缄口静默,不得轻忽出言。2)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常礼举要》3)或有所言,必须声气低平,言语详缓,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戏笑。毋粗豪狠傲,勿轻有喜怒。(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弟子规》)4)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父母教,须敬听。—《弟子规》)5)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隐默。久,却徐徐细意条陈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当是偶尔遗忘。或曰:当是偶尔思省未至。若尔,则无伤忤,事理自明。至于朋友分上,亦当如此。(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6)凡闻人所为不善,宜且包藏,不应便而声言。当相告语,使其知改。(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弟子规》)7)所言之事,须真实有据,不得虚诳。亦不得亢傲訾(zi毁谤,非议)人,及轻议人物常短。如市井鄙俚,戏谑(xuO开玩笑)无益之谈,尤宜禁绝。(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弟子规》)2.视听——收敛精神,耳目专一。童子聪明始发,发于耳目。耳目无所防禁,则聪明为外物所诱。而心不存矣,故养蒙者谨之。1)目看书,则一意在书,不可倾视他所。耳听父母训诫,与先生讲论,则一意承受,不可杂听他言。2)其非看书听讲时,亦当凝视收听,毋使此心外驰。3)毋淫视,勿倾听。三、饮食起居蒙养从入之门,必自易知而易从者始。尤择其切于日用,便于耳提面命者。使其由是而循循焉。凡一物一则,一事一宜,虽至纤至悉,皆以闲其放心,养其德行,为异日进修上达之阶。愿为父兄者,毋视为易知而教之不严。为子弟者,更毋忽以为不足知而听之藐藐也。(一)饮食有节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但饭粥充饥。食毋求饱,毋贪味,毋耻恶食。(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弟子规》)食必以时,不可阙(qud空缺)。食必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饮食举匙,必臵箸(zhU筷子)____。举箸,必臵匙。食已,则臵匙箸于案。非节、假,及尊命,不得饮酒。饮,不过三爵juQ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勿至醉。(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弟子规》)碗中不留饭粒。(二)起居有时早起晏眠。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弟子规》)晨必盥,兼漱口。如厕,必去外衣。下,必盥手。(便溺回,辄净手。—《弟子规》)夜行,必以灯烛。无烛,则止。出外及归,必于长上前作揖。虽暂出,亦然。(出必告,反必面。—《弟子规》)出不易方,入不逾期。夜必归家,因事不能归时,必先告家人。喧哄斗争之处,不可近。(斗闹场,绝勿近。—《弟子规》)凡开门揭帘,须徐徐轻手,不可令震惊声响。(缓揭帘,勿有声。—《弟子规》)8.无益之事,不可为。如:赌博、笼养、打球、踢球、放风筝等。9.执器皿,必端严,惟恐有失。(执虚器,如执盈。—《弟子规》)众坐,必敛身。勿广占坐席。(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常礼举要》)车马繁杂地,不招呼敬礼。不立在路上久谈。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第二部分:入事父兄,出事师尊,通行之礼夫人之立身立家,可恃可传以永久者,惟在乎礼仪。有礼义,则虽贫贱,人亦敬仰之;无礼义,则虽富贵,人亦鄙贱之。所以教子弟者,当使之觌(di字面意思:相见)德,不当使之觌利;当使之皇皇于仁义,不当使之皇皇于势利;当使之以耕读勤俭处家,不当使之出入官府,欺公弄法,以侥幸富盈之图。教之即正,养之既久。根基既已深厚,其资质之高者,德器成就,自足以佐邦国而光门户;其下者,亦足以守法循理,保业宜家,不至于颠覆破败之虞也。一、洒扫涓洁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臵元所。父兄长上坐起处,文字纸札之属,或有散乱,当加意整齐,不可辄自取用。二、事长(一)事亲(冬温夏凊)夏月侍父母,常须挥扇于其侧,以清炎暑,及驱逐蝇蚊。冬月,则审察衣被之厚薄,时为增加。并候窗口户,使不为风寒所侵。务期父母安乐方已。(冬则温,夏则凊。—《弟子规》)十岁以上,晨先父母起。梳洗毕,诣父母榻前,问曰:今夜安否。如父母已起,则就房先作揖,后致问。问毕,仍一揖退。昏时,侯父母将寝,则拂席整衾以待。已寝,则下帐闭户而后息。(二)应长(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凡尊长呼召,即当随声而应,不可缓慢。1)坐,则起。2)食在口,则吐。3)地相远,则趋而近其前。有问,则随事实对。然须听尊长所问辞毕,方对。毋先从中错乱。对讫,俟尊长有命,乃复原位。呼问未及至先,常察尊长颜色所向,不必待其出命,即当趋就其旁,致敬服役。1)父母久立,忙取坐物。2)3)父母唤人,高声代唤。(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先到。—《弟子规》)父母疾病,煎尝汤药。(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弟子规》)4)父母勤劳,即来待作。5)父母责备,不许强辩。(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长者与物,须两手捧接。注:如此之类,不可尽举。但当正容端志,毋使怠慢差错。尊者宜逸,卑者宜劳,故劳役之事,皆卑幼任之,弟子之职当如是也。(三)见长(近必趋,退必迟。)见尊长,不命之进,不敢进。不命之退,不敢退。进时当鞠躬低首,急趋而前。其立处,不得逼近尊长。须相离三四尺,然后拜揖。退时亦急趋而出,须从旁路行,毋背尊长,且当频加回顾,恐更有所命。如与同列共进,尤须以齿为序。进则鱼贯而上,毋得越次紊乱。退则席卷而下,毋得先出偷安。篇三:读后感读《幼儿教育史》有感永昌县幼儿园何运丽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逐步积累了教养儿童的经验,已经孕育着儿童教育思想的萌芽。在西方,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已有丰富的学前教育思想。柏拉图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他主张儿童公育,并论述了学前儿童的游戏和故事材料的选择等问题。继后,亚里士多德和昆体良等人也论述过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论点,为人类研究儿童、教育儿童指出了正确方向。近代是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学前教育思想较集中地反映在众多教育家的教育论著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既是一位教育理论家又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并撰写了历史上的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以及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世界图解》,构建了家庭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他论证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感官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等教育思想对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英国的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根据培根的“经验论”论证了“白板说”,并提出了儿童体育、美育、德育和智育的具体建议。卢梭的近代儿童观为学前教育找到了出发点。他在其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中,强调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同时,他关于生来具有学习能力的婴幼儿不是通过语言和文字,而是通过经验并利用自己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主张的教育思想成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对后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有极其重要影响。至此,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机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前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的思想,并以毕生的教育实践证明: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他著有《林哈德和葛多德》、《母亲读物》等,还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心理学化的思想,强调教育必须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最早提出了“儿童年龄越小越需要心理学知识的指导”的见解,为学前教育理论步入科学化铺平了道路。我国最初的儿童教育思想散见在谚语中。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等。我国一些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记载。如西汉贾谊在《新书》中记载了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母注意胎教之说、《大戴礼》与《礼记》记载有一些学前教育思想、《大戴礼》《本命》篇中有关于初生后年龄特点的记载、《礼记》的《内则》篇中提出关于小儿出生后选择保姆的要求及从儿童能食能言时便进行教育,从小教儿童日常生活的习惯、礼节和常识等。魏晋南北朝时,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南宋朱熹编《童蒙须知》和《小学》等。虽然这些著作中有一些“人伦之教”和三纲五常的封建糟粕,但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学前教育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