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一课时_第1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一课时_第2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一课时_第3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一课时_第4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一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生字生词认读花圃食盐飞溅花蕊搜索蚯蚓

阶段地域

华罗庚

魏格纳锲而不舍见微知著司空见惯huàgēngqièpǔyánjiànruǐsōuqiūyǐnjiēyùwèiguàn司空见惯: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词语理解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作者简介

叶永烈(1940—),笔名萧通、久远等。科普学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现职称为一级作家、教授。2002年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2011年出版《叶永烈文集》,共50卷,其中科普作品24卷。三个层次,总——分——总初读课文

文章可以划分几个层次,是用了什么结构来论述?初读课文

全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这几件事情中间是怎么连接起来的?初读课文三件事情了解三件事情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的话概括三件事情。注意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初读课文“无独有偶.....”、“最有趣的是.....”思考:过渡句和递进作用。初读课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当代作家叶永烈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全文条理清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闪烁着知性之美、智慧之美。创作背景

大学期间,叶永烈作为北京大学化学系学生,在正课之余,读了许许多多化学史著作,诸如丁绪贤教授的《化学史通考》袁翰青教授的《中国化学史论文集》等等。之后从化学史进而扩大到科学史,亦是大量阅读。在二十岁的时候,叶永烈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创作背景

其写《十万个为什么》的“技巧”之一,就是从科学史上有趣的故事说起,从中引出相关的科学原理,回答“为什么”。比如,《水是什么》从英国化学家普列斯特利的故事说起,从而引申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变成水,得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结论。后来,他写科学杂文,也就以生动的学事例论证科学主题,论证哲理。此文是科学杂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就的。理清课文

①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理清课文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理清课文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