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培训课件_第1页
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培训课件_第2页
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培训课件_第3页
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培训课件_第4页
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古代中药鉴定知识历代重要本草著作:1、《神农本草经》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2、《本草经集注》后世药物分类的导源3、《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药典4、《证类本草》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今天研究宋以前本草发展最完备的参考书。5、《本草蒙筌》作者:陈嘉谟;特点:注意地道药材,对各药的制法记叙颇祥。6、《本草纲目》按药物自然属性,自立分类系统,有纲、目为自然分类的先驱2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中药鉴定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前:传统的性状鉴别为主80年代: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80-90年代:光谱、色谱及电子显微技术9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年:计算机技术用于中药鉴定学,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中药指纹图谱3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1、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2、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研究3、中药材GAP标准研究4、中药材资源开发研究

4中药鉴学的发展史第二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一、中药的采收二、中药的加工三、中药的贮藏5中药鉴学的发展史第一节中药的采收1、确定适宜采收期(1)有效成分含量高,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有效成分有一显著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此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槐米:槐树的花蕾,芦丁(2)有效成分含量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有效成分的总含量达最大值;如:牡丹皮,丹皮酚5年=3年

安徽铜陵牡丹皮采收年限在移栽第4年的8月下旬-9月中旬

6中药鉴学的发展史1、确定适宜采收期(3)全草类药材不能单凭一种器官确定:有效成分存在于各个器官(4)有毒成分中药,以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较低为宜。7中药鉴学的发展史2、采收的一般原则(植物)(1)根及根茎类:秋、冬(2)茎木:秋、冬或全年(3)皮类:春末夏初(4)叶类:开花前;果实未成熟前

(5)花类:在花完全盛开前

(6)果实种子类:

果实---果实成熟:女贞子(冬季)山茱萸(秋末冬初果皮变红)种子---果实成熟:牵牛子(7)全草:茎叶茂盛时墨旱莲:夏秋季(8)藻、菌、地衣:视品种而定茯苓:立秋8中药鉴学的发展史2、采收的一般原则动物一般规律:全年采收其它:依品种而定矿物全年可采9中药鉴学的发展史第二节中药的加工10中药鉴学的发展史第二节中药的加工一、加工的意义(1)保证质量(2)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3)利于运输、储藏、保管(4)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或其它副作用(5)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11中药鉴学的发展史2、常见的加工方法(1)拣选(2)漂洗(3)切片(4)去壳(5)蒸、煮、烫(6)熏硫(7)干燥:晒干、烘干、阴干、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8)发汗12中药鉴学的发展史2、常见的加工方法发汗:

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如:茯苓个7~9月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摊开晒干,反复再“发汗”至干13中药鉴学的发展史第三节中药的贮藏

影响中药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14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变质现象(1)虫蛀(2)霉变:含糖类(3)变色(4)走油(5)风化(6)自燃:(7)挥发性成分挥散15中药鉴学的发展史第四章中药鉴定一、中药鉴定的依据二、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三、中药鉴定方法四、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16中药鉴学的发展史第一节中药鉴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成药部颁标准

》《进口药材部颁标准》其它转正标准、地方标准等17中药鉴学的发展史第二节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分三步1.取样2.鉴定3.结果18中药鉴学的发展史第三节中药鉴定方法四大鉴别方法一、来源(基源)二、性状三、显微四、理化

19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一、来源鉴定

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确定中药的正确学名。分三步:采集实物,观察形态核对文献,对照鉴定核对标本,确定学名

20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二、性状鉴定

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的方法,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也叫经验鉴定.

十要素:

形状大小颜色表面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

21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二、性状鉴定1.形状:通过肉眼观察药材形状。(骨碎补呈扁平长条状)

2.大小:一般药材的大小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长5~15cm,宽1~1.5cm,厚0.2~0.5cm

)3.颜色:在描述时一般采用复合色。以后色为主观察药材形状(呈棕褐色或暗褐色)22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二、性状鉴定

4.表面:是药材形状特征的主要部分。比如:防风的蚯蚓头等。23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二、性状鉴定5.质地描述药材质地的几种方式颗粒性;致密;疏松;角质性;质轻;质硬;纤维性;质重;质软;树脂性;粉性;24中药鉴学的发展史

防风的凤眼二、性状鉴定6、断面:

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平坦、显纤维性、颗粒性、胶丝、裂隙、断面的特征如:防风的凤眼;25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二、性状鉴定7.气:闻到的气味,香气,清香,辛浊等。8.味:口尝,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气味。如:乌梅黄连、黄柏、甘草、党参26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二、性状鉴定9、水试:用水浸泡药材,观察水的特征和药材本身的特征以及变化。

西红花:水泡后柱头呈喇叭状,水染成橙黄色。10、火试:有些药材火烧之后,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

通过火烧产生的特征和现象鉴别。27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二、性状鉴定1.油点:药材断面或柑类果皮上呈现的油润点状,为含挥发油的分泌腔。2.亮银星:指有些药材的表面常析出结晶,在阳光下可见点状闪光。如牡丹皮。3.疣点:药材表面较细小的不规则类圆形或半圆形突起。4.瘤状突起:药材表面的较粗大的不规则类圆形或半圆形突起28中药鉴学的发展史5.种脐:种子脱离果实留下的疤痕。6.粉尘:药材折断或破碎后飞扬出来的粉状物质。7.粉性:药材含丰富的淀粉,呈细微的颗粒状。8.铁骨:指药材体重而坚实不易折断。如三七9.铜皮:指药材的外皮呈灰黄色,似金属铜的颜色,如三七29中药鉴学的发展史10.黏性:药材含有黏液质或糖类,具有黏手感。11.菊花心:指药材断面的放射状纹理,有时指放射状的维管束,如丹参;有时指放射状裂隙,如防风。12.隔瓤:指木瓜剖面中心部分所见凹陷的棕黄色子房室,常与果肉相连,把种子隔开成数室。女贞子有时具有双仁,也称隔瓤。30中药鉴学的发展史1.定义

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鉴定药材品种和质量包括两种:组织鉴定粉末鉴定三、显微鉴别31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三、显微鉴别2.组织鉴定:

通过观察药材的切片鉴别其组织构造特征,适合:完整药材或粉末特征相似的同属药材的鉴别。3.粉末鉴定:

通过观察药材的粉末制片鉴别其细胞分子及内含物的特征。适合:破碎、粉末状药材或中成药的鉴别。32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一)组织构造与细胞形态鉴别制片类型1、横切片和纵切片目的:观察组织构造。常用横切片

三、显微鉴别33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三、显微鉴别2.解离组织片

目的:观察细胞的完整形态,使组织中各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质溶解,细胞分离。34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三、显微鉴别3、表面片目的:鉴别叶类药材,花类,果实类和全草类药材,观察各部位的表皮特征方法:取其叶片、萼片、花冠、过皮或种皮制成表面片35中药鉴学的发展史4、粉末片目的:鉴定药材和以原粉入药的中成药方法:水合氯醛透化片粉末少许,加水合氯醛加热透化2-3次,加稀甘油,封片。透化目的:①溶解淀粉粒、蛋白质、叶绿体、树脂、挥发油等;②使已收缩细胞膨胀。③水合氯醛是优良透明剂。稀甘油目的:①避免析出结晶;②保新。粉末片要求粉末细度:药材80-100目,成药一般120目,粉碎时应全部过筛。三、显微鉴别36中药鉴学的发展史37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三、显微鉴别5、花粉粒与孢子制片

目的:观察花粉、花药或孢子囊群6、矿物药制片

目的:观察矿物药方法:磨片、粉末38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二)细胞内含物和细胞壁检测:1、细胞内含物(1)淀粉粒:醋酸甘油或蒸馏水装片偏光镜观察;(2)糊粉粒:甘油装片加碘显棕或黄棕色,加硝酸汞显砖红色(3)菊糖:70%乙醇或水合氯醛液不加热立即观察(形成球形结晶)三、显微鉴别39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三、显微鉴别

(4)草酸钙结晶:加硫酸渐溶,析出针状结晶;(5)碳酸钙(钟乳体):加稀盐酸溶解,有气泡产生;(6)硅质细胞:硫酸不溶;(7)粘液细胞:钌红显红色;(8)脂肪油、挥发油或树脂:苏丹Ⅲ橘红、红色或紫红色;乙醇脂肪油不溶解,挥发油溶解。40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三、显微鉴别

2、细胞壁性质检查(1)木质化:间苯三酚及盐酸显红色或紫红色;(2)木栓化或角质化:加苏丹Ⅲ,放置或微热呈橘红至红;(3)纤维素:加氯化锌碘试液或加碘再加硫酸液蓝或紫色;(4)硅质化:加硫酸无变化。41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三)显微测量测定某一特征的大小,如:草酸钙结晶;显微定量。(四)电子显微镜

42中药鉴学的发展史①能够直接观察样品表面的结构,样品的尺寸可大至120mm×80mm×50mm。②样品制备过程简单,不用切成薄片,有的粉末和某些新鲜材料可直接送入观察。③样品可以在样品室中作三度空间的平移和旋转,因此,可以从各种角度对样品进行观察。④景深大,图象富有立体感。扫描电镜的景深较光学显微镜大几百倍,比透射电镜大几十倍。43中药鉴学的发展史⑤图象的放大范围广,分辨率也比较高。可放大十几倍到几十万倍,它基本上包括了从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直到透射电镜的放大范围。分辨率介于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镜之间,可达3nm。⑥电子束对样品的损伤与污染程度较小。⑦在观察形貌的同时,还可利用从样品发出的其他信号作微区成分分析。44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定义:

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统称为理化鉴定。(一)物理常数的测定(二)常规检查(三)一般理化鉴别(四)色谱法四、理化鉴定45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一)物理常数的测定

测定内容: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粘稠度、沸点、凝固点、熔点等。

适合:挥发油、油脂、树脂类、液体类(蜂蜜)、加工品类(阿胶)药材

如:蜂蜜中掺水就会影响粘稠度,使比重降低。

46中药鉴学的发展史1、水分测定

方法:四种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气相色谱法如:骨碎补不得过15.0%2、灰分测定

(二)常规检查47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二)常规检查3、膨胀度检查

膨胀度是衡量药品膨胀性质的指标系指按干燥品计算,每1g药品在水或其他规定的溶剂中,在一定的时间与温度条件下膨胀后所占有的体积毫升数。如:蛤士蟆油水泡后可膨胀15倍。48中药鉴学的发展史4、酸败度检查

对象:含油脂类成分5、色度检查

对象:含挥发油类成分的中药“走油”。如:白术,药典规定检查色度,比色鉴定法检查有色杂质的限量6、有害物质检查

有机农药、黄曲霉素、重金属、砷盐等49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三)一般理化鉴别1.显色反应;甘草粉末硫酸橙黄色2.沉淀反应;生物碱碘化汞钾沉淀3.泡沫反应;皂苷50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三)一般理化鉴别4.微量升华;

利用中药化学成分可升华的性质鉴别牡丹皮针状结晶5.显微化学反应

粉末、切片等载玻片化学试剂沉淀、颜色等如:黄连加硝酸变红(硝酸小檗碱)6.荧光分析中药化学成分紫外光、自然光荧光51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三)一般理化鉴别荧光分析的四种情况:(1)中药饮片、粉末、浸出物紫外光灯。

如:国产沉香与进口沉香浙贝母粉末显亮淡绿色(2)本身不产生荧光酸、碱或其它化学方法处理紫外光灯下产生荧光。

如:枳壳喷0.5%醋酸镁甲醇溶液显淡蓝色52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三)一般理化鉴别(3)检查某些中药的变质情况地衣、真菌(4)观察中药化学成分存在的部位。如:黄连:小檗碱成分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53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四)色谱法

纸、柱、薄层、气相、液相色谱等。

54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四)色谱法1、TLC:对照品、对照药材、样品同法、同板对比对照品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样品有相同颜色的斑点。55中药鉴学的发展史TLC实例:56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四)色谱法2、气相色谱法GC:

流动相为气体(氮气)。57中药鉴学的发展史GC实例:58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四)色谱法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流动相为液体(氮气)。

59中药鉴学的发展史HPLC实例:60中药鉴学的发展史

(七)浸出物测定

对象:有效成分不明确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的中药。降香的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8.0%;黄芪的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l7.0%;61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八)含量测定

常用的分析方法:

滴定法容量法重量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薄层-分光光度法等。62中药鉴学的发展史

五、新技术和新方法(一)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2)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3)随机扩增多态性DNA(DNARAPD)任意引物PCR(AP-PCR)技术(4)DNA测序方法63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二)中药指纹图谱技术:20头三七三七剪口三七花64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四)组织化学色谱法

显微操作器取出细胞中的结晶、油滴色谱分析鉴定出化学成分(五)计算机技术65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应明确的几个概念:1)中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的药物,包括药材和成方制剂(常用中药500多种,400种植物药,60种动物药,48种矿物药)。2)草药:民间地区性用药,没有经过深入的化学药理及临床研究。3)中草药;中药与草药合称为中草药。4)药材:仅在产地简单加工,没经过炮制的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5)生药:生药是一种外来语,有生药原药的意思,是指未经过加工炮制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6)天然药:指天然未经过加工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不包括合成药。66中药鉴学的发展史道地药材:许多药材由于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多年劳动人民精心培植,优质而高产,有道地药材之称。1)河南,四大怀药:山药、牛膝、地黄、菊花。2)安徽,四大皖药:牡丹皮、木瓜、菊花、白芍。3)浙江:浙八味:白术、白芍、菊花、麦冬、浙贝母、玄参、元胡、郁金。4)云南:三七、琥珀、云木香。5)甘肃:当归、大黄。6)宁夏:枸杞子。7)福建:泽泻。8)吉林:人参、鹿茸。9)黑龙江:熊胆、虎骨。

67中药鉴学的发展史药典含量测定方法举例品名方法成分含量骨碎补高效液相色谱法柚皮甘0.50%↑丹参高效液相色谱法丹参酮ⅡA

丹酚酸B0.20%↑3.0%↑牡丹皮高效液相色谱法丹皮酚1.2%↑牛膝高效液相色谱法β-蜕皮甾酮

0.030%↑泽泻高效液相色谱法23-乙酰泽泻醇B0.050%↑三七高效液相色谱法人参皂苷Rg1和Rb1三七皂苷R15.0%↑(总量)山茱萸高效液相色谱法马钱甘0.60%↑女贞子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女贞甘0.70%↑菝葜高效液相色谱法落新妇苷和黄杞苷0.10%↑(总量)墨旱莲高效液相色谱法蟛蜞菊内酯0.040%↑68中药鉴学的发展史骨碎补

DrynariaeRhizoma

【来源】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fortunei(Kunze)J.Sm.的干燥根茎。

69中药鉴学的发展史

采收加工采收期在每年的下半年是比较适合的季节,最佳时节是10、11、12月份。药材含量也处在峰值阶段。加工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

70中药鉴学的发展史性状鉴别原药材

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突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和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气微,味淡、微涩。切片药材

本品为骨碎补药材的横切片,厚度为1-2mm。药材为黄棕色至暗棕色,外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外表面可见突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的残茎及须根残留。气微,味淡,微涩。

71中药鉴学的发展史显微鉴别72中药鉴学的发展史牛膝

AchyranthisBidentataeRadix【来源】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的干燥根。

【产地】

怀牛膝主产于河南武涉、沁阳等地,栽培品

73中药鉴学的发展史性状鉴别1.呈细长圆柱形,挺直或稍弯曲,长15~70cm,直径0.4~1cm。2.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微扭曲的细纵皱纹、排列稀疏的侧根痕和横长皮孔样的突起。3.质硬脆,易折断,受潮后变软,断面平坦。淡棕色,略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呈2~4轮。4.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74中药鉴学的发展史显微鉴别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扁平细胞,切向延伸。栓内层较窄。异型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2~4轮,最外轮的维管束较小,有的仅1至数个导管,束间形成层几连接成环,向内维管束较大;木质部主要由导管及小的木纤维组成,根中心木质部集成2~3群。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砂晶。

75中药鉴学的发展史怀牛膝与川牛膝区别

怀牛膝川牛膝

形状:细长圆柱形圆柱形(较大),稍粗糙直径:0.2--1cm0.5--3cm颜色:灰黄色棕黄色、灰褐色皮孔:较少多数横向突起断面:淡黄色,黄白色小点黄白或棕黄色,同心环多排列成断续环(淡黄色小点排成断续环)质地:硬脆易断,受潮变软坚韧不易断76中药鉴学的发展史

怀牛膝川牛膝【显微鉴别】同心环2--4轮3--8轮最外束间形成层清楚无或不太清楚CaC2O4砂晶较少砂晶较多【成分】皂甙(三萜类)甾醇类(水解生成齐墩果酸)【理化鉴别】1、泡沫反应:有无2、荧光反应(断面):黄色荧光淡蓝色荧光77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三七

NotoginsengRadiEtRhizoma【来源】

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

。【产地】主产于云南文山、西畴,广西田阳靖西、百色等地。多系栽培,以云南产者为地道药材。【采收加工】第3-4年开花前或冬季果熟后采挖,以花前期采收质量佳。收除去茎叶、泥土,剪下芦头、侧根及须根,曝晒至半干,反复揉搓,以后每天边晒边搓,待全干后放入麻袋内撞至表面光滑即可。剪下的芦头、侧根、须根晒干后,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78中药鉴学的发展史性状鉴别

“铜皮铁骨”1、略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2、表面灰黄或灰棕色,常有蜡样光泽,顶端有瘤状突起。3、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树脂道。4、气微,味苦而后微甜。79中药鉴学的发展史80中药鉴学的发展史显微鉴别1.淀粉粒甚多,单粒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4~30µm;复粒由2~10余分粒组成。2.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3.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及螺纹导管直径15~55µm。4.草酸钙簇晶少见,直径50~80µm。

81中药鉴学的发展史82中药鉴学的发展史附注

1、三七以“头数”论好坏。每斤能称的三七个数,称为多少“头”,“头”数越少价越高,质量越好。但据当地人称,目前由于过度追求个大,滥用化肥,有的三七只有十多头,但木心大,质量欠佳。2、菊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茎,民间习称“土三七”。本品有止血作用,与三七相似。83中药鉴学的发展史附注

3、三七价格较昂贵,伪品较多,主要有:①姜科植物莪术的根茎雕刻而成。②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根茎。“竹节三七”③落葵科植物藤三七的块茎。④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仿造三七的外形,用颜料酸性大红并掺了适量墨汁进行染色加工而成。“血三七”⑤姜科植物姜三七的根茎。⑥豆科植物绵三七的块根。⑦以楝科植物苦楝树和冬青科植物熊胆木的叶,经煎煮所得提取液加入木薯粉,精心搓捏而成,然后置黄泥粉中搓滚。84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丹参

SalviaeMiltiorrhizaeRadlxEtRhizoma【来源】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和根茎。【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85中药鉴学的发展史86中药鉴学的发展史性状鉴别1.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1cm。2.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3.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4.气微,味微苦涩。

87中药鉴学的发展史显微鉴别88中药鉴学的发展史薄层鉴别89中药鉴学的发展史菝葜

SmilacisChinaeRhizoma【来源】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chinaL.的干燥根茎。湖南各地习称红土茯苓。另有别名:金刚刺、金刚藤、铁菱角等。【采收加工】秋末至次年春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趁鲜切片,干燥

90中药鉴学的发展史91中药鉴学的发展史性状鉴别1.不规则块状或弯曲扁柱形,有结节状隆起,长10~20cm,直径2~4cm。2.表面黄棕色或紫棕色,具圆锥状突起的茎基痕并残留坚硬的刺状须根残基或细根。3.质坚硬,难折断,断面呈棕黄色或红棕色,纤维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和多数小亮点。4.切片呈不规则形,厚0.3~1cm,边缘不整齐,切面粗纤维性;质硬,折断时有粉尘飞扬。5.气微,味微苦、涩。92中药鉴学的发展史93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山药

DioscoreaeRhizoma【来源】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茎。【采收加工】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或趁鲜切厚片,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94中药鉴学的发展史95中药鉴学的发展史显微鉴别96中药鉴学的发展史泽泻

AlismatisRhizoma【来源】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orientale(Sam.)Juzep.的干燥块茎。

【采收加工】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和粗皮。

97中药鉴学的发展史性状鉴别1.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接2~6cm。2.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和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3.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4.气微,味微苦。

98中药鉴学的发展史牡丹皮

CortexMoutan【来源】

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牡丹

PaeoniasuffruticosaAndr.的干燥根皮。

99中药鉴学的发展史【产地】主产安徽、河南、四川、湖南、山东、甘肃等。(1)凤丹——安徽(铜陵、凤凰山),药典品种,质量优。(2)川丹——四川灌县。(3)西丹(西昌丹皮)——甘肃。(4)连丹——山东、湖南。【采收加工】10-11月分采取3-5年生的根皮,晒干。(1)原丹皮(连丹)—不去栓皮,抽去木心。(2)刮丹皮(粉丹皮)—刮去栓皮,抽去木心(质优)。

出口牡丹皮:

一等,口径2.4-3.5厘米,长6-13厘米。二等,口径1.8-2.2厘米,长6-12厘米。100中药鉴学的发展史性状鉴别连丹皮

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长5~20cm,直径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和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刮丹皮

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有时可见灰褐色斑点状残存外皮。101中药鉴学的发展史【性状鉴别】原丹皮

102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刮丹皮103中药鉴学的发展史显微鉴别

粉末淡红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3~16µ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飞鸟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草酸钙簇晶直径9~45µm,有时含晶细胞连接,簇晶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含数个簇晶。连丹皮可见木栓细胞长方形,壁稍厚,浅红色。

104中药鉴学的发展史105中药鉴学的发展史【理化鉴别】

①取粉末0.15g,加无水乙醇25ml,振摇数分钟,滤过。取滤液1ml,用无水乙醇稀释至25ml,在274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②取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升华物在显微镜下呈长柱形、针状、羽状结晶,于结晶上滴加三氯化铁醇溶液,则结晶溶解而成暗紫色。(检查牡丹酚)③取粉末2g,加乙醚20ml,振摇2分钟,滤过。取滤液5ml,置水浴上蒸干,放冷,残渣中加硝酸数滴,先显棕黄色,后变鲜绿色。(牡丹酚的反应,芍药根皮粉末显黄色)107中药鉴学的发展史④薄层鉴别:供试品溶液:取粉末1g,加乙醚10ml,密塞,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丙酮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试验:吸取上述二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冰醋酸(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显色:喷以2%香草醛硫酸乙醇溶液(110),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108中药鉴学的发展史薄层色谱109中药鉴学的发展史女贞子

Lig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