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讲义)(原卷版)_第1页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讲义)(原卷版)_第2页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讲义)(原卷版)_第3页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讲义)(原卷版)_第4页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讲义)(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知识点1:反射弧★★★反射弧的基本结构:接受一定刺激产生兴奋。: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刺激作出应答。【微点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根据是否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根据脊髓灰质的结构判断——传入神经与后角(细小端)相连,传出神经与前角(粗大端)相连。即“小入大出”。根据脊髓灰质内的结构判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反射弧受损部位的分析在进行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分析的实验中,通过观察效应器的反应,可判定反射弧被破坏的部位。组别电刺激部分现象结论1感受器效应器无反应受损伤传入神经效应器有反应2传入神经效应器无反应损伤传出神经效应器有反应3传出神经效应器无反应或传出神经与效应器部分受损伤效应器效应器有反应4效应器效应器无反应受损伤【微点拨】快速判断:要产生感觉,兴奋必须能传至神经中枢;要产生效应,兴奋必须能传至效应器。(2022秋•邯郸期末)如图为某反射弧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欲证明某种药物对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且作用于突触,则表格中实验设计实验组的组合正确的是()组别药物作用部位刺激点肌肉反应①ab收缩②ba收缩③ca收缩④cb不收缩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2022秋•沙市区校级期末)科学家利用脊蛙,在脊柱下段剖开椎骨并保留神经,如图剥离出包含背根、腹根和由背根腹根合并而成的一对脊神经根。刺激脊神经任何部位左后肢都会发生收缩。若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实验操作和预期结果都正确的一组是()A.若剪断背根、腹根中央处,电刺激脊神经,则蛙后肢收缩 B.若剪断脊神经,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则蛙后肢收缩 C.剪断背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背根近脊髓段、外周段,刺激背根近脊髓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背根外周段后肢不收缩 D.若剪断腹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腹根近脊髓段、外周段,则刺激腹根近脊髓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腹根外周段后肢不收缩(2021秋•平潭县校级期中)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知识点2:反射★★★反射概念:在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应答反应。结构基础:反射弧。【微点拨】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成反射的条件反射弧的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需要有适宜强度的才能完成反射。能够引起反射的最小刺激强度值叫阈值,刺激强度只有超过阈值才能引起反射。【微点拨】判断是否是反射,关键看是否经历完整的反射弧。特别注意两种情况:一、刺激点不是感受器,引起的反应均不是反射;二、仅产生感觉不是反射。如手被针扎了,感觉很痛,这不是反射,因为形成痛觉的是大脑皮层,这个过程只经历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种神经元参与,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中间神经元。例如:膝跳反射所需的神经元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元,而缩手反射则还需要中间神经元。膝跳反射示意图缩手反射示意图反射的类型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概念出生后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而形成的反射大脑皮层参与参与数量的几乎是的神经联系永久性、固定的暂时性、可变的意义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使机体具有更强的、和,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实例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反射等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等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示例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分泌唾液的反射是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分泌唾液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与分泌唾液无关,属于无关刺激。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转化为食物(非条件刺激)的信号,称为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建立了。上述例子体现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联系是:条件反射是在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2)如果之后铃声反复单独出现而没有食物,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没有。这说明:条件反射既可也可。①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的强化。②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这是。【微点拨】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2022秋•潢川县校级期末)巴甫洛夫曾经做了如下经典实验,绐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关于此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喂食引起分泌唾液的反射弧是临时形成的,可能会消失 B.食物和铃声都引起狗分泌唾液的非条件刺激 C.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D.当狗听到铃声不再分泌唾液时,该条件反射就丧失了(2022秋•沙坪坝区校级月考)食用酸梅时唾液腺会分泌唾液,甲同学某段时间常吃酸梅,看到他人食用酸梅口腔就会分泌唾液。后来长时间未吃酸梅,再看他人食用酸梅时反应就没有那么强烈。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看到酸梅引起的唾液分泌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甲同学看到他人的酸梅形状及颜色属于无关刺激 C.上述现象说明条件反射可以减弱甚至消退 D.食用酸梅时分泌唾液的反射是通过遗传获得的(2022秋•唐山期末)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立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咀嚼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相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2022秋•南阳期末)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某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条件反射的建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条件反射的消退则不是(2022秋•安次区校级期末)在动物园内,饲养员经常拎着铁桶喂海狮,海狮听到铁桶晃动的声音就开始分泌唾液。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射活动为非条件反射 B.该反射活动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铁桶晃动的声音”是条件刺激 D.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2022秋•河南月考)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下列关于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发生相应的反应属于反射 B.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一个神经细胞才能完成 C.反射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因此所有生物都能进行反射活动 D.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结构基础和适宜强度的刺激(2023春•商丘月考)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分别轻轻刺激脊蛙左、右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屈腿反射反射弧的效应器是后肢皮肤 B.刺激脊蛙右后肢的传出神经,该后肢不能发生屈腿反射 C.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不能发生屈腿反射 D.以上脊蛙的实验结果不能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2022秋•白云区校级月考)某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探究实验:买来5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每日三次,先吹哨再定点喂食,观察小狗的取食活动。一个月后,该同学发现小狗只要听到哨声,即使不喂食,也会到达指定地点等候。(1)上述实验中,小狗听到哨声后到指定地点取食,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这一反射活动属于,它是建立在的基础之上的。(2)如果该同学进一步实验,只给小狗哨声的刺激,而不喂食,长此以往,预期的实验结果是,这说明。(3)上述现象使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过程,需要的参与。(2022•邢台开学)科学家们发现,辣并不是味觉而是“痛觉“。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用辣椒素和相关细胞进行了研究。大致研究过程如下:第一步:寻找人体中能够感受“辣”的细胞。第二步:将不同待测基因分别在上述细胞中表达,寻找对辣椒素敏感的基因。第三步:经过一系列尝试,发现了新离子通道蛋白基因,并命名为TRPV1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中能够感受“辣”的细胞是一类神经细胞,该细胞接受辣椒素的刺激后发挥的作用是。(2)产生“辣痛”感觉的部位在人体的。食用辣椒后产生痛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理由是。(3)研究者发现,表达TRPV1基因的哺乳动物细胞在辣椒素刺激后,表现出强烈的内向电流反应。为证明TRPV1基因的作用,该实验还需设置的对照组是。(4)上述寻找感受辣椒素“关键基因”的研究中利用了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填“加法”或“减法”)原理。(2022秋•菏泽期末·改编)为研究神经调节的一系列问题,现为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为实验对象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实验。如图1所示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使神经麻醉的可卡因棉球放在脊蛙的坐骨神经处,然后用蘸有稀硫酸的纸片分别刺激腹部皮肤和趾间皮肤,观察有无反射活动,结果如表所示。麻醉时间刺激部位现象麻醉较短时间趾尖皮肤无屈腿反射腹部皮肤有搔扒反射麻醉几分钟后趾尖皮肤无屈腿反射腹部皮肤无搔扒反射(1)反射的结构基础为,表中所示的两个反射(填“都属于”或“都不属于”或“不都属于”)条件反射。结合图1分析,推测上表中麻醉时间不同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