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陶北路改造工程总体设计说明_第1页
铜陶北路改造工程总体设计说明_第2页
铜陶北路改造工程总体设计说明_第3页
铜陶北路改造工程总体设计说明_第4页
铜陶北路改造工程总体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铜陶北路(陶都医院至冯家石坝段)改造工程S1-02项目概况本项目由西至东起于铜陶北路与白彭路交叉路口(陶都医院),沿现状X319,止于铜陶北路与陶跳路交叉路口(冯家石坝),路线全长2.11公里。1.1既有道路的等级、标准、建管养情况和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一)既有道路等级、标准表1-1旧路技术状况表测量里程桩号路段长度(米)等级路基宽度(米)面层类型车道状况备注铜陶北路(K0+000~K0+690)690二级公路兼次干路25沥青双向4车道路面磨耗较重(局部存在病害)铜陶北路(K0+690~K1+600)910三级公路兼支路11.5沥青双向2车道路面磨耗较重(病害分布较多)铜陶北路(K1+600~K2+110)510一级公路兼主干路32沥青双向6车道路面磨耗较重(局部存在病害)合计:2110沥青注:1)本次起点桩号按本次施工图设计文件里程桩号。(二)建管养情况及使用情况本项目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本次设计的铜陶北路(陶都医院至冯家石坝段)改造工程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道路总长2110m,本项目K0+000~K1+600段建成已10年以上,K1+600~K2+110段于2014进行改扩建,全线表面层磨耗严重。K0+000~K0+690段路基宽度25m路段,典型路基横断面组成形式为3m(人行道)+9.5m(车行道)+9.5m(车行道)+3m(人行道)=25m,旧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彩色人行道板。K0+690~K1+600段路基宽度11.5m路段,典型路基横断面组成形式为3m(人行道)+4.25m(车行道)+4.25m(车行道)=11.5m,旧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彩色人行道板。K1+600~K2+110段路基宽度32m路段,典型路基横断面组成形式为5m(人行道)+11m(车行道)+11m(车行道)+5m(人行道)=32m,旧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透水砖人行道。本项目路线为拟合原路路线走廊,路线方案单一,不对路网内部交通产生干扰,故与沿线场镇没有冲突。全线无桥梁。根据《重庆市九龙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九龙坡区全面融入全市铁路和轨道网络,着力打造综合性铁路枢纽,加快推进渝昆高速铁路、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改造、重庆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跨铁路贯通工程等项目实施。进一步加密优化轨道线网,促进西部槽谷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加快推进轨道18号线等轨道交通线路及换乘枢纽建设,大力推动轨道19号线、24号线、27号线等开工建设,积极推动轨道12号线、21号线、26号线等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大力推动骨架道路建设,积极推动江泸北线高速公路、快速路三纵线、四横线分流道、铜罐驿长江大桥等项目建设,着力推动黄桷坪长江大桥、李家沱复线桥、陶家隧道、白市驿隧道、一纵线、二纵线、华福立交、重庆西站东接线、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三期等建成通车,全力打造核心片区、东西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加密次支路网,打通“断头路”,提高城市路网密度,改善道路交通微循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动公交优先道建设,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为响应“一四五规划”,九龙坡交通局对全区既有道路进行排查,铜陶北路作为九龙坡区主要集散公路,是联通陶家镇、铜罐驿镇、巴福镇的重要交通要道。本次拟定铜陶北路(陶都医院至冯家石坝段)公路提升改造。根据业主的要求,本次设计不改变既有道路的平面、纵坡、路面宽度,维持原有平面和纵坡,仅对路面和排水、交安进行全面整治,并对有病害的沿线设施进行拆除恢复。对于不良地质滑坡等灾害不在本设计考虑范围内。1.2测设内容及经过(一)勘察设计内容根据业主的要求,本次设计不改变既有道路的平面、纵坡、路面宽度,维持原有平面和纵坡,仅对路面和排水、交安进行全面整治,并对有病害的沿线设施进行拆除恢复。本次调查内容如下:1.既有公路设计及施工情况调查。2.现状路基、路面破损情况调查及其成因分析,防护、排水、桥涵、沿线设施调查。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及其特征调查。4.调查公路沿线筑路材料、环境保护现状及环境保护措施。5.交通量抽样调查。6.旧路弯沉及其他力学指标检测。7.测量既有道路平面图。(二)测设经过从2022年3月下旬开始,我公司对所承担的路面改造路段进行测量和调查,采用GPS进行道路平面测量及拟合,由于现有公路里程桩号与实际测量里程差异较大,在道路测量时,均以现有公路处置范围为起讫点,每公里为独立的计算长度段落,进行逐段丈量里程、逐段调查的方法完成路面、路基、排水、桥涵及沿线设施的调查,分车道进行弯沉测量,对水泥路面进行调查分析。于2022年6月完成施工图文件的编制。(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原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到目前为止,因长期受到超限车辆的影响,此沥青混凝土路面磨耗严重,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车辙、沉降等病害。由于本项目通行多为重型汽车,势必造成路面病害发育迅速。本次设计路面上面层重新铺筑,全线病害处置,以全面适应交通发展需求,遏制病害发展趋势。沿线涵洞及排水管网设置基本满足排水要求,对全线雨水管网进行清掏,对部分堵塞的涵洞作清淤处理。沿线标志标牌设置较完整,仅按需增加人行横道标志;沿线波形梁多余,应拆除,K1+600~K2+110段中央隔离设施缺失。1.3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一)设计原则本次路面改造方案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对原道路的平、纵、横不作调整;(2)维修后的道路在正常交通增长的情况下,安全运营达到预定年限;(3)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投资;(4)保持不中断交通的快速维修;(5)针对路面破损的现状,维修处治方案做到实事求是易于操作。(二)设计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1)道路的平纵横标准按原技术标准不变,原则上不作调整。(2)路面结构的设计按使用年限15年进行分析计算。本次道路设计平面线形采用拟合现状道路平面的设计方案。本次道路设计纵断面采用拟合现状道路纵断面的设计方案。1.4设计依据(一)本项目勘察设计合同。(二)拟整治道路的勘测资料、检测及评价结果。(三)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J/TF20-2015);(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7)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8)《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9)《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公路工程部分);(12)国家及交通部颁布的现行有效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1.5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一)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长约2.2公里,沥青路面,双向6车道(中间段约600米为双向2车道)。本次改造内容对沿线路基病害进行整治,铣刨原沥青表路面并重新铺装,同步完善交安设施,修复破损管网、人行道、挡墙等。(二)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根据铜陶北路不同路段公路等级情况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2、进一步完善不同路幅渐变段的交安设计。3、查明路基沉陷原因,提出针对性病害治理方案。4、补充铣刨重铺路段旧料回收利用方案。5、核实地材单价、保通措施费和边坡绿化费用,完善初步设计概算文件。执行情况:根据现场采集资料及业主提供原设计图纸,确定铜陶北路K0+000~K0+690段、K1+600~K2+110段设计速度为V=50km/h,K0+690~K1+600段设计速度为V=30km/h,为保证本项目路段交通安全设施尺寸、样式统一,根据设计速度V=50km/h交通安全设施进行设计。详见安全设施设计说明及图纸。对K0+690段、K1+600段公路渐变段设置标线渐变、车道变窄标志、限速标志。详见安全设施平面布置图。3、经核实,本项目路基沉陷主要原因为近期附近施工项目较多,施工重车长期碾压,路面产生裂缝、错位后,雨水渗入路基,进一步加速路基破坏。公路范围地下无地下水渗流。对病害路基挖除,采用合格填料回填。详见路基、路面病害处治设计图。4、将铣刨重铺路段旧料运至沥青工厂加工回收,由业主协调利用在小型项目公路基层。5、采用最新地材单价及边坡绿化植物单价,增加保通措施费,详见概算文件。1.6专家意见及执行情况专家意见1、细化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2、进一步加强原路的病害调查和分析与归纳总结,补充相应病害具体位置、类型等。3、补充弯沉检测资料、补充路面强度评价。4、进一步核查全线的路基病害段落,排水病害段落,明确病害处治标准,加强处治设计。5、根据调查资料,进一步确定路面铣刨层数。6、补充旧路废料的处置方案。7、进一步加强施工期间的保通措施和交通安全措施。(二)执行情况1、按意见补充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详见S1-02总说明“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及S1-05附件。2、补充原路的病害调查一览表及现状分析,详见S1-02总说明“沿线路面调查情况一览表”,病害具体位置、类型详见S2-02原路平面及路面病害分布图。3、按意见补充弯沉检测资料、路面强度评价。详见S3-01路基说明“路面结构强度检测结果与分析”。4、按意见补充排水及处置标准,详见S3-01路基说明“边沟处治段落表”,路基病害具体位置、处置措施详见S2-02原路平面及路面病害分布图、S3-04路基、路面病害处治设计图。5、根据现场采集资料及旧路病害分析,确定K0+000-K0+690、K1+600~K2+110段铣刨沥青表面层。K0+690~K1+600段铣刨沥青上面层及中面层。6、将铣刨重铺路段旧料运至沥青工厂加工回收,由业主协调利用在小型项目公路面层,运距为10km。基层开挖产生的水稳废料由业主协调利用在其他小型项目公路垫层,详见S3-07路面工程数量表、S3-03路基、路面病害处治数量表。7、补充加强施工期间的保通措施,配套专业的提示、警告标志,详见S11-01施工组织计划说明及S11-03临时设施一览表。1.7建设条件(一)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与建议1、业主根据对该路的长期养护经验,建议对彩色人行道板全部跟换为透水砖,对现状行道树进行修剪,对中央分隔带绿化重新设计。2、沿线行驶车辆较多,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公路保通措施。(二)筑路材料供应、运输情况及对项目的影响本项目位于九龙坡区,购买材料方便快捷、运距短,因此所需材料可在附近乡镇购买。(三)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拟建工程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陶家镇地处九龙坡区西南部,介于东经106°18′45″—106°26′15″,北纬29°20′00″—29°25′00″之间,东与大渡口区跳蹬镇相邻,南与铜罐驿镇、西彭镇接壤,西与巴福镇、江津区双福镇相连,北与石板镇毗邻,距九龙坡区人民政府驻地30千米,区域总面积42.5平方千米。现状路网发达,交通十分便利。2、气象、水文陶家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3℃,1月平均气温7.5℃,极端最低气温-1.6℃(2011年1月23日);7月平均气温28.6℃,极端最高气温42.2℃(2011年8月16日);生长期年平均275.5天,无霜期年平均34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44.7小时,年总辐射4138兆焦耳/平方米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079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2天,最多达8天(1998年),最少为98天(200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6月最多。陶家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次级河流大溪河、磨刀溪河流经境内,境内全长13千米,其中大溪河8千米,磨刀溪河5千米。根据现场调查,参照拟建场地周边无溪流。3、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于丘陵斜坡低山地貌,地处中梁山脉以西,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丘陵为主;主要山脉有中梁山,境内最高点位于泡桐树湾顶,海拔519.98米;最低点位于王道堰,海拔186.6米。4、地震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8月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小于0.05g,地震设防烈度属Ⅵ度区。具震级小、破坏程度低、发生地震的次数少等特点。5、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测区地下水主要来自基岩裂隙,据《区域水文地质报告》及工程钻探水质分析,区内地下对混凝土一般无侵蚀性。2旧路状况调查和路面状况2.1原有公路路基路面情况本项目原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概述如下:K0+000~K0+690段路基宽度25m路段,典型路基横断面组成形式为3m(人行道)+9.5m(车行道)+9.5m(车行道)+3m(人行道)=25m,旧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彩色人行道板。K0+690~K1+600段路基宽度11.5m路段,典型路基横断面组成形式为3m(人行道)+4.25m(车行道)+4.25m(车行道)=11.5m,旧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彩色人行道板。K1+600~K2+110段路基宽度32m路段,典型路基横断面组成形式为5m(人行道)+11m(车行道)+11m(车行道)+5m(人行道)=32m,旧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透水砖人行道。2.2旧路调查内容:(1)旧路路面调查内容通过对业主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咨询,了解路段的修建过程、路面结构、地基、结构物、地质、气象、交通量及目前的养护维修使用情况,针对目前路面破损情况,制定了逐段丈量里程,逐段调查的方法。路面破损评定标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5210-2018,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按下表分类评定。表2.1主要调查内容编号调查内容备注1公路修建、管理、养护技术资料2路面损坏状况损坏类型、轻重程度、范围3环境条件气候、地下水、排水状况4路基及结构物情况主要调查桥涵以及路基破坏(2)旧路面结构经现场探坑调查并结合建设方提供原设计资料,得知原路面结构如下两种:K0+000~K1+600段结构层如下(70cm):①4cm厚SMA13沥青玛蹄脂上面层②5cm厚AC-16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③6cm厚AC-25粗粒式密级配沥青砼下面层④20cm厚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⑤20cm厚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⑥15cm厚石灰土碎石垫层K1+600~K2+110段结构层如下(81cm):①4cm厚SMA13沥青玛蹄脂上面层②5cm厚AC-16中粒式密级配沥青砼中面层③7cm厚AC-25粗粒式密级配沥青砼下面层④20cm厚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⑤25cm厚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⑥20cm厚级配碎石垫层(3)旧路面养护维修使用情况本项目路线由西向东起于铜陶北路与白彭路交叉路口(陶都医院),沿现状路X319,止于铜陶北路与陶跳路交叉路口(冯家石坝)。路线全长2110m。本项目K0+000~K1+600段建成已10年以上,K1+600~K2+110段于2014进行改扩建,全线表面层磨耗严重。2.3旧路路面现状沿线路面调查情况一览表起讫点桩号路面状况K0+000~K0+690该段位于陶家镇,沥青表面层磨耗严重,路面整体状况较为良好,但局部有反射裂缝,车辙等现象发生,拟对破损病害位置挖除修补,整体铣刨沥青表面层重新铺筑。K0+690~K1+600该段位于陶家镇,沥青表面层磨耗严重,沥青路面裂缝较为严重、伴有坑槽、松散等病害,已经影响车辆行驶舒适感,拟对破损病害位置挖除修补,整体铣刨沥青上面层及中面层重新铺筑。K1+600~K2+110该段位于陶家镇,沥青表面层磨耗严重,路面整体状况较为良好,但局部有反射裂缝,车辙等现象发生,雨水从裂缝处渗入路面结构层,长期浸泡,从而降低了路面结构强度,出现路面沉陷,拟对破损病害位置挖除修补,整体铣刨沥青表面层重新铺筑。经现场踏勘发现,重载车辆过多及交通压力过大为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主要病害为路面破损、裂缝,雨水浸入路基,造成局部沉陷从而加速了沥青路面的开裂速度,路面病害不断加重。分析其病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当地建设项目不断增多,从而重载、超载运输车辆的不断增加,导致该段路面破损较为严重。2.由于路面裂缝不断的增多,雨水从裂缝处渗入路面结构层,长期浸泡,从而降低了路面结构强度,导致路面破损严重。3.路基病害特征反映在路面上。4.养护、维修不佳也是导致道路达不到使用年限就提前破坏的重要原因。2.4旧路横坡及路面排水经现场调查,旧路横坡在1.5%左右,由于原旧路横坡不能及时将雨水排入排水系统,造成该段路面积水,部分发生沉降路段路面形成反坡,造成雨水聚集。最终导致路面使用过程中发生破损。2.5其他病害调查(1)原人行道状况调查经调查K0+000~K1+600段人行道为彩色人行道板铺筑,破损率较高,裂缝较多,K1+600~K2+110段为透水砖铺筑,状况良好。本次设计为对K0+000~K1+600段人行道彩色人行道板全部更换为透水砖;对K1+600~K2+110段有破损的透水砖替换修补。K1+600~K2+110段K0+000~K1+600段K1+600~K2+110段K0+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