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分析化学课件)_第1页
红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分析化学课件)_第2页
红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分析化学课件)_第3页
红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分析化学课件)_第4页
红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分析化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

1.分子振动的基本形式

2.振动自由度

难点:振动自由度分子振动一、分子的振动和红外吸收

分子中的原子有三种运动方式:平动、转动和振动。

只有振动中偶极矩变化不等于零的振动,才会产生红外吸收峰,此类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分子的振动可近似的看作是分子中的原子以平衡点为中心,以很小的振幅做的周期性的振动。

分子振动(一)伸缩振动1.对称伸缩振动νs≈2853cm-12.不对称伸缩振动νas≈2926cm-1

(二)弯曲振动1.面内弯曲振动(β)(1)剪式弯曲振动(δ)≈1468cm-1

(2)平面摇摆振动(ρ)≈720cm-1

2.面外弯曲振动(γ)(1)扭曲振动(τ)≈1250cm-1(2)摇摆振动(ω)≈1305cm-1

二、振动形式(以CH2为例)分子振动

νas=2926cm-1

δ=1469cm-1

ω=1305cm-1νS=2853cm-1=720cm-1=1250cm-1分子振动非线性分子为3n-3-3=3n-6线性分子为3n-3-2=3n-5分子基本振动的数目,即分子的独立振动数。3n-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三、振动自由度与峰数分子振动例

水分子的振动自由度。水分子由三个原子组成,是一个非线性分子,即

振动自由度=3n-6=3νas=3756cm-1

νs=3652cm-1

δ=1595cm-1

三种振动形式所需能量大小顺序是:νas>νs>δ

分子振动不对称伸缩νas

对称伸缩νs弯曲振动δ水的红外光谱——非线性分子分子振动CO2分子的振动自由度。解:CO2由三个原子组成,是一个线性分子,即振动自由度=3n-5=4故CO2分子有四种振动形式:

νas=2349cm-1

νs=1388cm-1

=667cm-1

γ=667cm-1

分子振动不对称伸缩νas弯曲振动δ分子振动吸收峰数少于振动自由度的原因:1.红外非活性振动2.发生了简并——即振动频率相同的峰重叠3.仪器性能的限制分子振动

重点:

1.红外光谱法、基频峰、特征峰、相关峰、特征区、指纹区等基本概念

2.峰位、峰强及影响因素

难点:峰位、峰强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一、概述

红外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来进行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又称红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红外线是指波长位于0.75μm~1000μm范围内的电磁波。按波长红外线可划分为:

区域波长λ(μm)

波数σ(cm-1)能级跃迁类型

近红外区

0.75~2.5

13158~4000

OH、NH、CH键的倍频吸收区中红外区

2.5~50

4000~200

振动,伴随转动(基本振动区)远红外区

50~1000

200~10

纯转动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T~σ曲线→前疏后密T~λ曲线→前密后疏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多用T-σ或T-λ曲线描述苯酚的红外光谱图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红外光谱的主要用途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类别识别官能团推测分子结构(简单化合物)定量分析(不如紫外灵敏、准确,实际应用不多)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二、红外吸收峰的类型基频峰:V=0→V=2倍频峰二倍频峰(V=0→V=2)

三倍频峰(V=0→V=3)

合频峰、……,差频峰、……,

泛频峰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特征峰与相关峰能够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并具有较高强度的吸收峰。由一个官能团所产生的一组具有依存关系的特征峰称为相关吸收峰。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三、吸收峰的位置及影响因素峰位:吸收峰的位置。表示形式:吸收的红外光的λmax(或σmax、νmax)。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1.内部因素:(1)电子效应: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吸电效应),使振动频率移向高波数区

νC=O

1715cm-1

1800cm-11920cm-1吸电性↑,双键极性↑,K

↑ν↑影响峰位的因素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共轭效应

使振动频率移向低波数区共轭效应使π电子离域,双键极性↓,K↓ν↓νC=O

1715cm-1

1670cm-1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分子内氢键:对峰位的影响大,不受浓度影响分子间氢键:受浓度影响较大浓度稀释,吸收峰位发生变化使伸缩频率降低(2)氢键效应: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3)空间效应

环张力,使环内双键伸缩振动频率降低,环外双键伸缩振动频率升高。CHCHCHCH1576cm-11611cm-11644cm-11781cm-11678cm-11657cm-11651cm-1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空间位阻,使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1663cm-11686cm-11693cm-1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溶剂效应以及被测定物质的状态等因素。2.外部因素

(1)溶剂的影响

溶剂的种类、溶液的浓度和测定时的温度不同,同一物质所测得的光谱也不相同。(2)物质的聚集状态同一化合物聚集状态不同,吸收频率和强度不同。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吸收峰强的分类

吸收峰的强度简称峰强,是指吸收曲线上吸收峰(谱带)的相对强度或摩尔吸光系数ε的大小

吸收峰极强峰(vs)强峰(s)中强峰(m)弱峰(w)极弱峰(vw)ε>10020~10010~201~10<1四、吸收峰的强度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影响吸收峰强度的主要因素:1.原子电负性的影响2.分子对称性的影响3.振动方式的影响4.溶剂的影响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五、红外光谱的重要区域(一)特征区(官能团区):波数在4000~1500cm-1之间的区域1.X—H伸缩振动区(4000~2500cm-1)X代表O、N、C、S等原子。(1)O—H伸缩振动:游离羟基在3700~3500cm-1处有尖峰(2)N—H伸缩振动:位于3500~3300cm-1

(3)C—H伸缩振动:以3000cm-1为界,区分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3.叁键和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2500~2000cm-1)主要是叁键伸缩振动与累积双键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双键伸缩振动区2000~1500cm-1羰基1900~1650cm-1碳碳双键1670~1450cm-1芳环骨架1600~1500cm-12.双键伸缩振动区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二)指纹区:波数低于1500cm-1的区域。主要由化学键的弯曲振动和部分单键(C—X,X=C、O、N等)的伸缩振动引起。

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一、脂肪烃类化合物(一)烷烃1.C-H伸缩振动2.C-H弯曲振动(二)烯烃1.C-H伸缩振动2.C=C骨架振动:3.C-H面外摇摆振动3000cm-1以下3000cm-1以上顺式>反式,取代基完全对称时,峰消失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三)炔烃1.C-H伸缩振动2.C≡C骨架振动:3.C-H变形振动3000cm-1以上取代基完全对称时,峰消失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庚烷、1-庚烯和1-庚炔的红外吸收光谱二、芳烃1.芳氢伸缩振动2.芳环骨架伸缩振动——确定苯环存在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3.芳氢弯曲振动——判断苯的取代形式单取代二取代邻取代对取代间取代多取代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单取代(含5个相邻H)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二取代邻取代(4个相邻H)间取代(3个相邻H,1个孤立H)对取代(2个相邻H)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三、醇、酚、醚1.O-H伸缩振动:2.C-O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