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绝对全面课件_第1页
高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绝对全面课件_第2页
高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绝对全面课件_第3页
高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绝对全面课件_第4页
高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绝对全面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知识复习要点1概况一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整体概述概况三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概况二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21、天体系统的级别P3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3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4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小行星带2、八大行星的轨道排列、三类和“三性”P5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P6①宇宙环境安全(光照稳定;各行其道)②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③地球质量、体积适中——有适宜呼吸的大气④地球上有液态水6ABC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黑子耀斑4.太阳大气的分层及其太阳活动标志p107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11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两极高空出现极光;许多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有关。86、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的特点P13-P14运动形式

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自转

公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恒星日太阳日恒星年回归年处处相等,15º/h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1月初,近日点,速度最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最慢。97、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和路线P1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主要原因:

地轴空间指向不变和黄赤交角的存在ab23°26′66°34′10春分夏至秋分冬至11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冬至12.22次年春分3.210°北回归线南回归线12138、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和时差[包括晨昏线(圈)的位置移动变化;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规定和日期变更方法]P161415AABOBO图一

图二

16地方时:N1.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2.同一经线上的地方,地方时相同;ABCD17全球划分了24个时区18区时的确定=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在中时区居中的时区图上,先求出两地的“时区差数”再“东加西减”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º所处时区的计算:N=经度÷15°(若余数大于7.5°,则时区数加1

若余数小于7.5°,时区数不增不减)19区时的计算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在纽约(西五区)的华人收看电视直播是时间是A.29日8:16B.29日4﹕16 C.30日8﹕16 D.30日4﹕16√20180o减一天加一天今天昨天国际日界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西十二区东十二区11月1日15:00一艘轮船位于日界线附近,10分钟后该船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越过后,轮船上的日期和时间是?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21(2)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移(熟记规律)P18南左北右,赤道不偏关键:面向前进方向22(3)产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熟记规律)P18233.21春分6.22夏至9.23秋分12.22冬至次年3.21春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纬度越高,昼越长24253.21春分6.22夏至9.23秋分12.22冬至次年3.21春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小值。1、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2、离太阳直射点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26(4)产生四季更替和五带(包括气候统计上的四季划分的规定;热、温、寒三带的基本特点)P2027(1)该图是___日的日照图,太阳直射的经纬度是___,___。(2)E点的地方时:_,此时北京时间是__,AE为___(晨线或昏线)(3)比较A、B、C、E四地的昼长(按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C地的昼长_小时。下面为南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冬至日23°26′S0°180°30°E24:00ECBA16__昏线18:0028

(4)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高的地区是____________;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的地区是________。90°0°180°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南半球下面为南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29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地核地幔地壳9.地内纵、横波速度的变化与两大界面、三大圈层p213031岩石圈3233高气压低气压低气压高气压高气压低气压B冷却A受热C冷却10.热力环流的形成(图文解释)P303410.热力环流的形成(图文解释)P30351.下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3637500498496494492(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北半球高空的风向38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39西北风东南风风向:风来的方向11.三种力对方向、风力的影响(包括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和风速大小)P314012.画、标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别模式图P3441CompanyLogo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12.画、标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别模式图P344223°26´N23°26´S66°34´S66°34´N0°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431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及影响我国的四大高低气压中心P364414.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P384512345678910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极地气候0°23°26′66°34′′大陆西岸大陆东岸90°大西洋太平洋10°20°30°40°60°70°10°25°35°50°46热带气候类型47亚热带气候类型48温带气候类型49季风气候:雨热同期5051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52535415.画、写冷暖锋面图和气旋、反气旋图及其天气状况p415556575818.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P55

海洋37568蒸发421基岩59盛行风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东南信风东北信风盛行西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606162地壳运动分类运动的方向岩层的变化形成的地貌两者的关系平行于地表上升、下降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发生大规模隆起和凹陷绵长的断裂带、巨大的褶皱山系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同时存在、相互叠加、以水平运动为主水平运动垂直运动63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的影响两者联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小结:内、外力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态趋向于平缓同时存在,共同作用于地表各种形态。(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产物)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64岩浆沉积岩

外力作用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变质岩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重熔再生重熔再生岩浆岩65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重熔再生外力作用沉积岩岩浆岩浆岩变质岩66P73图4.9褶曲示意图老新新老老新68Q&A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