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课件_第1页
肌肉注射-课件_第2页
肌肉注射-课件_第3页
肌肉注射-课件_第4页
肌肉注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肌肉注射

1PPT课件

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少量无菌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主要用于由于药物或病情因素不宜口服给药,要求药物在短时间内发生疗效而又不适于或不必要采用静脉注射,药物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不适于皮下注射者。2PPT课件注射部位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臀大肌注射定位:3PPT课件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连线法:从髂前上棘到尾骨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4PPT课件

5PPT课件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6PPT课件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7PPT课件

8PPT课件注射体位可取坐位或卧位(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采以下姿势: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9PPT课件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2)坐位: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10PPT课件护理评估1、患者的病情、注射原因、药物性质。2、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与肌肉情况。3、患者的基本情况,是瘦弱还是肥胖,是儿童还是老年人。4、患者的心理情况及配合程度。5、所有药物可能产生的疗效与不良反应。11PPT课件护理计划预期目标1、患者理解肌肉注射的目的和必要性,主动配合操作。2、做到安全注射、剂量准确、不发生感染。3、病人在不宜或不能由静脉给药时,能够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得到供药。12PPT课件配药如药液为安瓶:酒精消毒安瓶,砂轮,用砂轮划痕,再用酒精消毒安瓶划痕部,用手掰开安瓶,棉签缸的开、关及镊子的使用正确如药液为密封瓶:消毒启瓶器,铝盖,启铝盖,消毒瓶塞消毒方法正确;取棉签:棉签缸的开、关及镊子的使用正确;13PPT课件

取注射器,检查注射器有效期,是否漏气;抽吸所用药液,剂量准确,抽药方法正确;放弯盘中备用,注意勿污染针头、活塞。14PPT课件步骤1.洗手,戴口罩,备好药液。2.将用物备齐携至病人处,核对,并解释操作目的及方法,以取得合作。3.协助病人取合适的体位,暴露注射部位。4.用2%碘酊和70%乙醇消毒皮肤,待干。5.再次核对,排气。15PPT课件

6.以一手拇指和食指绷紧局部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如握笔姿势,以中指或无名指固定针栓,用手臂带动腕部力量,将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度,迅速刺入肌肉内,深度约为针梗的2/3(约为2.5-3厘米),消瘦者及儿童酌减。7.固定针头,另一手抽动活塞,无回血后以均匀的速度慢慢推注药液。16PPT课件

8.注药毕,用无菌干棉签轻按于进针处快速拔针,并继续按压片刻。9.再次核对后协助病人穿好衣裤,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和清理物品。17PPT课件注意事项1.要选择合适的臀部注射部位,应避开瘢痕,硬结或压痛处,偏内侧易伤神经,血管;偏外侧易伤到髂骨或形成断针。2.注射针头刺入后若有血液回流,应立即将针头拔出,重新更换部位。3.遇两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注射青霉素药液时,应现用现配,以减少过敏反应。稠厚油类药物,须加温融化后在抽药。18PPT课件

4.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连接处脱落;若发生针梗脱落,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迅速用止血钳夹住断端并取出,若全部埋入肌肉内,即请外科医师行手术取出。5.需长期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局部刺激。19PPT课件

6.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好,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7.护理人员应该熟练的掌握肌内注射操作技术,增强无菌消毒观念,防止肌注时微粒污染。20PPT课件.肌内注射法的操作并发症肌内注射亦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如疼痛,神经性损伤,局部或全身感染,疾病传播,硬结形成,针头堵塞及过敏性休克等。一.疼痛

1.发生原因肌内注射引起疼痛有多方面原因,如针刺入皮肤的疼痛,推药时药物刺激皮肤的疼痛。一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21PPT课件

注射部位不当,进针过深过浅等都可引起疼痛。二.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麻木。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一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三.预防与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本组结果表明穴位按压肌内注射法,可减轻疼痛,按压的穴位为关元俞,太冲等穴位。22PPT课件

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毫升时,须分次注射。经过临床试验23PPT课件

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液后肌内注射,能减轻病人的疼痛。

4.轮换注射部位。二.神经性损伤(一)发生原因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24PPT课件

(二)临床表现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约一周后疼痛减轻。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或完全丧失,发生于下肢者行走无力,易摔跤。局部红肿,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受累神经及神经损伤程度;根据受累神经支配区运动,感觉障碍程度,分为完全损伤,重度损伤,中度损伤和轻度损伤。分度标准如下;25PPT课件

完全损伤:神经功能完全丧失;重度损伤:部分肌力,感觉降至1级;中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合感觉降至2级;轻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为3级。26PPT课件

(三)预防及处理

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上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

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不能毫无科学根据的选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作肌内注射。27PPT课件

3.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以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28PPT课件

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治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三,局部或全身感染(一)发生原因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等,可导致注射部位或全身发生感染。29PPT课件

(二)临床表现在注射后数小时局部出现红,肿,热和疼痛。局部压痛明显。若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败血症,病人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三)预防及处理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30PPT课件

四.针口渗液(一)发生原因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每次注射药量过多,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对药液吸收缓慢。(二)临床表现推注药液阻力较大,注射时有少量液体自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31PPT课件

(三)预防及处理1.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选择神经少,肌肉较丰富之处。2.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2-3毫升为限,不宜超过5毫升。3.每次轮换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4.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吸收。32PPT课件

5.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形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具体步骤如下;①左手将注射部位皮肤拉向一侧。②右手持空针,呈90度插入,并固定。③小心地以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固定注射器基部(但不可松开对组织的牵引),再以右手反抽注射器活塞,确定无回血33PPT课件

后,缓慢将药液注入,并等10秒,让药物散入组织,其间仍保持皮肤呈拉紧状态。④拔出针头并松开左手对组织的牵引。不要按摩注射部位,因按摩易使组织受损,告诉病人暂时不要运动或穿紧身衣服。34PPT课件

五.针头堵塞(一)发生原因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尖锐利,斜面大,抽吸瓶装药品时,极易被橡皮塞堵塞,瓶塞颗粒可随着加入药物进入液体造成微粒污染或栓塞。针头过细,药液粘稠,粉剂未充分溶解或药液微悬浊液,如长效青霉素等,均可造成针头堵塞。35PPT课件

(二)临床表现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体内。(三)预防及处理1.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2.充分将药液摇混合,检查针头通畅后方可进针。3.注射时保持一定的速度,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积在针头内。36PPT课件

4.如发现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继续注入体内,应拔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注射。5.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时,可改变进针角度,即由传统的90度改为45度,因为改变进针角度,避开斜面,减少针头斜面与瓶塞的接触面积,减轻阻力。37PPT课件

六.药液回渗

(一)判定标准

①注射部位有肉眼可见的药液或血液;②注射部位皮肤变色(脱色或着色);③注射部位组织变形(萎缩或水肿)。

(二)发生原因

①常规肌内垂直注射方法有关,②注射用药物的总量和药物的性质;③注射的速度;④注射针头的内(外)径⑤注射后留(拔)针的时间;⑥进针的深度;⑦注射部38PPT课件

位情况如肌肉的大小、组织的弹性、有无水肿和硬节等;⑧全身情况如有无休克、出血性疾病等;其它如拔针后按摩注射部位等。

(三)预防预施

:药液回渗的危害不仅在于影响用药剂量的准确性,还会引起注射局部疼痛、组织变形(萎缩或水肿)或变色(脱色或着色)等注射相关并发症。肌内注射法和气泡封堵肌内注射法,在一定程度上可39PPT课件

预防药液的外渗:肌内注射法在注射前以左手中指和无名指使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侧移(皮肤侧移1cm左右),然后以左手食指和拇指朝同一方向绷紧固定该部位皮肤,维持到拔针后,迅速松开左手,此时侧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位置还原,原先垂直的针刺通道随即变成Z型;气泡封堵肌内注射法是在注射前用注射器抽吸药液时使针筒内也抽入少量空气,随药液注入(约0.2~0.5ml),40PPT课件

最后注入的少量空气在局部形成单个气泡,对注射后药液回渗可起到一定的封闭阻止作用。认为肥胖的患者采取臀大肌注射时应选择适当长度的注射针头可减少药液的外渗。七.局部硬结

是最常见的肌肉注射并发症,常发生于长期肌肉注射的患者。注射局部皮肤发红,凸起。接触时,患者有疼痛感。在同一部位再次注射时患者疼痛明显,并且护士推药困难。

41PPT课件

注射后出现硬结的原因

①久病卧床,体弱消瘦患者;②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③注射深度不够,药物注入脂肪层,不易被吸收,形成硬结;④注射油剂,刺激性强药物或经常在同一部位注射,局部组织屡受刺激。预防

①对体质较差,局部循环不良者,注射后可行局部热敷,或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局部外敷,以利药物吸收;

42PPT课件

②注射难于溶解的药物前,充分振荡摇匀,使药物完全溶解后,再行注射;③注射难于吸收的药物,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给肥胖患者注射时,应作深部肌肉注射;④长期注射患者,应有计划的轮换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