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省赛获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6fb41f09ab63b3a6f72c0a0db472e42/a6fb41f09ab63b3a6f72c0a0db472e421.gif)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省赛获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6fb41f09ab63b3a6f72c0a0db472e42/a6fb41f09ab63b3a6f72c0a0db472e422.gif)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省赛获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6fb41f09ab63b3a6f72c0a0db472e42/a6fb41f09ab63b3a6f72c0a0db472e423.gif)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省赛获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6fb41f09ab63b3a6f72c0a0db472e42/a6fb41f09ab63b3a6f72c0a0db472e424.gif)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省赛获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6fb41f09ab63b3a6f72c0a0db472e42/a6fb41f09ab63b3a6f72c0a0db472e4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教人:万宝奎
第7课制度的变化与创新2019级高一统编历史新教材【课程标准】1、通过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来了解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各民族交融的新成就。2、理解科举制产生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梳理出三省六部制发展演变的线索和作用。3、通过了解从租调制到两税法的发展,认识隋唐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掌握三省六部制的建立与发展。理解其对加强君主专制所起到的作用。时空观念了解中国古代分裂及统一时期的基本史实。理解制度建设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史料实证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研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述能力。历史解释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家国情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课堂导入唐——孟郊《登科后》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欣喜之际写的一首诗《登科后》。大家思考一下,这反映了唐朝的什么选官制度?对了,科举制!那么,汉唐时期还有哪些选官制度?除了选官制度,还有哪些其它的重要制度?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科举制诞生以前我国采取什么方法选拔官员?
科举以前的人才制度秦朝以前,中国社会采用分封制,选士也依靠世袭制度。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周礼之下,社会阶级分明。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按伦常,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才为各国的国君服务。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皇帝为管理国家,需要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1)背景: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一、选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2)内容:曹魏时,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和才能并重,发展到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3)影响: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一、选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
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同时把察举制度中的考试因素加以强化,科举制度开始形成。它的特点是自由报名,通过考试差额录取。因为有多种报名科目,“分科举人”,故称科举。唐代科举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考试方式为命题写作诗、赋,录取不易,因此也最受重视。2、科举制度的形成科举考场
科举制度诞生两件大事:(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2)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在他统治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了,他是谁?
★在他之前是谁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2、科举制度的形成实行科举制初考取的名相★房玄龄(579年—648年),唐初名相,中国十大贤相之一。因玄龄善于谋划,如晦善于决断,史称【房谋杜断】。
★孔颖达(574--648)唐朝经学家,隋大业(605--616)初,选为“明经”,唐代用其书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1)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2)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称为—状元。★唐玄宗:(1)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2)曾8次面试科举应试者。★武则天:创立武举和殿试作用:科举制使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察举制到科举制,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西安大雁塔唐代进士题名帖唐三彩文官俑(1)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体现了选官制度化。(2)选拔方式从世袭、推荐、荫亲到考试选拔,客观上体现了选官用人制度的公正、规范化。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规律总结科举制的结束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了。(清朝末年被废除)
张之洞
袁世凯(1)汉初,丞相位尊权重(2)汉武帝削弱相权汉武帝1、西汉①设“中朝”分解相权(补)②频换丞相、布衣丞相二、中枢政务机构中外朝制度:汉承秦制,三公九卿在汉代得到继承,但也有所损益。汉武帝时期,以尚书为主的中朝决策机构形成,三公逐渐被架空,具体事务分由六曹职掌。三公九卿逐渐演化为一般的执行机构,即“外朝”。二、中枢政务机构汉武帝(1)汉初,丞相位尊权重(2)汉武帝削弱相权,设“中朝”分解相权,频换丞相、布衣丞相补:中:决策补:外:执行汉武帝设“中朝”牵制“外朝”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
中朝外朝有事上报相权一分为二皇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起草政令)(执行政务)(审核政令)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补)特点和作用:三省六部(P7右上)政事堂(议政)相权一分为三(1)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2)“三省”分层决策,互相制衡。(3)分散相权,集中皇权。(4)它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①含义: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当时农民的负担有:田租(土地税)、人头税、更赋、徭役、兵役等②特点:田租轻而人头税重③影响:赋役制度正式形成a、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b、编户齐民赋税沉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汉朝:编户制度
北魏租调制: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租即土地税和调即户税,还要服兵役和徭役。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制,后规定50岁以上可以缴纳一定绢代替劳役,叫“庸”。唐朝无年龄的限制唐朝:租调庸制①原因:吸取隋亡教训;唐初政局混乱,经济衰败,财政困难,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成为当务之急。②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③指导思想:轻徭薄赋隋唐:租庸调制租庸调制示意图唐代怀集庸调银饼④内容: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做“租”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c、不去服役,可用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⑤作用:a、保证农时,赋役负担相对较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b、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证,府兵制巩固,国家富强起来①原因:a、安史之乱后,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在籍户口大幅减少,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b、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③内容:a、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b、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唐后期:两税法④作用:a、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b、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c、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d、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合作探究:汉到隋唐时期封建赋税制度规律总结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基础技巧培训
- 科技助力学困生学习方法改进
- 校园环境下的学生生活自理与劳动教育整合
- 跨学科视角下的创新型决策过程
- 艺术教育在学生综合素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 版权产业在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 绿色校园建设中的建筑安全与设施设计探讨
- 提升展会参展商满意度的营销策略
- 运动对于孩子大脑发育的影响研究
- 金融科技对寿险业产品创新的启示
- 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活动作业方案案例设计《设计制作动力小车项目化学习》
- 茶与健康 第二讲 茶成分课件
- 复工条件验收报告
- 小学生作文稿纸A4打印稿
- 2023理论学习、理论武装方面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18条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三章运动能力与个体差异
-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小练笔(21篇)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用书考试通过必备一级》
- 2023年高考英语考前必练-非谓语动词(含近三年真题及解析)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案例分享
- 全国职工拔河比赛执行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