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课件_第1页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课件_第2页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课件_第3页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课件_第4页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2010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应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考纲要求2.字形推断法例: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梁启超《谭嗣同传》)

句中“造”字的意义。“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到”“去”的意思。“过”也一样可译为“拜访”之义。

3.利用成语中的意思来帮助判断例1:A.其考自远来县治。(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B.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方孝孺《蚊对》)

C.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归有光《张自新传》)

A中“考”可从成语“如丧考妣”推断出为“父亲”;B项中“尤”可从成语“怨天尤人”推断出为“怨恨”。C中“了”可从成语“了如指掌”推出为“明白”。4.对称判断法文言文中往往有一些字数相同(或大体相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义有关联的词,这种情况有些就是修辞学上所说的对偶、排比。遇到这种类型的句子,如果我们对其中某个多义词的具体意义弄不清楚,就可以利用上下句中与之相对应的词的意义来帮助判断。例1: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贾谊《过秦论》)“族”字前有“灭六国者六国也”一句,而“族秦者秦者秦也”与其正好构成对应的并列式结构,据此可以判断出“族”字的意义同“灭”字。例2: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方孝孺《蚊对》)

例中的“卑网”前面有并列式的结构“高罗”,两者是互文见义,可根据“高”推断出“卑”的意义为“低”。5.语法结构判断法例1:A.骏马名骓,常骑之。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A句中的”骑“,前面有副词”常“修饰,后面有代词”之“表示“骑”的对象,“骑”在这里处在谓语动词的地位,只能是“骑(马)的意思。B句中的“骑”,前面有数词“百余”修饰,数词所修饰的常常是名词,把名词“骑”的意义放在这句话中恰好讲得通,这样就可以判断这个“骑”是名词,是“一人一马的合称”这一意义。例2:A.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B.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

“良”有“良好”“善良”“确实”“很”等义。两个例句中“良”都充当状语,都是副词,但它们的意思不同。

A句中的“良”当“确实”讲,B句的“良”当“很”讲。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在分析某个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时,还必须注意和上下文的意思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确切地判定它在句中的具体意义。例3:A.子适卫(国)。B.此时鲁仲连适游赵。“适”有“到……去”的意思,是动词;又有“刚巧”的意思,是副词。A句中的“适”,前面有主语“子”,后面有宾语“卫”,所以它是“到……去”的意思。B句中的适,在句中修饰动词“游”,充当状语,所以应当是“刚巧”的意思。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6年天津卷)

A.南迫洛阳

迫:逼迫

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

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修:美好解析:要判断本题中A中的“迫”的解释正确与否,就要联系上下文。原文中的上句为“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据“通”的意思可推出“迫”的意思为“近、靠近”。A主+状+谓+宾名词或代词副词或介宾短语动词或形容词名词或代词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吾〖得〗〖兄〗事之。____________6.语境推断法

主要是指从上下文意思和逻辑关系来确定。“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推测词义。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句中“绝”上文有“假舟楫”,舟船的目的是为了行走或渡过江河,下文又有“江河”,这里就只能是“横渡”的意思。例2:(汉王)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在这里,“壁”的上文有“驰入”,如果“壁”在这里是“墙壁”“石壁”的意思,那是不可能“驰入”的;“壁”下文有“夺之军”,可见这句话意思与军队有关。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壁”用的是由“军营的围墙”引申出来的“军营”的意思。(成语有“作壁上观”)例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6年重庆卷)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少:稍解析:要判断本题中C中的“拜”的解释正确与否,就要联系上下文。原文为:“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c)

如何积累文言实词?第一步,阅读文言课文和课外文段时注意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第二步,有意识地一个词一个词地记忆。如:[卒](zú)(1)名词①步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②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全卒为上,破卒次之”(《谋攻》);③差役,“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左忠毅公逸事》)。(2)动词①死,“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②完毕、结束、成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3)副词①终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②(cù)同“猝”,仓促,“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一、古今异义词

文言到白话,大多数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情况:(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词义扩大的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在今义之中。

如“江”“河”,本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所有江河。如“中国”,本义:中原地区;今义:全中国。考点精析(2)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如,“金”古义:泛指金属;今义:黄金。如,“谷”古义:粮食作物的总称;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如,“迁”古义:迁移、变换,调任、升职,贬谪、流放;今义:迁移、变换。(3)词义转移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个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如,“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如,“慢”古义:怠慢;今义:指速度缓慢,与“快”相对。如,“牺牲”古义:指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猪、羊、牛等牲畜,属名词;今义:为了某种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属动词。(4)词义弱化

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表示程度不怎么高了;“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如“恨”,古义多表示遗憾、不满意(“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义,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6)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古义:出身低微,见识浅陋,中性词。今义:品质恶劣。如,“爪牙”古义:勇士、武将。今义:“帮凶”、“狗腿子”一类的坏人。如,“谤”古义:议论、批评他人过失。今义:恶意中伤。(7)名称说法改变如,“目”改称“眼睛”,“日”改称“太阳”,“寡”改称“少”。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

1.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2001年上海卷)(第二次)

(成全,完成)

2.敢请外厩之下驷,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2001年上海卷)解析:

1.再,古义为两次或第二次,今义为“又”,词义转移。

2.卒,古义有步兵、军队或地方的基层组织、差役、死、尽、终、完毕、终于等,今只保留“步兵”一义,词义缩小。4.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延默庵诊之。(2003年上海卷)确定,肯定

邀请

3.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2002年上海春季卷)解析:

3.必,有肯定、一定、果真等义。

4.延,有延长、伸长、蔓延、引进、邀请等义。5.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2003年上海春季卷)相遇

6.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2004年上海春季卷)古代长度单位

解析:5.值,有相逢、遇到、价值等义。6.寻,有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顺着,不久,寻找,探究等义。

7.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2004年上海春季卷)猜疑

隐藏

8.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2005年上海春季卷)解析:7.嫌,有嫌疑、猜疑、嫌怨、怨恨、嫌弃等义。8.遁,有逃走,回避,隐藏等义。二、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1)意义相近

“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此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考点精析(2)意义相对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孔雀东南飞》

句中偏指“姥”和“兄”,而“公”和“父”不表示意义。(3)意义相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只有“亡”表意义。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只有“远”表意义。

而某不量敌从寡。《答司马谏议书》只有“从”(众)表意义。三、一词多义

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基本的意义,我们称它为这个词的本义;这个词的其它义项都是由这个本义引申而来的,叫引申义;有时一个词还有些义项与本义毫不相干,只是由于同音的缘故,被借作他用而产生,我们称这种义项为假借义;用打比方的方式形成的义项则叫做比喻义。考点精析例1:

畔本义是田界;田界是田边,所以引申为“旁边”的意思,如河畔、桥畔等;“畔”与“叛”同音,又借用为“背叛”之意。

亲戚畔之。(用假借义)例2.

爪牙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用本义。

祈父,予王之爪牙。《诗经》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是比喻义。例3:

①本义,拉开弓。(会意字)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本义)②由“拉开弓”引申为“拉”。

左右或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由“拉”引申为“拉长”。

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梅尧臣《宣州环波亭》④“抽”,“拔出”。

马蹶,坠地,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⑤拿。(东郭先生)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⑥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史记·田单列传》⑦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⑧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

⑨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⑩退却。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写出下列两个“绝”字在文中的含义。(2003年上海卷)

1.余与一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

2.登不必有径,荒棒密箐,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不见)

(横渡)

解析:

绝,有断绝、极、独一无二的、难以达到的、横渡等义。即时练习四、通假字

通假的原则是两个字读音相同或相近。通假大约有三种类型:1.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叫做通用。如“反”通“返”,“知”通“智”。2.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叫做假借。如“蚤”通“早”,“直”通“值”。3.古代只有某一个字,后来为了把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选出一个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