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痛风的临床诊疗_第1页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痛风的临床诊疗_第2页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痛风的临床诊疗_第3页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痛风的临床诊疗_第4页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痛风的临床诊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分泌系统三、痛风概述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持续增高,并造成组织或器官损伤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痛风性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等。原发性痛风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在40岁以上发病,男性占95%以上,女性多见于更年期后发病,常有家族遗传史。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所有年龄段痛风的患病率为0.84%。临床分期及表现1.无症状期仅有血尿酸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即男性和绝经后女性的血尿酸大于420μmol/L(7.0mg/dl)绝经前女性的血尿酸大于350μmol/L(5.8mg/dl)称为高尿酸血症。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的时间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有些可终身不出现症状。但随年龄增长出现痛风的比率增加,5%-12%出现症状。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原发性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常因手术、外伤、饮酒、食物过敏、过度疲劳等诱发。典型发作起病急骤,疼痛剧烈,多数在半夜突感关节剧痛而惊醒,数小时内症状发展至高峰,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可有关节腔渗液。常有发热,有时伴畏寒或寒战,白细胞数增高,血沉快。当关节疼痛缓解,肿胀消退时,局部皮肤可出出脱屑和瘙痒。3.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

进入慢性关节炎期,尿酸盐在关节内沉积增多,炎症反复发作,波及关节增多,最终使关节僵硬、畸形、活动受限。少数可累及肩髋大关节及脊柱。4.肾结石与痛风性肾病

肾尿酸结石的发病率约为25%,可有肾绞痛、血尿。尿酸结晶在肾小管沉积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称为尿酸性肾病,而尿酸盐在肾间质组织沉淀所致者称为痛风性肾病。后者呈慢性经过,逐渐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5.痛风与代谢综合征

以肥胖、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凝症、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代谢综合征),其发生率愈来愈在中老年人中占重要位置,常与痛风伴发。临床分期及表现实验室检查1.血尿酸测定正常值男性178~416μmol/L,女性148~356μmol/L。一般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可确定高尿酸血症。2.尿尿酸测定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每日尿酸排出量仍超3.57mmol(600mg),可认为尿酸生成增多。3.滑囊液检查急性关节炎期行关节腔穿刺抽取滑囊检查,在偏光显微镜下关节液的白细胞内可检出针形尿酸盐结晶。4.痛风结节内容物检查证实为尿酸盐结晶。5.X线检查关节、软骨面、骨内、腔内可见痛风石沉积,受累关节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可有圆形或不整齐的穿凿样透亮缺损,系由尿酸盐侵蚀骨质所致,为痛风的X线特征。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外采用的痛风诊断标准为具备以下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2.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含有尿酸盐结晶。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条中6条者。1)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2)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到高峰;3)急性单关节炎发作;4)患病关节可见皮肤呈暗红色;5)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6)单侧关节炎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7)单侧关节炎发作,累及跗骨关节;8)有可疑的痛风结石;9)高尿酸血症;10)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X线照片)。11)骨皮质下囊肿不伴有骨质浸蚀(X线照片)。12)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治疗一般治疗1.低嘌呤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占总热量的50%~60%,少吃糖果等,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心、肝、肾、脑、鱼虾类、海蟹等海味、肉类、豆制品、酵母等),避免动物内脏、沙丁鱼、鱼卵等,可食用牛奶、奶酪、鸡鸭蛋、卷心菜、胡萝卜、西红柿、西葫芦、花生、杏仁、核桃,也可食用弃汤汁的瘦肉类食品,有时也可食用一些含中等量嘌呤的食物,如鱼类、干豆类、菠菜、笋、蘑菇等。2.多饮水:每日在2000ml以上,增加尿酸的排泄。3.避免促进尿酸盐形成结晶的诱因:如着凉、过劳、穿紧鞋等,勿使关节受累。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严禁饮酒。4.避免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等。5.服用碱性药物:如乙酰唑胺250mg口服,每晚1次,或碳酸氢钠每次0.5g口服,每日3次,以保持尿液碱性(pH保持在6.0-6.5),防止结石形成。6.适当运动可减轻胰岛素抵抗、防止超重和肥胖。

治疗急性期治疗: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效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局部组织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释放白三烯B、糖蛋白化学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1等炎症因子,抑制炎症细胞的变形和趋化,缓解炎症反应。常用口服法:初始口服剂量为1mg,随后每1小时0.5mg,直到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水样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第一日最大剂量6mg,若用到最大剂量症状无明显改善时,应及时停药。如果开始口服秋水仙碱即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可考虑静脉用药。目前以口服法使用最广泛,90%的患者口服秋水仙碱后48h内疼痛缓解。症状缓解后可继续给予每次0.5mg,每日2-3次,维持数天后停药。慢性期及间歇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