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_第1页
2023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_第2页
2023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_第3页
2023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_第4页
2023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因素,科学有

效防控是保单产、稳总产的关键举措。根据上级部门会商研

判,2023年小麦赤霉病、纹枯病、蚪虫、水稻“两迁”害虫、

稻瘟病、稻曲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呈重发生态势,直

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为做好我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

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特

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思路

(一)总体思路。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千方百

计保持粮食发展好势头,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作为农业

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扎实推进种植业“两稳两增两提”工

作,突出绿色防控、科学防控、全程防控和统防统治重点工

作,坚决遏制重大病虫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提高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

丰收与农药减量增效有机统一。

(二)行动目标。通过实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确

保小麦、水稻、玉米、油菜重大病虫害达标区域防治处置率

达100%,危害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水稻、小麦、玉

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8%,科学安全

用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农药利用率达到42%,绿色防控

覆盖率达到56%,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快推广,农药减量

增效持续推进。

二、重点任务

突出抓好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关键时节重

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实行“一虫一策”、“一病一方”,抓早

治小、分类指导、协同治理。做好油菜、小麦、草地贪夜蛾、

水稻病虫防控,同时结合小麦“一喷三防”、水稻“一喷多

防”等措施,合理增施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药肥混用、

保粒增重,实现防病治虫与单产提升有机统一,赢得粮食丰

收主动权。

(一)做好油菜菌核病科学防控。油菜菌核病以农业防

治为基础,严把防治适期与次数、对路药剂三个关键环节,

油菜菌核病重发区要落实开花始盛期药剂预防,盛花期再次

进行药剂预防措施。全面实施综合治理,确保病害控制在发

生初期。

(二)做好小麦“四病一虫”科学防控。小麦赤霉病:

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原则,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

小麦齐穗至扬花期(见花打药)开展第一次预防,施药后5

天左右开展第二次预防;突出统防统治工作,做到“不落一

户、不落一田、不留死角”。小麦纹枯病:抓好小麦返青后

期至拔节初期达标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加强条锈病、

白粉病监测预警,一旦发生,及时组织统防统治、应急防治,

严防大面积流行成灾。小麦螃虫:结合穗期病害防治,对达

标田块实施总治。注意保护利用天敌,重点保护好七星瓢虫、

龟纹瓢虫、妍茧蜂、草蛉等优势种天敌。

(三)做好玉米草地贪夜蛾科学防控。做好草地贪夜蛾

监测设备维护和管理,加强监测预警,重点扑杀迁入虫源,

压低过境虫源基数,科学用药防控,做到治早、治小。抓住

幼虫低龄期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切实降低当地危害损

失。

(四)做好水稻“三虫三病”科学防控。水稻要以二化

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三虫

三病”为防控重点。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

螟):稻飞虱采取“压前控后”措施,严防后期突发成灾;

防治稻纵卷叶螟要突出保护功能叶(上三叶)。二化螟:一

代重点防治再生稻田、早稻大田、单季稻秧田,二代重点防

治单季稻田,三代重点防治双季晚稻、迟熟单季稻田。稻瘟

病狠抓叶瘟初发阶段和破口抽穗期预防,严防大面积流行。

稻曲病:要狠抓破口前10天药剂预防,严防大面积流行。

纹枯病:抓好关键时期防控。重点抓好水稻拔节期、孕穗期

防控,遏制纹枯病水平扩展、垂直扩展和水稻穗期做好“一

喷多防二

三、工作要求

(一)开展病虫害系统监测。认真贯彻落实《农作物病

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按照要求开展重大病虫害每周

一报,重大虫情当日即报;加强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密切

跟踪、准确掌握发生消长动态,准确把握重大病虫发生趋势

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关键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及时发布预

报预警信息,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二)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等

方式,做好病虫防治。支持我县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种粮

大户开展统防统治的同时,为小农户提供统防统治服务,切

实提高我县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和防病治虫效果、效

率和效益。配备高效施药机械等现代化防控装备,提高重大

病虫应急防治能力。

(三)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继续开展理化诱控、生物防

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推广应用,

集成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的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

技术模式,通过开展现场观摩,示范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

融合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大力推行病虫害综合防治、

可持续治理,促进农药减量增效。

(四)全面推进科学用药。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推

广用量少、防效好的新型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和高效节约型

植保机械;坚持达标防治;加强常用药剂防效和病虫抗药性

监测,指导生产者科学选药、轮换用药、按量施药,严格执

行安全间隔期用药规定,严防违规用药,避免乱用药;加强

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技能培训普及,辐射带动广大农民群众,

促进科学用药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成立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暨农

药减量增效工作领导组,落实防控责任,科学制定方案,细

化工作措施,及早安排部署,强化督导检查,确保防控工作

落实到位。

(二)强化指导服务。及时印发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

方案和指导意见,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病虫防控关键时期

适时召开现场会培训会,印发技术明白纸,农技人员要面对

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防治,确保各项防控技术落到实处,

严防因农药使用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微

信等宣传平台,在重大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适时发布防治信

息,同时大力宣传各地防病治虫保丰收行动的好经验、好做

法、好典型,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强化农药监管。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保障适销对

路、质量可靠农药的有效供应,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

杜绝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维护农民的利益。

五、工作安排

(一)制定行动方案。3月份,制定印发《2023年舒城

县“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技

术路线和工作要求,细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落实重点任务。3月中旬、4月中旬、8月上旬、9

月分别召开全县油菜菌核病防控现场会、小麦赤霉病防控现

场会、水稻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及绿色防控现场会。分阶段、

分作物、分区域安排部署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

(三)加强技术服务。在重大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及

时派出技术指导小组到乡镇开展小麦赤霉病、草地贪夜蛾、

秋粮病虫害防治工作技术指导。

六、主要防控技术

(一)油菜菌核病

1.菌核病防治技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预测预报为

依据,适时药控为关键,全面实施综合治理技术。

(1)选用抗(耐)病性较强的品种。重点推广种植目

前对菌核病抗(耐)病性表现相对较好的早熟品种。

(2)做好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做到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

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确保田间明水能排、暗水能

滤,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

(3)规范施药技术。切实把好药剂防治“三关”,即防

治适期、对路药剂和防治次数三个关键环节。

①施药适期与防治次数。预测菌核病为偏轻至中等发生

田块,在油菜盛花期施药防治1次;对于感病品种或预测为

中等以上发生年份,在油菜盛花初期、盛花期分别开展1次

防治;若遇连阴雨,可结合情况,补施1次。

②防治药剂。可选用菌核净、腐霉利或多菌灵等药剂。

同时须注意花期用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

(二)小麦赤霉病

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控策略,全面推行二

次防治,确保防治(预防)47万亩次。通过有效防控,确保

小麦赤霉病病粒率在3%以下。

L农业防治技术

做好科学肥水管理、清沟理墙等农业防控措施,减轻病

害发生程度。

2.化学防治技术

(1)适期用药。要全面实施二次预防,首次用药掌握

在小麦齐穗至扬花期(见花打药),第一次用药后5天开展

第二次防治。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选择雨隙或抢在雨

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予以补治。

(2)合理选药。建议选择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持

效性好的,兼顾对赤霉病防效和降低生物毒素双重作用高效

对路农药。如丙硫菌嘤、氟嘤菌酰羟胺+丙环嘎、氟烯•戊

咏醇、丙嘎•戊嗖醇等药剂。同时,注意轮换用药,两次防

治应选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提倡使用复配制剂,以

避免或延缓抗药性产生。不提倡使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

(3)科学施药。优先选用植保无人机、热雾机、电动

喷雾器等施药机械,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器,切实提高赤霉

病防治覆盖率和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按药品说明

书推荐剂量,对足水量,均匀喷雾。智能植保无人机施药时

应添加飞防助剂,提高喷雾质量,确保防治效果。注意推广

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积极开展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多病虫害

总体防治,实施“一喷三防”。

另外,要严密关注小麦条锈病,继续坚持“带药侦查、

发现一点、防治一片”方针,发现条锈病立即加三嘎酮、丙

环嘤、氟环嗖等单剂或复配剂一并防治。

(三)水稻病虫害

坚持总体防治技术。播种至秧苗期:开展药剂浸种或拌

种。可选用咪鲜胺、氟烯菌酯等预防恶苗病和苗瘟等病害。

可选用嚷虫嗪、此虫琳等专用种衣剂拌种,防治稻飞虱、稻

蓟马、稻象甲,减轻水稻病毒病等病虫为害。适时防治秧苗

期灰飞虱、白背飞虱、稻蓟马、螟虫等,喷好送嫁药。破口

前:重点防治纹枯病、穗瘟、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螟虫等病虫害。根据水稻品种特性、主要病虫种类、发生程

度、发生期,因地制宜确定主治对象,合理混配药剂,治

“主”兼“次”,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穗期:根据病

虫发生实际,以稻飞虱、稻曲病、穗瘟为主治对象,兼治穗

腐病等其他病虫害。

严格控制防治指标。稻飞虱: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

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的稻田。稻纵卷叶螟:分菜期百

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以上的

稻田施药控害。生物农药宜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

期施用。二化螟防治二化螟,分荣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

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

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

稻田。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预防穗瘟

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药,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间隔7天第2次

施药。纹枯病:分票末期至孕穗抽穗期施药。稻曲病和穗腐

病: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

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

L“两迁”害虫

(1)科学管理肥水。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浅水勤灌,

适时适度烤田,优化稻田生态环境,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提

高水稻抗逆性。

(2)保护利用天敌。提倡单季稻大田7月初前尽量不

用化学农药,营造有利于稻田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其

建立有效控害种群,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示范人工释放

赤眼蜂技术。提倡稻田养鸭、稻“渔”共育等综合种养技术,

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效益。

(3)开展诱杀控害。推广稻纵卷叶螟性诱技术。

(4)抓好药剂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

选用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夜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球泡白僵菌、短稳杆菌。防治稻飞虱,选

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匏白僵菌。化学防治药剂:

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苛虫威防治稻纵卷叶螟,

选用醒菊酯、烯噫虫胺、嗽奸酮、氟噫虫酰胺、苦参碱防治

稻飞虱。

2.稻螟虫

(1)翻耕灌水灭蛹。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冬闲田及时

翻耕灌深水并保持一周以上;一代螟虫化蛹之前降低田间水

位,化蛹高峰期适度灌深水一周左右,压低虫源基数。

(2)推行栽培避螟。单季晚粳稻区水稻播期调整至6月10

日左右,减轻一代二化螟为害。

(3)理化诱控和释放天敌。推广二化螟性诱技术,释放稻

螟赤眼蜂寄生控害。

(4)科学开展药剂防治。二化螟一代重点防治早稻大田、

再生稻田、单季稻秧田和冬闲田早中稻,二代重点防治单季

稻田,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期,重发区域7—10天后补治一

次;三代重点防治双季晚稻、迟熟单季稻。大螟:结合二化

螟防治开展兼治。生物防治药剂:可选用苏云金杆菌(Bt.)、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等。化学防治药剂:可选用甲氧虫

酰解、氯虫苯甲酰胺等。

3.稻瘟病

(1)选用抗性优质品种。倡导种植中抗稻瘟病以上的优质

品种,水稻品种在连续种植4—5年后要及时更换。

(2)做好种子处理。水稻播种前用肠菌-异喂胺拌种。

(3)加强肥水管理。

(4)及时开展药剂防治。防治苗瘟、叶瘟,发现中心病株

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防治穗瘟,感

病品种要严格做到破口前3-5天喷药预防,齐穗期补治。

生物制剂:可选用枯草芽抱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

嗪霉素等。化学制剂:可选用三环唾、丙硫嘎、喀菌酯、咪

铜-氟环唾等。

4.稻曲病

(1)选用抗病品种。

(2)及时开展药剂防治。于水稻破口前10—15天(剑叶

叶枕与倒二叶叶枕平)施药预防,视天气情况,破口期再治

一次。生物制剂:可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A(24%及

以上高含量制剂)、申嗪霉素等。化学制剂:可选用氟环口坐、

咪铜-氟环嗖、苯甲-丙环等。

5.水稻纹枯病

(1)加强肥水管理

(2)及时开展药剂防治。生物制剂可选用井冈•蜡芽菌、

井冈霉素A(24%及以上高含量制剂)、申嗪霉素等。化学制

剂:可选用氟环嗖、咪铜•氟环嗖、嘎吠酰胺等。药液要均

匀喷在稻株中下部,重病田块7—10天后再治一次。

6.注意事项

(1)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大螟和稻纵卷叶螟,应大

面积连片应用,不能将不同害虫的性信息素挥散芯置于同一

诱捕器内。

(2)生物农药应适当提前施用,确保药效。

(3)稻虾、稻鱼、稻蟹等种养区和种桑养蚕区及其邻

近区域,应慎重选用药剂,避免对养殖造成毒害;水稻扬花

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叱虫琳、唳虫眯、嘎虫嗪等),减

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破口抽穗期慎用三睫类杀菌剂,避免

药害。

(4)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一

季多次单一使用同一药剂。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

低含量复配剂。禁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农药,慎用有机磷

类农药。

(5)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

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四)玉米草地贪夜蛾

1.总体防控措施

⑴重点防治始发代草地贪夜蛾低龄期幼虫。低密度聚集

发生时,要带药侦查,点杀点治。成片突发区,要迅速采取

应急防控,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及时控制

草地贪夜蛾向北方玉米主产区迁飞扩散。⑵诱杀成虫。选择

性诱剂、杀虫灯等诱杀成虫,减少虫源基数。

2.防控技术

⑴生态防控。加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要尽可能地减少

不同玉米生育期混作,减少桥梁过渡田。要充分保护农田自

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

制优势,形成生态阻截带。

⑵种子处理。在玉米播种前,选择含有氯虫苯甲酰胺等

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防治苗期草地贪夜

蛾。

⑶理化诱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

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

减少田间落卵量,压低发生基数,减轻危害损失。

⑷生物防治。在蛾高峰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释放螟

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夜蛾黑卵蜂等寄

生性天敌。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苏云金杆菌、球泡白僵菌、

金龟子绿僵菌、多杀菌素、印楝素、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

毒等生物农药。在幼虫期释放东亚小花蟒、躅蟒、叉角厉螺、

益蜷等捕食性天敌昆虫防治。

⑸化学防治。①防治时间:抓住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期

这一防控最佳时期,选择清晨或者傍晚施药,喷洒在玉米心

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②防治药剂:针对虫口密度高、集

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

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注重农药的交替使

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③

施药方法:玉米苗期施药以电(手)动喷雾器、自走式喷杆

喷雾机为主。电(手)动喷雾器施药液量30—45L/亩。使用

植保无人机低容量喷雾的,根据机型、玉米生育期和虫情发

生量等,施药液量1.5—3L/亩。

(五)蔬菜病虫害

1、十字花科蔬菜鳞翅目害虫绿色防控集成技术

①、清除残茬:上茬的蔬菜采收后,及时清除残茬,减

少虫源。全田换茬时要深耕灭蛹。

②、灯诱成虫:在鳞翅目害虫发生始盛期开始至发生盛

末期止,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每晚开灯诱杀成虫。

③、性诱成虫:在虫害发生初期,用斜纹夜蛾、甜菜夜

蛾和小菜蛾的专用性诱剂诱杀害虫成虫。

④、生物制剂防治技术:在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年度

发生始盛期开始,掌握在卵孵高峰期使用300亿PIB/g核型

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防治,施药时要避开强光,最好在傍

晚喷施,防治紫外线杀伤病毒活性;在小菜蛾低龄幼虫发生

高峰期可以使用Bt为主的系列微生物农药防治,施药时注意

温度,避免在高温与低温下应用,适量加用0.1%的洗衣粉,

可增加防治效果。

⑤、科学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在执行安全用药和采收间

隔期的的前提下,科学使用虫螭脯、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

酰胺、氟氟虫月宗、曲虫蕨、谟虫聘、甲维盐等药剂防治。

2、茄果类蔬菜烟粉虱绿色防控集成技术

①、隔离:棚室应在清棚后于棚室门窗和通风口覆盖

40-60筛目防虫网,阻断烟粉虱成虫迁入,免受其害,切断

烟粉虱的传播途径。

②、培育净苗:培育无虫苗(或清洁苗),控制初始种

群密度是防治烟粉虱的关键措施。1)冬季初春育苗应保持

苗房清洁无残株落叶,避免在蔬菜生产温室内混栽育苗,提

倡使用营养钵、营养盘和栽培基质育苗。2)夏秋季苗房育

苗,可适当晚播,避开炎热天气,在通风口和门窗处配有

40-60筛目防虫网,苗房覆盖遮阳网,进行避雨、遮阳、防

虫育苗。

③、黄板诱杀:在棚室蔬菜生长期悬挂黄色粘板,随着

植株生长调节其高度,保持黄板下沿稍高于植株顶部叶片的

部位,通常30天更换1次。持续诱捕烟粉虱成虫监测发生

动态,控制其种群增长,兼治斑潜蝇、螃虫、蓟马等重要害

虫。

④、科学用药调控:将合理用药技术作为烟粉虱种群管

理的一项辅助性措施,注意施药适期、抗药性治理的杀虫剂

选择和轮换用药,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六)茶树病虫害

1、农业防控:(1)择选抗性强树种。在优先考虑高产、

适制性强无性系良种基础上,选择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环

境条件,所选品种须对主要病虫害表现出良好的抗性。(2)

定向定量施肥,均衡茶树营养供给,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

力,同时也恶化了茶毛虫、茶尺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