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 生态系统、发酵工程(共74张PPT)_第1页
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 生态系统、发酵工程(共74张PPT)_第2页
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 生态系统、发酵工程(共74张PPT)_第3页
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 生态系统、发酵工程(共74张PPT)_第4页
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 生态系统、发酵工程(共74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浙江省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生态系统、发酵工程(共74张PPT)(共74张PPT)

专题8生态系统与发酵工程

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人类与环境

3.发酵工程

专题6作业答案

1.BACDB

6.(1)神经递质胞吐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大脑皮层(2)转运蛋白突触间隙延长(3)减少

7.DCBCB

13.(1)物质循环腐食(2)不同生态位(“不同”必须有)(2分)垂直

(3)生物种类少(1分)和食物链条数少(1分)

(4)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产量、生物量

生物富集

生物圈的概念

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功能和成分

(1)含义:由及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2)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空气、水等)和生物成分((如植物)、(如多数动物)及___________。

(3)营养结构:。

(4)功能:、和_______。

生物群落

非生物环境

阳光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1、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2、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3、细菌都属于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4、生产者一定是植物;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

×

×

×

5、异养生物都是次级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必要成分()

×

判断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名称?

2.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富集

(1)食物链

①主要类型: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

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和浅水生态系统常以食物链为主,海洋生态系统则以食物链为主

②作用:和的通道,同时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的通道。

能量流动

物质移动(循环)

移动和浓缩

腐食

捕食

(2)生物富集(生物浓缩)

①含义: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逐级,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并导致危害的现象。

②途径:。如DDT对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污染。

③生物体吸收有害物质的方式:直接靠______从环境中吸收;或通过_________进行摄取。

食物链

积累和浓缩

食物链

体表或根系

食物链

(3)食物网

①含义: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______关系。

②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越容易发生。

食物链

抵抗外力干扰

波动和毁灭

营养

3、营养级

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

4.生态金字塔

(1)一定呈正金字塔形:金字塔。

(2)可能呈倒金字塔形:金字塔

和金字塔。

能量

生物量

数量

思考: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量出现倒置的原因?

生产者主要是单细胞藻类,个体小、繁殖快,含纤维素少,又会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因而某一时间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可能要低于其捕食者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202206)20.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

B.整合调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链,可构建营养关系更为复杂的食物网

C.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

D.测算主要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D

(202306)7.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2023山东)24.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

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

(捕食性线虫处最高营养级,镉不易在生物体内降解,表现出生物放大现象)

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光合作用

g/(m2·a)或J/(m2·a)

呼吸消耗

生长和繁殖

温度和雨量

g/m2或J/m2

增加

减少

不变

3.总次级生产量: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等次级生产者利用而生产出来的有机物质。

(1)单位:。

(2)生产过程:次级生产者的同化量-呼吸量即为净次级生产量。

现成有机物质

g/(m2·a)或J/(m2·a)

总初级生产量

呼吸

净初级生产量

生物量

积累

可利用的

不可利用的

收获的

未收获的

吃进的

吃剩的

同化的

粪便

次级生产量

呼吸

生长

繁殖

积累

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趋向于0的量是__________。

净生产量

总次级生产量

(1)地球各地的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2)

(GP

-

R)

的大小,即代表生物量变动状况

——

GP

时,生物量为0()

净初级生产量

R

0

(3)

凡异养型生物包括各种分解者都属次级生产者()

(4)

海洋的净初级生产量之和只有陆地净初级生产量的一半

,但净次级生产

量却相当于陆地净次级生产量的三倍多()

×

-

=

(202304浙江)27.【加试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

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

D.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

2、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稳态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概念及特点

(2).每个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去向为(主要方向)、、以及未利用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实质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某一营养级现有的能量,仅是该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能量的一部分。

自身呼吸消耗

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

单向

不可逆

热能

输入

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一)

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二)

初级消费者

摄入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次级消费者

摄入

呼吸

散失

遗体

残骸

初级消费者

同化

分解者利用

粪便

呼吸

散失

...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

例: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b=h+c+d+e+f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草→兔→狼”这一捕食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

能量流动的计算

如图是一个食物网,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20克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A.900克B.500克

C.200克D.600克

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1)分析图中①、②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过程⑤由________来完成,并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回无机环境中。目前,由于温室效应人们应当力求减少________(填图中序号)途径的碳排放量。

(3)生态系统的稳态是靠________调节来实现的。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________方面的效益和后果。

①是以CO2形式传递;②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分解者

负反馈

生态

氮循环

固氮作用:将无机氮合成有机含氮化合物。

形式: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和工业固氮

生物固氮:通过固氮菌和蓝藻等生物进行固氮。

氨化作用:将尿素和尿酸等转化为氨等无机物。

氨化生物:异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

硝化作用:将氨和铵盐转化为硝酸盐

硝化细菌:将氨和铵盐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一种自养需氧菌。

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转化为N2、NO和N2O等。

反硝化细菌:一般为厌氧菌。

生态工程的意义

如:秸杆的“过腹还田”、桑基鱼塘等:促进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

如: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促进物质循环利用。

总的目的:使物质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P78);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利用或循环利用;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比较

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形式含有机物为载体无机物

过程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往复循环

范围生物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生物圈(全球性)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流动

联系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信息的类型

物理信息:光、声、温度、温度、磁力等

化学信息: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传递信息,如种内信息素(性引诱剂)和种间信息素等

行为信息:系列复杂的行为传递特殊的信息

信息传递的作用:

有利于生物个体的生存

有利于种群的繁殖

影响群落的演替

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产量和控制有害生物(如性外激素——生物防治)

(202206湖南)8.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

C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

D.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负反馈是自我调节(生态系统保持稳态)的基础。

(202301)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数量越多,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就越低

B.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

C.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量越大,各级消费者的体型就越大

D.营养级所处的位置越高,该营养级所具有的总能量就越多

(202301)26.(7分)某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以森林群落为主体,对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森林群落中所生存的众多生物种群相互之间组成了复杂的___________,因而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该森林群落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的外貌变化,即群落的___________明显,这也是群落__________结构的一种表现。

(2)在森林群落中,大气CO2的含量通常存在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这与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相关。CO2可在大气圈和_____________的界面上进行交换而保持相对平衡。通常情况下,没有被消费者利用的有机物中的碳,大部分是在生物死亡后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而重返大气。

食物网

季相

时间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水圈

分解者的降解

26.(7分)(1)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了某草本群落,会经历定居→扩张→占据优势等阶段,当它取得绝对的优势地位时,种群的分布型更接近__________。为了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通常采用人工收割并使之自然腐烂的方法,收割的适宜时机应在__________(填“开花前”或“开花后”)。上述处理方法改变了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组成格局,同时加快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积聚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向__________。

(2)加拿大一枝黄花与昆虫、鸟类和鼠类等共同组成群落,它们之间建立起以__________关系为纽带的食物网。某种鸟可以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环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昆虫与鸟类单位体重的同化量相等,昆虫比鸟类体重的净增长量要高,其原因是鸟类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维持__________的部分较多。

均匀分布

开花前

分解者

营养

该种鸟的取食对象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体温

鸟为杂食动物、鸟可吃消费者和生产者均可

4.6分

(202301)

《人类与环境》课标要求

2.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4.1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

2.4.2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2.4.3概述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

2.4.4举例说明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区域中的人和自然环境均受益

2.4.5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关注的概念或术语

人口问题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系,控制人口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温室气体、京都议定书

臭氧层、氟利昂、短波辐射、皮肤癌、蒙特利尔议定书

pH<5.6、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

荒漠化问题和土壤污染问题(重金属、农药和化肥等)

水体污染、水体富养化(水华和赤潮)

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栖息地破坏和生物入侵、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

可持续发展、可更新自然资源(如森林、野生动物)和非更新自然资源(如化石燃料)

(202201)5.垃圾分类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可消除环境污染

B.厨余垃圾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

C.生活垃圾发酵能产生清洁可再生能源

D.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

A

人教版课后习题

浙科版课后习题

2.土壤污染是指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下列行为中,可直接导致土壤污染的有()

A.乱扔废电池

B.焚烧秸杆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乱砍滥伐森林

A

B

D

选3:发酵工程

概念3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

3.1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是发酵工程的基础

3.1.1阐明在发酵工程中灭菌是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前提

3.1.2阐明无菌技术是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与无菌区域不被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3.1.3举例说明通过调整培养基的配方可有目的地培养某种微生物

3.1.4概述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常用方法

3.1.5概述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计数法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3.2发酵工程为人类提供多样的生物产品

3.2.1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食品是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的

3.2.2阐明发酵工程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及微生物的特定功能,工业化生产人类所需产品

3.2.3举例说明发酵工程在医药、食品及其他工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培养基的成分与类型

按化学成分: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菌种的分离

常用的灭菌方法

灭菌方法适用材料或用具灭菌条件、时间

灼烧灭菌接种环或其它金属用具在酒精灯外焰层灼烧,直至烧红

过滤灭菌不耐高温的溶液,如尿素溶液(G6玻璃砂漏斗)常温下过滤

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等1Kg/cm2,121℃,15~30min

菌种分离纯化的方法

项目划线分离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原理由于划线过程中,接种环上的菌液逐渐减少,因此划线最后部分的细菌间距离加大。培养一段时间后,每一个细菌细胞产生一个菌落。再将每个菌落分别划线接种到试管斜面上保存,从而除去杂菌。有连续平行划线、扇形划线等。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通常稀释105~107倍;取0.1mL稀释度不同的菌液,加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涂布器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然后进行培养,得到相互分开的菌落。通常以每个培养皿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合适

特点操作简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些

目的单菌落的分离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强调的术语、名词

接种、培养、扩大培养、分离、纯化

菌体、菌种、菌落、单菌落、

菌液、悬液、上清液、稀释、稀释度与稀释倍数

固体培养基、平面(平板)、斜面、倒平板

烘箱、恒温培养箱、冰箱、摇床、磁力搅拌器

维持渗透压(NaCl、甘露醇、蔗糖等)

三角瓶、三角漏斗、三角刮刀(涂布器)

碳源、氮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

移液器、移液枪、取样器、移液管

焦化、炭化、糖化

移液管

移液器(枪)、取样器

超净台

1、接种、培养并分离酵母菌

制作平板:超净台中倒平板,摇匀后冷却,厚约2mm。

接种菌种:

平板划线法:接种环灼烧灭菌,降温方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无菌水梯度稀释;移液器取0.1mL滴入平板;涂布均匀。

扩大培养:

将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摇床振荡培养。

培养观察:25℃恒温培养箱培养24h(平板倒置培养)

菌种保存:划线法接种到斜面培养后,置于4℃冰箱保存。

例3:某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

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的利用率。

溶解氧

营养物质

例2:科研人员从山西老陈醋的醋醅中分离出产酸能力强的醋杆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已知溴甲酚紫pH变色范围是5.2(黄色)~6.8(紫色)。在分离醋杆菌用的培养基中加入溴甲酚紫作为以鉴别产醋杆菌。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经灭菌的乙醇,乙醇的主要作用是。

(2)三角瓶、试管、培养皿等用牛皮纸或报纸包扎好后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要注意灭菌物品不能放太满太挤,要留出空隙以利于。灭菌后,通常将实验用具放入60℃~80℃的烘箱中烘干,目的是。

(3)取10g山西老陈醋的醋醅等梯度稀释,用取10-3、10-4、10-5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0.1mL涂布于平板分离培养基上,30℃倒置培养48h。若要筛选产酸能力强的菌种,需挑选若干个比值大的菌落,分别用扩增,然后离心检测培养液中醋酸含量。

(酸碱)指示剂

过滤灭菌/G6玻璃砂漏斗

作为碳源

蒸汽流通

除去灭菌时的水分

取样器

黄色环带直径与菌落直径

液体培养基

紫外线能消毒空气的原因是其能使________变性,还能_________。

蛋白质

损伤DNA的结构

2、分离并计数含脲酶的细菌

操作步骤

灭菌方法?

实验结果

LB固体培养基

尿素固体培养基

实验结果分析

1

2

思考:

1.圈1和圈2中的菌落都是尿素分解菌吗?

2.既然用选择培养基即可达到分离尿素分解菌的目的,培养基为什么还要加入酚红鉴别尿素分解菌呢?

(202307浙江,19)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及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尿素固体培养基可迅速杀死其他微生物,而保留利用尿素的微生物

B.配制培养基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调整培养基的pH

C.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糯米淀粉发酵得到糯米酒

D.适宜浓度的酒精可使醋化醋杆菌活化

A

(202310)(一)请回答从土壤中分高产脲酶细菌和脲酶固定化实验的有关问题:

(1)LB固体培养基:取适量蛋白胨、酵母提取物、NaCl,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溶解,再加_灭菌备用。

(2)尿素固体培养基:先将适宜浓度的尿素溶液用_灭菌过的G6玻璃砂漏斗过滤,因为G6玻璃砂漏斗,故用于过滤除菌。然后将尿素溶液加入到已经灭菌的含有酚红的培养基中,备用。

(3)取适量含产脲酶细菌的10-4/10-5两种土稀释液,分別涂布接种到LB固体培养基和尿素固体培养基上,培养48h,推测固体培养基上菌落数最少的是(A.10-5稀释液+尿素固体培养基B.10-5稀释液+LB固体培养基C.10-4稀释液+尿素固体培养基D.10-4稀释液+LB固体培养基)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上产生脲酶细菌菌落周围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细菌产生的脲酶催化尿素分解产生_______________所致。

琼脂

高压蒸汽

孔径较小,细菌不能滤过

A

红色环带

氨/NH3

(202301)29.(7分)(一)某环保公司从淤泥中分离到一种高效降解富营养化污水污染物的细菌菌株,制备了固定化菌株。

(1)从淤泥中分离细菌时常用划线分离法或____________法,两种方法均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_______。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诱变、_________和鉴定,从而获得能高效降解富营养化污水污染物的菌株。该菌株只能在添加了特定成分X的培养基上繁殖。

涂布分离

单菌落

筛选

稀释涂布可,涂布稀释不得分

发酵工程

传统发酵食品的风味不同的因素有:

菌种(菌株及混菌发酵等)

原料

发酵条件(温度、pH等的控制)

储藏时间等

发酵工程是指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及微生物的特定功能,工业化生产人类所需产品。

发酵罐及相关控制装置

发酵工程的要点

选育高产、优质的菌种(前提)

菌种的扩大培养

发酵罐生产(液体、深层、分批、单一菌种)

发酵产品的分离及提纯

真空发酵;吸附发酵;萃取发酵等

优点:生产条件温和、原料丰富且廉价、废弃物对环境影响小且容易处理等。

用途:医药、食品及其他领域等。

3、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果酒制作注意点:

①消毒:流水清洗

②勿高速,以免将籽打碎,也可用杵和研钵捣烂。

③干酵母+少量低于40℃的温水→待出现气泡;加极少量蔗糖后加速反应;因天然野生酵母的存在,自然酿造可不加酵母菌。

④装量不多于2/3,保证初始酵母菌的需氧呼吸,并能防止液体外溢,造成污染。

⑤玻璃管是为了排出CO2,弯曲玻璃管能有效防止杂菌污染,装有水可防止O2进入。

⑥发酵温度:25-30℃。温度偏低,发酵时间延长;温度偏高,需降温,否则风味不佳。

⑦发酵完毕标志:发酵瓶中停止出现气泡;过滤以除去皮和籽,挤压滤渣以获得更多溶液。

优良酿酒酵母的特点

1.具有在高糖、低pH值、低到中等温度的环境中存活的能力;

2.在发酵过程中,可以耐受中等到高的酒精度;

3.能高效地将糖分转化成酒精;

4.会产生令人愉悦的香气与风味,不会产生异味。

5.二氧化硫耐受性较高(在酿造葡萄酒时,常添加二氧化硫以维持酒液稳定性);

(202311)回答与酿酒和制醋有关的问题:

(1)为了获得优良的酿酒红曲霉菌株,将原菌株的孢子诱变处理后制成较稀浓度的单孢子悬液,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培养时有利于获得__________。

(2)大米经蒸煮、红曲霉菌糖化后,用某酿酒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发酵完毕后得到新鲜红曲酒,酒中乙醇浓度不超过15%。其主要原因是当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接近15%时,__________(A.乙醇氧化逐渐增强直至平衡B.葡萄糖分解逐渐增强直至平衡C.乙醇氧化逐渐减弱直至停止D.葡萄糖分解逐渐减弱直至停止)。

单菌落

D

(3)影响红曲酒风味的主要因素,除了温度、pH、氧气等环境因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4)在红曲醋生产工艺中,将适量的红曲酒、水、醋化醋杆菌等混合。再添加一定量谷壳糠等制成松散的发酵料,其目的是____________,以利于醋酸发酵。

不同的菌株、不同的原料

增加通气性

(202306)(一)回答与甘蔗醋制作有关的问题:

(1)为了获得酿造甘蔗醋的高产菌株,以自然发酵的甘蔗渣为材料进行筛选。首先配制醋酸菌选择培养基:将适量的葡萄糖、KH2PO4、MgSO4溶解并定容,调节pH,再高压蒸汽灭菌,经____________后加入3%体积的无水乙醇。然后将10g自然发酵的甘蔗渣加入选择培养基,震荡培养24h。用___________将少量上述培养液涂布到含CaCO3的分离培养基上,在30℃培养48h。再挑取分离培养基上具有__________的单菌落若干,分别接种到与分离培养基成分相同的_________培养基上培养24h后,置于4℃冰箱中保存。

(2)优良产酸菌种筛选。将冰箱保存的菌种分别接入选择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合适接种量的菌液在30℃、150r/min条件下震荡培养。持续培养至培养液中醋酸浓度不再上升,或者培养液中__________含量达到最低时,发酵结束。筛选得到的优良菌种除了产酸量高外,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