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公园绿地规划课件_第1页
第五章-公园绿地规划课件_第2页
第五章-公园绿地规划课件_第3页
第五章-公园绿地规划课件_第4页
第五章-公园绿地规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公园绿地规划内容:

一、公园的渊源与类型

二、综合性公园规划

三、专题性公园规划一、公园的作用与功能公园除了绿地的一般作用外,另外还有:1、公园供群众游览、休息、观赏和开展文化娱乐、社交活动、体育活动的优美场所。它是反映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窗口,在城市公共绿地中常居首要地位。2、公园具有优美的环境,可以使游人振奋精神,消除疲劳,忘却烦忧,促进身心健康。3、公园的游乐、体育各种设施,是居民联欢、交往的媒介,特别是青少年和老人锻炼身体的好地方,同时可以通过活动增进市民间的友谊。4、公园的科普、文化教育设施和各类动植物、文化古迹等,可以使游人在游乐、观赏中增进知识,了解历史,热爱社会、热爱祖国。5、公园中设有开旷的绿地、水面、大片树林,是市民们防灾避难的有效场所。公园的渊源与类型二、公园的发生与发展1、公园的雏形、形成与建立公园的雏形公元前1171年,我国周文王之囿;古希腊城市中的广场;古罗马的为市民共同活动的中心广场和公共剧场。公园的形成文艺复兴时代庄苑,如路易十四大面积的凡尔赛宫园。公园的建立19世纪前,英法建立了近代公园;1822—1903年,美国的中央公园(CentralPark);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公园被法定,1898年EbenezerHoward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City),受到了世界各国城规的采纳。2、近代公园在我国的出现与发展1868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建造的“公花园”(现黄浦公园)为最早的一个,后陆续建有“虹口公园”(建于1900年)、“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建于1908年)、极斯非尔公园(现中山公园)等风格:英国风景式或法国规则式,具有大片草坪、树林和花坛,极少建筑1906年无锡由地方乡绅筹资兴建城中公园,1911年扩建后,定为“城中公园”风格:仿外国公园,内有土山、树林草地和小亭一座,扩建时为日本造园家规划监造,种植日本樱花,假山上置有小宝塔等。1911年后,孙中山下令将广州越秀山辟为公园,后相继出现汉口市府公园(现中山公园),北平的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南京的玄武湖公园、杭州的中山公园、汕头的中山公园等。特点:大多在原有风景名胜基础上整理改建的,有的本来就是古典园林,也有的是参照欧洲公园的风格扩建、新辟的,直到解放前,规划设计基本上停留在模仿阶段。解放后,公园得到较大的发展、扩建、改建和新建了许多公园,1980年统计,全国220个城市已有679个公园。特点:1、类型增多儿童公园、纪念性公园(陵园)、名胜古迹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文化公园、森林公园、青年公园、科学公园、体育公园等,另有居住区公园、滨水绿带、街道游园等。2、内容和设施方面规模较大的展览室、茶室、纪念馆,有的还有溜冰场、游泳池、划船设施和电动游具、小火车、“勇敢者之路”等。3、规划设计方面探讨怎样创造中国公园的风格、比较广泛地应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的施工方法,根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探求城市公园的布局体系。改革开放至今,主题公园增多,高科技参入,注重生态效益。特点:增长速度快;重视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引入生态规划的概念和大环境的意识,从总体上改善城市环境综合质量;进一步吸取国外先进规划思想,把园林艺术同城市公共环境规划及环境艺术结合为一体;进一步完善了园林绿化的法规法律,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进一步走向世界,在国外建设中国式园林,把世界先进的园林引入中国,如1999年在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三、公园的类型1、中国按所属关系分:县属公园、区属公园、市属公园、省属公园、国家公园等按所处位置分:居住区近邻公园,市内公园、郊外公园、海上公园、空中公园、水下公园、火山公园等按公园性质与功能分:文化休息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古典园林、遗址公园等2、美国儿童游戏场、近邻运动公园、特殊运动场、教育公园(如动物园、植物园、标本园、博物馆等)、广场、近邻公园、市区小公园、风致眺望园、水滨公园、综合公园、保留地、道路公园与公园道路等3、日本基干公园(1)住区基干公园儿童乐园、近邻公园、地区公园(2)都市基干公园综合公园、运动公园公害、灾害对策绿地(1)缓冲绿地防止工业公害而设置的,100m以上(2)防止灾害绿地水土流失、风沙、海浪等维护安全为目的。(3)特殊公园风致公园、动植物园、历史公园(4)大规模公园广域公园(50ha以上)、观光城市四、公园设计规范1、规划设计依据以国家、省、市有关城市园林绿化方针政策、国土规划、相应的城市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作为依据2、原则(1)满足人们不同的娱乐要求和环境要求(2)继承传统,创造社会主义新园林(3)地方特点和时代风格(4)公园在市区分布均衡,并与周围环境融合,而又显出各自特色(5)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6)近期与远期结合,注重三大效益3、公园面积指标及游人容量计算市级综合性文化休息公园的面积应大于10ha;区级、县级可适当小些。公园游人容量,即公园的游览旺季游人高峰每小时的在园人数,这是公园的功能分区、设施数量、内容和用地面积大小的依据,其计算方法如下:

Q=S/W

其中,Q——公园游人容量,S——公园面积(m2)W——公园游人每人占有公园面积(m2/人)近期(5年)30m2/人,特殊情况不少于15m2/人;远期(20年)60m2/人,公园容量为服务区范围居民人数的15—20%,50万人口的城市容纳全市居民的10%。4、公园规划的面积标准(1)美国最低标准,校园及游戏运动场12m2/人,市街公园40m2/人,地方公园、游戏运动场、沿海游泳场、钓鱼场80m2/人。(2)英国1929年,32.28m2/人(3)德国20--30m2/人(4)日本6m2/人(5)本世纪初,7--11m2/人5、设计的基本形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五、公园系统及其形式1、分散式

点状分布,特点:未把街道公园绿地充分利用,缺乏相互联络2、绿道式连络式,特点:依网状道路规划,缺少大面积的公园3、环状绿带式一般是利用旧的环状城墙遗址作为公园,特点:对市内部与外部缺少联络,对街道人流疏散效果极佳。4、放射状绿地特点:放射状道路附近之街道发展较快,其间较慢5、放射环状式具有以上两种的优点6、分离绿带式城市沿水系或山脉带状发展时或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常用平行分离绿带。返回综合性公园内容:一、概述二、面积与位置三、设置的内容及影响因素四、出入口的设计五、功能分区规划六、实例介绍

概述

(一)按在城市中的服务范围1、全市性综合公园在中、小城市设1—2处,其服务半径为2—3km,步行约30—50min可达,乘公共交通工具约10—20min可达2、区级综合公园城市各区分别设置1—2处,其服务半径约1—1.5km,步行约15—25min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10—15min可达

(二)除一般作用外,对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方面担负的重要任务:1、游乐休息设置游览、娱乐、休息的设施,游人各得其所2、政治文化方面政教、游园活动、各种交流活动等3、科普教育普及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知识、军事国防知识等面积与位置(一)面积一般大于10ha(hectare公顷),游人容量约为服务范围居民人数的15—20%,人均10--50m2/人,50万人口的城市容纳10%。(二)位置选择应考虑的因素1、方便居民使用,并与城市主要道路有密切的联系2、利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地形、起伏较大的坡地3、选择沿湖河岸景色优美地段,充分发挥水面的作用4、选择现有树木较多和有古树的地段5、原有园林的地方,扩充、扩建、补充活动内容及设施6、要求有发展余地设置的内容及影响因素(一)内容观赏游览、安静活动、儿童活动、文娱活动、政治文化及科普、服务设施、园务管理等

(二)影响因素:根据现实情况设置选择应有的内容1、本地人们的习惯爱好2、公园在城市中的地位3、公园附近的城市文化娱乐设置情况4、公园面积的大小5、公园的自然条件状况出入口的设计

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混合出入口、专用出入口1、主要出入口供全市游人出入,位置应设在城市主要道路和公共交通的地方,但要避免受到对外过境交通的干扰。2、次要出入口方便本区游人出入、辅助性的,位置设于人流来往的次要方向,还可以设在公园内有大量集中人流集散的设施附近。3、混合出入口就是只设一个广大的总入口,在入口处隔成几个小入口,每一个小入口都用不同的道路,通往不同的地区。如通往主景区的出入口应该较大,起着主要入口的作用;通往管理房、材料存放处的出入口有使用出入口的意义;通往次景区的分入口或用以陪衬主要入口的分入口,都是次要入口。混合入口上的景物形式,都与主要入口相同,但每一分入口,由分入口通向的道路及其道路上的景物和各分入口的大小,则可依所通往的地区不同而不同。4、专用出入口为杂务管理的需要而使用的出入口、不供游人使用

出入口的主要设施:大门建筑、出入口内外广场其中,大门建筑要求集中、多用途,与附近城市建筑风格相协调一致。出入口广场满足集散要求,设置标牌,介绍公园与季节性特别活动,布置形式有对称式和自然式,要求与公园布局和大门环境相协调一致。公园出入口总宽度

D=

式中:D——出入口总宽度(m)Q——公园容量(人)t——最高进园人数/最高在园人数(转换系数0.5-1.5)

d——单股游人进入宽度m(1.5m)q——单股游人高峰小时通过量(人)(900人)Q•t•d

q功能分区规划(一)安静休息区主要作为游览、观赏、休息、陈列用,游人多,但要求密度小,故需大片的风景绿地,100m2/人。在公园中面积比例大,是公园的重要部分。要求离出入口远些,用地选择在原有树木最多,地形变化最复杂,景色最优美的地方。(二)文化娱乐区热闹、人流集中,集中园内一些主要建筑,常位于公园中部,全园布局的重点。区内游人集中,需接近公园的出入口或与其有方便的联系,30m2/人,要有足够的广场和生活服务设施。

(三)儿童活动区(四)园务管理按功能使用情况分:管理办公、仓库工场、花圃苗木、生活服务四部分,可集中、也可分散,设有专用出入口,不与游人混杂,要求隐蔽,不要暴露在风景游览的主要视线上。(五)服务设施服务中心点1—2个,设在游人集中较多,停留时间较长,地点适中的地方。服务点是为园内局部地区的游人服务的,应按服务半径的要求和游人较多的地方设服务点,设施可有饮食小卖、休息亭、公用电话、园椅、厕所等。

儿童公园布局要点:1、儿童公园面积不宜过大。2、按照不同年龄儿童使用比例划分用地一般幼儿区1/5,少年儿童3/5,其他1/53、绿地用地面积应占50%左右,绿化覆盖率宜占全园的70%

杭州儿童公园用地统计(ha)总面积3.2100%绿地2.5880.63%道路0.4413.75%建筑0.185.62%4、道路网宜简单明确,便于儿童辨别方向,寻找活动场所。5、幼儿活动区最好靠近大门出入口,以便幼儿行走和童车的推行。6、建筑和小品应形象生动、并可运用易为儿童接受的民间传说故事和童话寓言故事为主题。7、喜水、戏水池、小游泳池等活动场所,注意排水。8、儿童玩具和游戏器械必须按一定的分区组合布置。9、设置必要的坐椅和休息亭廊,供老人和成年使用。

儿童公园绿化配置:儿童公园多位于城市生活区内,环境条件多不理想,公园四周均应以浓密的乔、灌木和绿墙屏障加以隔离。1、忌用下列植物有毒的植物:凌霄、夹竹桃、苦楝、漆树等有刺的植物:枸骨、十大功劳、刺槐、蔷薇、柞zuo木等有过多飞絮的植物:杨、柳、悬铃木等易招致病虫害及浆果植物:乌桕、柿树、构树等有刺激性和有奇臭的植物:漆树、五色梅等2、选用叶、花、果形状奇特、色彩鲜艳,能引起儿童兴趣的树木,如马褂木、扶桑、白玉兰、竹类、梓树、芙蓉、八角金盘、银杏等。3、乔木高大荫浓,分枝点1.8m以上,灌木萌发力强,直立生长。4、主调与基调,既变化有统一的全园绿色环境。

儿童公园的道路与场地:道路宜成环路,一般设置一个主要出入口或1—2个次要入口,次要园路和游息小路应平坦,要进行装饰和铺装,不可用卵石式毛面铺装、镶草铺装,主要园路上不宜设踏步、台阶。集散场地多设在大门入口,主要建筑物附近,一般多为混凝土铺装,供游人集散、停放车辆。游憩场地是供儿童或家长休息、游玩的,如草地、硬质铺装地。

老人活动区的布局:活动区内多设建筑、多设椅子、扶手、栏杆,道路应平坦稳当,以草路和砖路为好,易于辨认方向,讲究细部处理。植物配置要求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多样种植、落叶占2/3。一般以自然式为主,多用自由曲线,少用直线;多用花灌木和季相明显的色叶木及松、竹、梅等韵味足、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少用柏类等色深、厚重、沉闷的树种。为方便老人出入公园,尽快到达老人活动区,宜设在交通方便的主要入口附近,地形丰富、地势平坦区。武汉中山公园简介

一、概况

中山公园位于汉口城区中心,初为“西园”,是一家私家花园,1926年改名为“中山公园”,面积仅十公顷。解放后经扩建,现已成为内容全面多样,可供人们休息赏景,开展多种文娱、体育活动,接受动植物科普教育的市级综合公园。公园面积33公顷。

二、分区和组景

1、南部游憩区——中央林荫道将该区划分为两个景色迥异的景区。东侧是以绿地为主的规则式花园,由对称式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塑等组成,辅以“流泉”、“茹冰”、“梅林”、“桂坛”和径曲境幽。西侧是以湖面为主的自然式花园,湖中小岛散列,虹桥连架,岛上建有湖心亭、映霞亭、解放亭、文化亭等,碧水环绕,轻舟荡漾。2、中部文体活动区——设有儿童游戏场、网球场、游泳池、六千座的露天剧场和以热带植物为主的观赏温室和展览馆,此外还设有冷饮、餐厅、摄影室等服务设施。3、北部游憩区——以宽阔的大草坪为中心,四周密林围绕,林间设置楼山、长廊、清风亭、茶轩、翠亭等景点。外围环绕绿水,水中叠石筑岛。该区东南角新建有溜冰场。4、动物园——公园的北端,与北部游憩区隔河相望,自成一区,展出动物六十余种。

三、布局特点由于建园历史较长,经历几个时期的逐步扩建,造成“闹”与“静”区的影响和各区的风格的迥然不同。占地四分之一以上的水面,河湖相连,曲折迂回,贯通全园,为协调全园景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结合水系的景点和游览线方面尚待整理和开发。

四、园林建筑公园建筑具有多种形式,有仿效西方建筑形式的四顾轩、回瞰阁等;有我国古典传统形式的亭、轩、小塔等;近年来建筑大多吸取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传统形式,如解放亭、展览温室等。

五、绿化配置园内乔木以悬铃木、雪松、水杉、落羽松等为主。南部游憩区中央的悬铃木林荫道分隔两侧景区,东侧整形能够式花坛主要配置绿篱、花灌木及月季花坛、梅林、桂坛等。西侧湖岸主要种植柳树。中部活动区的南端以悬铃木为主,北端以南方树种为主,辅以四季花卉,具有“海南风光”。北部游憩区的大草坪四周是自然式的丛植和群植林,有松林、水杉林等。返回专题性公园规划

实例介绍:杭州花港观鱼

一、概况杭州花港观鱼地处西湖西南,三面临水,一面倚山——北邻西里湖,东接苏堤,南临小南湖,西倚西山。杭州花港观鱼清代以来,一直是西湖十景之一。解放后开辟金鱼池、牡丹园,疏通花港河道,新建花港茶室。杭州花港观鱼是以“花”、“港”、“鱼”为观赏特色的大型公园。占地面积18.03公顷。

二、分区和组景1、东部景区,由苏堤进入东大门,临湖即是旧鱼池和御碑亭为花港观鱼旧址。景区中部有湖石假山和藏山亭的一片草坪。草坪南接蒋庄(为建国初年的私家园林)2、大草坪北部景区,东西200m,南北80m大草坪为主体,供青少年开展活动。草地北邻西里湖,视野开阔,可远眺湖光山色。草坪其余三面以土山及常绿树林带与其他景区分隔。草地边缘丛植雪松,草地中间配树群和小亭。3、红鱼池中部景区,平面构图中心,主体为大片鱼塘,水中置岛、以曲桥、土堤与外围园地相接。4、牡丹园中部景区,邻接红鱼池,为公园的立面构图中心。筑有土丘假山,山顶置牡丹亭,山上种植牡丹、与假山石、红枫、翠柏结合布置。5、密林区西部景区,有贯通西里湖和小南湖的新花港水体,港岸自然曲折,两岸遍植花木及密林,野趣自然。6、新花港南部景区,设有草坪、疏林、亭廊和花缸茶室。茶室坐落在花港与小南湖的交汇处,骑岸临水,可与蒋庄、牡丹亭相互因借。

三、布局特点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景区划分明确,各具鲜明的主题特色,空间构图上开合收放、层次丰富。主要导游线连贯各个景区,虚实对比构图。近代的造园艺术手法的应用,以草地和植物为虚体,具有开朗、明快的特色。四、园林建筑东大门、牡丹亭、印影亭等均采用古典园林建筑形式,与原有古建相协调。花港茶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造型为江南民居。动物园规划

发展趋势:

国内:应以本国或本地区所产的珍稀动物为主。另外,对现有的大、中型动物园应逐步增加动物展出品种,完善动物园的其他配套设施,采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对中、小城市现有的动物园应控制发展,有条件的中小城市可在综合性公园内附设动物展区,而县镇一般不要新设动物园。

国外:从笼养式逐渐向自然放养式过渡,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西棕榈滩的非洲动物园,1973年建,15000亩,模拟非洲环境,铺设环行铁轨供游人游览。位置选择:

1、地形方面宜高低起伏、有山冈、平地、水体等,以便安排各种动物笼舍。

2、卫生方面远离城市的居民区,并在居民区的下游、下风地带,不应有污染工厂、垃圾场、屠宰场、畜牧场等,周围要有卫生防护林。3、交通方面游人多且集中,货物运输量大,需有较方便的交通联系。4、工程方面良好的水电条件,较好的地基条件。绿化规划:1、组景要求猴山桃、李、杨梅、金橘、柚等花果山氛围鸣禽馆桂花、茶花、碧桃、紫藤等鸟语花香氛围2、动物的生态环境上海动物园天鹅湖配植密林背景,熊猫馆配植竹林;狮虎山松林;鹿苑为草原疏林;象宫、袋鼠馆地段遍植棕榈、芭蕉等。3、提供饲料女贞、水蜡、四季竹、红叶李、榆、柳、桑、荷叶等为熊猫、部分猴类和小动物提供了饲料4、防止水土流失黄馨、迎春、竹、麦冬、鸢尾、书带草、草坪等5、满足遮荫游憩在休息区可采用疏林草地、花坛等绿化处理手法植物园规划:

位置选择:依据类型、属性、目的和主要服务对象、所需面积大小等来选择侧重于科学研究的科学院系统的植物园,主要服务对象是科学工作者,可以设在交通比较方便的远郊区;侧重于科学普及和一般性研究的植物园,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中小学生等,最好选择交通方便的近郊区,但在城市远景规划时,应考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