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历史试卷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计70分.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关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在政治制度方面特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秦朝政治制度机构示意图雅典政治制度机构示意图选项中国希腊A终身制、世袭制、君王主权、集体领导选举制、任期制、公民政治、个人独裁B终身制、世袭制、君王主权、个人独裁选举制、任期制、公民政治、集体领导C选举制、任期制、人民主权、集体领导终身制、世袭制、君主主权、个人独裁D选举制、世袭制、君王主权、个人独裁任期制、终身制、公民政治、集体领导2.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不可能看到的是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B.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D.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3.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治的权力分配原则,主要指A.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B.债务奴隶制的废除C.创立“四百人会议”D.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4.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性有①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②贵族拥有世袭占有的土地③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继续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秦国兼并战争的需要6.商鞅虽死,然“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变法加强了新兴地主的力量B.变法壮大了秦国的军事力量C.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D.变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7.《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由于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私有D.规定按照军功授爵赐田8.(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自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9.促使孝文帝进行改革的因素有①官吏的贪污搜刮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②沉重的兵役负担,导致人民不满,不断进行起义③东晋的入侵导致有亡国的危险④汉族官僚和鲜卑贵族的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10.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①平城鲜卑贵族集中,改革阻力大②平城地区产粮有限③洛阳地理位置重要④鲜卑人民向往多接触汉族文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1.把鲜卑与汉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的措施是A.讲汉话B.改汉姓C.通婚姻D.改籍贯12.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们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所发展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兴旺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13.北宋中期曾先后出现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两次改革。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A.出现背景都是北宋时期的严重社会危机B.改革的中心措施都是整顿吏治C.改革中都有加强学校教育的措施D.失败的主要原因都在于用人不当14.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之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15.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②变法的性质与商鞅变法的性质相同③调整了封建国家、地主、农民的关系④变法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宋太祖的集权,出现了“三冗两积的局面⑤为中下级官员提供了一个发挥才干的机会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16.王安石变法内容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农民生产时间的措施是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保甲法17.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和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发生,其相同背景是A.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B.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C.资本主义的萌芽D.受宗教迫害最严重18、马丁·路德立志改革天主教的原因有①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局面②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③对罗马天主教在德意志神权统治与经济搜刮的憎恨④圣经已经过时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19.英国宗教改革与德国、瑞士宗教改革的不同的主要有①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②与罗马教皇决裂③改革的性质④对天主教会教义的态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20.西欧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A.天主教内部的教派之争 B.国王与教皇之间的权力之争C.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D.人民反对天主教的起义21.下列不属于阿里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的是A.西方列强侵略埃及的脚步并未停止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准备随时消灭阿里政权C.面临马木鲁克反动势力的威胁D.法国结束对埃及的军事占领22.阿里改革的意义有①结束了埃及长期混乱的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②增强了埃及的经济和军事实力③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推动埃及近代化进程,提高了生产力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2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B.都创立了民用工业C.都改革了政治体制D.都建立了新式海军24.阿里改革的主要特点是①目的为了富国强兵②重点发展军事工业③由最高统治者推行④封建性质的改革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5.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改革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解放B.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D.最终结局是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6.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在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中说:“…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你认为“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展的缓慢B.俄国农奴制的落后C.新思潮的冲击D.战争对于俄国是非正义的27.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28.俄国、日本军通过自上而下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俄、日两国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D.缺乏民主传统29.1853年前的日本与1840年前的中国的相似之处是①封建制度处于没落时期②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面临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威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0.从明治维新开始到20世纪初,日本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条件是①彻底清除了封建制度②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③对外侵略获得了大量财富榜④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1.明治维新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①日本的封建统治基础相对薄弱②倒幕派用武力推翻了幕府统治③明治维新的措施行之有效④西方列强暂时停止了对日本的侵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开办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C.设立译书局D.废除科举考试33.戊戌变法法令中那一项措施使“举国守旧迁谬之人,先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A.裁汰冗员B.裁撤旧军队C.废除八股取士D.废除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34.从中国古代变法改革的中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国家、民族只有在变法改革中才能不断前进发展B.人民群众是变法改革的主力军C.统一安定的政治环境是改革变法的社会基础D.国运艰难是改革变法的催化剂35.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A.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测略B.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D.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控制

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姓名班级学校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姓名班级学校———-——-————-—-—————————————--————-——————-—-————-—-—-—-—————-——-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历史试卷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36.(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和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王安石变法?(4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7分)37.(15分)众所周知,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它与革命交相更替,互为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梭伦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节录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二一九法令》材料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