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诱导系统课件_第1页
智能交通系统-诱导系统课件_第2页
智能交通系统-诱导系统课件_第3页
智能交通系统-诱导系统课件_第4页
智能交通系统-诱导系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交通系统——诱导系统Contents国外交通诱导系统研发现状2国内交通诱导系统研发现状33引言31研究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的意义4Contents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的主要功能6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结构框架37发展城市诱导系统的益处35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的关键技术8交通系统路径诱导算法研究方向39一、引言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一个跨学科、信息化、系统化的综合研究体系,其主要内容是:在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协同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从功能上,ITS可分为如下几个子系统:动态路径诱导系统、减少交通污染系统、公共交通优先系统、交通信号优化系统、交叉口和路段智能渠化系统、车辆调度管理系统、紧急报警及紧急事故处理系统、网络交通组织方案形成与评价系统。二、国外交通诱导系统研发现状

交通诱导系统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燃油消耗和空气污染、提高运输效率,减少出行时间和费用,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车裁定位导航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现已形成了日、美、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的导航系统以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道路车辆信息通信系统(VICS)的导航系统为代表。TRAVTEK是美国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交通诱导系统。它以实时路线引导和服务信息系统实用化为目的,由交通管理中心、信息与服务中心、装有导航装置的车辆组成。Ali-Scout系统是欧洲最有代表性的车载导航系统。

三、国内交通诱导系统的研发现状及趋势

国内车辆导航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由一些科研院所、学校及少数公司进行探索性研究实验。如由吉林工业大学带头开发的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UTFGS

UrbanTrafficFlowGuidanceSystem)是中国的第一个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研究项目,UTFGS根据我国混合交通的实际特点,以城市交通面控系统资源为依托,是一种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出行者信息和分布式动态路径诱导系统。这是一种结合我国国情,考虑到长远发展的比较全面的系统。

目前对UTFGS已提出了研究的系统框架,但到整个系的完善和投入实际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四、研究城市诱导系统的意义

由于当前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和恶化,如拥堵问题,安全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使得采用高新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研究内容属于智能交通系统子系统——交通诱导系统领域。交通诱导系统(TrafficGuidanceSystem,简称TGS)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之为交通线路引导系统(TrafficRouteGuidanceSystem,简称TRGS)、动态路径诱导系统(DynamicRouteGuidanceSystem,简称DRGS)或车辆导航系统(VehicleNavigationSystem,简称VNS),主要功能是综合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计算机、网络、通信、检测、控制等现代高新技术,使得车载计算机能够自动显示车辆位置、交通网络图和道路交通状况,根据出行的起始点向驾驶员提供最优路径引导指令和丰富的实时交通信息,以指导驾驶员快速、安全、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其特点是把人、车、路综合起来考虑,通过调整驾驶员的行驶路线实现路网交通流的合理分配。可见,交通诱导系统是目前公认的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手段,是正确引导道路使用者顺利到达目的地、实现交通流优化、避免交通阻塞、更有效地管理现代交通的新技术,将成为一种崭新的交通模式。特别是在日益复杂的交通状况下,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更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国际ITS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当前在我国研究并建立城市交通诱导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提升我国城市交通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五、发展城市诱导系统的益处

①减少道路阻塞,降低环境污染城市交通诱导系统通过及时提供交通流信息和增强交通选择能力,使路网交通运行流畅,避免盲目出行造成的交通阻塞,从而减少交通量的过分集中及迂回交通,降低车辆能源消耗,减少排放污染量,以使汽车运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明显改善。同时可减少与交通延误和堵塞相关的环境费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②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乘车舒适性、驾驶安全性城市交通诱导系统为驾驶员和交通管理部门所提供的准确及时的诱导信息,一方面可以使车辆行驶避开道路线形差、路面状况不好、事故率多发的路段,避免了交通事故诱发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可使公路网上的交通流运行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交通流处于稳定流范围,减少了由于交通拥堵形成强制流或阻塞流等引起的车辆紧急刹车,频繁加、减速等操作,稳定了驾驶员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

③提高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由于城市交通诱导系统能为出行者随时随地提供各种有利的交通信息,使其可以合理选择行车路线,避开拥堵路段,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减少了车辆由于相互冲突造成的路段行车延误,减少了车辆在固定路段上的总运行时间。此外,对交通管理部的信息提供可使其尽快的排除交通故障,疏散堵塞交通流和处理交通事故,从而可大幅度地提高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

④提高交通运输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交通运输效率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城市交通诱导系统可以有效地促使交通流通畅运行,运输车辆得到合理调度,车辆行驶效率大大提高,能耗降低等,从而使得交通运输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交通运输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高,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总之,城市交通诱导系统融合了汽车、交通、计算机、通信、系统科学等领域的相关技术,一直是众多高科技公司、各研究机构和大学研究的热点,以期能够真正实现实时地为驾驶人提供智能化的诱导信息,让先进的诱导技术的应用不但有利于道路交通管理,而且便于人们出行。

六.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的主要功能

从本质来说,交通流诱导是对网络上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具有意向性的交通流,在连接其起点和终点的各条路径上的数量分布进行调整,通过改变行驶在不同路径的车辆数,达到优化目标,即对路网未来即将发生的交通流量的空间分布进行调整。从出行者的角度来讲,交通诱导的主要功能有如下:

①在线驾驶员信息服务在线驾驶员信息服务包括驾驶员的引导系统和车内标志系统。驾驶员的引导系统主要为驾驶员提供实时的交通流状况、交通事故、建筑情况、公共交通时刻表、气候条件等信息。利用这些信息,驾驶员可以选择最佳的行驶路线,出行者在中途改变其出行方式。车内标志系统主要提供与路面实际标志相同的车内标志,也可以包括道路条件的警告标志和一些特殊车辆的安全限速。这一服务内容特别适合于老年驾驶员、旅游区和危险道路条件下的驾驶。

②路径诱导服务路径诱导服务是由动态车载诱导系统,根据交通信息中心提供的实时道路交通信息及GPS设备得到的车辆定位信息,在电子地图的帮助下为出行者提供一条最优的行驶路径。早期的路线引导是一个静止的信息系统,主要为出行者提供起终点间的最短距离路线。目前这项服务趋向于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使车载设备可以从交通管理中心获取实时道路交通信息,使“最优”的概念成为在实时道路交通信息基础上的时间最优、距离最优或出行者偏好最优等。由于GPS定位功能以及电子地图的存在,再辅以地图的方法,就可以实现车辆的实时转向导航。实时服务可以提高城市道路的时间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大大缓解城市道路的交通量分布,使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的核心功能。

③出行前信息服务出行前信息服务为出行者提供在出行前需要知道的信息,如天气及道路情况,出行规划服务可以为出行者制订出行路线,计划出出行时刻表以避开交通高峰时段,这样可以提高道路的时间利用率,估计出行时间以及提供有关出门的注意事项。总之,交通诱导功能的实现将有效地减少城市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其主要目标有两个:从宏观网络的角度,可以均衡网络上的交通流量使网络的综合交通能力达到最充分利用;从微观车辆的角度,达到缩短每辆车行驶的距离,减少行驶时间的目的。七、城市智能交通诱导系统的结构框架

一般而言,典型的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由四部分组成:①交通流信息采集与预测子系统交通流采集是在交通控制中心进行的,所以城市网络安装自适应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实现交通诱导的前提条件。该子系统涉及到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接口技术的研究,即把交通控制中心获得的网络中的交通流传送到交通流诱导主机,利用已研制的实时动态交通分配的模型和软件进行实时动态交通分配,滚动式预测网络中各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流量,从而为路径诱导提供依据。

②车辆定位子系统车辆定位主要是确定车辆在路网中的确切位置,通过车载GPS接收机与差分GPS修正数据的配合,计算车辆的精确位置坐标,并依据地图匹配算法将车辆位置显示于电子地图下。③交通信息服务子系统交通信息服务模块是交通流诱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把主机运算出来的交通信息(包括预测的交通信息)通过各种传播媒介送给公众。

④行车路线优化子系统行车路线优化子系统是依据车辆定位子系统所确定的车辆在网络的位置和出行者输入的目的地,利用接收到的交通诱导信息,确定达到目的地的最佳路线并在显示器上用箭头显示。根据用户要求的不同,最佳行车路线可分为行驶距离最短、运行时间最少、拥挤程度最低、道路质量最好和综合最佳五种。

八、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的关键技术

实现交通诱导,需要多项高新技术的系统集成,其中最主要有:①车辆定位技术作为车载诱导系统的一项基本功能,需要实时了解车辆的精确位置及其它参数,即经度、纬度、海拔、行驶速度、行驶方向等数据以实现实时导航功能,车辆定位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a、基于红外信标与短波信标的定位技术,该技术主要在欧洲和日本得到了运用。这是由于二者对ITS的研究开展较早,在没有卫星定位技术的年代不得不开发这种需要大量在路边安装用于通信的基础设施。其缺点是不能进行全程定位和轨迹跟踪。

b、基于速度、方向传感器的惯性导航系统。这是最早出现的定位方法,需要在车辆上加装一些传感器,其缺点是其定位误差会随时间积累。

c、基于GPS进行车辆定位,这是现在车载导航系统普遍采用的方式。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其定位精度高、定位响应快等优点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基于GPS的车辆定位技术运用地图匹配技术与GIS相结合可以对车辆实际行驶路线与电子地图上道路位置之间的误差进行修正,从而提高定位的精度。

②地图匹配技术地图匹配是交通诱导系统的一个重要模块,其作用是利用数字地图使定位系统更加可靠和精确。为了给出行者提供适当的操作指令,或在地图上正确地显示车辆,必须精确地知道车辆的位置。而由GPS技术所测到的车辆坐标位置数据,前进的方向与实际行驶的路线轨迹在电子地图上都存在一定误差,为了修正误差,须采用地图匹配技术,对车辆行驶路线与电子地图上道路间的误差进行实时数字相关匹配,做出自动修正,从而在电子地图上得到汽车正确位置的指示。常见的地图匹配算法包括半确定性算法、概率性算法、基于模糊逻辑的算法等。

③数据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交通诱导数据信源编码和无线电通信协议的制定。交通诱导数据信源编码是指最优编码,时变最优编码、路段差值编码和增量编码等编码技术的综合运用。无线通信协议的制定是指RS-232异步通信参数、基站发送数据格式和车载单元发送与接收数据格式的确定。九、智能交通系统路径诱导算法研究方向

目前路径诱导算法研究的三个主要方向:

智能交通系路径诱导算法的实时性、动态路径诱导算法以及路径诱导与交通信号控制的集成。然而,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路径诱导系统除了必须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动态性和集成性之外,还必须对其它与其实时运营密切相关的众多问题从系统工程的层面加以协调考虑。结合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实际和路径诱导算法研究进展的现状,交通诱导从下面几个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1)路段交通流量的实时准确预测

国内对短时交通流预测算法的研究中,一般将预测算法分为参数模型预测法和非参数模型预测法。参数模型主要有历史平均模型(HA)、ARMA系列模型、Kalman滤波模型、指数平滑模型及与神经网络相关的模型等。非参数模型中包括非参数回归、KARIMA算法、谱分析法、状态空间重构模型、小波网络、基于多维分形的方法和多种复合预测模型、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和基于AR模型的时间序列法等。路段交通流量的实时准确预测是动态路径诱导算法的实现依据。目前的预测手段一般只能预测短时交通状况,而交通诱导行为往往发生在比较大的空间范围上,这样就可能跨越多个预测区段。此外,基于实时交通状况的切换式路径诱导系统必须具备区别正常和异常交通波动的能力。(2)新型诱导模型与诱导算法动态路径诱导系统是一个对实时性要求相当强的系统,也是一个有人参与的时变、复杂随机系统。诱导模型及其算法的建立不仅要考虑诱导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也必须考虑出行者的心理特征,如出行者对什么方式的诱导认定有效,出行者对诱导指令的心理接受极限等,这是路径诱导系统走向实用的重要步骤。发展基于多目标优化的路径诱导算法也是交通诱导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路径诱导方案大多是基于距离最短或时间最短等单一指标,较常用的主要的有Dijkstra算法、Floyd算法、A*算法、双向搜索算法,而实际上人们的出行习惯很难归结为单指标优化问题。出行者除了对时间有要求外,还会希望在舒适感上得到满足,例如尽量减少转弯的次数,尽量少进入路况较差的道路等等。

对于司机路径选择行为的调查表明,大多数的司机并不是趋向时间最短的路径,而是那些包含一些其他因素的次优路径,如熟悉程度、道路等级、连接性等,这实际上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传统的最优路径算法不能实现多目标优化,因为这些算法不包含所需的路网信息。目前,多目标优化的路径诱导算法有遗传算法、蚁群算法、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辆行驶最佳路径算法等。(3)混合交通流条件下的诱导策略

我国城市交通有其特殊性,非机动车占有相当的比重,城市交通流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混合交通流。因此,在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的开发和城市交通诱导策略的研究方面必须考虑我国城市混合交通流的特点。完全采用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进行交通流的诱导是行不通的,研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4)突发事件下的诱导策略

交通事故、车辆抛锚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极易引起交通拥挤或交通阻塞,导致路段通行能力的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对交通流进行诱导被认为是诱导系统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当然,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随机性,是无法预知的。突发事件下的诱导策略是具有挑战性的实用研究课题。此外,城市干线与普通道路相互作用下的诱导策略和人工智能框架体系上的路径诱导系统的建立、发展提供更多智能化服务的路径诱导系统等也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参考文献:1)《城市智能交通诱导系统研究》胡正平、贺秀良20102《城市动态时间最短路径诱导系统实现研究》刘张雷2009

3)《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动态路径诱导方法》杨巍20124)《智能交通系统中路径诱导算法研究进展》李威武20045)《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流协调优化与诱导关键技术研究》文梦飞2013年36)《计算智能及其在城市诱导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杜长海2009年4敬谢观赏ThankYou!如何理解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与绩效指标概述PART1如何理解海绵城市?·SC,SpongeCity海绵城市·SuDS/SustainableDrainageSystems模仿自然状态,减少径流,改善水质,提高生物多样性。·GI/GreenInfrastructure通过相互联系的绿色空间网络,自然管理暴雨,减少排水,改善水质,节约城市管理成本。·LID/LowImpactDevelopment通过分散、小规模的源头控制延缓径流和污染的冲击,接近自然水文循环。·BMPs/Bestmanagementpracticies由单纯的工程方式转变为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方式进行雨洪管理实践。·WSUD/WaterSensitiveUrbanDesign整合城市空间设计和综合水资源管理。·ABC/ActiveBeautifulandCleanWatersProgramej将功能性与自然、生态和人文相结合。可持续排水系统SuDS源头控制就近消纳改善水质协调环境景观舒适绿色基础设施GI多功能绿色空间网络网络中心连接廊道低影响开发LID小型分散原位收集自然净化就近利用回补地下水最佳雨洪管理实践BMPs路面材料储水设施渗透过滤管理法规民众教育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减少用水量减少排放水资源再生改善水环境水量调蓄活越美丽净水计划ABC自然可亲性商业&艺术水敏设计生物修复蓄水池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雨水径流控制恢复本地海绵体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水安全、复兴水文化海绵城市建设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方式——实现雨水自然积蓄、渗透和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策略——基于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设计策略系统——涵盖雨水、污水、再生水、地下水、生活用水、景观用水等生态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建筑、道路、绿地和基础设施等综合系统途径——实现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水生态破坏、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水安全风险、水文化消失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污水再生水雨水地下水景观水生活水生态水系统渗、滞、蓄、净、用、排

海绵城市要做什么?2.不让雨水产生雨涝灾害1.让雨水资源不浪费3.让城市绿地系统增效增值,环境更美丽宜居不让雨水白白流走,或补充地表水含量,或储蓄再利用,或进入绿地生态循环系统;让雨水资源化利用效益最大化。绿地区域内常量雨水尽量自行消纳,减少市政管网压力,发挥水体与自然水系雨洪调蓄功能。通过改善绿地空间形态与植物配置,统筹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系统提升绿地系统生态效能与景观。海绵城市绩效指标概述20132014201520162017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李克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报告: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海绵城市建设效益评价与考核指标(试行)类别项绩效指标建筑与小区关联性相关指标水生态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系数、土壤渗透系数2生态岸线恢复生物多样性指数、湿地(水系、岸线)损失变化率3地下水位地下水潜水水位4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绿地率、屋顶绿化率水环境5水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6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径流污染控制率(SS)水资源7污水再生利用率中水回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8雨水资源利用率雨水回收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9管网漏损控制管网漏损率水安全10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治设计重现期11饮用水安全水源地水质达标关键指标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表新建、扩建、整体改建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序号项目分类名称用地代号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新建、扩建

整体改造1居住用地R1R2R3≥75%≥70%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1A5A6≥75%≥55%A2A3A4≥80%≥60%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1B2B3B4≥75%≥55%4工业用地M1M2≥80%≥70%5物流仓储用地W1W2≥80%≥70%6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1一注S3S4S9一注7公用设施用地U21一注8绿地与广场用地G1G2≥85%≥85%G3

≥80%≥70%关键指标2场地径流系数

表不同用地类型新建、扩建项目径流系数控制目标序号项目分类名称用地代号径流系数控制目标(流量)1居住用地R1R2R3≤0.45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1A5A6≤0.45A2A3A4≤0.40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1B2B3B4≤0.504工业用地M1M2≤0.505物流仓储用地W1W2≤0.556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1≤0.65S3S4S9≤0.557公用设施用地U21≤0.458绿地与广场用地G1G2≤0.15G3

≤0.30关键指标3径流污染物控制率

技术措施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算,%)技术措施污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算,%)透水砖铺装80~90蓄水池80~90透水水泥混凝土80~90雨水罐80~90透水沥青混凝土80~90调节塘——绿色屋顶70~80调节池——下凹式绿地——传输型植草沟35~90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干式植草沟35~90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70~95湿式植草沟——泥塘50~80植被缓冲带50~70雨水湿地50~80初期雨水弃流设施40~65表低影响开发设施径流污染物控制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提到的指标绿地率热岛强度绿色基础设施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设计要点缺水地区重点在于利用城市绿地解决自然渗透、汇蓄和利用,通过雨水收集、利用,有效提高地表水的含蓄量。水网地区重点研究利用水系、微湿地和集雨型绿地汇蓄雨水,参与地表水净化和减缓市政雨涝压力。沿海重盐碱地带重点研究利用雨水自然渗透。促进土壤排盐碱的技术利用,以及耐盐碱植物的应用。总体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要点1区域规划引领,以指标为依据

以规划指标为依据开展方案设计,以绿地系统和水系统为中心,有机整合与之相关的雨水系统设计、污水系统设计、给水系统设计、景观系统设计、建筑设计等建立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比选,不断优化方案。

区域海绵城市与水资源综合规划充分发挥公园大面积水体的雨水蓄积功能公园成为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要素—“大海绵”公园景观水体与住区雨水系统通过生态绿道衔接充分发挥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功能,优化植物配置。现状条件及问题评估确定目标控制设施及规模确定水文水力计算竖向设计、汇水区划分设施选择与平面布局要点1区域规划引领,以指标为依据

场地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控制率径流系数污水管网外排流量和总量市政再生水供水压力地表径流对景观水系水质的影响生态环境的用水压力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低于75%01年径流污染控制率已大于40%02径流系数控制居住用地0.45,商业用地0.5003新建硬化10000平米以上,妹千平米调蓄容积30m304下凹绿地比例不少于50%,改建增加10%05改建项目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增加10%0706新建项目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少于40%要点2早期关注竖向设计统筹协调场地建筑、道路、广场、绿地、水系等的布局和竖向,使径流雨水有组织自流汇入周边绿地系统和水系,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广场雨水宜综合采用生态排水和雨水管渠,雨水首先汇入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要点3设施选择灰绿结合绿色设施:下凹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即在地势较低的区域种植植物,通过植物截留、土壤过滤滞留处理小流量径流雨水,达到控制径流污染的目的。灰色设施:地埋式蓄水装置(混凝土蓄水池、蓄水方块)。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地埋条件、规划条件等,因地制宜的选择海绵城市的技术措施及其系统组合。要点4注重关键节点的处理屋面材料的选择:采用对雨水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材料,采用耐久性材料,与屋顶绿化相结合。收集方式: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的方式引入低影响开发设施,以实现雨水的净化和利用。雨水宜分散进入下凹式绿地,减少对绿地的冲击。下凹绿地内植物应选择耐淹品种。下凹绿地中内设置溢流井,防止绿地长时间积水。地面雨水一般污染较重,杂质多,传统雨水箅只可拦截较大固体。道路雨水收集应采用具有拦污截污功能的雨水口或雨水沟,且污物便于清理。雨水排放:地下建筑顶面与覆土之间设置排水系统(排水片材和排水管)。要点5统筹考虑,整合设计盐碱地土壤黏紧,透水透气不良,不利于下渗。若海绵城市建设措施得当,不仅可控制雨水,而且可以利用雨水淋洗土体,降低土壤的含盐量(盐碱土改良的目的是降低和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返盐)。对于土壤含盐量高的地方,海绵城市设施与土壤排盐措施统筹,应在保证植物生长安全与土壤排盐措施有效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滞蓄雨水。景观水体应优先作为雨水调蓄设施。景观水体规模的确定:根据降雨规律、水面蒸发量、雨水回用量等。雨水进入景观水体之前应采取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包括弃流设施、生态护坡。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及案例PART2“智慧城市”概念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种社交网络、购物网络、互联网金融等综合集成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对生产、生活和城市管理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全方位、全体系、全过程创新的城市形态。对于我国城市政府来讲,这不仅仅是政府服务和城市管理技术的创新,而且更加是服务和管理理念及模式的创新。城市发展和城市病——智慧城市产生的社会因素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产生的社会因素

城市问题: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城市贫困……面临这些实质性的挑战,城市必须应用新的技术,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超大城市、中心城市存在借助信息技术大发展解决城市问题的内在需求。

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造就智慧城市技术核心。智慧城市要求把新一代IT技术运用到城市经营的各个领域。它是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的延续和进一步发展,在数字城市基础上融入社会和环境两大要素。“智慧城市”——社会与技术双重作用

1990年美国加州旧金山一次国际会议,以“智慧城市(smartcities)、快速系统(fastsystems)、全球网络(globalworks)”为主题,探寻了城市通过信息技术聚合“智慧”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竞争力的成功经验。后正式出版《科技社会的一种现象——智慧城市、快速系统、全球网络》。

欧盟在2007年的《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率先提出“智慧城市(SmartCity)”的创新构想;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理念;2009年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具体计划,同年IBM发布《智慧的城市在中国》报告。

2009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科技界大会上作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报告中诠释了“物联网”、“智慧地球”等与智慧城市密切相关的关键概念。2010年科技部在武汉举办了“2010中国智慧城市论坛”。说明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性。“智慧城市”理念的由来“智慧城市”概念理解狭义概念广义概念

城市智能化。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落实到实际的区域性做法。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系统如公共服务、能源、电力、交通等进行智能化改造,有效减轻城市压力,其实质是把智慧城市等同于智能城市,具有一定的盈利性质。

城市全面发展。智慧城市是城市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是城市从经济到人文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可持续进步的理想状态。即以智慧的理念规划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设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以智慧的思维发展城市,使城市各项功能系统运作更加协调高效,城市经济、人文、环境得到全面发展。自IBM提出智慧地球以来,来自IBM的统计,50多个国家的企业和组织加入这一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已有1200多项案例,广泛应用于交通、制造、能源、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内外广泛开展

以新加坡为例——全面、系统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体制全民参与、系统超前、滚动修编的信息化规划优先发展信息基础设施,提供高带宽、低资费的网络服务注重实用性,以政府引导资金激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应用项目建设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信息通信产业,扩大行业出口共同特征目前全球这种情况并不多,根据最新《福布斯》排名,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在全球居首位新加坡组织保障政府首席资讯办公室(GCIO)、资讯通信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