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干线 (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段)工程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南大干线 (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段)工程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南大干线 (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段)工程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南大干线 (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段)工程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南大干线 (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段)工程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页共7页给排水设计说明一、工程概述番禺区南大干线(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段)工程设计范围为西起市新路,东止新化快速路,经南村、新造两镇,规划红线宽80米,全长约4.94公里,起止桩号为K15+760~K20+700。本项目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范围包括道路路基、路面工程、桥涵工程、人行通道、下沉式隧道、市政管线及配套实施的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设施、交通监控、市政管线、消防工程、电力管沟、供变电工程等全部附属工程的初测、定测、勘察(包括物探)和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概预算编制、全线(K0+000~K30+320)总体设计及设计文件汇总等。本项目全长约4.957公里,道路标准宽度65米,其中包含主线上跨金光西大道桥梁(全长251米,双向六车道,有效车道宽度25米)、主线下穿金光东隧道(全长575米,其中闭口段长151米,双向六车道,有效车道宽度25米)、主线下穿新造路隧道(全长671米,其中闭口段长170米,双向六车道,有效车道宽度25米)、谷围新村下穿匝道隧道(全长89米,闭口段长89米,双向两车道,车行道有效宽度8.5米,人行道有效宽度3.45米)、S296龙津路下穿匝道隧道(全长231米,其中闭口段长105米,双向两车道,车行道有效宽度8.5米,人行道有效宽度3.45米)、跨曾边涌桥梁两座、跨南约涌桥梁一座、跨思贤涌桥梁一座、跨南大干线人行天桥三座等。南大干线(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全长约4.957公里,起止桩号为K15+760~K20+700(对应本次设计桩号为K0+000~K4+957.393)。根据施工分标,暂定分成3个施工标:1、南大干线(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5-1标(K15+760~K17+737),对应本图桩号NDK0+000~NDK1+977;2、南大干线(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5-2标(K17+737~K19+480),对应本图桩号NDK1+977~NDK3+720;3、南大干线(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5-3标(K19+480~K20+700),对应本图桩号NDK3+720~NDK4+957.393。本工程施工标为南大干线(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5-1标(K15+760~K17+737)。本章节为给排水专业的内容,具体包括给水、污水、雨水工程、下沉式隧道给排水及管线综合等。二、主要设计依据及规范《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市政规划篇)(2005年12月15日实施)《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289-201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CECS10:89《涂装前钢材表面预处理规范》SY/T0407-1997《水泥内衬离心球墨铸铁管及管件》CJ/T161-2002《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1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1990)《广州市番禺区暴雨强度公式及计算图表》(广东省气候中心-2014年3月编制)《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CJ/T165-2002)《埋地高密度聚乙烯中空壁缠绕结构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J/T15-33-2003)《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穗水〔2013〕10号)》《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关于南大干线(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段)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意见》番水司函[2014]75号《关于征求南大干线(市新路至新化快速路段)工程方案设计意见的复函》番污治函[2014]81号《广州国际创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工作会议纪要》穗创指纪〔2014〕8号《关于协调广州国际创新城排水规划的会议纪要》穗创指纪〔2014〕14号《南大干线项目建议书》(2012年09月);《南大干线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06月);《广州国际创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供水总体规划(2007-2020)》;《广州市番禺区在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我院自行收集);《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修编》;《番禺新造路规划网》;我院其他专业提供的电子文件;三、初步设计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初步设计评估会专家组意见补充给排水专业水力计算;进一步核实排出口与排水管径,标高的涵是否满足要求,雨水管可适当埋深;补充绿化给水方式、隧道给水方案;本项目污水设计需根据创新城的需求对原有规划管网作进一步的补充、调整或整合,并建议通过适当的程序将本次研究成果及时纳入相关专业规划修订。执行情况:1.已补充水力计算;2按意见核实并调整雨水管埋深,3.已增加绿化给水方案说明及隧道消防给水设计;4.创新城排水规划事宜由创新城指挥部统一安排布署。广州市番禺污水治理有限公司意见:1.南大干线为创新城内重要市政道路,该路上污水管应结合污水收集要求,以污水主管形式布设,以便对南大干线以南、兴业大道以北区域污水的收集,设计管径宜大于等于DN800(具体由设计单位结合区域污水量预测和收集要求,经计算后确定),适当加大埋深,避免日后重复建设,浪费投资。执行情况:已经增加污水管的计算并布设污水管。2.番禺区南村镇污水管网二期工程-B标段污水管拟于近期建设,南大干线新建污水管应与新造B标段DN1000污水主管做好位置和高程上的衔接。执行情况:本次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与现状污水管位置和标高上等的衔接。3.污水管设计应满足《广州市水务局关于中心六城区污水管道设计有关要求的通知》(穗水规划[2013]71号)规定,对采用雨污分流体制的,应按3倍污水量对管网进行校核。公共污水管道路应满足《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最小设计管径的要求。执行情况:本工程的设计过程已经严格执行相关细则和通知的要求。4.防盗球墨铸铁井盖设计应根据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执行;污水井建设需同步完成CCTV内窥检测,结合区水务局要求加装安全防护网。执行情况:已按相关的要求执行。广州市番禺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意见1.本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没有给水工程设计说明和给水管道纵断面图,要求完善给水工程设计说明和给水管道纵断面图。执行情况:增加给水管道设计说明,根据《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的规定,本阶段给水管无需出给水管道纵断面图。2.给水管道在交叉口区域预留道路支管接口靠道路设置。执行情况:同意并执行;3.过路支管需设钢套管;执行情况:给水管按规范覆土要求,能满足;五、给排水现状本工程属于部分在现状道路重新建设,其余为新建,现状道路两侧用地基本为散落厂房、农田、林地、山丘,没有系统的给水管线。本道路为大部分为新建道路,工程所在区内现状污水系统建设尚不完善,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河涌,致使河涌受污染严重。本工程道路沿线现状为灌渠、农田、鱼塘和村落,现有场址排水系统基本上为雨污合流,现有排水设施主要为明渠排水,排水设施较简陋,雨水和生活污水就近直接排往沟渠和鱼塘。六、给排水规划本工程道路周边地块属于规划的“广州国际创新城启动区”范围。根据《广州国际创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国际创新城启动区”最高日用水量为6.9万m³/d。规划区水源引自区外沙湾水厂,沙湾水厂现状规模56万m³/d。规划保留现状采取一套管网,由沙湾水厂供水,规划沿主要规划道路敷设DN200~DN1000的给水干管,形成给水环网以保证区内供水安全。其中,本工程道路规划敷设一条DN800给水主干管。根据《广州国际创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区污水排往规划区外的南村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结合规划区内场地竖向标高,区内需增加一座污水提升泵站。设计规模500L/S,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根据《广州国际创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区现状地形总体比较平坦,界内细部地区地势的分布以区内现状河涌的分布为特征,沿现状河涌的区域为低地势区域。规划区雨水排放尽量按照地形趋势,利用重力自行排进规划区内的河涌。七、一般说明1、给排水管渠中心线、检查井、阀门井和室外消火栓的平面定位,除有定位坐标者外,管渠中心线原则上根据与道路中心线或路侧石的距离,并与道路中心线平行确定,具体详见管位布置标准横断面图、给水平面图和排水平面图;检查井、阀门井、室外消火栓根据道路里程桩号确定。2、管线平面图和纵断面图中,设计地面高程系根据道路设计标高设计,施工时以道路设计标高为准,本设计只作参考。3、给水图中所注给水管线高程,指管道中心标高;所注管长为节点之间的管道长度。4、排水图中所注排水管线高程,指设计管渠内底标高;所注管长为两检查井中心之间的管道长度。5、所有管线应严格按设计管位及高程敷设,平面误差应小于15mm,高程小于10mm。设计管线与现状管渠相交、相接处,施工前应先核准现状管渠位置、标高、截面,若与本设计标注不一致,请与设计人员联系解决;确定设计管线能顺利接驳后方可施工,管位、标高应以实际情况为准。6、管线设计范围原则上与道路一致,所有道路施工止点处都必须设计检查井,具体位置根据施工现场定,避免下游的管道驳接时破坏路面。所有给水管预留口用盲板封死。预留口非设置在阀门井处时,必须加设标志桩。7、所有给排水管渠及配套设施均按有地下水的情况施工。8、管槽开挖给水管道一般采用大开挖埋设,沟槽开挖后应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防止管槽扰动。基底承载力特征值要求不小于100KPa。排水管渠一般采用开槽施工,沟槽开挖时,要有可靠的支护措施和安全预警措施。管道开挖时,道路挖方段道路专业先行开挖至设计路基后再行开挖管沟;道路填方段在路基回填土回填至管顶以上不小于0.7m(钢筋混凝土管)或1.0m(塑料管)后再进行开挖管沟。管道施工前要求道路回填土经检验达到设计要求稳定后,方可开挖管沟进行排水施工。如果采用机械开挖管道沟槽时,应保留0.2m厚的不开挖土层,该土层用人工清槽,不得超挖,若超挖,应做地基处理,一般可回填级配碎石。9、地基基础处于道路路基范围内的排水管道,管道地基已经道路专业处理过,详见道路专业图纸。道路范围以外的排水管道,详见管道地基处理大样图。管道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必须不小于100KPa。10、回填给水管道从管道基础底到路基回填石屑,密实度应达到95%以上。石屑层以上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并满足道路路基要求,管沟槽底不得超挖。遇到松软地基应进行处理,遇到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做好施工排水,保证干槽施工。钢筋混凝土管从管基础底到管顶以上0.7m回填石屑,塑料管从管基础底到管顶以上1.0m回填石屑,石屑层以上回填道路路基土。回填石屑要用水冲实,管坑两侧密实度应不少于95%,其余密实度要求严格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要求回填。其中HDPE缠绕管的回填还应执行相应的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规定,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7m范围内必须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11、阀门井、检查井井盖、盖座给水阀门井采用立式阀门井,参见国家标准图集07MS101-2。井盖、井座均采用新型球墨铸铁材质,所有阀门井收口的井口尺寸必须与采购的井盖相匹配,并应按照相关供水部门的要求施工。阀门井井盖上的文字加“给水”字样,加注的其它字样应与业主或当地主管部门协商确定。给水蝶阀井内按要求加装限位式法兰伸缩节。检查井、沉泥井井盖采用QT500-7球墨铸铁新型可调式、防沉降、防盗井盖,详见井盖大样图和井环座大样图。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井盖与井座,应具有足够承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检查井井盖做法严格按穗水排水[2009]37号文中的《广州市排水检查井井盖盖面标示》选用,排水检查井须配置防跌落网。设在人行道和非铺砌路面上的阀门井、检查井采用轻型井盖和盖座,设在机动车道上的阀门井、检查井采用重型井盖及盖座,同时位于人行道的检查井还需要采用装饰井盖。铺设在装饰井井盖内的人行道砖应与周边人行道的砖块统一协调,并注意井盖内的人行道砖块与四周人行道砖应缝对缝对齐。12、当管道在道路下覆土深度小于700mm,以及管顶覆土虽满足路基密实度要求,但需承受超过相当于城A级汽车荷载时,该处管道及基础应另作加固处理。如采用加宽、加厚混凝土基础,在管上砌筑砖拱以及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加固管道等措施。一般情况下,对覆土不够700mm的管道须进行包管处理,采用C20混凝土包管厚200mm。13、施工前必须复测沿线过路管涵、箱涵、桥涵以及各排水出水口的标高(桥、箱涵底标高),在满足排水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方可施工。14、给排水管道竖向交叉处理依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施工时注意市政管线的交叉情况,确定管线的合理施工顺序。管道沟槽的回填材料及回填应达到的密实度况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和道路专业的要求。15、给排水管道施工完毕须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进行验收。污水管需分段做闭水实验,试验要求详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试验合格后方能及时回填。污水管渠并应按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穗污治[2008]19号关于增加污水管道CCTV验收要求进行验收。16.隧道消防给水工程本工程有两段下穿式隧道,分别下穿金光大道东隧道和下穿新造路隧道,本工程给水工程仅针对推荐方案设计,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289-2014)的规定,城市交通隧道需进行消防给水设计。本隧道为三类隧道,其水灾延续时间按不小于2小时考虑,消防用水量按隧道内不小于10L/s,隧道外不小于20L/s设计,隧道消防箱设置于隧道右侧,间距40米,每个箱内放置DN65消火栓、Ф19水枪、25m衬胶水带、消防卷盘各1个。本隧道消防水源取自城市消防供水管网,不设置加压水泵,消防设备箱内部考虑设置水灾情况下的起泵按钮。消防用水接水点为:进口端:左线约10米处DN300市政供水管道;出口端:右线约10米处DN300市政供水管道。消防供水管网供水压力应保证在最大消防用水量条件下,嘴不利于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10米,同时不大于17米考虑。市政供水管道水压为0,25Mpa,大于本隧道消防设施对水压的要求。本工程消防干管采用DN159X4.5内外热浸锌钢管,采用法兰连接。17.灭火器设置灭火器是初起火灾灭火的重要器具,因其操作简单,对小规模火灾能起到一定的灭火作用。隧道内的灭火器选用与建筑灭火器选用不同,隧道由于来往车辆使用的燃料及运载货物的不同,可能产生各种类型的火灾,因此,选用灭火器必须考虑其灭火性能及适用范围。一般按下列条件选用:1)要针对隧道火灾的特殊性,尤其对B类火灾的灭火能力要大,并能适应其它类型火灾;2)搬运、操作容易;3)不产生有害气体;4)灭火剂不能因温、湿度而变质,且存放期较长。本工程有两段下穿式隧道,分别下穿金光大道东隧道和下穿新造路隧道,本隧道内火灾类型为A类和B类,设置手推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每具充装量50kg,灭火器型号为MFT/ABC50。灭火器设置间距不大于40米,每个设置点不应少于四具,放置在每个消火栓箱内下方检修通道处,隧道消防箱设置于隧道右侧,间距40米。18、其它未叙及者须严格按照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执行。八、雨水工程1、雨水量计算(1)暴雨强度公式雨水量计算采用《广州市番禺区暴雨强度公式及计算图表》(广州市水务局-2014年3月)(使用近20年降雨资料推算的暴雨强度公式设计)的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区间公式):q=5364.927/(t+13.602)0.766(L/s.hm2)(P=10年)降雨历时降雨历时t按以下公式计算:t=t1+t2式中t——降雨历时(min);t1——地面降水时间(min);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地面降水时间t1一般采用5~15min,地面降水时间采用0.8~1.0m/s的雨水径流流速估算。本设计地面降水时间t1采用10min。雨水流量计算公式雨水量设计采用下列公式:Q=ψ·q·F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ψ――综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设计参数:服务范围的径流系数按地块覆盖情况确定。综合径流系数ψ=0.65,表:雨水水力计算表设计管长汇水设计流速v管道输水管段L面积F坡度V≤5能力QN编号(m)(104m2)i(‰)(m/s)(m3/s)西北2~13153.242.001.371.072东南2~13504.932.001.541.744西北2~32505.403.001.892.135西北3~442014.7315.004.224.775西北4~522019.045.003.016.445东南2~32502.463.001.870.942东南3~44206.0615.004.192.105东南4~52207.645.002.442.757西北8~71702.0120.004.842.431西北7~62905.433.001.892.135西北6~52106.883.001.892.135东南8~71704.7820.004.842.431东南7~629015.783.002.476.296东南6~521018.723.002.476.296西北8~92402.6519.004.712.370西北9~103007.6215.003.742.936东南8~92406.3819.004.712.370东南9~1030010.3815.004.224.775西北14~132602.798.003.061.538西北13~122507.558.003.083.487西北12~1035012.488.003.344.774东南14~1326018.8920.005.277.548东南13~1225024.068.003.818.152东南12~1125027.778.004.0410.281东南11~1010037.375.003.6513.880西北14~152602.7810.003.421.719西北15~1644010.675.002.643.774西北16~1735021.9415.004.908.658西北17~1817026.283.002.658.338西北18~1917029.763.002.8310.751西北19~208031.843.002.8310.751东南14~152406.5310.003.052.398东南15~1643016.585.002.834.998东南16~1736031.3315.005.2211.163东南17~18170129.413.003.1616.785东南18~19170132.503.003.1616.785东南19~2080133.653.003.1616.7852、汇水范围:根据现状地形,道路规划竖向标高,路面设计标高及规划河涌、路网划分汇水面积。3、雨水管的最小流速应大于V=0.75m/s,最大流速小于V=5m/s,粗糙系数:钢筋砼管n=0.013,雨水管按满流计算。4、雨水管线设计雨水管径的确定按照规划路网、河涌和地形标高划分汇水面积计算确定。雨水汇水面积详见《雨水汇水面积图》。本工程道路标准断面宽度80m,按《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的要求,雨水管道采用双侧布置,规划中本工程采用了明沟的形式,但是本次设计中道路为主辅分离形式,且都设有路侧石,并结合本工程可性行研究报告中的论述,因此,本次方案中全线雨水都采用暗埋管的形式。设计雨水管道分段就近直接规划及现状曾边涌和南约涌。根据规划路网、标高、地形地势划分汇水面积进行校核计算,详见《雨水汇水面积图》。雨水管道布置具体布置详见《雨水工程总平面图》5、管材、接口考虑到污水管道的密封性要求较高,本工程污水管材推荐如下: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橡胶圈承插连接。6、管道基础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基础:管顶覆土<3.5m时采用A式基础;管顶覆土3.5~6.0m时采用B式基础,详见《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接口及基础大样(d300-1200)》或《企口式钢筋混凝土管接口及基础大样(d1350-2000)》。7、用户支管、雨水口及连接管雨水接户管管径除注明外,一般为DN600,i=0.005,接户井位置距道路边线为2.0米,可根据需要稍做移动,接户井井面标高与设计地面或原地面平。雨水口采用平入式砖砌结构,球墨铸铁井圈及箅子,详见马路双箅平入式雨水口大样图。一般情况下,雨水口连接管均为DN300,i=0.01,坡向干管检查井;串接雨水口的连接管管径采用DN300,坡度取0.02,特殊情况下,详见排水平面图。雨水口应以实际情况为准(设在最低点),道路交叉口范围的雨水口必要时可稍做移动,需根据交叉口竖向设计在最低点处设置雨水口。8、雨水检查井检查井、沉泥井采用马路甲式;有用户支管接进的雨水主管上的检查井设置为沉泥井,沉泥井井底比相应管底标高低50cm。9、道路边沟或明渠雨水接入排水暗管(暗渠)前须设置沉砂池、格栅等措施。关于格栅,施工前须征得当地水利部门的意见。九、污水工程1、污水设计技术标准及参数(1)污水排放系数根据《广州市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生活污水排放系数为0.85,地下水渗入量取10%。(2)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本道路所承担的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取1.0万m3/Km2.d,取日变化系数为1.2。污水水力计算如下:序号管道编号本段纳污面积(ha)(ha)本段设计流量(L/s)地下水渗入量(L/s)平均设计流量(L/s)总变化系数设计流量(L/s)3倍设计流量校核设计管径坡度设计充满度(h/D)流速(m/s)(mm)(‰)北侧12~14.054.220.424.642.2810.5831.75DN50020.260.8022~319.6420.462.0522.501.9243.14129.42DN50020.551.1634~35.866.100.616.712.1914.7044.11DN50030.271.0144~58.518.860.899.752.1020.4961.48DN500150.221.9757~610.2710.701.0711.772.0624.2372.68DN50010.480.7866~521.5522.452.2424.691.9046.85140.56DN50050.441.67南侧72~13.924.080.414.492.2910.2830.84DN50020.250.7982~320.8821.752.1823.931.9045.56136.67DN50020.571.1894~340.1341.804.1845.981.7781.48244.45DN60030.531.59104~524.1125.112.5127.631.8751.78155.33DN500150.352.57117~614.4915.091.5116.601.9832.9198.73DN50010.580.84126~565.6368.366.8475.201.68126.24378.73DN60050.602.14注:计算节点详见《污水纳污范围图》2、污水管线设计根据现状地形地势情况及规划污水管网布置情况,本项目对设计范围内的污水管网做如下设计:污水由东往西排放,接入南大干线规划污水管,管径为DN500。南村大道至金光东大道段:污水由两边往中间汇流,在金光西大道排入现状DN1000污水管(新造-B标段)。金光东大道至终点段:污水由两边往中间汇流,在兴华路排入规划兴华路污水管,最终排至广医南路现状污水管。本工程污水穿越曾边涌和南约涌的时候采用倒虹的方式通过。倒虹管时设置备用管,在倒虹的起终点设置闸槽井。污水管道布置详见《污水总平面图》。3、管材、接口污水管道采用HDPE中空壁缠绕管,电热熔连接,管道埋深h<6m时,环刚度不小于8KN/m2,管道埋深h≥6m时,环刚度不小于12.5KN/m2。管道质量须符合国标《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GB/T19472.2-2004)标准。4、管道基础HDPE缠绕管采用20cm砂垫层基础。5、用户支管污水接户管管径除注明外,一般为DN300,i=0.005,接户井位置距道路边线为2.0米,可根据需要稍做移动,接户井井面标高与设计地面或原地面平。由于本工程穿过现状暹岗村,经调查,暹岗村有些合流水沟,本次设计将在这些合流沟上做溢流井,旱时将排至污水管,下雨时经溢流井排至雨水管,溢流井需设置格栅,溢流井详见大样图,若在实际施工中发现还有别的污水管或者合流管,须按照相同的办法将污水收至本工程污水管。6、污水检查井污水检查井采用马路甲式检查井,检查井大样详见《马路甲式检查井设计图(φ700检查井盖)》。7、污水管需分段做闭水实验,试验要求详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试验合格后方能及时回填。8、如道路沿线有工业废水应自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十、隧道排水工程本工程一共设置有二座下穿式隧道,分别下穿金光大道东隧道和下穿新造路隧道,由于通道外侧的雨水管道设计标高较高,隧道内汇集的雨水无法利用重力自排进入到雨水排放系统中。因此本工程隧道排水方案主要是考虑设置雨水提升泵房,将道路下穿隧道汇集的雨水及时提升就近排入道路下的雨水管道中,保证隧道内路面不积水,从而保证隧道行车的安全性。根据通道的纵向设计,在通道最低位置处设置雨水提升泵房,泵房结构考虑与通道结构整体浇注,与通道连成一体设置。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考虑本工程下沉式道路和隧道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地降雨情况,下沉式道路和隧道立交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取30年,泵站负责汇集隧道敞开段及天窗下落雨水。雨水量计算采用《广州市番禺区暴雨强度公式及计算图表》(广州市水务局-2014年3月)(使用近20年降雨资料推算的暴雨强度公式设计)的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区间公式)Q=3880.712/(t+989)0.629;P=30年设计重现期P取30年;q:设计暴雨强度(L/s•hm2);t:地面集水时间取5分钟;雨水量计算公式:Q=ψ.q.F;其中综合径流系数ψ取0.9。本工程二座隧道雨水泵房的设计流量分别为:772L/s,823L/s,考虑两2座雨水泵房雨水设计流量相差不大,因此设计相同泵房的尺寸及配备相同的设备,共安装3台水泵,不设备用泵。选取潜水泵的设计参数均为:流量:Q=1200m3/h;扬程:H=18m;电机功率:N=90kW。泵房水泵的开停考虑由液位控制器进行控制水泵的关停。雨水泵房出水就近排至道路设置的雨水检查井内。雨水泵房工艺图详见《下穿隧道雨水泵房工艺图》。十一、天桥排水工程花槽的排水拟在花槽外铺设DN50mmUPVC排水管,沿花槽内侧排水,就近排入雨水系统。在每个花槽侧端开有DN25的排水口,通过DN25排水管排入DN50的排水管中。DN50排水管纵坡随桥梁坡度。在DN50排水管起点、转弯处需设置清扫口。排水管从花槽出来就近接入附近市政排水系统,排水管接入口位置可视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十二、给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安全技术要求1.给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应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遵守有关施工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毒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施工。2.给排水管道工程的建设、养护、维修工程的作业现场应当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3.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前必须对该道路地面下的管线进行详细的摸查,相距现有地下管线较近时,须会同相关单位对现有管线的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