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4 突破易错难点:古代诗歌-“三处提醒”来纠偏突破鉴赏评价类题目-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技巧讲练(全国通用)_第1页
任务4 突破易错难点:古代诗歌-“三处提醒”来纠偏突破鉴赏评价类题目-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技巧讲练(全国通用)_第2页
任务4 突破易错难点:古代诗歌-“三处提醒”来纠偏突破鉴赏评价类题目-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技巧讲练(全国通用)_第3页
任务4 突破易错难点:古代诗歌-“三处提醒”来纠偏突破鉴赏评价类题目-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技巧讲练(全国通用)_第4页
任务4 突破易错难点:古代诗歌-“三处提醒”来纠偏突破鉴赏评价类题目-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技巧讲练(全国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二轮复习专项突破】复习任务群三古代诗文阅读任务四古代诗歌“三处提醒”来纠偏突破鉴赏评价类题目突破易错点,扫除盲点堵点常见的盲点堵点易错点:1.乱贴标签,表达技巧分析欠具体2.分析粗疏,语言风格胡乱拼凑3.望文生义,字(词)分析角度单一鉴赏评价类题目包括鉴赏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炼字炼句。学生解答这些题目易出现表达技巧分析欠具体、语言风格胡乱拼凑、炼字(词)分析角度单一、炼句架空分析等问题。为此,需要补齐鉴赏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炼字炼句这三个短板。一检视知识缺漏二对准目标,突破易错点1.乱贴标签,表达技巧分析欠具体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的准确判断固然重要,但对所用技巧产生的作用、效果的分析,才是这类题目得分的关键,而学生对表达效果的分析肤浅空泛,或三言两语“贴标签”,或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等。[通法通则]1.认真审题明方向题干不明确哪种手法的,要学会把握题干中的三类关键词。(1)范围词:如这一句、这一联(阕)、这一篇。语言层级单位不同,判断技巧便不同。如是词、句,优先从修辞手法考虑;如是联(阕)、篇,则优先从表现手法考虑;若是两句(一联),判断不可只看一句,而要两句合成一个整体看。(2)位置词:就是从所给语言材料在篇中的位置上判断技巧。且这一技巧多为结构技巧,如放在开头,技巧多为铺垫,中间则多为过渡、照应,结尾多为直抒胸臆或以景结情。(3)标志词:题干中那些提示思考大方向的词。如题干“本诗描写十分精妙……”“描写”即是关键词,它提示我们从描写手法角度去思考分析。2.层层剖析定技巧准确判断所用的表达技巧,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要从大处着眼,看整体上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二要从小处入手,如果是抒情,要看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如果是间接抒情,要看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等。要立足诗歌整体,学会语境分析。3.立足诗歌析效果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技巧)”加“怎样运用的(诗歌内容)”加“有什么效果(情感、主旨)”的模式进行详细分析。[典例剖析](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我来答题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阅卷现场】考卷采样①通过优雅的环境衬托了李将军热爱自然、崇尚隐居生活的特点。②次要人物“侍儿”知书达理,懂得礼数,衬托将军调教有方。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名师评卷此题6分,得分:4分。要点①分析不到位,李将军的居住环境——“冷静”,书房的陈设——“墨画”“一架书”等,是借环境描写来烘托李将军有文人的趣味,给1分;要点②中“衬托将军调教有方”属乱贴标签,体现不出这一点,给1分;要点③分析全面,给2分。[思维进阶]第一步:精准审题,确定答题切入点由题干中的“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分析”可知,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应认真确定技巧,并结合诗句分析效果。第二步:速读文本,构建答题思维链确定技巧通过阅读诗歌,学生快速确定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既包括动作、语言、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环境、人物的侧面烘托。结合诗句分析效果(1)诗歌描写了李将军的居住环境——“冷静”,书房的陈设——“墨画”“一架书”等,借环境描写来烘托李将军有文人的趣味。(2)诗歌对次要人物的描写——“侍儿知礼数”,从侧面衬托出李将军知书达理、富有文化修养等特点。(3)诗歌对李将军“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进行了刻画,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体现了他喜爱读书、个性狂放的一面。第三步:组织语言,落实答题采分点(1)答出“动作、语言、神态的正面描写”“环境、人物的侧面烘托”等关键点,给2分;能够做简要分析,给2分;能够答出表达效果,给2分。(2)答出李将军的形象特点,但是表达技巧和分析失当的,只给1分。◎尝试写满分答案:[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翻译诗歌】秋巷里,高树环绕,蝉声阵阵,环境清幽;李将军的大门前冷静得像闲居者的住处。书斋中陈设着重新装裱的墨画,画中有数茎绿竹;书堆满了书架,屋里正在薰香。不仅其书斋布置得素净雅致,就连侍从也非常懂得礼节;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将军就像一个闲居的隐者,自由地朗读、吟诵,一点也不受拘束。这中间他最喜欢读的是英雄传记;但是如果说要立功疆场,那恐怕还不如在这里闲居吧。即时训练1.(2022·合肥二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次秀野种粟韵朱熹阿香一笑走丰隆①,雨遍平畴万顷中。旧喜樊迟②知学圃,今看许子③快论功。遥怜郁郁翻秋陇,预想垂垂弄晚风。珍重诗翁且强健,东阡南陌兴无穷。【注】①阿香:推雷车的女神。丰隆:雷神。②樊迟:孔子弟子,曾向孔子请教如何种菜。③许子:许行,为神农之学,手种粟而后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借用“阿香”“丰隆”等古代神话传说,表达出了降雨时的欢快心情。B.风雷之后,滂沱大雨解除了万顷农田的旱情,大地也迎来了耕种的时机。C.诗人曾为儒家弟子想学习农耕而高兴,如今善意提醒朋友不可急于事功。D.尾联祝愿老友保重身体,希望他能在田间小路漫步吟咏,尽享无穷兴味。答案C[C项,曲解文意。“旧喜樊迟知学圃”可以体现“曾为儒家弟子想学习农耕而高兴”;“今看许子快论功”中“快”与上句“知”相对,都是动词,是意动用法“以……为快乐;感到快乐”的意思,指在讨论和畅想农事收获之时感到快乐,充满了对前景的期待和渴望,而不是“不可急于事功”的意思。]★(2)本诗的“遥怜郁郁翻秋陇,预想垂垂弄晚风”两句颇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答案]①“翻”“弄”赋予自然以人格化,写出稻浪翻滚的远景与稻穗低垂的近景。②“郁郁”“垂垂”运用叠词,凸显果实的繁茂与丰硕,摹写逼真,音律和谐。③诗人借助虚写,想象秋收之时的美景,强化了春日雨后种粟的喜悦之情。[解析]解答本题,可以从表达技巧、语言(字词使用)等角度展开赏析。“遥怜郁郁翻秋陇,预想垂垂弄晚风”侧重于景物描写,“遥怜”“预想”明确提示诗人借助想象,虚写了秋收之时的美景。“郁郁”“垂垂”使用叠词,既增强了音韵感,也突出果实的繁茂与丰硕。“翻”“弄”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这里用来修饰景物,明显使用了拟人的手法。2.(2022·济南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观雨①陈与义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②。【注】①此诗写于1130年夏,抗金形势略有好转。诗人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失陷后,流寓湖南邵阳,此时正住在贞牟山上。②洗甲兵: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濯甲兵。”(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点明诗人的处境,因国破家亡而颠沛流离,寓居异乡。B.第四句“送”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词句明净,意蕴丰富。C.诗歌渲染了雨来时和雨后的气势,视听结合,描绘山中暴雨壮阔之景。D.尾联化用杜甫的诗句,并用典,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的爱国情怀。答案C[C项,“雨后”错误,诗歌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渲染了雨前和雨中的气势,没有写雨后。]★(2)本诗被称为“陈与义现存诗中的精品”,最主要的原因是巧妙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请你结合前两联,谈谈诗歌运用这一手法的表达效果。[答案]“阴晴”“云”“雨”一语双关,既是自然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既写出了夏季云雨的固有特征,也表现了整个国家风云翻涌、颠覆播迁的形势。表面虽然写的是自然云雨,但却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极大关切。2.分析粗疏,语言风格胡乱拼凑语言风格向来是诗歌鉴赏的难点,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诗歌,甚至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诗歌,都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种类繁多,各种术语及内涵相互交融,学生很容易分析粗疏,胡乱拼凑。[通法通则]1.从特殊字词入手,防止分析粗疏通过字词的属性、色彩、韵律等方面分析语言风格。(1)诗歌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构建诗歌语言风格的主要支撑。(2)诗歌中的词语描写的事物所具有的色彩等体现出的语言风格。比如色彩的浓艳体现出诗歌瑰丽的语言风格,而色彩的素净体现出诗歌淡雅的语言风格等。(3)诗歌中的词语展现出的韵律和节奏体现出的语言风格。比如韵律和谐、节奏感强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明快的;韵律单一、节奏短促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沉郁的。2.从表达技巧入手,防止胡乱拼凑如常见的修辞手法中,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反复、对偶等能够表现出描写对象的形象性、生动性,不同的修辞手法会体现出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3.从典型意象入手,辨析语言风格不同的意象会体现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题目涉及的意象来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应是明丽清新的。[典例剖析](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我来答题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阅卷现场】考卷采样本词使用对话口吻,语言沉雄豪迈,通俗易懂。名师评卷此题6分,得分:2分。“沉雄豪迈”思维定式不给分。“溪边白鹭,来吾告汝”,诗歌使用对话口吻,使得本词语言浅近直白,通俗易懂,给2分。学生由于分析粗疏忽略了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的特色。[思维进阶]第一步:精准审题,确定答题切入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一般从语体特点、表达技巧等角度切入。第二步:速读文本,构建答题思维链语体特点“鱼儿”“堪数”“剩有”“来”等口语化的语言,不加雕饰,清新自然,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表达技巧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诗人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拟人的修辞,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诙谐风趣、轻松亲切的氛围。第三步:组织语言,落实答题采分点(1)答出“对话口吻”,给1分;答出“浅近直白”,给1分;答出“通俗易懂”,给1分。(2)答出“诙谐风趣”,给2分;答出“活泼生动”,给1分。本题给出6分,每点3分。组织答案时,先概括语言特色,再分析表达效果。◎尝试写满分答案:[答案]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翻译诗歌】溪边白鹭,来我这儿,我告诉你:“溪里鱼儿已经寥寥可数了。主人爱惜你,你也应该爱惜鱼,我们要做到物我欣然相处。远处江边白色的沙滩和青色的江中小洲,那里还有很多活蹦乱跳的虾、鳅。任凭你飞去饱餐一顿,我会看你飞回来时可爱的模样,——风吹起你头上一缕白色羽毛。”即时训练1.(2022·厦门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使东川·南秦雪[注]元稹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注】此诗是元稹被贬到四川通州之时,途径骆口驿所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京城的寒冬已过去,快到寒食节了,然而所经的骆谷虽已是春深时节却没有一点春的气象。B.颔联中“才”“已”两个副词运用巧妙,既写出了蜀道天气变化之快,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惊喜之情。C.颈联比喻运用极为精巧,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有异曲同工之妙。D.尾联以“飞鸟”“猿”烘托周围环境的沉寂,以其“不飞”“不动”反衬诗人的“动”,抒发诗人孤寂悲凉之情。答案B[B项,“惊喜”错误,颔联写蜀道环境恶劣,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惊惧之情。]★(2)有人评价元稹的这首诗“辞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①“辞浅”是指整首诗浅显易懂,“临寒食”“未有春”“才见”“已惊”“飞鸟不飞猿不动”等,都是口语入诗,简单、朴实。②“意哀”是指全诗表达了路途凶险以及自己被贬到蜀地的孤独、哀愁和对前途未知的忐忑之情。③“扣人心扉”是指诗人赴蜀途中恶劣的环境牵动读者,被贬的孤单寂寞让人生发同情。2.(2022·青岛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行香子·过七里濑①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注】①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途经富春江七里濑时所作。②严陵:即严光,曾力助刘秀起兵。刘秀称帝后,他拒官隐居,终日垂钓富春江上。(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叶轻舟既见证经历,又体现心境,词人借小舟轻行水上写内心轻松愉悦,与“轻舟已过万重山”异曲同工。B.上阕紧扣题目中的“过”字,通过视角的转换,于景物的变化中,传达出词人丰富的主观感受。C.下阕“算当年、虚老严陵”,表达了词人对严陵的推崇,希望自己像他一样摆脱世俗羁绊,超然世外。D.本词意象活泼灵动,意境丰盈深邃,写景、抒情、议论完美融合,寄托了词人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答案C[C项,“表达了词人对严陵的推崇,希望自己像他一样摆脱世俗羁绊,超然世外”错误,苏轼在此,也笑严陵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2)这首词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答案]①运用叠词。如“重重”“曲曲”,音韵和谐,写出了群山连绵之美。②炼字精准,如“翻”“点”“长”“乱”“青”等,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③善用修辞。如比喻,“鱼翻藻鉴”“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生动形象;如排比,“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句式整齐,气韵贯通。(分析对偶也可)④语言整体风格清新明快,简洁凝练。3.望文生义,字(词)分析角度单一赏析诗歌中的字(词),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望文生义,即不联系字(词)的具体语境,只是孤立地分析这个字(词)的意思;二是分析角度不全面,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即从字(词)的含义、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意境、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情感等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字(词)表达的意思和具体作用(效果),造成失分。[通法通则]1.关注字(词)的特殊用法。比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被动用法等,这些特殊用法体现了字(词)的用法特点。比如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客心洗流水”中的“洗”,采用被动用法表现琴声的巨大感染力;再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采用使动用法表现江南春景的生机勃勃等。2.关注字(词)体现的景物特征。学生应该展开联想,把字(词)放入诗歌描述的景象中。比如《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中的“云峰”前冠以“千里”,“烟波”前冠以“万顷”,写出了山河的壮丽。3.关注字(词)使用的表现手法。这类字(词)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4.关注字(词)体现的诗人情怀。比如王之涣《凉州词》,“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以景物的孤寂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孤苦等。5.关注字(词)营造的意境。比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中的“直”,用来形容“烟”,以此营造一种雄浑苍凉的意境。[典例剖析](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纪村事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我来答题“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阅卷现场】考卷采样(示例一)同意。“一声”表明声音单纯,显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感受。(示例二)不同意,“数声”好。“数声”表现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渲染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名师评卷此题3分,得分:2分。(示例一)该答案分析角度不全面,仅从词语的含义、营造的意境分析,漏掉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给2分。(示例二)该答案分析角度不全面,仅从描述的画面、营造的意境分析,漏掉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给2分。[思维进阶]第一步:精准审题,确定答题切入点本题考查炼字(词)的能力。一般从字词意思、意境特点、表达技巧等角度切入。第二步:速读文本,构建答题思维链字(词)意思“数声”直言笛声多;“一声”直言笛声少。意境特点“数声”多而热闹;“一声”打破了乡村的寂静,凸显了环境清幽。表达技巧“数声”表现的热闹和颈联中的“酿酒迎新社”的热闹、喜悦形成呼应,也和首联绿植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的宁静优美的环境形成动静结合的效果。“一声”以动衬静,更有利于营造宁静和谐的乡村氛围。第三步:组织语言,落实答题采分点(1)答出“不同意”,给1分,答出手法“动静结合”给1分,答出效果“凸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给1分。(2)答出“同意”,给1分,答出手法“以动衬静”给1分,答出效果“凸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给1分。◎尝试写满分答案:(示例一)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凸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示例二)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凸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翻译诗歌】绿色藤蔓的光影映照着门扉,一条若隐若现的小路顺着墙角蜿蜒向前。近来雨水很多,庭院中的果子掉落腐烂,田里的稻子已经熟了,水边的禽鸟很是肥美。家家户户酿造香醇的美酒准备祭祀,远处传来的一阵阵捣衣声送走了落日的余晖。忽然听到清脆的笛声从牛背上传来,是谁家送饭的人回来了呢?即时训练1.(2022·宜宾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浣溪沙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碧琉璃滑净无尘”中作者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B.“当路游丝萦醉客”,游丝本无情,作者却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是游人被春景吸引之意。C.“日斜归去奈何春”里的“日斜归去”四个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得让人流连。“奈何春”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流连惆怅之情。D.作者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喜不自禁的情感,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答案A[A项,“夸张的修辞手法”错误。“碧琉璃滑净无尘”写作者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把平静清澈的西湖水面比喻成光洁平滑的琉璃。]★(2)“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中最传神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