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魂——鲁迅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这个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文章背后的惨案
1926年3月18日,北京市民、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开枪,打死打伤二百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鲁迅闻讯后,悲愤异常,在《无花的蔷薇之二》中,称“三一八”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几天后,几个“学者文人”发表文章,说是共产党和少数民众领袖置青年于死地,说遇害的爱国学生盲目地被人引入“死地”,是“受人利用”。大屠杀的惨象和卑劣的流言,使鲁迅先生忍无可忍,“出离愤怒了”。惨案发生两周后,他写下了这篇悲愤警世的名作。文题解读题目中“记念”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对死难的革命青年的沉痛悼念,赞扬其英勇的壮举;二是对段政府的无比痛恨与强烈控诉,揭露其虚伪、残酷的本性。本文从纪念刘和珍的角度入手,写她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写她的“微笑”“和蔼”,以一当十地塑造了请愿群众的群体形象。作者悲愤的情感贯穿全文,他愤怒地控诉了段祺瑞执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了走狗文人卑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悲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对其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沉勇精神,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全文由联系相当紧密的七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主题1:品读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深沉的人文情怀1.文章写了刘和珍哪几件事?哪几个词语可以表现刘和珍在这些事件中的态度?明确:(1)文章记叙了刘和珍的三件事——预定《莽原》全年、反抗校长杨荫榆、参加“三一八”请愿。(2)刘和珍的态度表现为三个词——“毅然”“黯然”“欣然”。2.从这些事件及刘和珍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和珍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分析。对此鲁迅先生如何评价?明确:(1)在艰难的生活中,刘和珍“毅然”预定《莽原》全年。说明她不怕困难,思想进步,追求真理。刘和珍还是个有群众威信的学生干部,她在女师大风潮中“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而被开除,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可以看出她温和善良、有乐观主义精神,而且勇猛顽强,敢于斗争。“待到学校恢复旧观”时,她一反常态,“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说明她关心母校的命运,关心国家的前途,是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有远见的优秀青年,表现了她思想的深远,感情的深沉,胸怀的博大。刘和珍徒手请愿,“欣然前往”,殒身不恤。可以看出她是个勇敢坚强,有着一腔爱国热情的热血青年。(2)鲁迅先生评价刘和珍等在北京女师大学潮中的表现为“干练坚决,百折不回”,在“三一八”请愿中表现为“殒身不恤”。鲁迅先生高度赞扬刘和珍“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3.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于刘和珍一人,通读全文,看看作者的笔触涉及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确: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提到了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点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点是数百名死伤者,再扩大就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这类人表达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颂扬她们的勇毅,告诫她们要注意斗争的方式,激励她们“更奋然而前行”。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当局者”)、几个“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对于他们,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第三类是那些“庸人”和“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以及这种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主题2:品味重点语句,赏析、学习表现手法1.作者起笔不凡。文章写于“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同年4月1日,一般来说记叙同年发生的事情是不需要表明年份的,或仅仅说“今年”即可,但是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写成“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明确:以“中华民国”来纪年,这是愤慨的揭露和讽刺。在作者看来,所谓“中华民国”早已经不是人民的政府,而是屠杀人民的机器,所谓执政府总统,完全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因此,作者在文章开篇写“中华民国”具有讽刺意味,我们不难从这庄重严肃的文笔中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人说“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运用多种表达技巧,发人深思,催人猛醒。你赞同这一看法吗?请说明一下理由。明确:同意这种看法。“惨象”这一段使用了反复、对偶、反问、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作者的愤怒之情推向了顶点。这是对反动派滔天罪行的愤怒控诉,也是对“庸人”的批判,正因为他们受压迫而不起来反抗,民族才渐渐衰亡。民族衰亡的缘由:惨象+流言。这是中国历史上反动派统治者惯用的手法——屠刀+钳口术,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最后两句强烈地抒发了鲁迅先生深沉、激越的感情。他明确指出摆在民众面前有两条路,一是爆发,一是灭亡。而鲁迅先生的言外之意,是鼓励民众要奋起反抗,争取胜利。3.如何理解“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明确:这里的“从容地转辗”是赞扬三个女子沉勇刚毅、临难不苟的精神。“文明人”是反语,讽刺反动派的野蛮和凶暴。“惊心动魄”和“伟大”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于三个女子“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的高度赞扬;二是对“文明人”用枪弹如此凶暴地虐杀革命青年感到吃惊,“伟大”一词又是反语,揭露反动派的无耻和卑劣。“伟绩”和“武功”是反语,指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和凶暴气焰。“这几缕血痕”也有双关的意思:一是指三个女子“虽殒身不恤”的高度自我牺牲精神,这种精神居然在女子身上表现出来,确实令人“惊心动魄”,它能压倒中外反动派“屠戮妇婴”和“惩创学生”的凶暴气焰;二是指敌人无比野蛮、凶暴和残酷,虽然只是“这几缕血痕”,但从段祺瑞反动政府杀害这三个女子的具体情况来看,他们比帝国主义和以往的反动军阀还要野蛮、凶暴和残酷。4.鲁迅先生面对四十余人的死亡,他反复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后来却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最后又说“说不出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明确:“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反复说是为了纪念像刘和珍一样的烈士,寄托哀思,激励猛士,唤醒民众。“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是作者对反动派暴行的无比愤慨,对流言家的诬蔑深恶痛绝。“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个反问句是对反动派的无比愤怒,说不出话来。呜呼,我说不出话,可见作者太悲愤了,悲之深,愤之浓啊!作者以不说为说,让人沉浸在悲哀、愤怒之中。欲言又止,欲止又言,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正是作者悲愤感情的外化,也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5.以第三至五部分为例,简要说明本文中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是如何综合运用的?明确:选文部分记叙、议论、抒情,交错融贯又各有所重,感情起伏回荡、激昂而又深沉。第三部分以刘和珍与我的师生关系的议论为发端,转入记叙。鲁迅先生的感情也从第一部分的愤激,转为舒缓。但是到第四部分又由记叙进入议论、抒情,在记叙中连用“然而”、“但”等转折语,层层递进,感情再次迸发。在第五部分开头就用“但是”一转,由上段的议论转到记叙刘和珍等遇难的经过,结尾再用“但是……”一句揭穿刽子手们的狰狞面目。对中外杀人者的义愤已经到了无法遏制的地步。在下面的横线处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另举一组例子,修辞手法、句式与画线部分相同)纵观宇宙万物,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美人蕉一年能长一米多,但美人蕉经不起风霜,一年一枯;松柏一年只长一寸左右,但松柏顶风冒雨,千年常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冰雕雕刻起来比较省力,但冰雕享受不了温暖的阳光,遇热即化;石雕雕刻起来艰难费力,但石雕经日晒雨淋,昂然矗立。观点交流:文章如果从第三部分刘和珍平时的表现写起,把一、二部分移到第五部分后,按时间顺序展开思路,可不可以,为什么?
观点交流:观点一:可以,文章题为“记念刘和珍君”,意味着本文是为刘和珍作的纪念文章,先写刘和珍平时的表现,再按时间顺序展开,完全可以。观点二:不行。本文题目虽为“记念刘和珍君”,实际目的却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评述这次惨案,警醒人们不忘血债。从写作缘由写起,正好概括了发生惨案两周以来各方面的动态和作者的感情历程,创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一、基础积累(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芳菲(fēi)翡翠(fěi)怆然涕下(chuànɡ)予以重创(chuānɡ)B.谥号(shì)险隘(ài)长歌当哭(dànɡ)螳臂当车(dǎnɡ)C.作揖(yī)修葺(qì)殚精竭虑(dān)肆无忌惮(dàn)D.惊诧(chà)叱咤(zhà)风尘仆仆(pú)前仆后继(pū)【解析】选B。B项的“螳臂当车”的“当”应读“dānɡ”。﹒﹒﹒﹒﹒﹒﹒﹒﹒﹒﹒﹒﹒﹒﹒﹒2.下列选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攒射黯然冀图开门缉盗B.和霭光谍噩耗尾大不掉C.陨落霏然谙熟好高骛远D.禁固干练微茫万马齐喑【解析】选B。A项,缉—揖;B项,霭—蔼谍—碟;C项,霏—斐;D项,固—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无数志士仁人、英雄豪杰心系国家命运,胸怀苍生福祉,前仆后继,殒身不恤,孕育出“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担当精神和爱国情怀。B.十年,A8音乐从栉风沐雨中走来,一路披荆斩棘长歌当哭,成功开创了现代新型的数字音乐发展模式,走上了一个新的起点!C.阳春三月的一天早晨,宜宾合江门广场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而视。﹒﹒﹒﹒﹒﹒﹒﹒﹒﹒﹒﹒D.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失之交臂,开创一番新事业。【解析】选A。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B项,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不合语境);C项,侧目而视: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褒贬误用);D项,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不合语境)。﹒﹒﹒﹒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电信业内人士报料,“高额吸费电话”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B.后金融危机时代,欧洲一些国家如希腊,由于债务危机已经导致债务负担出现不断加剧的趋势,使国家主权风险迅速提高。C.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与会的国家首脑以防止“核恐怖”为中心话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磋商,提出了一些基本共识。D.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是主题演绎的形象载体和视觉标识,与历届世博会吉祥物形象相比,在主题表现、造型设计等方面有明显区别。【解析】选D。A.结构混乱,“因为……的结果”这个句子由“因为……”和“……的结果”两个句子杂糅而成,可删去“因为”或“的结果”。B.成分残缺,可去掉“由于”或“使”。C.搭配不当,可将“提出”改为“达成”。二、阅读鉴赏(30分)(一)阅读课文第二、三部分,完成5~8题。(12分)5.选文中“真的猛士”“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分别指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真的猛士”指勇猛的革命者,“惨淡的人生”指黑暗的社会,“淋漓的鲜血”指的是残酷的流血斗争。6.选文中两处“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不一样。第一个“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个“必要”在于唤醒“庸人”,使人们牢记这笔血债。7.作者为什么先说“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后面又予以否认?(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首先应找到题目所在的语段,筛选关键词句,分析鲁迅先生对自己的解剖和对刘和珍的评价,查找其矛盾的缘由。参考答案:先说“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又予以否定。对照之下,刘和珍壮烈牺牲,而“我”却苟活到现在,应该对她奉献尊敬。这种通过自我解剖说明师生关系错位的写法,表达了作者的悲哀和尊敬之情,不但感人至深,而且发人深思。8.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作者反复强调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意在强调刘和珍的和蔼善良,借此反衬反动派的凶残和走狗文人的下劣。9.“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筛选文章重要信息,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根据第段看,“朦胧”应当是指孩子还茫然无知,“敬慕”是针对伟人伟大的人格而言的。找事例时,可以找作者叙述的几件事。参考答案:(1)“朦胧的敬慕”在文中是指孩子对伟人模糊的敬慕。(2)文章通过三个事例来表现对伟人“朦胧的敬慕”:微跛的小孩吊唁鲁迅先生;“我”瞻仰“民国缔造者”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珍藏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资料。10.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构是文章的布局谋篇,也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包括开头结尾的谋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串、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等。其考查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句段作用,②结尾作用,③过渡和照应,④文章题目,⑤内容与结构。本题属于“内容与结构”方面,答题方法是分层。回答每一层的意思,适当穿插过渡词或分点列举,注意整体上的概括(总分、总分总、分总等)。参考答案: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到⑩段分写:其中③④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到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11.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的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本题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作者用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的有关情况,主要用来衬托对鲁迅先生的敬慕。参考答案: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童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1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C.“——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D.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 2024年柔性树脂版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集锦
- 2024年车辆购买协议模板
- 2024限量啤酒销售协议模板
- 2024年度日本商业协议模板集锦
- 2024企业间紧急无偿借款协议样本
- 2024年度毕业生见习就业协议范本
- 公园保洁服务投标方案
- 食品保质期延长技术研究
- 初中数学试题大全(六十九)尺规作图难题
- 2024-2030年中国索道缆车市场运行状况与未来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 高一思想政治上册2024-2025学年达标测试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 SHT+3413-2019+石油化工石油气管道阻火器选用检验及验收标准
- 09BJ13-4 钢制防火门窗、防火卷帘
- 初二广东省深圳市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单身证明书12篇
- 备战2024年高考英语考试易错点12 名词性从句(4大陷阱)(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