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8篇
教学设计方案篇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因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在习得语言工具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的熏陶,让学生在人文情感的冲击下,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同时,语文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让学生在开放的、宽松的教学场中进展自主言说,自主表达。本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展共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沟通和争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推断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憧憬和怜悯等感受。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地,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3、品尝感悟课文的美丽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力量,培育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根底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详细的。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详细。
【课前预备】
1、教师预备:
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备:
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中心电视台有个节目叫《动物与世界》,看过吗?说说看有什么感受?
(出示课件,展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图片。)
2、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1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将要连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来阅读。边读边想,看看课文分几局部,每局部写的又是什么呢?
2、谁知道这句话消失在文中的什么地方?
课件:
朋友告知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样。
3、这段话与文中的句子有一个地方不一样,看谁发觉了。
4、对海鸥就像亲人样与和海鸥就像亲人样有区分吗?
5、课文分几局部吗?每局部又分别讲什么呢?用简洁的小标题概。
三、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仔细地读一读课文地第一局部,看哪些情景是在写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呢?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我们来沟通沟通。
2、师依据学生答复相机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⑴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你从哪儿能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就像对亲人一样。
课件: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里面,你彷佛听到了什么?那你又彷佛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读出来?让我们想象着当时的画面一起来读读这句。
(师生读)教师读老人的表现,同学们读海鸥的表现,看我们能不能也这么默契呢?
⑵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
谁能来给大家读一读,留意像亲人一样怎么读。
同学们,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就会立即──(生:生动起来。)那在这生动的眼睛里,折射出老人怎样的心呢?读一读。
课件: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辞。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利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é)啧
谁读出来了?老人这生动的眼睛里包含着什么呢?
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在这个省略号里,老人还想说什么呢?
⑶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他抓住了一个企盼就读出了这种亲人般的情义。谁来读一读?
专心来读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文看一看,在老人这企盼的眼神里,你读出了什么?老人在企盼什么?就把你们的理解通过这句话,通过老人企盼的眼神,读出来。(指名读、齐读、)(出示课件:图片)
四、读思感悟,学习14至19自然段
1、仔细地读读其次局部,看哪些情景让你意想不到呢?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我们来沟通一下。
2、师依据学生答复相机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⑴学习第15自然段:
海鸥们围着遗像的表现让你意想不到。我们都来看看这句话。自己来读一读,看看当海鸥见到老人遗像时,假如它们能够说话,在这连声鸣叫里,它们想说些什么呢?相机出示课件: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回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常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段话该怎样来读呢?大不一样怎么读?
⑵学习第16自然段:
想不想看看海鸥为老人守灵那一幕?这只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张开双翅,深深地埋着头,似乎在说什么呢。(课件:图片)
指导读第16自然段。
课件: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番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悄悄地凝视着四周回旋翻飞的海鸥们,凝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⑶学习第17自然段:
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们的心也再次为之震撼。你们还从哪儿感受到意想不到?从白色的漩涡中他理解到海鸥的心情,还有一个词也能表达出来。(炸了营、扑过来。)
指导朗读。
⑷(第18自然段)省略号的含义是什么?你认为会在这里省略什么呢?省略号的点点彷佛化着了什么?
五、拓展升华,激情薄发
1、这样意想不到的事为什么会发生呢?专心思索一下。我们来沟通沟通。
2、老人的举动感动了昆明的每一个人,人们在翠湖边为老人塑了一尊铜像。(课件:图片)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把它写下来吧!
教学设计方案篇2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稳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熟悉2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怀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预备:教学图片;各种纸树叶;配乐朗读音乐;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前几天我们一起去科大校园找秋天,你发觉了什么?
2、小朋友们发觉了很多秋天的隐秘,秋姑娘可快乐了,你看,她来到我们班(贴出秋姑娘的图片)小朋友们跟秋姑娘打声招呼吧!(板书:秋姑娘)引出课题,指导正音:“娘”读轻声。大家可知道秋姑娘来做什么?(请学生有礼貌地提问)原来,秋天到了,秋姑娘给小朋友们送信来了。(板书:信)指导正音:“信”是前鼻音,第四声。(齐读课题)
3、秋姑娘知道小朋友们刚学过拼音,想通过音节词让小朋友们认一认汉字,这样就能读懂她写的信了,小朋友们愿不情愿试一试?
出示音节词:写信、摘下、片片、好朋友、当心、生病、山村、裹上、
(指名读、齐读,出示课后生字表和绿色通道的生字认读)
秋姑娘夸小朋友们真聪慧,她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去看她给好朋友们写的信呢!
二、初读课文,感悟整体
1、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信中说了些什么?我们来读读课文,听清晰教师的要求: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熟悉的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2)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请你用“─”划出它们的名字。秋姑娘给好朋友的信中分别说了些什么?请你用“~~”划出来。2、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教师相机贴图,随后,出示“秋姑娘给、、和写了信。”指导学生把它们并成一句话来说。(依据学生的答复,相机出示带拼音词大雁、青蛙、松鼠。)(指名读这一句话。)三、细读课文感悟重点1、创设情境,引导自学(1)秋姑娘给大雁写了什么?谁情愿把第2自然段读给大家听?(2)大雁是留鸟,秋天到了,它们就开头往很远很远的南方飞,整个冬天它们在暖和的南方度过。你能帮秋姑娘读读写给大雁的信吗?(大雁好朋友,路上要多加当心啊!)(3)秋姑娘对自己的好朋友大雁多么关怀、多么爱惜,我们一起来读读第2自然段。(4)指导看图背诵:看,大雁们听懂了秋姑娘的话,队伍排得多整齐。师引:一封写给——……让它们——……谁能不看书,把这段话全部说出来?(5)小结学法: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是先读一读,然后帮忙秋姑娘读信,再练习把这一段话读好,读得多了,自然而然便会背了。2、自读自悟,朗读沟通
课文哪几段跟其次自然段很相近?按刚刚的学习方法,请你学习秋姑娘给松鼠、青蛙、山村孩子的信。听清教师的要求:(1)你喜爱读写给谁的信就读谁的信。(2)你读懂了什么?
(3)不懂的地方画上“?”(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自学)
(回答下列问题时尽量放开让学生自由说,读懂一点说一点,学懂哪里说哪里。文中的重点词“别、冬眠、快、充分、裹上”,教师给于适当的点拨、引导。通过分角色读、表演读、竞赛读等方法,再次感悟秋姑娘对好朋友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从而也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大雁“南去”,青蛙“冬眠”,松树“预备食品”,小树穿“冬衣”等,感受大自然布满了无限的情趣。)
3、学习课文最终两自然段。
教师引读:秋姑娘写呀写呀---
学生跟读:咦,……?……,……!(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快乐的语气)
4、回归整体,表情朗读,指导背诵。
(1)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给谁写信,学生读信的内容。
(2)练习背诵课全文。看图听配乐朗读,学生看图把信的内容介绍给大家,还可以加上动作。
四、说写结合培育力量
1、秋姑娘用枫树的树叶写信,把枫叶全写完了。教师带小朋友们出去找秋天的时候,收集了一些落叶,小朋友们熟悉吗?(请学生说说它们的外形和颜色。)
2、秋姑娘还有很多好朋友,她也想给他们写信,不过,秋姑娘太忙了,想请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帮帮助,代表她写信。小朋友们愿不情愿?教师这里有很多纸树叶,请小朋友们小组争论一下信的内容,再把信写下来,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汇报,评价。
五、布置作业
1、课后背诵课文,熟读生字。
2、收集落叶,办一个“落叶展览”。
3、课后按秋姑娘的口气给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提示爸爸妈妈在秋天留意身体。
教学设计方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究中探究出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进展思维。
3.感受数学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胜利的欢乐。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间接信息敏捷解决问题。
教具预备:
课件。
教学预案:
一、情景引入激活思维
1、引言
教师介绍学校体操竞赛活动状况。相机解释“横队”、“纵队”“方阵”等词。
2、收集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师把收集到的信息写在黑板上。
每行有10人,有8行。有3个方阵。
3、提出问题
依据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1个方阵有多少人?)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提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比一个方阵多多少人?等等。
4、解决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5、汇报沟通相互评价
学生汇报时候要说清晰思索的过程,即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教学预设]学生已经学过用一步乘法算式解决问题,看到主题图后会很快收集到数学信息,学生也能清晰表达出思索的过程,如下:
(1)、10×8=80(人)表示求8个1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8×10=80(人)表示求10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7、总结学习方法
师生加以提炼学习方法:读----想----做----说,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
8、提醒课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运用学过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课,了解学生思维的根底,激活学生思维。然后经过总结学习方法,表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索过程来标准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预备。)
二、探究新知训练思维
1、出示刚刚提出的问题: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有多少人?
2、思索解决方法
(1)独立列式,
(2)在组内沟通自己的想法(组长统计:本组有几种计算方法)
(3)全班沟通评价
[教学预设]学生的解决策略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10×8=60(人)80×3=240(人)
其次种:8×10=60(人)80×3=240(人)
第三种:8×3=24人24×10=240人
第四种:10×3=30人30×8=240人
第五种:80×3=240人
第六种:10×8×3=240人或者8×10×3=240人
[预设处理:依据学生的答复与解释,教师相机用课件演示学生思索过程,利用课件的直观效应帮忙中下水平学生渡过思维困区。黑板上去掉一样的做法,展现不同的算式。比拟每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觉最简洁的方法。根本方法鼓舞全体学生都尝试做一做。)
3、课堂小结
(本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想、做、说等解决问题的思路中,做到先思后说,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留意严密标准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样有利于培育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稳固应用进展思维
1、课本中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试做
(设计意图:做一做的练习特别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表达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这道题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思维方式,把握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能推断出学生把握新知的状况。)
2、补充问题并解答:
小青有两本相册,每本有24页,每页可以放4张照片
(设计意图:帮忙学生初步应用分析、综合的规律思维的方法,把握初步的规律推理力量,进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设计方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理解笔下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及上海人的特点。
2.了解上海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以及弄堂生活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借助文中描写弄堂的词句品读,理解弄堂生活的特点,归纳上海人特点。
2.难点:理解弄堂生活的所代表的上海城市文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阐述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了解上海的一个途径。
2、通过观赏一组图片直观了解上海的弄堂。
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分组合作:圈划文中描写弄堂生活的句子,概括弄堂生活的特点。
2、深入探究:总结归纳弄堂里的上海人的特点。
总结全文,归纳主题。
弄堂文化就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种象征、一个缩影。
课外延长,拓展主题:
1、说说你眼中的上海有什么样的特点,你对上海人的想法。(针对外地学生)
2、谈谈你认为现今上海人的生活是否还是和笔下以前那些生活在弄堂中的上海人区分。(针对上海本地学生)
归纳: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人。时代在变,人也在变,如今的上海人早已不再只是生活在弄堂里的那群人了。新上海人正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来客。他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他们的努力下,信任上海的明天会更加美妙!
布置作业:
1、谈一谈你心目中的上海人的形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探访或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上海的弄堂的说明性文字,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弄堂生活的特点;
安详有用弄堂人的特点;
既注意面子、又讲究实惠
教学设计方案篇5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坚决信念,战胜困难。
3、抄写课文其次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终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教学预备】
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资料。
2、想方法学会课后生字,会读,会组词会记。
3、会读课文,会思索课文后问题。
【教学过程】
一、步骤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一、介绍黄山请说说你了解的黄山美景。创设平台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所得。
二、检查识字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2、考一考字形:
鱼+即口+可爪+巴尸+古
大+田口+自
3、猜一猜:
大手抓住双木树杈(攀)
一点一回头,一日一日一页树(颤)
4、比拟组词
陡──徒莲──链峰──锋辫──瓣
钓──钩耍──要装──妆冒──昌
拢──扰
6、留意区分多音字:似形式多样对字词进展检测。
三、检查初读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课文大意: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相互鼓舞,克制山高路陡的困难,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板书:爬天都峰
2、课文表达挨次:
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了解大意
理清挨次
四、理解最终一句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吸取力气。”
说说:“你们”指的是谁?一“老”一“小”各指谁?“吸取”什么意思?从别人身上,从谁的身上?学着爸爸笑着说说这句话。
引发思索:
1、天都峰是怎么样的?他们一老一小为什么要爬上去?
2、他们一老一小怎么样从对方的身上吸取力气的?
先领悟结果,再回头再探缘由。
五、学习第一段至最终一段1、探究为什么爬?
⑴假日巡游黄山。
⑵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能看到大自然更奇异的美景,领会无限风光。
2、探究天都峰的“高”“陡”。
⑴高: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⑵陡:笔陡的石级,好像是从天上“挂”下来。
读一读想一想天都峰的“险”。
3、探究“我”与老爷爷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体会描写的句子)
4、想像老爷爷怎么样攀登的,用“一会儿……一会儿……”“用劲”“竭尽全力”“像……似的……”说话。
5、想像一老一小怎么样用语言相互鼓舞。读出险峻、峭拔,难以攀登,难以上青天的感觉。
为什么相互询问?为什么做出这样的打算?
理解“竟然”,爬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是难以把握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
六、引导思索对话朗读。说说爬天都峰对在这一老一小是很难的事。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呢?争论后明白:一是他们个人努力奋斗;二是能从他人身上吸取力气,擅长向他人学习。(读一读他们相互道谢的话)让学生明白他们能做到的缘由和相互道谢的缘由。
七、总结收获1、对话描写精彩;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
2、描写天都峰险峻写得好。写出了天都峰的高,高得如上青天。陡得直上直下。“挂”字用得妙,形象地把天都峰的陡表达出来了。为下文爬天都峰预备,突出表达的思想:在困难面前,擅长与人合作,从别人身上吸取力气。学习学好对话,让学生明白描写的作用。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我老爷爷
爬?发颤!下不了决心
“您也来爬?”“你也来爬?”
“我看您……才”“要不是你,我还”
感谢您感谢你
吸取
最终竟然
力气
教学设计方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喜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进展口语交际。
4、缩写《小英雄雨来》。
教学重点:
阅读、口语交际、缩写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口语表达力量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力量。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预备:搜集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喜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喜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二、朗读《彭老总拒游北海》,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自学:快速朗读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相互争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察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舞。)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争论沟通:
(1)说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借这件事要表达怎样的思想?
教学设计方案篇7
教材分析
《世纪宝鼎》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通过对“世纪宝鼎”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的介绍,表现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妙祝福。本课时的教学以其次、三自然段为重点。课文其次自然段详细细致地描述宝鼎是什么样的,写得极有层次。先写鼎的艺术造型及它的艺术特点。第三自然段介绍宝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说明白世纪宝鼎的深刻寓意。本课教学要求教师能通过品读、赏读引导学生领悟文中表达方法,并让学生娴熟把握课文内容和语言,使学生从详细语境动身,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讲解语呈现表演,从而让学生感受语文给自己带来的欢乐,进而将这种欢乐内化为乐学语文的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既转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又依据新课程所提倡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性进展”的核心理念,创设愉悦的学习气氛,为学生供应进展共性、展现潜能的时机,将学问与力量、过程与方法统一起来,到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课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熟读——领悟——表演。即在多读中领悟宝鼎的样子、艺术价值及文化的内涵,通过表演把对世纪宝鼎从感性熟悉过渡到理性熟悉。
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属于市级学校,多媒体设备齐全。本课介绍的“世纪宝鼎”,创意基于中国传统鼎文化,而现今学生对此接触很少。文中一些专业性词语,如“浮雕、铭文、纹饰配制等”对于学生的理解有肯定的难度。因此“鼎的样子”及专业性词语都可通过多媒体展现的“世纪宝鼎”加以理解。学生们都有表现欲,课内设计的“赠鼎表演”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文的积极性,激发积存词语的兴趣。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能正确理解“浮雕、铭文、一言九鼎、鼎志兴盛、龙兆吉利”等词语。
力量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爱的词句。
2、领悟课文中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湛艺术和深刻的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妙祝福。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情感
1、在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前夕,我国人民赠予联合国一件宝贵的礼物,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板:世纪宝鼎)
2、读课题。质疑: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的问题一般可归纳为:世纪宝鼎是什么样的,我国人民为什么要在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前夕赠予世纪宝鼎等。
[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奇怪心,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索,乐于探究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从几方面对我们介绍了世纪宝鼎。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
3、学生争论沟通
[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初步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获得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沟通,让不同学问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展互补、互学。]
三、精读其次、三自然段,自主探究。
1、自由读其次自然段,对比插图,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
2、出示“世纪宝鼎”图片,引导看图,理解“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等词语。
3、指导朗读其次自然段。
[图文对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于文中的专业术语的理解由感性熟悉走向理性熟悉。学生以读为主学习课文,同时有目标地思索相关的问题,在读中感受到世纪宝鼎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促进了学问的内化。]
4、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
①在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旁写自己的体会,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与大沟通争论。
[学生运用批注的方法独立学习,培育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力量。]
②争论沟通赠送宝鼎的意义。
重点弄懂“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中国赠送宝鼎表达的美妙祝福。相机引导理解“钟鸣鼎食”、“一言九鼎”等词语。
③说说带“鼎”字的词语。
如:三足鼎立、鼎立相助、鼎鼎大名、人声鼎沸等。
[这一环节充分表达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围绕讨论的主题,在读文中、在争论中摄取相关的语言信息,起到了信息共享,扩大学习面的作用。]
④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领悟表达方法。
1、品读课文其次、三自然段,品尝这两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争论沟通,教师相机点拨。
如:介绍鼎的样子,用了数字写了鼎高、象征意义;词句精确、简明、语言精练等。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感悟表达的角度再读文章,学习一些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为学生了去“无米下锅之苦”。]
五、熟读课文,预备赠鼎表演。
1、我们已经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联合国人员并不知道中国代表团所赠鼎的意义,假设让你代表中国向联合国赠送这一世纪宝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假设你是联合国人员,你在承受礼物时应当怎么表示?
2、同桌互练,一人为中方代表,另一人为联合国接收礼物代表。
3、各组推选代表上台进展表演。(分两三组进展)
①提出表演要求:说话口齿清晰,仪态热忱大方。
②评比优秀演员,颁发奖品。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创设详细的情境,激发学生说、演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力量。]
六、布置练习
自主选抄自己喜爱的词句。
附板书设计:
教学自我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共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本课教学抓住文章重点,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的表达方法,在读中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艺术价值。通过多媒体展现“世纪宝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对世纪宝鼎的感知和体验,为学生“赠鼎表演”奠定根底。“表演制造”这一环节,能创设详细情境,发挥学生制造想象的力量,进展了语言,使每个学生的共性得到充分表达。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需要今后留意的是语言要更加简练,小组合作要更加细致。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在表演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存在不到位的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油站市场分析
- 台州浙江台州三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招聘编制外合同用工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南充2025年四川南充市消防救援支队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82人(一)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南京江苏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代理招聘合同范本
- 电子商务平台下医疗用品的快速配送策略研究
- 2025福建福州市园开新筑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河南新太行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MeCY5-NHS-ester-Sulfo-Cyanine5-NHS-ester-生命科学试剂-MCE
- AMPK-IN-6-生命科学试剂-MCE
- 昆明抚仙湖鳍鱼湾棋盘山度假娱乐旅游区总体规划方案样本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单元作业设计
- 突发疾病时的安全驾驶方法
- 创鲁班奖工程条件及评审要求XX4
- 交通法规常识课件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简易方程练习200题及答案
- 课件:认识镜头语言1:运镜方式和常用的镜头术语
- (完整版)三年级上册口算题卡1400道
- 淘宝客服转正述职报告
- 提升电子商务的发展逻辑
- 提升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