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1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二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2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现代性的内涵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3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波德莱尔(CharlesPierreBaudelaire,1821-1867),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每个古代画家都有一种现代性,古代留下来的大部分美丽的肖像都穿着当时的衣服。他们是完全协调的,因为服装、发型、举止、目光和微笑(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仪态、眼神和微笑)构成了全部生命力的整体。这种过渡的、短暂的、其变化如此频繁的成分,你们没有权利蔑视和忽略。如果取消它,你们势必要跌进一种抽象的、不可确定的美的虚无之中,这种美就像原罪之前的惟一的女人的那种美一样。如果你们用另一种服装取代当时必定要流行的服装,你们就会违背常理,这只能在流行的服饰所允许的假面舞会上才可以得到原谅。波德莱尔在评论康斯坦丁·居伊的绘画时留下了“现代性”一词的经典表述:“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4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为什么说对现代性的这种理解是质的转折点呢?
在17世纪起英语中现代性一词就被人们广为使用,1627年出版的《牛津英语辞典》首次选用了“modernity”,不过该词指的是“成为现代”(beingmodern),意即适应现时及其无可置疑的“新颖性”。将近18世纪结束时霍勒斯·沃波尔首次将它用在美学语境中,他有过这样的说法:“语调的现代性和观念与措辞的晚近倾向。”在法国,现代性到了19世纪前半期才被使用,1985年出版的《大罗贝尔词典》用夏布多里昂《墓中回忆录》(该书完成于1841年,1849年发表)里的一段话来表明现代性的含义。10年之后,波德莱尔就提出了前述富有启发性的现代性定义,这个定义直到今天还被人们广为关注。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5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波德莱尔揭示了现代性问题中时间意识和审美意识的悖论,但他并未就此划定现代性的边界,毋宁说只是从“量”的层面阐发了这一概念。吉登斯把现代性看成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后果:“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17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他从社会学意义上将现代性看成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中出现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人类行为制度和模式。霍尔从四个层面来确立现代性的边界:政治层面是世俗政体与现代民族国家的确立;经济层面是市场经济和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积累;社会层面是劳动和性别分工体系的形成;文化层面是宗教衰落,世俗物质文化的兴起。福柯回避了历史分期问题,将现代性看成是一种与现实相联系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由此出发,他还对波德莱尔“量”的现代性概念作了重新阐发。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6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审美现代性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7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启蒙现代性”
启蒙运动反对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束缚,捍卫人权、理性和科学,给西方带来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开启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这便是“启蒙现代性”的基本内容。在《启蒙辩证法》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阿道尔诺)对启蒙现代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
启蒙现代性所导致的人的异化,但却有另外一种力量试图冲破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束缚,这就是审美现代性,二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8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的开头就指出人类思维中“几何学精神”和“直觉精神”的对立。
波德莱尔也明确指出“诗和工业是两个本能地相互仇恨的野心家,假如他们狭路相逢,只能是一个为另一个服务”
尼采呼唤酒神精神以释放被理性压抑的生命冲动韦伯认为审美活动为人们摆脱工具理性的“铁笼”提供了可能法兰克福学派如阿多诺等人则为治愈理性和科技造成的病痛而开出了“审美救赎”的药方……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9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是相伴相生,同时又是相互对抗的。1.启蒙现代性最典型的方式是“数学”2.启蒙现代性是对理性和秩序的追求3.启蒙现代性体现的是对理性主义、合理化和科层化等工具理性的强调,;4.启蒙现代性是对绝对完美、永恒存在的向往,5.启蒙现代性是对普遍性的强调6.启蒙现代性把意义的确定性作为目标7.启蒙现代性是对人为统一规范的建立和维护8.启蒙现代性造就了日常生活的合理化和刻板性1.审美现代性最典型的方式则是“艺术”2.审美现代性是对非理性和无序的渴望3.审美现代性关心感性、情感和欲望等人性的自然层面4.审美现代性对追求“过渡、短暂、偶然”的创新和生成情有独衷5.审美现代性关注地方性(差异性和个性),是对平均一律的日常生活的冲击6.审美现代性是对意义不确定性与含混多义性的张扬7.审美现代性以其特有的片断和零散化的方式反抗统一性的暴力8.审美现代性正好提供了一种世俗的“救赎”和“解脱”。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差异: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10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审美的“救赎”
艺术为什么能担负起审美救赎作用呢?
拒绝“平庸”为什么艺术所代表的审美现代性可以超越平庸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呢?
对歧义的宽容鲍曼认为现代性是秩序与混乱的辩证法。
审美的反思性阿多诺的审美现代性理解这幅作品通常被视为立体主义的开端。这件作品是在塞尚的艺术观念以及黑人雕塑的造型手法启发之下创造出来的,画面上的人物由几何形体构成,有着明显的扭曲,人物形象完全背离了古典主义的美学观。毕加索的《阿维农少女》审美现代性的内涵: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11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现代主义艺术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12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与从词源上看,“现代主义”一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在英语里它见于斯威夫特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消极内涵,直到19世纪,它都主要是指神学上的异端。在20世纪早期其意义才逐渐摆脱消极,开始用于指艺术中各种革新和反传统的新趋势。艺术史上的现代主义一般认为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的艺术实验在20世纪全面展开。现代主义艺术起源及发展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13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马奈1863年创作的《草地上的午餐》由于表现内容和绘画风格与学院派的要求大相径庭而在1863年的“落选者沙龙”上遭到了学院派的猛烈攻击。(右图)真正被视为现代主义艺术开端的是塞尚、凡·高和高更的“后印象主义”,这三位艺术家都从印象主义绘画中有所受益但又进行了突破,强调艺术家的观念与情感在感受自然和社会生活时所起的作用。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14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在《玩纸牌的人》画中,塞尚试图弱化表面的细节,突出整体的体积和结构,这使得他的肖像画有着一种纪念碑式的特性。现代主义艺术是审美现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观念上的先锋性形式上的创新性时代的洞察性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15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后现代性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16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是一个和“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联系紧密的概念。“后现代主义”一词在20世纪30、40年代开始使用,当代意义上的后现代术语产生于50、60年代,并在70、80年代得到深入阐释,后现代主义研究者们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后现代性”正是在70年代后现代思潮风起云涌之后逐渐被提出来的。利奥塔早在1979年《后现代状况》一书中就提出了“后现代”概念。他认为后现代性是终结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思想趋向,它通过解合法化,走向后现代的话语游戏的合法化,瓦解了自由解放和追求真理的“堂皇叙事”。后现代性渊源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17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哈贝马斯清晰地勾勒出现代性遭受进攻的历程中,指出后现代性是对主体性、总体性、同一性、本源性、语言深层结构性所进行的全面颠覆,而代之以非中心、非主体、非整体、非本质、非本源。他认为要重振“现代性”以对抗“后现代性”。
伊格尔顿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而“后现代性”则是一种思想风格。莱斯利·费德勒从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精英意识的彻底决裂出发,肯定后现代走向“流行主义”的文化策略。菲德勒以“通俗艺术”,桑塔格以“逃避解释”的艺术致力于反现代性和对非智性体验的赞美。哈桑指出不确定性和内在性是后现代性的本质特征,前者主要代表非中心化和本体论的消失,后者代表人类心灵对所有现实本身的内在适应。利奥塔不把后现代看作现代性的终结,反而认为现代性本来就不断地孕育着它的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并不是现代主义的末期,而是现代主义初始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川流不息的”。后现代性观点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18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后现代主义艺术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19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典型特征是:艺术与生活、精英与大众之间界限的模糊,以及精神层面的介入和审美形式的制度。
在后现代思潮的推动下,后现代艺术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了高峰。不过,后现代艺术现象却早已有之,这不得不提杜尚的《喷泉》。后来有一篇社论认为这一“作品”最初被拒绝的原因有二:一是有些人认它是不道德和粗鄙的,二是有人认为是抄袭,因为这原本就是一个小便池。杜尚1917年创作的《喷泉》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20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波普艺术波普艺术为“Popular”一词的缩写,大概出现在1953年前后,指流行艺术或通俗艺术。从取材上看,一批青年艺术家把都市文化的消费现象当做艺术的最好材料,因而波普艺术是“后工业文明”时代消费社会的产物,艺术堕落到世俗生活中,成为消费品和消费对象。
英国汉密尔顿1956年创作的《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迷人?》。作者采用拼贴的手法将现代的文化产品集中到屋内,表现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作品几乎囊括了当时中产阶级生活中所能触及到的产品和大众化的形象,也包括了后来波普艺术家所采用的所有形象源。后现代主义艺术的“革命”性第七讲第八讲艺术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21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本课程国学诵读
-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精细有机合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零诊综合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云南省怒江州贡山三中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 杭州市萧山区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英语试题含答案
- 宁夏师范学院《篆刻临摹》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石景山2025届下学期期末初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高州市大井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摸拟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西安交通大学《美容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广州市石楼镇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上半年第二次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招聘7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初中语文】第16课《有为有不为》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一模)青岛市202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地理试卷(含标准答案)
- 2025年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2025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考题库170题及答案(九)
- 广告投放预算分配情况统计表(按预算项目)
- 2025年高考预测猜题 化学 信息必刷卷01(新高考 通 用)(解析版)
- 压疮的六个分期及护理措施
- 沪教版(五四学制)(2024)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 圆和扇形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开封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
- 30-提前介入在建高铁的实践与思考5则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