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思想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9PAGE《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1.2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的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教材分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通过新冠肺炎疫情及疫苗的视频让学生对认识与实践和实践的认识的基础的分析更贴近生活,感受到哲学就在身边,哲学使我们不仅增长知识还是一门使人生活幸福的学科。本框内容《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第四课第一框题内容,本框题分为两目,包括认识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逻辑顺序和结构分别是:认识的定义及类型-实践的含义-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特点;实践的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本框内容在整课知识结构中很重要,是学生学习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前提。学好本框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在社会生活中体悟实践的特点以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让每一位学生能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和谐的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因此,本框内容在本单元占有重要地位。【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心理准备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求知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合作探究,勇于思考,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什么是认识,什么是实践,什么是正确认识的来源于检验标准有了自己的生活化,经验化的理解。本课在借助生活素材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来启发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化的和和谐发展。【教学目标】1.理解认识的含义、形式。2.理解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3.结合生活实际,把握实践的基本形式。4.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人的认识从而来【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321”教学法即自学、竞学、导学;课上练、课后练;课堂小结。采取情景教学和活动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过程。问题:新冠肺炎是通过哪些途径来传播的?我们是如何获得对新冠肺炎传播的更深层次的认识的?【师】新冠肺炎是通过哪些途径来传播的?我们是如何获得对新冠肺炎传播的更深层次的认识的?【生】抢答唾液,粘液等。通过实践来认识的。【师】病毒是通过粘液这些来传播的,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的新冠肺炎病毒。【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出示学习目标】略【探究活动一】阅读课本第一目内容,思考一下问题:1、认识的含义?2、认识形式,及其关系?3、实践的含义?4、实践的基本活动形式?5、实践的特点?<生展示师点拨>认识的含义?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3)实践的基本活动形式?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既学既练】略4)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小结1:实践及其特点认识实践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特点感性认识(初级阶段)感觉、知觉和表象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及结果受客观规律制约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受历史条件的制约理性认识(高级阶段)概念、判断和推理总结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实践是人有意识的、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探究活动二】观看《新冠肺炎疫苗的视频》思考:

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我们知道新冠肺炎疫苗的正确认识是通过实践获得的,

疫苗为什么需要反复多次的临床试验?<生展示师点拨>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究是通过实践获得的,那么为什么反复试验呢?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探究活动二】阅读课本第二目,找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合作探究>分成A、B、C三个小组,分别展示学习成果;成果展示后另外两个小组抢答,展示组进行评析。<生展示师点拨>一、A组同学展示学习成果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注意区别:来源:只有一个,实践途径: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探索研究;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改造着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表现:把人们对新冠肺炎疫苗的认识与感染新冠肺炎的客观实在相对比即可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表现: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注意:认识有正确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小结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我们通过今天所学的知识以及陆游这首诗知道了做事情要从实践出发,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该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为自己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当堂能训练】1.2020年3月9日19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4颗导航卫星,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A.能动性B.客观实在性C.主动创造性D.相对独立性

2.(2016•江苏高考)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18•北京高考)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4.(2019•全国卷Ⅱ)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A.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5.(2019•全国卷Ⅲ)

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6.(2018•江苏高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自我检测参考答案1.

A

2.

B

3.

B

4.

D

5.

A

6.B课后作业:1.完成自主学习丛书P48-49素养提升的练习题。2.预习下一课内容。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心理准备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求知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合作探究,勇于思考,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什么是认识,什么是实践,什么是正确认识的来源于检验标准有了自己的生活化,经验化的理解。本课在借助生活素材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来启发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化的和和谐发展。效果分析本节课我依据高二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运用“321”即三学两练一小结模式,采取情景教学和活动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竞争学习,主动参与,力求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理解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教材分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通过新冠肺炎疫情及疫苗的视频让学生对认识与实践和实践的认识的基础的分析更贴近生活,感受到哲学就在身边,哲学使我们不仅增长知识还是一门使人生活幸福的学科。本框内容《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第四课第一框题内容,本框题分为两目,包括认识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逻辑顺序和结构分别是:认识的定义及类型-实践的含义-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特点;实践的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本框内容在整课知识结构中很重要,是学生学习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前提。学好本框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在社会生活中体悟实践的特点以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让每一位学生能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和谐的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因此,本框内容在本单元占有重要地位。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2020年3月9日19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4颗导航卫星,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A.能动性B.客观实在性C.主动创造性D.相对独立性

2.(2016•江苏高考)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18•北京高考)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4.(2019•全国卷Ⅱ)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A.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5.(2019•全国卷Ⅲ)

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6.(2018•江苏高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