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临泉一中(高铁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一中(高铁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一中(高铁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一中(高铁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一中(高铁分校)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生物月考卷一、单选题:1.豌豆的圆粒与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R/r控制,其中圆粒豌豆种子产生的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B.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需依赖解旋酶打开DNA双链C.基因R指导分支酶合成过程中,只有mRNA、tRNA参与D.过程②的mRNA上的每三个相邻碱基都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表示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核糖核苷酸;②表示翻译过程,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形成淀粉分支酶(蛋白质);淀粉分支酶能催化蔗糖合成淀粉,淀粉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详解】A、图示表明,基因能够通过控制酶(淀粉分支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圆粒),A正确;B、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时,依赖RNA聚合酶打开DNA双链,而不需要解旋酶,B错误;C、基因R指导淀粉分支酶合成过程需要有mRNA、tRNA、rRNA共同参与,C错误;D、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D错误。故选A。2.如果给DNA中某基因启动子中的胞嘧啶加上甲基基团,会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凝缩成团,这个基因就无法被识别,失去转录活性,因而不能完成转录。这个过程称为DNA的甲基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同卵双胞胎可能由于DNA甲基化的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性状B.某基因是否发生了甲基化可通过测定DNA中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来检测C.DNA甲基化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变,仍可通过半保留复制将遗传信息遗传给后代D.基因的甲基化会引起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些是可以遗传的【答案】B【解析】【分析】DNA碱基的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主要原因,变换遗传只影响基因的表达,而不影响DNA的复制,是一种可遗传变化。【详解】A、同卵双胞胎虽然DNA序列相同,但是甲基化的程度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因此可能由于DNA甲基化的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性状,A正确;B、DNA甲基化不改变DNA序列,因此不能通过测DNA中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来检测某基因是否发生了甲基化,B错误;C、DNA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是一种可遗传变化,C正确;D、DNA甲基化影响基因表达水平,并且可遗传,D正确。故选B。3.真核细胞中的mRNA可以与DNA模板链稳定结合形成DNA-RNA双链,使另外一条DNA链单独存在,此三链DNA-RNA杂合片段称为R环。下列对R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R环形成于基因的转录过程中B.R环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C.R环产生过程中有氢键的破坏和形成D.R环的形成需要RNA聚合酶的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R环的含义,即mRNA可能和DNA模板稳定结合形成DNA-RNA双链,使另外一条DNA链单独存在发生在转录时期。【详解】A、由题意可知,R环形成于转录过程中,A正确;B、R环是三链DNA-RNA杂合片段,mRNA为单链结构,因此R环中的嘌呤(A、G)数不一定等于嘧啶(C、T、U)数,B错误;CD、R环的形成经过了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该过程有氢键的破坏和形成,CD正确。故选B。4.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指的是()A.DNA中相邻的三个碱基B.转运RNA中相邻的三个碱基C.信使RNA中相邻的三个碱基D.基因模板连中相邻的三个碱基【答案】C【解析】【分析】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3、特点:(1)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2)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详解】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ABD错误,C正确。故选C。5.如图为某学生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中制作的一个模型片段,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碱基(①、③代表嘌呤,②、④代表嘧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和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虚线框内的结构代表一个脱氧核糖核苷酸C.①②③④的不同排列顺序可代表不同的遗传信息D.制成的模型中,①③数量之和等于②④数量之和【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1)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2)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3)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A-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C-G之间形成三个氢键。【详解】A、○表示磷酸基团,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A正确;B、一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磷酸基团要连接在脱氧核糖的5号碳原子上,而不是连接在3号碳原子上,B错误;C、碱基的不同排列顺序可代表不同的遗传信息,C正确;D、①、③代表嘌呤,②、④代表嘧啶,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D正确。故选B。6.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ATACC—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A.5’—CTATGG—3’ B.5’—GATACC—3’C.5’—GGTATC—3’ D.5’—CCATAG—3’【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DNA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且两条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A与T配对,C与G配对),因此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ATACC—3′,则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5′—GGTATC—3′,ABD错误,C正确。故选C。7.如图为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l、w、f和m为等位基因C.交叉互换会改变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D.雄性果蝇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自雌性亲本【答案】B【解析】【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据图示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l、w、f和m为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错误;C、交叉互换会改变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和排列顺序,C正确;D、雄性Y染色体来自于父方,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母方,故X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自其雌性亲本,D正确。故选B。8.如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某细胞内正在发生的某种生理过程,图中甲、乙、丙均表示DNA分子,a、b、c、d均表示DNA的一条链,A、B表示相关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酶A是解旋酶,能使甲解旋B.合成两条子链时,两条子链延伸的方向是相反的C.图示过程主要发生在该细胞的细胞核D.正常情况下,a链与c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互补【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为DNA复制的过程。甲为亲代DNA分子,乙、丙为子代DNA分子,A为解旋酶,B为DNA聚合酶,a、d为DNA的两条母链,b、c为正在合成的子链。【详解】A、由图可知,A为解旋酶,B为DNA聚合酶,A正确;B、由于DNA是反向平行双螺旋结构,子链延伸方向均为5'端-3'端,合成两条子链时,两条子链延伸的方向是相反的,B正确;C、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的分布在细胞质中,因此DNA复制主要场所是细胞核,C正确;D、a、d两条链碱基互补配对,c是以d链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因此a、c两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一般相同,D错误。故选D。9.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培养皿中可出现S型菌落 B.乙组培养皿中只出现S型菌落C.丙组培养皿中只出现R型菌落 D.该实验可证明DNA是转化因子【答案】B【解析】【分析】格里菲斯实验证明,在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是不知道转化因子是什么。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详解】A、S型菌的提取物种含有DNA,加热后降温DNA仍然有活性,所以能将R型菌转化成S型菌,A正确;B、蛋白酶不能水解DNA,所以S型DNA能够将R型菌转化,但转化的频率低,所以培养基中还有R型,B错误;CD、丙组培养皿中DNA酶将DNA水解,不能完成转化,所以只有R型菌落,所以可推测转化因子是DNA,CD正确。故选B。【点睛】10.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图的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亲本白眼雄果蝇能产生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B.F2中的红眼雌果蝇全部为杂合子C.F2中红眼与白眼比例为3:1,符合分离定律D.F1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目分析,亲本红眼雌果蝇为纯合显性,子二代中雌果蝇都为红眼,雄果蝇有红眼也有白眼,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根据题目分析性状和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基因为A、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aY,雄果蝇和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Xa、Y配子,A正确;B、F1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F2中的红眼雌果蝇中既有纯合子XAXA又有杂合子XAXa,B错误;C、当不考虑性别时,F2中红眼与白眼比例为3:1,符合分离定律比例,C正确;D、两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F1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D正确。故选B。11.如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和EF段细胞内均包含N对同源染色体B.AB段和EF段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不同C.BC段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是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EF段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是CD段的两倍【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n(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n(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减数分裂中核DNA数目的变化规律是: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4n(减数第一次分裂)→2n(减数第二次分裂)→n(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图中AB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CDEFG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详解】A、AB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有N对同源染色体;EF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AB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是2N→4N;EF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是2N,且两段的细胞质DNA分子数也不同,B正确;C、BC段色体数目由2N→N,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C错误;D、EF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是2N;CD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是2N,D错误。故选B。12.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AXb的精细胞,正常情况下,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YB.Xb、aY、YC.aXb、Y、YD.AXb,aY,aY【答案】D【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详解】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间期复制后的基因型为AAaaXbXbYY,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AXb的精子,说明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期,含有A的染色体和含有Xb的染色体结合,那么含有a和含有Y的染色体结合,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YY;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所以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Xb、aY、aY,D正确。故选D。13.下图为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哺乳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分裂过程正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完成分裂后就可以得到2个可育配子B.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C.推测该生物的体细胞可能含有12条染色体D.该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12条姐妹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含有6条染色体,彼此之间均为非同源染色体,因此可确定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图中染色体散乱排布,且根据细胞形态无法区分是雄性还是雌性,因此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详解】A、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次级精母细胞完成分裂后得到2个可育配子(精子),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分裂后得到1个可育配子(卵细胞),第一极体完成分裂后得到2个第二极体,(0个可育配子),A错误;B、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细胞中,应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B正确;C、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含6条染色体,其体细胞可能含有12条染色体,C正确;D、该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共含12条姐妹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A。1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F2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为1:2:1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杂合子形成1:1的两种配子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答案】C【解析】【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详解】A、F2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为1:2:1是一个现象,并不是实质,A错误;B、子二代的性状的分离比为3:1是由分离定律引起的实验现象,不是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C、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配子中,杂合子形成1:1的两种配子可体现,C正确;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是孟德尔对假说进行验证的结果,D错误。故选C。15.某家族有甲病(A/a)和乙病(B/b),两病均为人类单基因遗传病,该家族遗传系谱图如下图所示,其中I2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致病基因都是隐性基因B.Ⅱ3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C.Ⅱ1与Ⅱ2的后代中理论上两病同患的概率为1/8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一定是由于其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不正常所致【答案】B【解析】【分析】I1和I2不患甲病,但生下了患甲病的孩子II2,且I2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因此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病;Ⅱ1和Ⅱ2不患乙病,但生下了患乙病的女孩Ⅲ1,因此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病。【详解】A、I1和I2不患甲病,但生下了患甲病的孩子II2,且I2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因此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病,即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Ⅱ1和Ⅱ2不患乙病,但生下了患乙病的女孩Ⅲ1,因此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病,即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病,II3与II4(患乙病)生下了患乙病的女孩和患甲病的男孩,所以II3的基因型是BbXAXa,II4的基因型是bbXAY,则III5的基因型1/2BbXAXA或1/2BbXAXa,因此Ⅱ3与III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B错误;C、Ⅱ1和Ⅱ2生下了患乙病的女孩Ⅲ1和患甲病的女孩Ⅲ3,所以II1的基因型是BbXAXa,II2的基因型是BbXaY,则Ⅱ1与Ⅱ2的后代中理论上两病同患的概率为为1/4×1/2=1/8,C正确;D、如果III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其甲病基因型是XaXaY,其父亲的基因型是XAY,母亲的基因型是XAXa,所以一定是由于其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不正常所致,D正确。故选B。16.已知果蝇的正常翅和截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让纯种的截翅果蝇和正常翅果蝇杂交,F1全是截翅,F1相互交配产生F2,将F2的全部截翅果蝇取出,让其雌雄个体彼此间自由交配,则后代截翅果蝇中雌性占()A.0 B.1/8 C.4/7 D.7/8【答案】C【解析】【分析】控制果蝇正常翅和截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纯种的截翅果蝇和正常翅果蝇杂交,F1全是截翅,可知截翅为显性性状,且亲本截翅果蝇为母本。【详解】若用A/a表示基因,则亲本为XAXA、XaY,F1为XAY、XAXa,F2的全部截翅果蝇基因型为1XAXA、1XAXa、1XAY,雌配子为XA:Xa=3:1,雄配子为XA:Y=1:1,后代截翅果蝇中,XAXA:XAXa:XAY=3:1:3,雌性占(3+1)÷(3+1+3)=4/7,ABD错误,C正确。故选C。17.落粒是作物种子成熟后脱落的现象。落粒性和非落粒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研究者利用荞麦的非落粒性纯合品系与落粒性纯合品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落粒性与非落粒性的比例约为27:37,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农业生产中,荞麦的非落粒性是优良性状B.落粒性和非落粒性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C.F2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约占1/8D.F2中的非落粒性个体基因型至少有19种【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题意分析,荞麦的非落粒性纯合品系与落粒性纯合品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落粒性与非落粒性的比例约为27:37,即落粒个体所占比例为27/64=(3/4)3,据此推测该性状可能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详解】A、农业生产中,荞麦的非落粒性是优良性状,这样可以避免因为落粒造成的减产,A正确;B、F2中落粒性与非落粒性的比例约为27∶37,其中落粒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3,因此,可推测落粒性和非落粒性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C、若该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2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包括所有的非落粒个体和三显纯合子,约占37/64+1/64=38/64=19/32,C错误;D、若该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相关的基因型有3×3×3=27种,其中落粒性状的基因型有2×2×2=8种,则F2中的非落粒性个体基因型至少有27-8=19种,D正确。故选C。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假说B.HIV和T2噬菌体的核酸种类和增殖过程相同C.孟德尔和摩尔根都设计了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D.32P标记T2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萨顿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假说-演绎法;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用的是假说-演绎法;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用的是模型建构法。【详解】A、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假说,没有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错误;B、HIV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不同,前者是RNA,后者是DNA,因此两者的增殖过程也不相同,B错误;C、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假说,摩尔根也设计了测交实验来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D、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搅拌不充不影响上清液的放射性,D错误。故选C。19.人类的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控制,相关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基因型IAIA、IAiIBIB、IBiIAIBii表现型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A.IA、IB、i三种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IA、IB基因对i基因均为显性C.不考虑基因突变,О型血的后代可能出现AB型D.不考虑基因突变,AB型血的后代不能出现О型【答案】C【解析】【分析】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具有特异性,故IA、IB、i三种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不同,A正确;B、IAi表现为A型血,IBi表现为B型血,因此IA、IB基因对i基因均为显性,B正确;C、O型血的基因型为ii,若非基因突变,则肯定会有i基因遗传给后代,AB型血基因型为IAIB,后代不可能为AB型,C错误;D、AB型血基因型为IAIB,若非基因突变,则肯定会有IA或IB基因遗传给后代,O型血的基因型为ii,后代不可能为O型,D正确。故选C。20.图为某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一定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图中b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位于Ⅰ、Ⅱ中C.遗传信息蕴藏在碱基的种类及排列顺序之中D.a、b、c三个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详解】A、对于RNA病毒,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A错误;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b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位于基因b的首端和尾端,B错误;C、遗传信息蕴藏在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C错误;D、a、b、c三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在遗传时无法自由组合,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D二、多选题:21.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程a、e均需要DNA聚合酶B.过程b表示转录,产物有mRNA、tRNA、rRNA等C.过程a、b、c、d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健康的人体内不会发生d和e过程【答案】BC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其中a为DNA分子复制过程,b为转录过程,d为逆转录过程,e为RNA分子复制过程,c为翻译过程。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详解】A、R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RNA复制酶,A错误;B、过程b表示转录,产物有mRNA、tRNA、rRNA等,B正确;C、图中中心法则的内容中,a、b、c、d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D、因为人体是没有逆转录酶的,所以健康的人体内不会发生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D正确。故选BCD。22.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关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的放射性元素,叙述错误的是()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答案】ACD【解析】【分析】噬菌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中含有C、H、O、N、P,而蛋白质中含有C、H、O、N、S等元素。用3H、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其中3H、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细菌内,只有DNA进入细菌内,并以细菌内的物质(氨基酸、核苷酸)为原料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细菌内的物质不具有放射性。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3H、15N、32P,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而找不到35S,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B正确;C、由以上分析可知,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而找不到35S,C错误;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而找不到35S,D错误。故选ACD。23.下列遗传学概念的解释,正确的是()A.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B.伴性遗传: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C.显性性状: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答案】ABD【解析】【分析】1、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2、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一对基因。一般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如A和a。3、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4、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为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详解】A、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A正确;B、性状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叫做伴性遗传,B正确;C、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C错误;D、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D正确。故选ABD。24.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该实验证明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在该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发生了复制D.保温、搅拌和离心操作不当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答案】ACD【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T2噬菌体会吸附在大肠杆菌的表面,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A正确;B、该实验证明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C、在该实验中T2噬菌体在宿主细菌细胞中发生了增殖,T2噬菌体的DNA发生了复制,C正确;D、保温时间过长,细菌会裂解,不充分搅拌和离心,T2噬菌体和细菌的分离不彻底,都会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故选ACD。25.酪氨酸酶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毛发等处,它能将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如果一个人由于基因异常而缺少酪氨酸酶,则这个人就会出现白化症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实例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此实例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相应的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基因与性状是简单的线性关系D.这种病是可遗传的【答案】BD【解析】【分析】基因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1)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如: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红蛋白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红细胞呈镰刀。b.囊性纤维病: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CFTR蛋白结构异常→功能异常。(2)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豌豆粒型: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插入外来DNA序列)→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少→皱粒。b.白化病:酪氨酸酶基因异常→缺少酪氨酸酶→制约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白化病。【详解】AB、基因通过控制酪氨酸酶的合成进而控制黑色素的合成,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相应的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错误,B正确;C、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种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或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个性状,C错误;D、如果一个人由于基因异常而缺少酪氨酸酶而出现白化症状,这种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所以是可遗传的,D正确。故选BD。三、综合题:26.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问题。(1)图一为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该过程的模板是___________(填名称),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填“右→左”或“左→右”)。(2)图二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基因的表达的指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a过程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完成b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c过程中转运氨基酸的运载体通过图二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合成。(3)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与图二中③结构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__________。A.烟草花叶病毒 B.噬菌体 C.酵母菌 D.染色体(4)如果图二中最终形成的肽链④有24个氨基酸,则编码④的基因长度至少有__________个碱基(不考虑终止密码子)。【答案】(1)①.mRNA(信使RNA)②.右→左(2)①.b、c②.脱氧核苷酸③.RNA聚合酶④.b(3)A(4)144【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一:图示表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其中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图示是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控制这四条多肽链合成的模板相同,因此这四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2、分析图二:①是DNA,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是mRNA,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翻译过程。【小问1详解】图一所示为翻译过程,模板是mRNA(信使RNA);根据肽链的长度分析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由短到长)。【小问2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二中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翻译过程,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即图二中的b(转录)、c(翻译)过程;a表示DNA复制,该过程所需原料为脱氧(核糖)核苷酸;b表示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c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中转运氨基酸的载体为tRNA,是通过转录过程产生的,对应图2中的b(转录)。【小问3详解】③为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A、烟草花叶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A符合题意;B、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B不符合题意;C、酵母菌中含有多种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D、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不符合题意。故选A。【小问4详解】如果图二中最终形成的肽链④24个氨基酸,mRNA上三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则编码④的基因长度至少有24×3×2=144个。27.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3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果皮有毛、无毛与果肉黄色、白色这两对相对性状同时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2)有毛白肉A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3)实验2后代无毛黄肉基因型为__________。(4)若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