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二、重点、难点重点:识记常用文言字词,体会作品清幽宁静的意境。难点: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都喜欢猜谜语,是吧。今天我给大家出谜,打一人物,大家猜一下,此人是谁?此人姓宋,北宋人。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唐宋八大家之一,猜出是谁了吗?(苏轼)。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大文学家,学习他的《记承天寺夜游》。(二)自主探究,预习交流。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苏轼少年承受家学,在蜀中读书,22岁中进士,深受欧阳修赏识。曾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黄州。《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这一时期。2.解题:承天寺: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俗称“西塔”,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于105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塔通高64.5米,异常俊秀挺拔。“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3.读准字音解()衣藻荇()遂()至未寝()柏()4.朗读课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解释加点的字词,并翻译全文。①月色入户②欣然起行③念无与乐者④积水空明⑤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⑧怀民亦未寝⑨相与步于中庭6.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7.按“记叙-描写-抒情”把全文分为三层,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其内容。(寻伴夜游、庭中月色、月下感叹)(三)品读欣赏,把握感情。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明确: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寂寞无聊,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四)阅读鉴赏,合作探究。1.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2.请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作者写月的精妙之处。3.结合全文内容,思考“闲人”含义。4.思考“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五)全文小结(六)当堂达标1.解释加红字含义:A、念无与为乐者()B、相与步于中庭()2.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作者借景物抒发自己复杂感情的句子:。3.下列对文章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范仲淹的“为天下乐”、欧阳修的“与民同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写人;写人,又突出一个“闲”字。4.请试着写出三句与月相关的3个诗句。(七)布置作业完成综合能力训练11课相关部分试题《记承天寺夜游》学情分析本文里的文言知识并不难懂,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课下注释的提示了解全文的内容。在比较了多种版本的教案后我认为:若将本文的解读仅停留在文言翻译和问题的解说上,那就削弱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因此教学设计中拟从立足于文中的一个“闲”字,以朗读贯穿,巧借资料旁征博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培养身处逆境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效果分析对本节课的课堂效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定的效果,基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活动参与度高,学习情绪高昂,提升明显,学生能从学习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形成自己的见解并高质量表达。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好了引导者的角色,能针对不同层次与个性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深入浅出,点拨得当,反馈及时。能够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资源,有效辅助教学目标的达成,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发扬这节课的优点,再接再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记承天寺夜游》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记承天寺夜游》评测练习1.解释加红字含义:A、念无与为乐者()B、相与步于中庭()2.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作者借景物抒发自己复杂感情的句子:。3.下列对文章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范仲淹的“为天下乐”、欧阳修的“与民同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写人;写人,又突出一个“闲”字。4.请试着写出三句与月相关的3个诗句。《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文章仅85个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是一篇文言文。由于篇幅短小,难度不大,因此在上课之前已经要求学生自行预习好课文,很多学生积极性很高,个别同学课前已经能流利背诵,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这就为课堂上体味作品语言,挖掘作品内涵,理解作者情感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因此课堂上我在翻译这一环节没有侧重。从学生课堂反应来看,学生们掌握的确实比较到位,这就提醒我们:学生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老师尽量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这样既能很好地锻炼学生,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本节课我也注重了朗读,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诵读品味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不足之处就是感觉自己有很多话要说,就想对学生做更为充分的讲解,不知不觉中就会抢学生的表达时间,这在以后的课堂中一定要注意,时刻记住老师“导”的作用。再就是时间安排不够紧凑,有些前松后紧。通过以上的反思,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自己的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