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课件_第1页
中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课件_第2页
中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课件_第3页
中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课件_第4页
中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中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中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防震减灾知识介绍防晨减灾知识介绍目录引言第一部分地震是怎么发生的第二部分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报第三部分避震自救防震减灾知识介绍激励教育是一种以尊重学生和激发需求为特征的教育理念[1]。强调知行合一,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深入挖掘。由于中专学生具有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足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激励教育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1资料与方法1.1资料以苏教版《语文》第一册一单元的《荷塘月色》教学为例。大纲要求学生对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有着整体把握,并且对作者的语言技巧进行揣摩和学习[2]。由于作者的语言造诣颇深,中专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对语言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是本节课的重点。1.2方法在授课前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了解学生所掌握的才艺。课堂上首先进行导入,就作者生平和以所学过的该作者的文章向学生提问。在本节课开始的几分钟,引领学生回顾《背影》一文的写作手法以及其中所蕴藏的深厚情感。在学生回忆不清的时候给予引导和鼓励,并适当的加以夸奖。引入本课之后,结合文章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多媒体投影的方式,帮助学生想象出一副明月下荷花塘的美景。并借以提问:“同学们,谁还记得古代描写荷花的诗句?”同学中有人举出杨万里的《小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及初中时曾学过的《爱莲说》等。由教师予以总结,并让全班同学为想起诗句的同学鼓掌。请出会乐器演奏的同学,配合多媒体动画演奏轻柔音乐。请出朗诵水平较高的同学,带领同学们读诵全文。教师从旁引导,用轻柔的声音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寄托在《荷塘月色》中的情绪以及作者在当时眼中所见到的情境。向同学们提问,在刚才的读诵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苦闷与惆怅)。结合文章当时的写作背景,提问是什么导致作者产生了如此消极的情绪(蒋介石和412政变)。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词句的美感,让每个学生在全文中摘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说出原因。此外,还要让学生对文章中所采用的修辞方法进行分析,了解哪些方法是其他文章中也比较常用的,而哪些是《荷塘月色》中所独有的。2结果本堂课从引入开始,始终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在旁通过提问和引导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并激发其自主思考。同时,为学生的自我表现需求创造充分的条件。使每个学生的长处都能得到展现。教师在整体上把控教学节奏,并对有良好表现的同学,予以鼓励和嘉奖。从而活跃了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3讨论3.1中专学生的心理特点相比普通高中生而言,中专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较差,学习兴趣与能力不足,文化成绩偏弱。其心理状况在社会环境与自身情绪的影响下,会表现出以下几项特点。首先是厌学心理,由于在中考中的失利,以及社会对中专学校的不认同等因素。会导致学生充满挫败感,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其次是逆反心理,中专学生的年龄正处在对社会、对家人对学校充满逆反情绪的阶段。一旦得不到认同,往往就会加重其叛逆状况。最后是浮躁心理,中专学生不在意学习成绩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其自以为有很多的“出路”。弃学甚至成为中专学生的一种另类理想。3.2激励教学的特点和优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导致教学理念与社会观念在近年来都有所转变。激励教育以激发兴趣为手段,以尊重学生为基础。将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贯彻到教学过程当中。在中专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需求与广泛的适应性。首先,激励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并在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其次,激励教学能对学生的内在潜能进行激发,提升教学效率。而相关理论[3]也认为:“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给予赞赏和鼓励,能使学生获得兴奋感,并对此后的学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此外,激励教学还可以刺激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之中,并获得情感体验。而对中专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进行培养,则是教学的重点任务。激励教学通过给予学生赞赏和鼓励,激发学生自己的原动力,挖掘学生的情感需求,并使之成为努力和前行的动力。从而促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3.3激励教学的应用原则和方法在具体应用中,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激励应适度。鼓励和夸奖学生时,应在学生确实有良好表现的当下进行,并且适可而止。同时,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水平,给予不同形式不同、不同程度的鼓励。避免因过度激励,而导致学生压力增加或将夸赞当作平常等负面影响。其次,不能一味激励。对待学生的错误,也要予以适当的批评和惩罚。由批评和鼓励共同构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激发学生正向的内在需求。这两者一体两面,均可看作是激励教育中的一部分。再次,要创造激励教育适用的环境条件。调动学生兴趣并加以鼓励的前提,是为学生创造可以展现自身优点的环境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应对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做好调查。并在课程当中给学生以舞台,使之能充分展现。从而让学生获得赞誉,获得成就感,以提升学习兴趣。最后,在条件允许、课程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集体激励。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知识氛围。并通过投票选举的形式,选出同学们心中完成讨论任务最优秀的小组,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新课程培训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工作。自2003年郧县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新课改实验区以来,我们坚持把新课程培训作为教师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克服经费紧张,师资不足,条件落后等诸多困难,在继承和创新中努力探寻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四年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9个年级76个科目1.5万人次,为山区教育改革提供了充分的师资保障。其基本作法是发挥阵地作用,坚持集中培训。集中培训是教师培训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常规方式。利用集中培训具有规模化、集约化的特点和节约培训资源,方便统一组织的好处。四年来,郧县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的龙头作用和各乡镇师训站的阵地作用,利用节假日时间,以学科或乡镇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中到县继续教育中心或乡镇师训站开展新课程通识性培训、新教材滚动培训和新课程标准培训等50多场次。因为集中培训参加人数多,教师年龄结构层次复杂,容易出现“大锅饭”现象,所以在管理形式上,实行班级管理,每班不超过50人,确定班主任,成立班委会。在培训方式上,以专家讲授为主,辅助播放录象教学片,结合教学实际问题现场讨论等,力戒报告会或“大讲座”,从而降低了管理难度,提高了培训效益。促进骨干带动,开展送培进校送培进校也可以称为送教下乡。根据省教育厅有关“农村地区开展支教工作”要求和市教育局“绿色通道”工作安排,全县每年组织20多名由县教研室、教科所、县继续教育中心等部门抽调的专门人员带着课题,深入全县19个乡镇、350多所中小学校或教师中间进行现场培训面对面指导。相对于集中培训而言,送培下乡人校进课堂,更接近实际,贴近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和解决许多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具体困难,促进新课程实验研究工作。另外以乡镇或学校为单位培训的规模相对较小,好组织,也容易减轻教师培训成本,尤其节约了教师集中培训的交通和住宿方面的开支。在培训教师人选上,侧重于具有深厚教育理论和丰富教学经验,并参加过上级新课程培训的教育专家或教学骨干;在送培方式上,突出新课程教学研究和新教材使用的指导,不仅做到了深入教学深入课堂和一线教师共同熟悉新教材,一起研究新课程,深入指导教学,而且还收集并及时解决新课程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帮助教师做好新课程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的转化工作。立足学校资源,组织校本研训新课程培训以来,全县立足农村学校实际,结合新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组织各学校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分别采取集体探究、小组教研或个人自学等形式,开展校内培训或教学研讨活动。在校本培训中,突出教学研究,走研训一体化道路,以研促训,以训促研,研训结合,相互促进。为了克服校本培训中随意性大、自觉性差等问题,县继续教育中心和县教研室对学校实行统一组织,分散管理,规定内容,限定时间。县教育局则对教师实行学分登记,绩效挂钩和年度考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发挥了全县各级学校的现有教学和培训资源,充裕了校园健康生活。在足不出校,不需要太多经费开支和占用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全心投入到新课程学习和研究工作中,并日渐形成了城乡教师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几年来,校本研训活动已逐步成为教师新课程培训的主要形式,克服了工学矛盾,节约了大量经费,增添了新课程研究工作的新活力。利用网络优势,进行网上学习网上学习快捷方便,经济实惠,省时节力,是教师自学业务,自我培训的新的主流形式,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趋势。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尚处于实验和推广阶段,教学实践中时常遭遇很多困难和困惑等实际情况,全县以“校校通”工程为契机,配合“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计划”的实施,充分发挥互联网络的教育功能,以教育信息网、校园网为平台,鼓励教师上网学习,上网教研。近年来,全县已添置专用于教师教学和教研的电脑1500多台,利用县教育信息网建立教师教育专栏3个,组建校园教师学习网35个,超过95%的教师都可以进行网上查阅资料,网络学习交流,或通过电子信箱、网络“聊天”、专题论坛等形式进行新课程教学交流,进一步拓宽了全县广大教师的学习渠道,扩大了信息容量,优化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益,加快了新课程实验研究和改革的步伐。防震减灾知识介绍防晨减灾知识介绍(三)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75级地震防震减灾知识介绍防晨减灾知识介绍(四)1999年9月21日中国台湾76级地震防震减灾知识介绍防晨减灾知识介绍(五)2001年1月14日青海昆仑山81级地震,地表撕裂400多公里防震减灾知识介绍防晨减灾知识介绍(六2004年印尼8.9级地震,死亡20万-30万人地震引发超级大海啸,即使是远至东非也受到波及。海啸掀起的滔天巨浪有的地方高达10米XNHU翻防震减灾知识介绍防晨减灾知识介绍(七200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直接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